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为何最后还能葬于明十三陵?

年华258




崇祯是一个比较悲催的皇帝,性格太自负,做事太刻薄。在明朝的中央政权,没有自己的嫡系人马,大臣们都和他离心离德。

崇祯就只好一天忙到晚,把所有的事都扛在自己的肩膀上。当李自成的大军逼近北京的时候,他还没有想起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南京去,免得被人一网打尽。


当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的时候,崇祯才匆匆的派人送走了自己的儿子。直到自杀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起来自己的皇陵还没有找好,更没有修建。

李自成找到崇祯皇帝的尸体,就把他和周皇后的尸体一起找了一口棺材放了起来。原来是打算放在东华门等明朝旧臣前来参拜,怎奈崇祯皇帝的人品太差,那些大臣们躲都来不及,怎么会出来祭奠他呢。



当然像蔡文姬老爹祭奠董卓这样的人还是有的,襄城伯李国桢就是这样的一条汉子。他跪在崇祯皇帝的棺材前,哭的惊天动地,头磕的,满脸是血。

李自成敬重他是一条汉子,就派人过来劝降。李国桢说:要我投降也不是不可以,但要以皇帝的礼仪来埋葬崇祯。李自成就答应了,但起义军中没有这样的人才,明朝礼部的官员也没人敢出头。

这时就有另外一条汉子站了出来,昌平的吏目赵一桂把这个差事给揽了下来。但马上就面临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埋在什么地方?第二个问题,经费从哪里来?

按照明朝皇室的规定,崇祯应该埋在天寿山。天寿山是一个风水宝地,但资源实在有限,已经被其他皇帝把位置抢光了。



第一个问题马上就有了答案。崇祯的妃子田氏两年前刚刚去世,就埋在明13陵。现在大明都灭亡了,一切从简,干脆就把春春皇帝也埋在这里得了。

第二个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确实非常寒酸。赵一桂向周边的富商募捐,勉强凑了233两银子。



明朝皇陵下葬后,都用大石条填塞墓道,以防止摸金校尉盗墓。赵一桂请了很多人,花了四天时间,才把田妃的墓道打通,把崇祯的棺材放了进去。前边的这项工作花了200两银子,剩下的33两银子用来购买了一些贡品,再加上一桌酒席来犒劳全体工作人员。

到这时全部的银两花光了,监葬官才发现皇帝有棺无椁,实在不符合礼仪。马上叫人匆匆忙忙把田妃的椁放在崇祯的棺材上,并给他的坟墓包了一圈砖。



清军入关后,有一次顺治皇帝专门来看了一下崇祯皇帝的坟墓,认为太过寒酸。清军入关是以以祟祯皇帝报仇的名义进来的,他们认为自己的江山是从李自成的手中抢来的。

为了安抚汉人,顺治皇帝决定重修崇祯的陵墓,并制定由前明的太监曹化淳来负责。在崇祯皇帝的过问下,才勉强凑了几千两银子。


曹化淳能够担任司礼监太监,那绝对也是一个人精。他现在也面临一个困境,如果把皇陵修的太好,担心顺治皇帝会责怪他心怀大明;如果修得太差,又担心被害人戳脊梁骨,骂他没良心。

曹化淳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破解的办法。他给陈真皇帝用的祭器样式是给太监用的,但规模又比其他皇帝的大出很多。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崇祯皇帝的陵墓就成了现在的四不像。



由于崇祯皇帝自杀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在崇祯皇帝死后,王承恩也上吊自杀了。所以为了表彰王承恩的忠诚,就把他也葬在了崇祯皇帝的墓边。

此与崇祯皇帝说过的“诸臣误我”和“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很有可能是清朝人杜撰的情节。

清朝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抬高崇祯皇帝的形象,以显得他们当初为崇祯皇帝报仇是多么光明正大,又显得明朝的大臣们是多么的愚蠢和无能,并且还没有良心,以此来证明清朝得天下是符合正统的。

毫不客气的说,一切都是演戏,演给天下的汉人来看。让所有的汉人相信,汉人还不如满族人有节气,更敬重崇祯皇帝,汉人天生就应该被满人统治。


新知传习阁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入紫禁城,远在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还试图鸣钟号召大臣议事,但面对空旷的大殿,他彻底绝望了。

崇祯皇帝看到结发之妻周皇后悬梁自尽,冷笑说道:死得好!随后崇祯对长平公主说声:

汝何故生我家!"。挥剑向太平公主砍去,太平公主用手臂一挡,半截臂膀直飞出去,血流满地。崇祯杀死了自己六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以及无数嫔妃宫娥后,披发跣足,一直逃到景山之上,尽去朝服、以发覆面的上吊而亡,并在蓝色朝服上留下血书,崇祯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王承恩随之殉主。

李自成找到崇祯遗体后面对血书无限感慨,命人将尸体装入棺椁,在东华门设灵棚连停数日,百姓经过,泣不成声。

古代帝王,一般即位一年之后就要为自己修建皇陵,但崇祯作为末代皇帝,整日忙于战争和宫廷斗争,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李自成只好把田贵妃的陵寝挖开一个洞,直接把崇祯皇帝的棺材塞进去,并将王承恩的尸骨也葬在旁边。

田贵妃是朱由检的宠妃,死于崇桢十五年七月,此墓是朱由检专门为她而建。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位可怜的皇帝身后归宿,竟然住进自己给妃子修建的陵寝。

清朝建立后,明朝在南方还有一定的统治基础,再加上人们纷纷同情这位亡国之君的遭遇,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大臣及前朝遗老,顺治皇帝下旨将崇祯帝上吊的那棵槐树定名为“罪槐”加上锁链,对崇祯帝入葬的田妃墓进行扩建,正式命名为“思陵”。崇祯帝这才算真正意义上入葬了明十三陵。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码字、原创不易,如喜欢请随手点赞、转发、评论。祝您万事顺遂!


美丽青春您真痘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0—1644),光宗第五子,明朝第16位皇帝。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到京城,十九日崇祯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登上煤山,在寿皇亭旁树下自缢。衣前留下遗诏,处置自己可以,但“勿伤百姓一人。”随从王承恩跪缢而死。

十九日中午,农民军攻入皇宫,清宫时没有发现崇祯帝。李自成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次日中午,发现崇祯帝已自缢身亡。李自成命人将崇祯帝及之前自缢的周皇后尸体装入柳木棺内,搭盖灵棚。二十三日重新改殡,崇祯帝头戴翼善冠,穿衮玉渗金袍,用红漆棺殡,周皇后依制加袍带,用黝漆棺殡。

帝后棺椁在东华门灵棚停了几日,明朝官员不敢来跪拜。只有襄城伯李国桢不怕死,踉跄着跑来,跪在梓宫前大哭。农民军抓住他去见李自成。他在李自成面前“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自成劝他投降。他说投降可以,条件是必须答应他三件事:

一、不能发掘毁坏明代帝王陵寝;

二、用天子之礼葬崇祯皇帝;

三、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

李自成都答应了。

但按天子之礼葬崇祯皇帝也是件难事,因为他生前没有预建陵寝,他曾经在蓟州凤台山选定了陵址,定在崇祯十七年后营建,结果却先死了,他选中的风水宝地后来成了清东陵所在地。崇祯帝的田贵妃于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去世,两个月前刚葬入天寿山坟园,坟园只有地宫,没有地面建筑。所以,李自成决定将崇祯帝后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大顺政权顺天府便责令昌平州官吏,打开田妃墓,葬崇祯帝和周皇后。四月初四日下葬,不得延误。

昌平州吏目赵一桂,在没有钱又葬期紧迫的情况下,请示顺天府,得到的指令是让州内各铺户募捐,完事再说。赵一桂募捐共350千文(约银233.6两),用这些钱就是崇祯帝后葬仪的所有花销。后来赵一桂、孙繁祉又捐银五两,修筑了墓地砖围墙。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树立清廷的形象,缓解社会矛盾,使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廷效力,便将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清顺治年间大学士金之俊奉敕撰写了1500多字的碑文,十三陵中两个陵有碑文,这是其中之一。


趣话历史那些事



大家都知道,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在煤山上吊自缢。而大家也知道李自成是非常痛恨明王室,甚至把无恶不作的福王朱常洵给煮了。按理说即使崇祯自杀了,李自成也不会放过他,但是为什么后来还是把他葬在了明十三陵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到处搜寻崇祯的踪迹,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以为崇祯逃出了京城,但没想到却得到了崇祯自缢于煤山的消息!于是李自成命人将崇祯的尸首收殓入棺,置于东华门,让明朝的官员吊唁,但明朝的百官无人敢来吊唁,只有襄城伯李国桢前去哭悼。李自成命他投降,李国桢提了三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要厚葬崇祯,李自成全部答应。但是崇祯死时,还没有修建陵寝,所以葬在什么地方成了一个难题!最后决定将崇祯后葬于田贵妃的墓中。由于当时没有多少钱,下葬所需钱还是募捐而来,一共才募捐350千文,就这样草草的h完成了崇祯皇帝的下葬工作



后来,清军入关之后,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大臣及前朝遗老,顺治皇帝下旨重新修建了崇祯陵寝,营建了地上建筑,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思陵”。在改造过程中,降清的前明将领吴三桂捐银千余两帮助修建思陵。



崇祯的一生,可谓是在与起义军和满清争斗,估计崇祯死前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竟然会由生前的敌人来安葬自己,并为自己修建陵寝。


李哥讲史


明十三陵本来就是明朝皇帝安葬的陵寝,崇祯帝作为正儿八经的皇帝,不管他是自杀还是被别人杀,都有资格入葬十三陵。只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崇祯处于身死国灭无人收尸的尴尬局面,他能不能入葬,还是要看后面统治者的意思。



首先是李自成,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悬赏捉拿崇祯帝。后来有人发现了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上,李自成便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可是令人痛惜的是,灵堂搭建了好几天,那些深受皇恩的明朝官员没一个敢去祭奠的。唯有襄城伯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李自成感慨其忠义秉性,对其劝降。李国桢说到:“让我投降可以,但必须要善待皇帝遗体,并且以天子礼仪下葬。”李自成一一应允。只不过崇祯帝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李自成只好将帝后尸体葬入此前已建好的田妃墓中。田妃墓只不过是一个妃子的墓穴,其规格大小远远比不上帝陵,但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安息之所了。



再次,清朝建立后,田妃墓才真正升级为帝陵。崇祯帝死后,此时的明朝在南方还有一定的统治基础,再加上人们纷纷同情这位亡国之君的遭遇,清廷顺势而为打起了为汉人“雪君父之仇”的旗帜,击溃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入主中原。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为笼络人心,争取汉人的支持,极力优待美化前朝皇帝崇祯,不仅将崇祯帝上吊的那棵槐树定名为“罪槐”加上锁链,而且还对崇祯帝入葬的田妃墓进行扩建,正式命名为“思陵”。崇祯帝这才算真正意义上入葬了明十三陵。




崇祯帝能入葬十三陵有多个原因。一方面源于后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而收买人心,另一方面也源于崇祯帝的个人魅力和气节。崇祯帝并不是桀纣周幽之类的暴君,虽然他有点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但他做到了勤政为国爱民如子,奈何大明已病入膏肓,崇祯帝虽有心匡扶社稷,却也独木难支无力回天。最为难得的是崇祯帝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终其一生不逃跑不投降,不向叛逆低头,在国家危亡之际,为民请命以身殉国。这样铁骨铮铮的气节正是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脊梁。不要说在当时,即使是在几百年后的现在,我也依然被崇祯帝的这种气节感动到热泪盈眶。崇祯帝虽亡国,但却没有愧对祖宗,他有资格入葬明十三陵,更有资格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尊敬!


平家灬boy


这要归功于闯王李自成,也取决于崇祯自己的部分个人魅力

崇祯能葬于明十三陵,是名正言顺,毋庸置疑的。而李自成也想要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争取更多的政治支持,只是太过于鼠目寸光,导致此事非但没能给他脸上增光,反而成为他的污点

虽说是明十三陵,但是除了崇祯所在的思陵以外,其他的陵墓都气势恢宏,唯有思陵不仅规格最小,随葬最差,甚至说连这个陵都不是为崇祯准备的

而原因也让人唏嘘,古代帝王都习惯于即位后开始陵寝修建,动辄十几二十年的修,自然是气势恢宏,而崇祯皇帝由于国家当时比较困难,一直没有对自己的后事提上日程,以至于最后无奈下葬于此

可能正是这种为国家殚精竭虑,抛弃个人享受的精神,打动了李自成,并决定将其葬入十三陵

只是李自成也不是什么大方的人——费用是安排别人出的,他只是做了这决定而已


攻入京城的李自成,竟然有点感动和心软

城门被攻破,远在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还试图鸣钟号召大臣议事,但面对空旷的大殿,他终于绝望了

景山之上,尽去朝服、以发覆面的崇祯上吊而亡,并在蓝色朝服上留下血书,王承恩随之殉主。找到二人尸首的李自成见到了血书,无限感慨。

这个曾今的大明天子,没跑也没求饶,还颇有天子气度的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是个爷们啊!

崇祯和其皇后的尸体被停在东华门所设的灵棚,赶上李自成下令收容降臣,恰好办事处路过此处。这些明朝降臣迫不及待的赶往报名,真正来哭祭的也不过三十人而已,也是让李自成感慨不止

随后,李自成决定将崇祯下葬至十三陵,奈何崇祯并未给自己准备寿宫,只好选择将其葬入为其妃子准备的陵寝中

一手包办此事的李自成,却十分小气的表示要地方官员来负责费用。或许就是这一点,让满清后来入关有了理由——为崇祯报仇

如若李自成下令厚葬崇祯并出钱出力,或许民心就不会失的那么快

二百两有余的葬仪,对于崇祯来说已是奢求

下令安葬崇祯的李自成,并没有出钱也没出力,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而大顺的重臣大将还是明朝的降官们也是一样——忙着分钱分土地,没人搭理崇祯

昌平州吏目——相当于县政府秘书长赵一桂,成为此次崇祯下葬的总负责人。由于战乱关系加上多年前财政就已经枯竭,他只能通过募集的方式为皇帝准备下葬的钱

233两银子是最终的数字,而这笔钱的来源,是部分商人自愿的捐款。在赵一桂的精打细算下,崇祯得以稍微“风光”的入殓

这笔钱,每一笔的用处都被详细记载,无论是请工人、还是工作餐、甚至说礼部官员招待费用都一清二楚,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要知道国难之时以家穷为由拒绝捐款一毛不拔的陈寅大学士,见了刘宗敏分分钟就从家里掏出来四万两现银!

崇祯皇帝,终于下葬了,到场之人眼见皇帝之陵寝如此寒酸凄惨,又现场募捐了五两银子,给皇帝陵寝包了一圈转头

这就是思陵的全部开销,可以这么说,思陵之中毫无任何值钱高档的陪葬品,因为费用问题根本无法实现,甚至说连一般富商墓中所点长明灯,在思陵中都是被迫偷工减料的——只有薄薄的一层,下面是水,因为实在是费用紧张

鼠目寸光的李自成,终究只能是巨寇而非帝王

讲完了思陵的修建过程,我们只能对李自成的所作所为打个30分。你既然有心安葬崇祯,那就别应付啊,至少要做做样子吧?

可是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只是做了自以为是面子工程的宽厚决定,就忙于搜刮民脂民膏去了

通过现存的史料记载,我们也能大抵了解当时人民对于李自成的不满,否则不会对于崇祯的下葬过程有着如此详细且令人心酸的记载

李自成也好,刘宗敏也好,只顾着捞钱捞女人,却不知打下的江山需要稳固。首当其冲的就是前朝皇帝的安排啊。可结果却是,非但没能做好秀,反而是打了脸

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去明十三陵,都能为崇祯当年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连墓前石供都是错误的规格(为太监准备的),更别提整个陵墓甚至不如一些王爷、妃子了

不以为然的李自成,不仅没有引以为戒,反而是纵容手下肆意妄为,结果因为女人问题惹恼了吴三桂,并最终败亡九宫山

退一万步讲,崇祯终究是进了明十三陵,跟自己的列祖列宗躺在了一起,虽然地方小了点,环境差了点,但毕竟还是进来了

毕竟他当初留下了“尽去冠冕、以发覆面,死去无颜见祖宗”的遗言,是因为不好意思面见宗祖,也没想过要进皇陵的

入殓这样规模欠佳的陵寝,就当是他自己为丢掉大明天下赎罪吧!

而自以为大度的李自成,虽然没费力但却不讨好,最终被满清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一举击溃,也算是给崇祯报了仇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话说崇祯皇帝无力回天,在崇祯十七年三月份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自缢身亡。而崇祯皇帝死后是怎样安葬的呢?我来说一说。

从《明史》上来看,首先看《李自成传》,上面记载道:“已,乃知帝后崩,自成命以宫扉载出,盛柳棺,置东华门外,百姓过者皆掩泣”。就是说李自成用宫门将崇祯帝以及皇后的尸体用宫门放在东华门外。附图。



而后来据庄烈帝本纪记载:“丙辰,贼迁帝、后梓宫于昌平”,结合上文,在李自成占领时间,崇祯帝死后的踪迹大致如此,先是被放置在东华门外,然后与皇后的尸首被合葬在昌平。



崇祯皇帝正式被厚葬,是在清军去北京城后的五月份,据《明史》记载,清军入城后,“以帝礼改葬,令臣民为服葬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而《国榷》也同样记载了“摄政王令六日设我先帝后于帝王庙,臣民哭临三日,议谥葬”。

从以上史料得出崇祯皇帝应该是被清廷厚葬的。值得一提的是,清廷通过此举立有收买人心之效果。


论史


崇祯作为明朝皇室正统,无论他死在哪里,以什么方式死,都有权葬于明十三陵。我国古代帝王,不但在生前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皇权看的很重要,他们对自己死后之事更是十分看重,因为古人认为死亡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般皇帝即位一年之后就要为自己修建皇陵,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在生前就知道自己死后住在哪里,更能为陵墓修建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崇祯,作为一个末代皇帝,整日忙于战争和宫廷斗争,在生前是无暇顾及自己身后之事的。


所以,1644年,崇祯梅山自缢之后,尴尬的是,自己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或许,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死后的事,他已经没有精力去思考这种奢侈的问题了。死前,崇祯下遗诏,告诉李自成大军,说朕可任你们侮辱,但请你放过这些臣民。不管崇祯生前如何刚愎自用,作为一个末代皇帝,能说出这样的话,不得不让人佩服。

死后,李自成答应了大臣和百姓的请求,把崇祯葬入田妃的思陵。当地百姓凑了二百多两银子,把崇祯葬了,十分寒酸,后来,大家又凑了些银子,给崇祯的墓周围砌了一圈砖,崇祯这才算在思陵“住”下了。后来,顺治皇帝来十三陵,看到崇祯的墓,非常感慨,心想要不是你,哪能有我们的今天啊?!你在里头好好安息,我要厚葬你,于是命人重新修建了思陵。


历史密探


崇祯是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
毕竟是皇帝怎么不能葬在这里了?


无与伦比的小爽


做皇帝,是天底下无数人的梦想;然而,皇帝也是天底下第一高危职业。尤其是末路皇帝,皇室成员大多数都难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明朝有两个堪称劳模的皇帝,一个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是末路皇帝朱由检。可是朱由检发扬了朱元璋同志的劳模精神,却没有遗传到朱元璋同志统治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光有一腔热血,没有治国用人的实才,所以最终无法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明朝。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入紫禁城。崇祯皇帝看着自己的结发之妻周皇后悬梁自尽,没有丝毫惋惜,只说了句:死得好!随后崇祯又到长平公主的身边,说声:

“汝何故生我家!"。挥剑向太平公主砍去,太平公主用手臂一挡,半截臂膀就直接飞出去了。接着,崇祯皇帝,又去昭仁殿杀死了自己六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以及无数嫔妃宫娥后,一个人抛下宫殿,披发跣足,一直逃到煤山上,吊死在一棵槐树上,彻底解脱了。

李自成进城后,到处找崇祯皇帝,想跟出身龙种的皇帝照个面,可是连崇祯皇帝的尸体都没有找到。直到见到已经逃出宫殿,却被宦官们抓住的太子朱慈烺时,李自成才知道崇祯已经死了。

李自成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问:明朝为何丢天下?太子说:因为误用了奸臣周延儒。太子问为何不杀他,李自成说,你没有罪,我为什么要妄杀?太子说:“如是,当听我一言: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以皇礼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杀戮我百姓。”(出自清 计六奇:《明季北略》,第458页。)

几天过后,李自成下令购买一具棺材,将崇祯皇帝的遗体抬到东华门入殓,百姓经过,泣不成声。李自成下令,以皇家的规格,把崇祯安葬在昌平天寿山脚下的明朝诸陵中,因为来不及建新陵,于是把田贵妃的陵寝挖开一个洞,直接把崇祯皇帝的棺材塞进去。因为是明思宗朱由检的陵墓,因此被命名为思陵。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如果大家喜欢我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你们的认可,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