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世界褲都”的新發展

【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世界褲都”的新發展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張富貴

上世紀70年代末,廣西玉林福綿區就有了以牛仔褲加工為主的服裝產業,高峰時期有2000多家服裝廠,年產牛仔褲近3億條。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到南美、東南亞等地,福綿區也曾一度被稱為“世界褲都”。

“水洗是牛仔服裝的必經環節,傳統水洗產業採用自建處理設施的分散治汙模式,規模小、成本高、難監管,偷排現象屢有發生,使得環境問題突出。”福綿區委書記趙志剛告訴記者,隨著國家環保政策日益趨緊,福綿服裝產業發展遭遇嚴重瓶頸,水洗產業面臨著被淘汰的嚴峻形勢。

“全區43萬人中,從事服裝產業的就有11萬人,有24家水洗工廠,如果全部關閉,意味著他們將全部失業。”趙志剛坦言。

困境催生變革。面對嚴峻發展形勢,福綿區根據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以環境要素供給側改革理念,破解傳統產業環境要素制約,建設了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著力打造廣西第一個專業環保示範園區。據趙志剛介紹,園區不僅實現了水電氣熱等生產資料統一供給,還在引進企業之前就建設了大型公共汙染處理中心,採用生活汙水一級A處理標準+溼地公園再處理工藝,探索出園區汙染統一治理的新模式,有效解決了牛仔服裝水洗的環境汙染問題。

高標準的集中統一治汙模式解決了涉水企業的後顧之憂,他們紛紛向這裡拋出橄欖枝。“產業園對水電氣熱和汙水處理提供了一條龍服務,我們非常滿意。”看著正在忙碌的印染生產線,玉林市穗鑫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強樂呵呵地說。該公司集牛仔漿染、服裝水洗、後整加工於一體,正是被這一優勢所吸引,今年2月從廣東搬遷到產業園,成為第一家搬遷至此並投產的服裝印染企業。

“集中處理比我們自己處理要節省很多費用呢。”李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工廠每天有1000多立方米汙水產生,集中處理比自己處理一立方米汙水要節省四到五元。一天就可以節省四五千元。“而且自己處理的不一定能夠達到環保標準。”李強說,目前,像他家這樣從廣東搬遷過來的印染企業就有20多家。

“環保引領了產業的升級,環保促進了產業的集聚。”趙志剛說,採用環保工業園模式後,不僅解決了服裝水洗汙染嚴重的瓶頸問題,推進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成功吸引大量外省市優質企業落戶,帶動上下游產業聚集。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區大量的紡織印染企業紛紛要求入園,服裝設計、品牌渠道和商貿企業也紛紛跟進福綿投資。“目前總報名入園企業超120家,用地需求超過6000畝,涵蓋印染、漿紗、紡織,服裝,機械,電鍍等行業。”趙志剛說。

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以環境供給側創新驅動的工業發展模式,打破了先汙染後治理的循環怪圈,為廣西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工業發展之路。“世界褲都”也正以高質量發展的腳步向前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