如果中国天眼遇到暴雨,装满了怎么办,怎样排水?

小浣熊半月白


中国天眼,占地大约25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摄电望远镜,它看起来就像是嵌在山上的一口大锅,那这要是碰到了暴雨,它会不会被雨水装满呢?

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一方面,天眼的锅底是镂空的,如果遇上暴雨,雨水就会沿着这些小洞渗透到地面,另一方面,天眼建在一个大坑上,这个大坑可以存储很多的水,而且它还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下面有很多溶洞和地下暗河,排水性特别好。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建造了很多复杂的排水工程,可以保证积水被快速排出。因此,大家完全不用为天眼的排水问题担心。


找靓机科普君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是用于观测宇宙天体的,比如三体小说的爱好者们,就知道,这大约是小说里雷达峰山顶的红岸基地使用的望远镜。

如果真的有地外高智慧文明的话,FAST可能就是我们寻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基地。

咱们的FAST建造耗时5年,造价 12 亿元人民币,有 30 个足球场大,口径达 500 米。

FAST的天线是镂空的,所以其实并不用担心,说一下雨,它就变成了盛雨水的锅。雨水本身可以下渗。

另外,FAST其实是蛮怕水的。建造在坑里,如果水多,即使它自己可以虑下去,但是望远镜依然还是可能被淹没。

贵州雨水丰沛。全年的降水量在1000-1300毫米,对应FAST所建造的位置,雨水更多。

不过,倒不用太担心。

12亿造价的东西,下个雨就坏了,那就丢人了。。。实际上,FAST的建造地点是个天然的喀斯特地貌,排水性特强。加上专门用于排水的隧道,就让积水更不容易产生了。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不哈韩的小韩


中国贵州的天眼射电望远镜,造型就像是一口超级大锅,有人会想,如果遇上暴雨,是不是可以好好利用下天眼,做个大号火锅什么的,有诗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虽大,天眼煮的下。

天眼,其实是我国自行设计的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选址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天然的坑塘地貌,原址就非常贴合天眼的造型,使得施工量大大减少。


同时天眼主框架的下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有溶洞和地下暗河,可以保证雨水向下充分的渗漏,天然的地貌加上人工的排水设施,保证了天眼上排下的雨水可以快速的流走。

从图上可以看出,天眼的建造过程,它拥有 6770 根主索,当主要框架搭好之后,再铺设上 4450 块铝制反射面板,最终成就了天眼的大锅造型。

对于每块铝制的反射面板来讲,也都是镂空结构。如下图所示,这样雨水不会在天眼上存水,淤积或者腐蚀破坏天眼的表面结构,

通过以上天眼结构的分析,吃货可能要失望了,天眼虽然是口大锅,但是存不下水的,做不了火锅了,也许能做烧烤,还是让它好好的承担探测宇宙深空奥秘的任务吧。

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


“天眼”是露天建造的,有书君第一次看到“天眼”的图片,也觉得它是一口“大锅”。

如果中国天眼遇到暴雨,装满了怎么办,怎样排水?


因为“天眼”远远看着,仿佛是一口“大锅”,如果按照题主这个逻辑思考下去,遇到暴雨,锅里肯定会有积水。因为这口“锅”实在是太大了,要是装满了,就一定得需要排水。


一、什么是“天眼”?



“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单解释“天眼”就是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虽然叫做望远镜,但它和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不同。它等于是雷达接收器,接收天体的电磁信号。


二、“天眼”会出现积水吗?


“天眼”占地面积约有25万平方米,差不多30个足球场那么大,甚至比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大了五倍。因此被冠以“中国天眼”之称。整个外观设计上,从空中看上去就像一口“大锅”。


“天眼”建在贵州的平塘县在贵州南部,这个地区平均年降水量约在1100-1300毫米之间,而且“天眼”又建造在高降水量地带,会经常遇到暴雨袭击。“天眼”会出现积水吗?我们先看看它的构造,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1、“天眼”的构造,本身就有排水性。



“天眼”是由4450块等边三角形的反射面板组成,总面积约25万㎡。反射板不是一个光滑的平面,板面是孔状的。就像“筛子”一样,表面到处都是孔。下雨时,雨水会从“筛子”孔里直接流出去,所以“天眼”不会积水。


“天眼”独特的筛孔设计,不仅能防水,而且还能减少对风的阻力,并且透光率良好。下过雨后,板面很快就干了。


2、“天眼”的选址,有利于排水性。


“天眼”是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太大,即使有筛孔设计,但是排水也是个大问题。所以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让科学家也颇费心思。


最终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和踏查,把“天眼”所建的位置,选在了贵州。贵州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岩溶地区裂隙、溶洞发育广泛,排水性特别好。


为了以防万一,特别选择了一个天然形成的大坑,把“天眼”建设在大坑上面。上面的“大锅”漏水,直接漏到下面坑里,坑可以蓄很多水。



为防止雨水过多,导致水坑过满,“天眼”被泡在水里,专家还设计了各种复杂的排水工程,能确保积水及时排出。


“天眼”是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历时22年的时间,克服于材料、无经验、无借鉴等情况下,独立自主研发而成的,所以被国际上称为“中国天眼”。它的建成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向所有为此项工程,做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致敬!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天眼,简称FAST,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虽然叫做望远镜,但其实和传统的光学望远镜区别很大,它主要是接受天体的电磁信号,更像是雷达接收天线。

一个观测宇宙天体的仪器,占地面积也是非常大的,FAST占地大约25万平方米,差不多30个足球场大小。它的天线部分,从空中看上去就像一口大锅。。。。


看上去挺能盛水的。。。。其实并不会。

因为如果拉一个近景特写,就会发现天线部分其实是镂空的。它的每块反射面板上都有很多小孔,本身雨水就可以下渗,不会积水的。


另外呢, FAST是建在坑里的,所以不仅天线部分不能积水,整个坑都不能积水!

不然坑里水太多,会把望远镜淹了的。。。。

本身贵州雨水就多,全省各地的平均年降水量大约在1100-1300毫米之间,而且整体来看南部比北部的降水量大。

FAST所在的平塘县在贵州南部,夏天的降雨量也是非常多的,6月平均雨量超过200毫米。


所以在设计建造FAST的时候,排水问题就已经被考虑过了。

天眼所在的位置是贵州一个天然形成的大坑,属于喀斯特地貌,本身岩石的排水性就很好,排水效率是人工挖的坑所不能比的。而且针对排水也设计了专门的隧道排水工程,各种排水沟一应俱全,不会那么轻易积水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嘻嘻。


不吃肠的大肠


额,这个问题如果被那些专家们看见的话,我估计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因为他们制造的,明明是一个全世界顶尖的射电望远镜,却被无数的键盘侠认为是一口大锅。

而且万一要是下暴雨的话,这口大锅指不定就被淹了,好吧,我想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全世界估计都要笑掉大牙了,我国的专家就是再笨,也不会想不到这个问题,所以真实的情况只有一个,就是这口望远镜,根本就不会被水装满。

事实上天眼望远镜看起来像一口大锅,但实际上望远镜是索网结构的,说白了就是望远镜的面板上有许多的洞,就是下再大的暴雨,也可以顺利的排水。

而且专家们还对望远镜下方的土石和地基,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例如低洼地带如何进行排水等,所以这口巨大的射电望远镜,根本就不会被水淹着,更不会被水装满,所以那些担心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放心了。

然后中国的这个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了,本来波多黎各有一个直径300米的,但中国的这个有直径500米,可以说在射电望远镜这个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面了。

当然了,有同学肯定会问,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呢,答案是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各种宇宙射电波,包括各种宇宙天体发射的,例如脉冲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另外除了可以收到宇宙天体发出的射电波之外,还可以接收人工电波,简单的说就是可以找到外星人,假如说真的有某个宇宙文明,对地球发射电磁波的话,射电望远镜就可以接收到。

而且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如果越大,它的灵敏程度一般也就越高,从天眼被启用开始,一共发现了51颗疑似脉冲星的天体,其中有11颗已经被确认了。

而且随着人类对宇宙的研究越深,天眼的作用也会越大,所以天眼望远镜就是一个人类探索宇宙的神器,一句话形容就是,神器在手,天下我有......


科学薛定谔的猫


上面图里面的是中国天眼嘛?不是,这真的是一口大锅——可以炒菜的那种大锅。要是不仔细看,还真的以为是有人拿天眼的照片P图P出来的。

所以说,中国天眼确实跟大锅很像,但是毕竟不是真的大锅,从下面这张动图可以看到,天眼是由很多比较小的三角形板材逐渐组装起来的,所以说不是铁板一块,而且这些钢板本身都是带着洞的,并不是完整的,每两块小板之间也都是有缝隙的,所以说下的雨根本就不会积累在天眼中,而是会流到天眼下方的排水系统中。

当然了,可以看到上面这张图中,天眼的正中间也不是完全封死的,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天眼不是一口大锅,而是一个中间有洞的筛子,是根本存不住水,当然也就不要担心暴雨天气下天眼的安全喽。

不过,天眼如果真的是一口大锅,大概是能够煮鲲的吧。


SilentTurbine


如果中国天眼遇到暴雨,装满了怎么办,可以等天气热的时候,利用太阳能将水烧开,再找一堆整牛、一堆整羊扔进去,进行涮全牛、涮全羊。涮完了,水也就烧干了!

提问的哥们儿,可能看到天眼系统的外观,就真的以为天眼系统是一个大火锅了!但是实际上,天眼系统根本不是一个整体,在其反射板上面有很多孔,其实它是镂空的,只不过对于一个直径五百米的庞然大物,我们在远处看起来就是一个整体。

当然有的哥们儿会说,即使下面镂空,但是如果积水太多、太猛也会使排水变得困难。天眼的专家们在设计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就充分利用了贵州地区多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在如上图所示的两个山峰之间的洼地上建设了天眼系统,从而使其可以通过喀斯特地貌排到其他泉水或河流等区域。

因此,天眼系统不会积水,其排水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已经得到解决!


地震博士


中国天眼(FAST)虽然长得像一口大锅,但是并不是真的锅,而是一台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是在射电波段进行观测的,这使得它不论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都跟大家熟悉的光学望远镜不太一样。

大家都知道电磁波会跟物质发生作用,产生衍射、反射、折射等现象,其中电磁波的波长是很关键的因素。

可见光波长比较短,所以光学望远镜的镜面必须非常光滑(早期的一些天文学家都是磨镜片的高手),不然就没法很好的成像。射电的波长较长,所以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不需要很光滑,可以有很多孔洞,甚至简单几根杆子(老式电视天线那种)也可以作为射电望远镜。

那么FAST是个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官网上找到答案(见下图)。

我们看到的FAST长得像锅一样的部分呢,是“主动反射面系统“。这个反射面系统包括一个口径500米由近万根钢索组成的反射面索网主体,就好比是”大锅的骨架“、然后骨架基础上再装4600块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的反射面单元。此外还有促动器装置、地锚、圈梁等。

FAST反射面单元

上的面板并不是不透水的金属板,而是带有孔洞的,用官网的话说”面板采用厚1.5mm的冲孔铝板,透孔率大于35%“。

如果觉得前面的话不好懂,请直接看新华网记者从FAST“大锅”下面拍的特写照片吧(见下图)。

简单一句话,FAST这个”锅“本身就是透水的。此外,从前面的FAST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在FAST”大锅“的下面有专门的洼地排水系统,也配有专业的防灾设备,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下雨的问题啦。

最后,给大家汇报一下FAST的最新科研进展,感谢大家对FAST和我国科研事业的关心。

”FAST已经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已经有42颗得到认证。并于今年2月探测到有史以来最暗弱的毫秒脉冲星,这颗脉冲星是其它国家很多望远镜看了很多次却都没有看到的,这充分证明FAST在灵敏度方面的优势 “(国家天文台官网新闻)

乔小海


你看把题主急的,我来告诉你答案吧:

1、天眼有着配套的天气预报系统,每当有大雨来临的时候,其顶部会自动升起一个大锅盖,直径大概有550米,刚好把天眼盖住,多的都还有呢……

2、天眼还配备有一支专业的舀水队,当暴雨发生时,500人的舀水队会趴在天眼边上,一瓢一瓢的往外舀,要是速度跟不上还会发动12马力抽水机往外排水……

题主能问出这种问题,要么是智商有点余额不足,要么就是问着玩的。

天眼作为世界级的探空工程,连排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还叫天眼吗?其实在建造之初,天眼就考虑到排水问题,它主要由三方面来保证安全。

首先,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

以前,天眼总工艺师就曾说过,天眼如果放在人工挖的坑里,一下雨就绝对会变成水库,望远镜就有被淹没的危险,虽然天眼所在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雨量充沛,但当地的喀斯特地貌恰恰具备岩石透水性,岩溶地区裂隙、溶洞发育广泛,大窝凼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排水场,所以天眼的“锅底”遇到下雨一般不会存水。

其次,排水渠的修建十分到位

这得根据数据资料来阐述,FAST射电望远镜台址集水面积约为0.657km²,如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将会在台址底部大量积水,靠地形自己渗透或许排水速度跟不上,因此,为保证望远镜的安全运行,施工设计了大量隧道排水工程。

采用无压隧道设计方案的FAST工程排水隧道总长度为1121m,隧道分为明挖及暗挖段,明挖段长58.588m,暗挖隧道长1062.499m。整个排水系统由道路边沟、径向水沟、环向水沟、底部排水沟、消能池以及排水隧洞组成。

众多的排水沟组成了强有力的排水系统,可以让水快速汇入洼地的最低处,然后排至水淹凼。下图中红色的粗线就是排水用的明沟,紫色虚线则是大窝凼至水淹凼的暗埋排水线。

最后,天眼镜面本身就具有透水性

我们从远处看天眼就像一面密不透风的镜子,其实那是一种误解,天眼镜面使用的是打了小孔的4600块铝板做成,面板与面板之间是有空隙的,而是由小的三角形拼接起来的,预留了排水的缝。

大家看看天眼的面板,这能包住水吗?

因此,无论是从地理条件、排水渠设计、面板本身来讲,天眼根本不可能遭遇水患。

最后,向建设天眼的所有科学家们致敬!!

喜欢俺的回答,就关注一个呗;如果有房产纠纷、拆迁诉讼,交给盛廷律师来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