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劉詢的文治武功都較高於漢武帝劉徹,但為什麼武帝在中華民族中的聲望遠高於宣帝?

慶曆肆年春


說漢宣帝文治武功都高於漢武帝不是很確切,要論武功,我個人認為漢武帝還是要比漢宣帝強。

表面上看,漢武帝只是解除了邊患,漢宣帝則統一了西域大量國土,但兩人所處的歷史環境是截然不同的,漢武帝所在時期是匈奴最強大的時候,西漢政府在軍事上根本無法匹敵,只能以屈辱的和親方式討好匈奴,漢景帝曾經不得不送自己的親女兒去和親。漢武帝的貢獻在於,他不斷變革,通過政治、經濟、人才等多方位對軍事的支持,最終建立了一支適合當代的最先進的騎兵部隊。

漢武帝對匈軍事行動有兩個值得讚許的,一是從戰略上,他認識到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他制定了周密的長期保障計劃,這就是匈奴最終註定要失敗的原因;二是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變,把戰火直接燒到匈奴腹地,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戰爭給邊民帶來損失,另外這個改變也等於向天下表明大漢消滅匈奴的決心和氣魄。

漢宣帝則不同,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匈奴早已經被漢武帝打殘,如果不是漢武帝后期國家經濟鄰近崩潰,無法再支撐戰爭,恐怕匈奴早就被消滅了。漢宣帝所面臨的主要敵人除了僅剩半條命匈奴,以及烏孫、康居等,從軍事力量上來看,這些國家對西漢本土根本沒有任何威脅。漢宣帝對西域的用兵更多的是開拓性的,政治意義遠遠大於軍事意義。

表面上看,漢宣帝的成績似乎更突出,但實際上但從軍事角度,漢武帝的武功還是要比漢宣帝強。

從文治角度看,漢宣帝確實要比漢武帝強,且強很多,那麼為什麼漢宣帝名氣沒有漢武帝大呢?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1.漢武帝代表的是西漢的鼎盛期,父祖的光環聚焦在他身上,而漢宣帝代表西漢最後的輝煌,子孫的沒落掩蓋了他的光輝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成就,絕不是他一人的功勞,他的功績是建立在父祖幾代人的不斷積累之上的,但他確實最終將父祖的榮光集中“炫耀出來”的那個人。尤其是在國家安全,民族危亡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漢武帝自然就成了民族英雄。人們很少注意到一個事實,到漢武帝末年,國家經濟已經頻臨崩潰,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光環下的代價竟然被隱藏了,這大概是民族情節所至吧。

漢宣帝很不走運,雖然他開創了西漢中興,但他駕崩後,後世子孫迅速滑向沒落的深淵,因而從時間節點上,人們往往有一個錯覺:漢武帝是西漢最鼎盛時期。其實,漢宣帝時期才是西漢最鼎盛時期,他的財產足足被他的子孫們消耗了半個多世紀才徹底敗光。

2.漢宣帝選定的接班人成了他的汙點,儘管這個鍋不該他背

一般認為,漢宣帝在接班人的問題上也曾經猶豫過,但最終感情戰勝了理智,正是這個接班人漢元帝開始的儒生政治,把大漢帝國帶入萬劫不復,漢宣帝因此背上了選定繼承人不當的黑鍋。

實際上這個黑鍋不該由他背。一是選擇劉奭作為接班人是按照古代繼承法執行的,如果不選擇劉奭反倒是有違法律規定,要怪只能怪宗法制有問題;二是即便接班人不是劉奭,儒生政治像洪水猛獸,早晚會氾濫,攔不住,這是當時的歷史大環境使然,不是哪個人能改變的,限於篇幅,不能詳細說明,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西漢儒學發展及現狀。

總之,接班人問題成為漢宣帝繞不過去的坎,選劉奭留下詬病,不選劉奭也逃不掉,只能說他生不逢時。

3.後世人的偏愛及宣傳效果

中國很多人第一次聽說漢武帝,很多都出自毛主席詩詞中的“秦皇漢武”一次。這就反映出後世人的偏愛對一個歷史人物的影響,尤其是一位名人、偉人對歷史人物的偏愛,往往要影響很多人的喜好。比如現代影視作品,對人們的影響也很大。

在比如,記載漢武帝和漢宣帝的兩部歷史著作:《史記》和《漢書》(漢武帝記載於《史記》,漢宣帝記載於《漢書》),這兩部作品的影響力對漢武帝更加有利。

綜上所說,文治武功兩方面綜合來看,兩人各有千秋,都是那個時代偉大的君王。漢宣帝相對來說被歷史低估了!


麥塵讀史


漢宣帝劉詢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明君之一,不過跟他祖爺爺漢武帝劉徹比起來,名聲的確是遠遠不及。

其實劉詢的對外做戰方面,也有非常輝煌的戰績。上臺第二年就出兵16萬,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漢朝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大勝而歸。之後又與烏孫、烏桓聯合攻打匈奴,把匈奴打的都不敢再跟漢朝打仗了,最後呼韓邪單于親往長安,俯首稱臣。

漢宣帝時期,還大破西羌,平定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使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歸屬於漢朝。

這些都是不世之功,但我個人認為,在對外戰爭方面,漢武帝是破局開創者,把漢朝前期的劣勢扳平再反超,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比漢宣帝要多,這可能就是後世漢武帝名氣要大的原因吧。


紅黑聖西羅


不知誰說的,漢宣帝文治武功要高於漢武帝,我們這裡重點來講漢武帝。

漢武帝生活的時期,經過幾代漢王的治理,國家非常富裕,糧食多到倉庫堆積不下,錢銀多到國庫統計不完的地步。

漢武帝開闢河西走廊,建立馬場,大量養殖戰馬,兵馬糧草充足以後,開始玩大手筆。

北征匈奴40年,打的匈奴滿地找牙,一直把匈奴打到東歐,留下的歸漢,徹底解除了北方的邊境威脅。

西征開闢新疆,漢武帝也第一次知道,外邊還有廣闊的土地,開闢的疆域拿到現在,也可達全國土地的六分之一。

這就是漢武帝的武功,有人說漢武帝勞民傷財,敗家散財,那如果看一下宋朝就深有體會了。

以上就不多說了,孰是孰非,自己來判斷吧





歷史邂逅


匈奴問題從秦之前就存在了,累年襲擾中原王朝,歷代不得安寧,秦始皇修築長城、漢高祖白登之圍,這都是在匈奴的壓迫下發生的事情。


是漢武帝劉徹決意興兵,衛青、霍去病矢志報國,才徹底解決了這個邊患,匈奴被打到分裂,甚至遷徙歐洲。

中國數千年曆史,在武力上壓制過北方遊牧民族的君王並不多,漢武帝是其中極為靠前的一位。

沒有漢武帝打下的這個基礎,漢宣帝能不能穩固邊陲,還很難說。

至於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後世影響亦極其深遠。

漢宣帝當然是明君,只是還不足以跟漢武帝比較。


浮沉於史



傻的有點壞


漢宣帝與漢武帝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無論那個方面與漢武帝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漢武帝是一個偉大朝代的開拓者,最重要的是奠定了漢民族的主體地位,同時使強大的漢朝躍居當時的世界之首,而漢宣帝勉強就是一箇中興之主。
(漢武帝)


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擯棄了西漢建國伊始的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獨尊皇權至上的儒家思想,通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2. 先後兩次派遣張騫出始西域,開闢了影響深遠是絲綢之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貿易往來,促進了漢文化的傳播、以及與西域各國間的文化交流。
  3. 大力改革軍事,對長期以來欺辱漢朝的匈奴人,實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從此改寫了中原王朝對匈奴人用女人換和平的折辱歷史。有效的鞏固了北部邊境的安全,還邊境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4. 實行有效的經濟政策,通過算緡告緡運動、鹽鐵官營措施、創設均輸法與平準法等一系列的舉措,有效的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刺激了經濟的健康發展。
  5. 平定兩越復通西南之後,新設十七個郡,對西南邊疆地區直接管轄,為西南地區各族人民帶去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促進西南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6. 擊敗衛滿朝鮮,收復遼東大片土地,設漢四郡,直接統治朝鮮北部。促進中原地區與朝鮮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奠定千百年來中原王朝在東北亞地區的主導地位。


總結宣帝時期:儘管社會生產得到快速發展、社會矛盾得到很大緩和,但他並沒能清除掉造成西漢政權風雨飄搖的土地兼併問題,正是這一毒瘤的日益滋長,促使社會矛盾尖銳化,加速了西漢王朝的衰退。另一方面,宣帝寵愛諂媚順從之人,排斥骨鯁直言之士。比如靠拍馬溜鬚起家的御史大夫陳萬年,把自己為官的心得體會還傳授給他兒子。而楊惲、蓋寬饒等人卻由於上書直言而被殺。漢宣帝還特別寵幸宦官,而宣帝剛剛去世,宦官石顯和弘恭就開始謀反。漢宣帝晚年的生活也日益糜爛,其對宮室、服飾的要求超過了漢朝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雖然漢宣帝為西漢帶來了一定的中興局面,但是也埋下了不少衰落的禍根,所以西漢王室的衰落已經成為必然,自然漢宣帝本人,也不會有漢武帝那麼高的聲望。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悟空問答,寅哥解惑。漢宣帝劉詢沒有漢武帝名聲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個人理解有以下幾點:

1漢武帝在位54年,漢宣帝在位25年,僅為漢武帝的一半不到,在位時間的長短也決定了能夠完成的“豐功偉績”的多少!

2漢武帝的北擊匈奴是中國古代史上漢民族最強盛的表現,其歷史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效果!衛青,霍去病大揚我中華之威,在歷史上有著大書特書的描寫。反觀漢宣帝,致力於國內民生,對匈奴只有一次大的軍事行動,也沒有傳世名將留於史書,漢宣帝一直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載於史冊!

3漢宣帝劉詢比較低調,不同於曾祖父漢武帝的大開大合,漢宣帝治國剛中有柔,有一種太極的感覺,漢武帝則是霸氣外露,時刻有一種鋒芒畢露的感覺!這也是廣大歷史愛好者極為推崇漢武帝的原因。

當然,漢武帝的豐功偉績是耗盡了文景之治的成果,漢宣帝則是拯救漢王朝的英明之主,對於百姓而言,漢宣帝比漢武帝要強的多!名聲不能當飯吃!半小時耕耘換您三分鐘品讀!我是寅哥解惑,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的關注!




寅哥解惑


這是一個偽命題,也不必計較。漢宣帝自然是明君,比起漢武帝還是差很多的。漢武帝雖是守成之君,確開創了很多影響後世幾千年的制度和文化的東西。簡單列下,不全面大家可補充:1、大大削弱了自春秋戰國到秦以來北方匈奴問題,以至後來漢宣帝消滅分裂匈奴,匈奴一支進去歐洲,一支南下與漢民族大融合;2、國家領土進一步得到擴大,張騫多次出使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一千多年的主流思想(漢武帝是外儒內法);4、他的國號漢,成就我們一個永遠的民族漢,寇可往,我亦可往;5、設立內外朝,推恩令,削弱諸侯,君權高度集中,也成就了一批將星文豪,衛青封侯由天幸,霍去病封狼居胥,司馬遷史家絕唱,東方朔大隱隱於朝,最後一條屬於個人偏好,大家可指正補充。


書僮玖伍貳柒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誠摯邀請。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順著提問者的題面,從文治武功兩大方面做出解釋。


一、武功方面,漢武帝是制定者,漢宣帝是執行者


首先我們看漢武帝的三大武功

1.北擊匈奴

漢武帝在位期間,一改漢朝祖制和親戰略,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促進北方經濟發展與穩定。


2.通使西域

同時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3.開拓南越

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製生產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這三大武功,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然後我們再來看漢宣帝的兩大武功


1.匈奴降服

漢宣帝在位基本延續漢武帝既定的戰略,在漢武帝的基礎上擴大對匈奴作戰的戰果,最後聯合烏孫大破匈奴 ,而後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匈奴單于率眾來朝稱臣。


2.西域入漢

平定西羌,並置金城安置降羌,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 。

綜上所述

1.如果沒有漢武帝沒有北擊匈奴的膽魄與通使西域的遠見,漢宣帝時期不可能聯合烏孫大破匈奴,更不可能設置西域都護府。故漢宣帝劉洵之武成,但其大半武功多算在其祖父劉徹頭上。

2.漢宣帝唯一值得稱道的武功就是平定西羌,但是西羌之全盛也比不了匈奴。

3.漢宣帝在位期間南部邊疆開拓並無武功與建樹。


總結,所以自古秦皇漢武,可不是秦皇漢宣。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趙翼: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孫中山:秦皇漢武、元世祖、拿破崙,或數百年,數十年而斬,亦可謂有志之士矣。拿破崙興法典,漢武帝紀贊,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


一、文治方面,漢武帝是開創者,漢宣帝是繼承者


我們首先還是來看漢武帝的四大文治


1.思想舉措

改革治國之道。漢武帝“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一改漢初所遵循的黃老之道與漢文帝的柔性治國,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裡”。比如漢武帝時期著名宰相公孫弘就是兼治儒法兩家。


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六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開創儒學為官方國學的先河。


2.政治舉措

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3.經濟舉措


改革幣制。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


開創國營。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俗稱“鹽鐵專賣”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形成後世定製。


絲綢之路。開始與西方貿易,影響後世深遠。

4.文化舉措

頒佈太初曆。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沿用至今


創設年號。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創立樂府。漢武帝在掌管雅樂的太樂官署之外,另創立樂府官署,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


設立國家圖書館。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圖書,廣開獻書之路。又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各類圖書,皆在數十年間廣充秘府,史稱“書積如丘山”。當時政府藏書處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宮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 ,藏書達33090卷。皇室和政府藏書空前豐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記載的國家圖書館。


其次我們再來看漢宣帝的文治


1.思想舉措

內王外法。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漢武帝“儒表法裡”的基礎上,提出“內王外法”。


2.政治舉措

改革吏治。漢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間,深知吏治好壞將直接關係到百姓的生存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他說“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後,除親自過問政事,省去尚書這一中間環節,恢復了漢初丞相既有職位又有實權的體制外,還特別重視地方長吏的選拔和考核,並下大力氣整飭吏治。為此,劉詢建立了一套對官吏的考核與獎懲制度。他多次下詔對二千石(郡守級官吏),實行五日一聽事制度;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國,對二千石官員的工作進行考察。根據考核結果,信賞必罰。他頒佈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在他當政時,一大批因政績突出的官員受到了獎勵,或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關內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對那些不稱職或有罪的官吏,則嚴懲不貸。 隨著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漸造就而成。其中,還有許多官吏是由低級郡吏察廉晉升而來,或因明經而被提拔。

賞罰嚴明。漢宣帝興於民間,知道百姓對官員貪腐切齒痛恨,所以他一當政,就主張要嚴明執法,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貪汙的官員都相繼被誅殺。大司農田延年在尊立漢宣帝時,作用非凡,“以決疑定策”被劉詢封為陽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平陵,趁僱傭牛車運沙之機,貪汙賬款3000萬而被丞相議奏為“不道”罪。宣帝此時要求用自己的私錢——水衡錢來為昭帝修建平陵。幾天後,使者來召田延年到廷尉處聽罪。田延年自殺。

漢宣帝不僅以執法嚴明著稱,還以為政寬簡聞名。他在任用地方官時,除啟用了一些精明能幹的能吏去嚴厲鎮壓不法豪強外,還同時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從而改變了吏治苛嚴和破壞的現象,大大緩和了社會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


3.經濟舉措

整頓工商。漢昭宣時期,以“輪臺詔令”為基本依據,認真總結了漢武帝時期推行經濟政策的經驗教訓,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政策,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輕徭薄賦。針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無)立錐之地”的現象,為制止土地兼併,劉詢即位後,先後三次詔令把“貲百萬者”的豪強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後將其土地或充為公田,或配給無地、少地的貧民。還把國家苑囿或郡國的公田,借給少地或無地的貧民耕種,使他們儘可能地擺脫豪強的控制,重新變為國家的編戶(假民公田)。 劉詢繼續奉行了昭帝時期的輕徭薄賦方針。


設立常平倉。漢宣帝時期設立的“常平倉”作為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置的糧倉,主要是運用價值規律來調劑糧食供應,充分發揮穩定糧食的市場價值的作用。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不僅使朝廷儲藏糧食的大谷倉一太倉和甘泉倉都充滿了糧食,而且邊郡地方也,倉廩充盈。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低價格進行出售。這一措施,既避免了“穀賤傷農”,又防止了“谷貴傷民”,對平抑糧食市場和鞏固封建政權起到了積極作用,還對邊疆的糧食儲備產生有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

4.文化舉措

興盛《穀梁》。漢宣帝召《五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在殿中大辯論,平均《公羊》、《穀梁》異同,各自用經論處是非。《公羊》多不被贊同。蕭望之等十一人各自用經義核對,多贊同《穀梁》。漢宣帝親自進行審定,於是設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 穀梁《春秋》博士。從此《穀梁》學大為興盛。這種現象只有在寬鬆的政治條件下才有可能,而且為加強思想的進一步統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頒行《史記》。太史公司馬遷有一個女兒嫁給楊敞,楊敞與司馬氏育有二子,大兒子楊忠,小兒子楊惲。楊惲最先看外祖父寫的《太史公記》,對《春秋》也很熟悉,因為有才能得到人們的稱讚。楊惲看到此時朝政清明,開始陳述司馬遷的著作,於是《史記》得以公開傳佈。


綜上所述:


漢宣帝的文治方面在具體措施上雖多有建樹,但多是繼承,未有創舉。而漢武帝不同,開創多個文治舉措,為後世歷朝歷代所沿用,故武帝文治亦優於漢宣帝。


漢朝廟號極為嚴格,西漢朝只有四位皇帝享有廟號,嚴格按照“祖有功宗有德”來評定,漢武帝廟號為世宗,漢宣帝廟號為中宗,俗語云“蓋棺定論”,從這廟號亦可見高下。


羚羊飛渡觀歷史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兩個人的所處基礎不一樣,功績也不一樣,對大漢王朝的影響也不一樣。

劉詢的確也是一位明君,但他所處的王朝是漢武帝劉徹為他打下來的。漢武帝的雄才偉略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帝國--大漢帝國。我們現在的漢語、漢字、漢文化等,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漢武帝統治。是他促進了中華民族歷史最大一次的民族融合,真正意義上形成了“大漢民族”。同時,在漢武大帝的統治下,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達到鼎盛。疆域和勢力範圍,東鄰韓國,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稱超級大國。

因此,劉徹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推崇的漢武大帝,是因為他的文治武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開創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