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汪鹤真


我们熟知的“八路军”番号,原来就属于曾经的“南天王”陈济棠。抗战胜利后,一直赋闲的陈济棠试图东山再起,纠集旧部争夺广东的军政大权,终于斗不过曾经的部下余汉谋等人,被打发去了海南岛担任警备司令(旧属广东)。第四野战军大举进军两广时,残敌纷纷逃入海南,结果“老虎仔”薛岳在陈诚的力挺下复出,就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屈居副手的陈济棠气个半死,干脆出工不出力,最后率嫡系部队两个师逃台。



陈济棠出身于号称“粤军之母”的粤军第1师和后来的第四军,他在民国政治舞台上的起落与蒋介石息息相关。国民革命军1926年誓师北伐时,陈济棠幸运获得了率所部第11师留守广东的机会,从此排斥异己壮大势力,在粵系汪精卫、张发奎等与蒋介石争夺国民政府控制权的斗争中,陈济棠选择支持了蒋介石,于是飞黄腾达。到1929年,他已经升任第八路军总指挥及“广东绥靖委员”,统一掌管广东地区的陆海空三军。

陈济棠在新桂系军阀崛起时期,曾奉广州政府之命三次率兵入桂相助,因与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全部交好,蒋桂战争之后李白黄一度下野,两广地区以陈济棠势力最大,“南天王”的称号由此而来。



关于陈济棠的生平,不少答友已经认真回复,重复没有意义,单说一向秉承反*立场的这位“南天王”,是如何因为维护自己利益、反而在客观上相助中国革命的事件。

第一次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决定长征时,由于通往湘西的道路已经被国民党围剿部队重兵封锁,红军派员联系了负责南路封堵的陈济棠,此公深知蒋介石一石二鸟的政策,不想与红军拼个你死我活消耗自身实力,于是答应了红军自粤北“借道”的要求,当中央红军通过后再假意追赶,被称为“敲梆式的堵击”和“送行式的追击”,使红军在长征初期顺利通过了敌人三道封锁线。

(与蒋介石合影)

陈济棠甚至赠送了红军10万发子弹,并且扬言:“红军多打死一个蒋军,我们就相应安全一分”。当然,这些小动作是瞒不过蒋介石的耳目,后者怒火中烧,开始限制和修理这个广东军阀,双方矛盾逐渐加深。

第二次是1936年6月,蒋介石正拟调动大批中央军前往西北,准备逼迫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围剿刚刚到达陕北的各路红军,不料陈济棠见江南空虚,当年6月1日联合桂系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历史上也称六一事变,蒋介石不得不回调部队解决两广问题,客观上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结果,陈济棠的头号大将余汉谋倒戈,空军全部叛逃,两广事变很快被中央军平定,陈济棠无奈通电下野,结束了他在广东的近十年统治,第八路军番号也被撤销;等到蒋介石回过头来再次督师陕北时,又发生了“西安事变”,苦逼的一塌糊涂。



(薛岳、陈济棠、张发奎)

第三次是1950年4月,抗战胜利后一直主管海南军政的陈济棠,被空降来的老乡薛岳骑在头上,心中十分不爽,在海南的国民党残军中,薛岳的嫡系第四军仅有5000余人,而陈济棠几年经营组建起来的部队却高达30000余人,于是陈济棠依仗手中实力,拒不遵从薛岳的指挥和调遣,致海南岛的防御部队体系四分五裂,当四野战神韩先楚的两个军登岛后,陈济棠一路向三亚逃窜,使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海南岛。

点评:民国时期典型的军阀,以培植和保存个人势力为已任,无论其他。

(陆军一级上将)


度度狼gg


陈济棠(1890一1954),字伯南,广西防城县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中任初级军官。1916年,任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奉孙中山之命讨逆。及广州光复,升团长、旅长、师长。 陈济棠拥蒋,在蒋的帮助下独占两广,成为粤系主要头目。



1931年,驱走省主席陈铭枢,成为独霸广东的“南天王”。陈济棠加强治理广东,他提出了“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十六字治粤方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又反蒋。1936年与桂系联合发动两广事变,任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副司令。失败后逃往香港。 陈济棠反我军,1932年任赣粤闽边区“剿我军”副司令,参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第五次“围剿”。他在1934年又与红军签有停战协议。 1937年9月,蒋介石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委员。1939年11月,经蒋提名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



1940年3月任农林部长,次年辞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两广及台湾宣慰使。1946年回广东从事教育事业,创办珠海大学。1949年3月被任命为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5月,由海南去台湾,被蒋介石聘为“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1954年11月3日在台北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李三万的三万里


陈济棠独霸广东,有“南天王”之称,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身为一方军阀,心狠手辣,翻云覆雨自然是免不了的,不过他对两广的经济文化,还是很有些成就的,老一辈的广东人对他比较怀念,他对我党也是有些情谊的(如反围剿的时候放跑红军,还和红军签订了停战协议等等)。

【陈济棠】

陈济棠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中任初级军官,1922年,陈炯明叛变,陈济棠奉孙中山之命讨逆。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陈济棠与起义军发生激烈的战斗,起义军战败退却;不久张发奎与汪精卫合谋,与黄琪翔发动政变,企图驱逐广东省主席李济深,陈济棠站在李济深一边,迫使张发奎退出广东。

陈济棠在和南昌起义军和张发奎的作战中,为李济深立下汗马功劳,升任为第四路军长,辖三个师,驻防广州。

【李济深】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李济深在南京参加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被蒋介石扣押,并和李宗仁一起,被国民党开除党籍,驻粤部队也被调出了广东,作为国民党大会的代表,陈济棠北上来到上海,暗中和国民政府监察委员古应芬联络,希望能通过他得到蒋介石的支持。

在古应芬的帮助下,蒋介石答应将广东大权交给陈济棠,任命陈济棠为“中央区广东部队编遣特派员”,陈济棠立刻回到广州,但此刻他还不敢马上表示拥护蒋介石,反而召见部下,痛斥蒋介石,直到蒋桂战争结束,才宣誓就职,通电拥护中央,并得到蒋介石的任命,为“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掌握了广东的军权,彻底取代李济深。

此时蒋介石又派遣陈铭枢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便和陈铭枢一起,分别掌握了广东的军权和政权,陈济棠出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之后,命令桂军立刻退出广东,他这个做法,加深了粤军与桂军的分裂。

不久,白崇禧等人率领桂系军队进攻广东,陈济棠派遣蒋光鼐、蔡廷锴(二人皆为陈铭枢的亲信)等人迎击,将白崇禧等人的军队打得大败,白崇禧等人被迫流亡海外,桂系的残部被李明瑞收编。

【陈铭枢】

不久,陈济棠以李明瑞、俞作柏“赤化广西”为由,夺取了广西的地盘,从此两广成为了陈济棠的天下。

由于陈济棠和陈铭枢分管军政,两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矛盾,陈铭枢首先发难,引起陈济棠的强烈反感,陈济棠趁中原大战爆发,将陈铭枢的两大亲信蒋光鼐、蔡廷锴的两个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北调河南、山东战场,并且借口广东兵力不够,趁机扩充部队。

陈济棠一直想要脱离老蒋,独霸广东。他的老朋友古应芬是胡汉民的亲信,在1930年11月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蒋介石和胡汉民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闹得不可开交,蒋介石一气之下,软禁了胡汉民,舆论大哗,古应芬来到广东,劝陈济棠联桂反蒋,陈济棠立刻答应了古应芬。陈铭枢见势不妙,跑到庐山找老蒋告状。

陈济棠干脆和李宗仁等联名通电,限令蒋介石下野,第二天就联合召开会议,另组国民政府,并推定汪精卫为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和南京分庭抗礼,粤桂军准备进攻蒋介石,蒋介石也调兵遣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关键时刻,九一八事变爆发,两方在国仇之下,暂时放下了仇恨。

【胡汉民】

陈济棠在广州,提出了“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的十六字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拟定了《广东三年施政计划》《救济广东农村计划》等,建设了许多工厂(如蔗糖加工)、基础设施(如海珠大桥)和学校(如中山大学),提振了广东的经济。

1934年春,在蒋介石围剿红军的要求下,陈济棠提出了很高的条件,但是并没有认真地围剿,他围剿的行动十分缓慢,调子唱得很高,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还跟红军签订了停战协议,并且送了许多食盐和一千多箱子弹,红军得以顺利突破湘江,进入贵州。

【周恩来】

胡汉民死后,陈济棠再次联桂反蒋,可惜遭到余汉谋的背叛,广东的党政军大权最终落入蒋介石的手中,陈济棠对广东八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不过总算他没有和老蒋彻底闹翻,最后得以跟老蒋一起去台湾,1954年患脑血栓病逝。


浔阳咸鱼


陈济棠,世称陈伯南,他是客家人,又是民国时期的有名的粤系军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他在广东主政8年,与老蒋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素有“南天王”的称号。


作为一位乱世中的军阀,陈济棠治理广东达8年之久,有功也有过。他早年曾追随孙中山,但却坚决反对联俄联共,只主张国民党一家执政,可见他并不认可马克思主义。在孙中山死后,他便在蒋介石的默许下站稳了脚跟。可是当他在广东当上了一把手以后,又开始和蒋介石大闹矛盾,并拒绝奉蒋的命令围剿共产党军队。虽然他的目的是保存实力,但也在客观上对共产党起到了保护作用。

在广东期间,陈济棠认为当地教育水平差,多次兴办学校。他虽然是一个马上打天下的武人,却认为教育才是民族之本。他说,英法俄日等列强国家无不重视教育,这是我国所不能及也。所以他在广东期间,做得最好的事就是提倡教育,兴办学校。
陈济棠(左三)

不过,陈济棠这个人十分的迷信。他听信方士的话,不切实际地认为自己或将有更大的作为,甚至能取代蒋介石的地位。所以在1936年,他联络当时统治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两位军阀, 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两广事变",试图借两广之力取缔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结果不仅徒劳无功,而且自己也被迫宣布下野,从此淡出政坛。解放后,陈济棠也追随国民党到了台湾,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其实要说起来,在历史上割据过广东的大军阀并不少,民国时期就有陈炯明、余汉谋等人,但敢称作“南天王”的恐怕也只有这位陈济棠了。不过总体而言,陈济棠是一位不太坚定的三民主义者,他说自己是为了国家,但实际上全然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不过,在他主政广东期间,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也是其过人之处。


历史的荒野


“南天王”陈济棠不管是在民间和在正史上,陈济棠都有比较好的名声。在广州的街坊,尤其是在老一辈的人心中,陈济棠名声还是很大的。如果要论起广州故事和民国秘史陈济棠也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民国时期,在名人辈出的广州,作为粤系军阀领导人物的陈继桃可能是真正的在广州的街道上,经济上,教育上和建筑上留下姓名的一个重要人物。中山纪念堂,海珠桥广州现在很多的建筑都记载着陈济棠写下的历史。


但是陈济棠这个人,有很多的传言说他,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可以说是庸人多福,所以人们多以“福将”来定义他。当时广东一把手李济深蒋介石软禁以后,陈济棠莫名其妙被蒋介石提拔为特派员在广州主持大局,不久后又把整个广东军权交给陈济棠。当时蒋介石忙着清党,围剿红军,广东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成为陈济堂一人的天下。陈济棠成为名副其实“南天王”。

陈济棠这个人很迷信,民间也有很多关于他迷信的传说,甚至他与妻子莫秀英的传奇故事。陈济棠还是连长的时候遇到了有夫之妇莫秀英,在陈济棠眼里这是一位集天下钟灵毓秀之气一身的女性。一次无意间,陈济棠看到了莫秀英脚底板有七颗痣。当时算命先生和陈济棠说“脚踏七星阵,一掌定乾坤”。一掌指的是陈济棠的朱砂掌。莫秀英也是个迷信之人,她看到陈济棠朱砂掌后,两人一拍即合,本来有妻子的陈济棠和本来有丈夫的莫秀英两个人结合在了一起。不过事情也确实挺巧合的,他们结婚以后,陈济棠从此官运亨通,直至坐上了广东的第一把手。


陈济棠在广州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经济上确实有一套。但是陈济棠在军事,政治上却是一个小白。所以1936年,他在联合李宗仁,白崇禧反蒋抗日的事件中,自己的心腹大将都被策反,自己却让哥哥去算算蒋介石运势。反蒋抗日失败后,陈济棠不得不离开广州,逃到了香港。蒋介石虽然派人去安抚,也不过给他一些闲职。1954年,陈济棠在台湾病逝。陈济棠逃亡香港的时候曾自我评价说自己“半生无过也无功,半世救人难自救。”



红雨说历史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陈济棠曾经是一个影响政局的关键性人物,陈济棠长期主政广东,在“宁粤对立”和“两广事变”中陈济棠都是非常有影响的角色,但是因为陈济棠后来长期退隐,所以其知名度并不高。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陈济棠这位曾经被称为“南天王”的民国风云人物。

在陈济棠称霸广东之前,广东的最高军政长官先是张发奎后来是李济深,1927年8月5日,南下广东的南昌起义军与粤军交战,陈济棠率军阻截,汪精卫与张发奎后来意欲发动政变驱逐李济深,陈济棠坚定的支持李济深,李济深因此非常信任陈济棠,陈济棠所部第四路军驻防广州。

陈济棠之所以能够获得主政广东的机会也是一件偶然的事件,1929年蒋介石扣留了来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全大会的李济深,在国民党元老古应芬的调停下,蒋介石同意将广东的军事大权交给陈济棠,陈济棠随即回到广东,不过为了避免在粤桂军的反对,陈济棠对外公开说自己是奉了古应芬和李济深的命令来主政广东的。

不过1929年后,陈济棠并没有完全掌握广东的军政大权,政务上由陈铭枢负责。不过陈济棠和陈铭枢两人不合,陈济棠一直想把陈铭枢赶走,陈铭枢也看陈济棠不顺眼,所以抢先向蒋介石告状说陈济棠的手下余汉谋意图反蒋,蒋介石命令陈济棠彻查,不过陈济棠经过调查发现余汉谋并无反蒋行为。于是二陈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后来乘着中原大战之机,陈济棠将陈铭枢的亲信蒋光鼐和蔡廷慨的第十九路军给支走了,接下来,陈济棠就以广东防务空虚为名扩张自己的陈家军。

陈济棠在广东一连串的扩权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蒋介石以财政困难为由不允许陈济棠立即扩编军队,但是陈济棠并不买蒋介石的账,经过扩张,到1930年初,陈济棠已经坐拥十几万大军,南天王的架势就此形成。

1931年,蒋介石扣押了在“约法之争”中与他持反对意见的胡汉民,此举引起了广东帮的不满,在古应芬的策动下,陈济棠宣布反蒋,并与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结成联盟,随后建立了广州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首脑。

此后数年一直到抗战前,广东都在陈济棠的控制之下,陈济棠在治理广东期间也是有相当政绩的,陈济棠想要打造一个模范新广东,所以在1933年通过了《广东三年施政计划》。

1936年7月,因为反蒋失败,陈济棠被迫下野,此后陈济棠基本上就告别了政治舞台。1954年陈济棠病故于台湾,享年64岁。


青年史学家


陈济棠在1929年3月取代李济深,就任广东编遣区特派员,随后就任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控制了广东军权,实际上已开始统治广东。1931年5月,粤省主席陈铭枢离职后,他就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王"。

陈济棠这个人在民国时期属于典型的地方实力派,总是把广东地方利益摆在首位,当利益发生冲突之时,即反共又反蒋,有时则明里暗里互相配合,抵制外部力量进入粤省。

1934年10月,陈济棠执行"互相借道"协议,使红军顺利、迅速地通过广东省境,此举客观上帮助了红军,事实上是在帮自己。试想,假如红军入粤或者在湘粤省境线上与广东军队激战,跟踪追击的国民政府中央军岂不后脚跨入广东省?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小算盘莫不如此。

1936年5月,广东地方精神领袖,国民党中央主席胡汉民去世,蒋介石想要进一步加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威权,陈济棠和同样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广西新桂系集团联合"反蒋",史称"六一事变"。这一事件不得人心,广东空军飞行员首先投奔南京,接着又有粤军重要将领李汉魂、余汉谋与陈济棠分道扬镳。局面如此,陈济棠只得通电下野。



另一方面,陈济棠统治广东时期,广东省的经济、民生建设还是有板有眼的。特别是蔗糖业,只用两年的时间,就建成了日产一千五百吨的七个现代制糖厂和附设酒精厂,不但解决了广东扩大军队与军备的费用来源,同时也增加了新业人数,对于安定人民的生活,繁荣当时的广东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年10月,邓小平接见陈济棠儿子陈树柏,肯定地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并亲笔写下"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相送。


冯杰


陈济棠,民国军阀,主政广东达将近八年之久,显赫一时,号称“南天王”。如果要评价此人,我可以赠送他八个字“精明过人,利益至上”。

陈济棠的老上司是李济深,原来是广东的军政一把手,因为被老蒋排挤,就密谋联系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想有所动作,结果被老蒋诱骗到南京抓了。陈济棠是李济深的麾下第一大将,众望所归成为一帮李系将领的主心骨。众将领一起要求陈济棠登高一呼,率众反蒋。不料,陈济棠老奸巨猾,他假模假样的大骂老蒋一通,然后话锋一转,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强调大家应该珍惜广东局面,按照元老胡汉民的意图办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帮将领都是大老粗,哪里比得上陈济棠的老谋深算,被忽悠的目瞪口呆。原来,陈济棠早就和老蒋勾搭上了,他正想借此机会当上一把手过过瘾。陈济棠摸清众将领的底细,最后亮出底牌,宣布接受老蒋的任命,并且立即以广东最高军政一把手的身份,接收了原李济深的全部地盘。

陈济棠大权在握后,又开始与老蒋拉开距离,一面与红军暗通曲款,一面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又勾搭上了,把广东弄成了独立王国。平心而论,陈济棠对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当然,陈济棠发展地方经济的原因还是为了对抗老蒋。30年代,广州经济起飞,是民国以来最大规模、最有名的经济建设高潮,搞了一大批重点工程,修桥铺路盖大楼,比如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珠海桥,开辟了黄埔港等等。陈济棠还以“省营”头衔建设了很多大型的企业,又大搞“开发区”,比如他把广州西村定名为“省营西村工业区”,把有实力的工厂企业都集中于此。西南航空公司也是陈济棠一手创建。陈济棠还多次邀请“港澳华侨回国参观团”到广东访问,他亲自接见,大会宾客,吸引了大量外资,为广东经济建设的腾飞奠定基础。

不过,陈济棠骨子里面还是军阀,他谁都可以利用,有利益就是朋友,敌人也可以变为朋友。所以,他后来偷偷放跑了红军,还暗中送了红军子弹1000多箱,把老蒋气的破口大骂。对内部,陈济棠严苛镇压异己,大肆屠杀左派青年。广东经济虽然发展了,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社会矛盾突出。

后来,陈济棠因为被老蒋打压的厉害,借口“北上抗日”,想揭竿反蒋,被对付军阀手段炉火纯青的老蒋以离间计轻松瓦解。陈济棠自知大势已去,黯然下台。一代军阀,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怀疑探索者


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粤军将领陈济棠与邓演达、张发奎发动兵变,击败了陈炯明的叛军。1925年升任第4军第11师师长,同年率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和南征。1928年升任第4军军长,1929年陈济棠利用蒋桂战争的机会,取代李济深第8路军总指挥的位置并掌握广东的政权。

陈济棠掌握广东的政权后,开始参加军阀混战。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时都站在蒋介石一边。1931年又和桂系组成两广联合反蒋战线,逼迫蒋介石“下野”。蒋介石重新上台后,陈济棠为了防止蒋介石的报复,把“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作为当务之急。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取得了一些政绩。

1932年陈济棠被蒋介石任命为赣粤闽湘边区“剿匪”总司令兼江西“剿共”南路总司令。1933年“福建事变”时,陈济棠害怕失去广东的地盘,于是派兵入闽,帮助蒋介石镇压了19路军。在与红军的作战中消极作战,保存实力,并且与红军签署了协议。1936年,陈与桂系发动抗日反降的“两广事变”,失败后赴欧洲考察。抗战爆发后,陈济棠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等毫无权力的虚职。1949年担任海南岛行政长官和警备司令,1950年海南岛解放时,陈济棠率部逃往了台湾。


历史军魂


陈济棠(1890-1954),广东防城港人(现为广西防城港),民国时期重要军政人物,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要想了解陈济棠的功过是非,恐怕得知道如下几个关键词:

1.南天王

陈济棠在东征北伐期间本为李济深部下,李济深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陈济棠为其部下十一师师长。在蒋介石1927年“清共”和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斗法的过程中,陈都站在蒋的一边,受到蒋的投桃报李。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把李济深囚禁在了南京汤山,陈济棠再次站在蒋的一边,支持其对自己老上级的行动。陈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总指挥,广东绥靖委员,掌握了广东陆海空三军,开始主政一方。之名,陈致力于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蒋插手广东,蒋陈矛盾越来越深。1931年,蒋介石扣押了广东派大佬胡汉民,引起各方激烈反对,汪精卫等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陈是其中重要人物,执掌军权。并趁机驱除了蒋派来的省长陈铭枢,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王。



2.放水红军

1933年,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陈济堂被任命为南路军司令,负责在粤北堵截红军。红军长征出发后,到达了陈济棠军队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此时的陈济棠,对蒋介石借追击红军而削平地方实力派的意图心知肚明,如果全力阻击红军,不管胜败都两败俱伤,中央军趁机入粤。广东就不是自己天下了。因此,他派人和红军秘密谈判,达成了礼送红军出境的协议,红军比较轻松地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蒋介石看到陈济棠放水,出了骂几句娘希匹也无可奈何。



3.两广事变

1936年5月,国民党元老、广东派的精神领袖胡汉民病逝,陈济棠政治上的一道屏障没有了。蒋介石趁机步步紧逼,让陈济棠这一实际上的广东土皇帝让出更多权力给国民政府。陈济棠铤而走险,在大部分部下都反对的情况下联合桂系发动两广事变,因为是在6月1日通电抗日反蒋,也称“六一事变”。这次事变虽以抗日为名,其实并于其实,甚至还和日军秘密达成默契,主要是反蒋。不想此举正中蒋的下怀,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分化瓦解陈的部下,随着余汉谋、李汉魂等部下大将的反戈一击,持续50多天的事变平息,陈济棠黯然下野到香港。后来虽一再给蒋介石表忠心,也未受重用,只当了专门用来安排失势军政大咖们的农林部长。后病逝台湾。



4.建设广东

1980年,邓小平在接见陈济棠之子、美籍华人陈树柏博士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的确,陈济棠在广东的确经营有道,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不少善政,为其赢得了社会声誉。他还特别重视教育,推崇国学,也算是乱世枭雄中的一个“儒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