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戰武:母親做的老布鞋

金戰武:母親做的老布鞋

小時候我沒有買過鞋,一來是家裡窮,二來是母親手巧會做鞋。

母親很勤勞,地裡家裡活全都幹。七十年代土地還沒有承包到戶,各村由隊長統一領著幹農活,記工分。到收穫季節,算算各家的工分兌換糧食,工分多兌換的多,工分少兌換的少。為了多分點糧,父老鄉親們積極性都很高,天天只要村口的鈴聲一響,就立馬到隊裡集合幹農活。放羊、擔羊糞,犁地、割麥、打麥、整地、鋤地、割草等農活樣樣都幹。因此,父母們白天除了勞動還是勞動。一大家子要穿鞋,只有擠時間做了。於是母親就把鞋子帶到地裡,趁中途休息的時候趕忙做一會兒,還要偷偷地揹著隊長,因為隊長很厲害。另外就是趁晚上這段寶貴的時間來做鞋了。在昏暗的油燈下,不知母親熬過了多少個夜晚,多少個深夜。納底子,胡邦子,縫合,那聲音組成一曲曲美麗的做鞋交響樂。我天天就偎依在母親旁邊聽著那優美的聲響,就像聽著搖籃曲漸漸入睡,慢慢長大。

從小時候的虎頭靴到童年少年的布鞋布靴,我也記不清到底穿了多少雙。可從時間上來說,從小學到初中一直穿著母親做的老布鞋。如今工作已二十多年了,很少穿母親做的布鞋了。只有前幾年母親做過海綿布靴,穿上又輕又暖和,舒服極了。回憶起小時候穿母親做的老布鞋,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現在雖然買鞋挺方便,也不算貴,但我還總是回憶起母親做的老布鞋,因為老布鞋透氣性好,穿上舒服腳不臭。現在的皮鞋皮靴,一到家得先洗腳,要不臭氣熏天,害的老婆孩子天天嚷嚷,“看你那臭腳,趕緊洗”。也不知道小時候腳臭不臭,印象中母親總來沒嚷過我腳臭。

小時候我腳跟老是生凍瘡。一到春節前後,別人都去看戲了,我腳疼不便行走,母親就陪我坐在太陽底下曬暖,又是摸河蚌油,又是給我做好吃的,幸福極了。後來長大了才明白這就是“禍兮福之所倚”。由於腳生凍瘡,所以母親做布靴格外用心。選最好的布料,最好的棉花,並且一做好幾雙能換著穿,換下來的母親就拿到陽光下曬曬,說是消消毒更暖和。只可惜母親的用心程度到現在我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母親今年已六十多歲了,眼也花了,做鞋的傢什已束之高閣了。可針線框、大光針、頂針、線蛋等物品,似乎已深深印在腦海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如今想起小時候,就想起老布鞋,就想起針線框,就想起老母親。有幾次我有這種想法,再穿穿母親做的布鞋該多好啊。可看到母親年歲已高,還是話到嘴邊又咽下,因為做鞋工序太多太複雜。可老母親那善良勤勞的身影卻一直伴隨著我,也深深影響著我,提醒著我。提醒我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做一個忠厚朴實的人,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