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为何只维持了十五年?

R


一 、郡县制和秦朝灭亡存在直接的关系

首先,在笔者看来,秦朝过早灭亡,很可能和郡县制的推行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大范围推行的郡县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在战国时代刚刚结束的时候,郡县制也存在这样一个弊端:秦朝在各地没有掌握兵权的封王,而郡守、县令也没有掌握兵权,所以面对陈胜吴广等人起义时,郡守、县令几乎是形同摆设了,只能等到秦朝朝廷调兵遣将来镇压起义了。而这,也是各地起义军队可以迅速做大的重要原因。

二 、郡守、县令不掌握兵权

虽然秦朝朝廷掌握了大量的精锐军队,但是,面对各地的起义,因为路途遥远等因素,所以也是疲于奔命,最终让刘邦、项羽等人推翻了秦朝。在此基础上,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一方面在都城周边等比较容易掌控的地区推行郡县制,另一方面则在六国故地分封秦朝宗室的子弟为王,让自己秦朝皇室的亲王掌握一定的兵权,类似于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时期的各地藩王。对于这些亲王或者藩王,不仅能够迅速压制魏国、韩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这六国后人的起义,也能对赵高等权臣形成必要的威慑,从而有助于秦朝皇帝平衡各方势力。

三 、西汉就采用了郡国并行制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就采用了郡国并行制的方案。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直到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才通过推恩令等方式来削弱封国的势力,以此全面的推行郡县制。换而言之,郡县制本身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在秦朝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如果秦始皇可以采用郡国并行制的方案,或许秦朝就不会只坚持了15年就灭亡了。

四 、其他导致秦朝过早灭亡的因素

最后,当然,对于秦朝在短时间内的覆灭,不仅郡县制这一个原因。一方面,秦始皇的英年早逝,特别是秦始皇去世后因为继承人问题引起的内部争斗,不仅削弱了秦朝朝廷的力量,也让魏国、韩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这六国王室后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争后,秦朝建立后本应该休养生息,但是,秦始皇却选择了大兴土木,比如修建长城、秦驰道、秦直道等。虽然这些工程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历史意义,但是,从客观上来看,这些繁重的徭役,确实加重了各地百姓的负担,成为导致陈胜吴广等起义不断的重要原因,从而加快了秦王朝的灭亡。总的来说,正如清朝大臣李鸿章所言:“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情”。对此,秦始皇在郡县制的推行上,做了本来应该下一代人干的事情。因为缺乏适合的土壤,反而成为推动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文/情怀历史


情怀历史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国从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六国,完成一统,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

正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却在短短的15年就灭亡,值得后人深思。那么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1 大兴土木工程 国家超负荷运转!


《秦长城》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秦始皇32年(前215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成为秦长城的一大历史遗迹。此传说是否可信,尚有待于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

《秦驰道》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 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从《汉书·贾山传》中得知,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约今69米),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

《秦直道》 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8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阿房宫》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阿房宫前殿遗址建在一条古代河沟上,这是秦朝帝都咸阳以阿房宫、沣峪口为中轴线的佐证。

2 苛法 秦朝依法治国 法令的严酷令人咂舌!

“法治”和“重刑”是法家的基本主张。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执政以后,把法律、法令推到治国的最高位置。长期的法治使法律、法令在秦朝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权威性。在推崇“以法为本”的同时,秦统治者也把“重刑”原则推向极端,对全国实行空前严酷的刑法统治。从历史上看,秦朝刑法种类繁多,行刑方法之残酷,为其他各朝所莫及。“法治”,“重刑”也是秦朝法律制度的基本特色。

例如:陈胜吴广起义:900余名戍卒前往渔阳戍边,途遇大雨而误期,误期法皆斩!

刘邦起义:押送沛县徒役去骊山修皇陵,途中不断有徒役逃走,如数不能按时到达,法皆斩!

例如:禁止言论自由,两个认识的人在大街上偶遇都不能打招呼(偶语者弃市)

3《秦国郡县制》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国的灭亡!

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掌监察工作。

郡以下设县或道。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内地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令、长为一县之首,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县令下设尉、丞。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设里正或里典,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亭。秦规定,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

《郡县制》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全国各地没有封王,没有亲王导致地方无兵权(中央集权 权利都在皇帝身上), 当地的郡守如同摆设,当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时候,地方无实力扑灭那一点星星之火,这一点小事还得请示二世皇帝胡亥,山高路远 信使从大泽乡到咸阳 打个来回(1500多公里) 再派兵去剿灭起义军(陈胜吴广部队),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有没有!!!

假如:秦始皇要是像后来的刘邦那样,中央控制一部分土地,另一部分分给自己的儿子到地方称王! 当地有王有部队有权利,就不会出现陈胜吴广造反之事!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中央出现了像赵高这等人,地方可以以清君侧的名义救中央!那么秦朝传之万世还有戏。可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太自信了,太迷恋权利了,没有采纳良言,给以后秦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4南征北战 开发岭南

《开发岭南》今广西、云南、桂林等地,动员了军民五十万!

《北击匈奴》 令蒙恬三十万屯垦戍边,北击匈奴!

5继承人问题 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使当时动荡的秦国雪上加霜!

胡亥通过沙丘政变继位后,除了篡改遗诏逼死扶苏,杀蒙恬、蒙毅、李斯、还有自己的亲兄、弟,凡是危及到胡亥帝位的人没一个能逃得过胡亥和赵高的屠刀!而杀的这些人恰恰是保卫秦国的栋梁!

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没有立太子!最后一次在巡游途中病死在沙丘, 当时正值夏季非常炎热,秦始皇刚死,赵高就说服胡亥然后胁迫李斯发动政变,改变原有遗照赐死长子扶苏!秦始皇太自信了!自信自己死后依然可以光芒万丈,没人敢违背他的意愿,没先到自己刚死,不但遗诏被赵高改变,就连最信任的李斯也背叛了他。为了秘不发丧而掩盖尸臭味,赵高和李斯把秦始皇的尸体与一些发臭变质的臭鲍鱼放在一起装在一辆豪华车上继续假装巡游!秦始皇生前是何等威武霸气,而死后···真是汗颜····竟然与一堆臭鲍鱼为伍!


江浙火车迷之家


秦始皇自命"始皇帝"的时候,他一心想让秦朝的江山千秋万代,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仅仅15年之后,秦朝就灭亡了。这是因为他统治时的独裁专制、横征暴敛埋下的祸根。

秦始皇在位时,修阿房宫、修骊山墓、修长城、修驰道,频繁的发动战争、连年的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赋税以及苛刻的刑法,这些都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使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与宦官赵高更是变本加厉、狼狈为奸,统冶更加残暴,迫使各地农民纷纷举行起义。

在秦末的反秦运动中,项羽、刘邦逐渐成为两支最大的力量。项羽的"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为秦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义军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程胜军3


这个问题不应该这样问,准确的是,为什么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只维持了十五年?

历史上儒家书写的主流观点是秦国法家残暴。这个观点好像还没有当时的什么人反对,然而隋朝也是二世而亡,重用的可是儒生,又说杨广不好。那么王莽呢?也是短命也用的是儒生,又是为何?儒生说他是假儒,问题是这个假儒没用一个真儒吗?历史好像有点乱。在这个乱中要知道儒家有个习惯纣王的言过施非,儒生爱文过饰非,自己没错,有错误颜回的话说,都是天下人错了。那么汉朝有个非主流观点,说的是汉文帝重用老实人,不用能说会道的故事中讲的秦国灭亡在文过饰非以为能。那么班固说王莽的错误与秦始皇时期类似就可以解释了。

商鞅变法到秦国灭亡一百五十年,荀子入秦到秦国灭亡五十年,荀子大赞秦国法制,可惜无儒之美政,为什么没有儒家的秦国在发展强大,有了儒家培养的法家上台之后,秦国只有十五年?儒家说,我被坑了不管我的事?于是每每拿出来忽悠君父别用法家。


山坚海阔


核心坍塌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后世之人不尽唏嘘。亡国灭族之原因,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很多次了。但每次回答,都会启发我很多新的思考,所以每次答案也不尽相同。

这次做一个言简意赅的回答吧。秦亡之原因,四个字——核心坍塌。

第一,秦有种种不灭亡的理由

秦帝国拥有当时最强大的军队,秦国锐士横扫六国就不用说了,看一看秦弩箭就知道当时秦国军队真是武装到牙齿了。

秦帝国拥有当时最稳固的官僚体系,皇帝、三公九卿以及郡县守令,后世历代政体皆行秦政制。

秦帝国拥有当时最充盈的人财物力,秦帝国可没有拖欠军饷的事,而起义军只能靠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金人十二,当时最要紧的战略资源——青铜铁器,可是在咸阳啊。还有,故秦之地本身就是良马产地,马匹也垄断在秦帝国的手中。

秦帝国聚集了当时最多的治国英才,别只顾看赵高,看一看秦始皇留下的班底,随便拿出一个都能秒杀什么张良、陈平等人,很多刘邦的高参可都是从秦帝国受众挖过去的。秦国九卿,随便拉出一个少府章邯(相当于财政部长)就把起义军打的满地找牙。

第二,项羽刘邦及诸侯军有种种不胜的理由

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只知破坏不知道建设,根本没有建国的长久打算,起义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估计都没盘算过。刘邦是进入咸阳才发生变化的,而来咸阳的一路也是屠杀加抢劫。

鸿门宴时,项羽军40万,刘邦军10万,军队人数以及质量远不及秦,秦伐楚可是一下就六十万军队。项羽破釜沉舟之时,就两万军队

诸侯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离心离德,根本就没有一个凝聚的核心。看张耳和陈余就知道了,还有刘邦和项羽。

第三,核心坍塌,不亡而亡、不胜而胜

秦帝国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权力架构体系,即金字塔的权力体系,或者说中央集权的权力架构。这种体系虽然稳固、高效。但其最要命的一点就是金字塔顶尖不能出问题,或者说不能出大问题。看上去底层、中层、中上层以及上层,是层层叠叠地拱卫着核心。但实际上,这个金字塔可能也是倒悬着的,塔尖核心一旦坍塌,就会产生如多米诺骨牌效应。皇帝英明,则重臣得力;朝廷稳固,则郡县安宁;政局清明,则百姓安康。而一旦皇帝出了问题,也就是这个核心出了问题,接着就是核心重臣出问题;马上朝廷腐败,郡县效尤;立即政局不稳,百姓揭竿。始皇帝,文有李斯武有蒙恬;二世胡亥,则是文有赵高武有章邯。而章邯还是未被清洗出局的始皇帝重臣。正是朝局不稳,将军章邯认识到“有功亦诛,无功亦诛”的后果,所以率二十万秦国精锐投降了项羽。

诸如其他,秦之郡县令守纷纷投降缴械,王离的九原骑兵不敌项羽,秦子婴举众投降,都是核心的问题。没有了强大而稳固的中央政权,郡县不知为谁效力、秦军也不知为何而战,到最后,庙堂之人也不敢相信有什么回天之力了。秦帝国不忘而亡,诸侯军不胜而胜。


减水书生


主要原因是秦国扩张太快,严重缺少法家治国人才造成的。 一句话,就是秦国没有人才储备制度。 大家发现没有,秦国在早期扩张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反而越来越强大。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政策也没有大变,为什么百姓突然受不了呢? 秦始皇时期跟秦国历代秦王唯一区别在于扩张速度。那是不是在扩张速度这里导致出区别呢?答案是的。早期秦国扩张并不快,对于征服地可以安排高素质的法家官员,这些官员对法家、法律条文理解深透,并且有实践经验,因此对于稳定征服地区有积极作用。 明显秦始皇一下灭掉六个国家,扩张速度太快,储备的官员不够用了。但是帝国的行政架构还是要的,官员是不能少的,怎么办呢? 一是六国投降的旧官员依旧使用,比如那个淳于越,原本是齐国官员,秦统一后,又混进秦国的公务员。 二是使用六国本地有一定威望的人,比如说本地的地痞流氓,像刘邦之类的,在六国当流氓,秦国统一后就混进了秦国的公务员。 你说秦朝用了这两类人能执行好秦始皇的政策吗?肯定不行。这两类人一种完全不懂法家精神、一种完全不懂法家条例,执行过程只能瞎执行、乱执行,严重损害六国百姓对秦国政府的信赖。 秦国公务系统出现大量不懂法的临时工、合同工,在执行秦国法律的时候能做到公平公正吗?当然不能。有地甚至执法犯法,严重损害秦国的法律条例。 司马欣明明抓到了项梁项羽,却偷偷私下放掉。这么严重的杀人犯,秦国公务员私自放掉居然没人发现,可见秦国公务系统糜烂到什么程度? 陈胜吴广造反起因就是“违期当斩”,但实际秦法并没有这一条。我相信司马迁没有撒谎,只能说明秦国基层公务员为完成任务,私底下加大处罚力度,知法犯法。而秦国上层没人知道。 所以秦国的灭亡是扩张太快,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秦国公务系统混进大量不合格的官员,于是扯到蛋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要随时储备符合自己价值观、有能力的人才。否则会有太多水货混进企业,造成对企业的伤害。


铯媒体


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大秦帝国,自以为功劳高过三皇五帝,于是就自称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车辆的轨距,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靠他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崇高的威信,而没有建立起成龙配套的国家治理机制。

秦始皇在位十一年,就不幸病逝了,按照他的遗嘱,胡亥继位,于是赵高就成了独揽大权的权臣。

赵高胁迫蒙蔽胡亥,陷害丞相李斯,皇兄扶苏,大将军蒙恬,使他们都被杀害。

赵高指鹿为马,拉帮结派,陷害忠良,忠臣良将,要么被杀,要么被贬,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官员,受到重用,这就使得秦始皇生前组建的国家管理团队毁于一旦,无法应对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

由于秦始皇生前过于盲目自信,对国民的管理过于宽松,没有很好的控制六国余孽,使得他们蠢蠢欲动,一有风吹草动,就死灰复燃,成为推翻大秦帝国的重要力量。

大秦帝国的基层武警押解军官陈胜吴广首先举起了反秦大旗,乡村基层政府官员刘邦也举起了反秦大旗,六国余孽也纷纷复国独立,大秦帝国于是就分崩离析了。

赵高逼死仅仅在位三年的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三世,不到一年,大秦帝国就灭亡了。


沈阳杨艺


老衲侃春秋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每次一读到秦朝,就为秦始皇感到惋惜。历经千辛万苦创造的不世之功,在他死后短短三年,竟灰飞烟灭。

秦朝的短命, 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试想一下,秦始皇统治12年,全国都没事,为何胡亥刚继位,就发生了大泽乡起义?

这一把火一烧,直接少毁了自秦非子以来,历经39代君王,500年共同奋斗才积攒下来的基业。

秦朝的动荡,发轫自大泽乡起义。过去说大泽乡起义,是严刑峻法所致。因为是秦法规定“失期当斩”,戍卒们面临着死刑的威胁,这其实是个“伪命题”。这里有因为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得罪天下儒生,后来历史记载有故意抹黑的嫌疑。据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失期”仅为城旦的处罚。(城旦:服四年兵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站岗的处罚。)

既然这些戍卒没有生命危险,为何大伙被煽动起来了呢?想来应该是陈胜吴广利用了大家的焦躁情绪煽动造反的。从《史记》记载陈胜年轻时就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就能看出,他就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是他们忽悠了戍卒。

还有一点要说明,陈胜吴广并不是没有头脑之人,他们用已被赐死的秦公子扶苏和已故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农民反秦,就说明他们不这样做得不到民众的支持,所以也要拉大旗作虎皮。拉扶苏是表明正统,拉项燕呢?明显是为六国的贵族招魂,取得他们的支持。

起义一爆发, 附近农民斩木揭竿纷纷参加起义。一些潜藏民间的六国旧贵族、游士、儒生,也都乘机来归,凭借旧日的地位,在农民军中发挥影响。

这时的秦朝朝廷在干什么?胡亥在玩耍,嬉闹,享受。天下的形势他一点都不知道,全被赵高给封锁了。等知道以后,陈胜的军队已经过了潼关关隘,即将逼近咸阳了。

此时要派兵镇压,手头还无兵,应该怎么办?胡亥慌忙发修骊山陵墓的刑徒为兵,以少府章邯率兵仓促应战。

但几战下来,证明这些农民起义军确实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不到半年时间,陈胜领导的起义就失败了。

起义军失败了,但是火已经烧起来,全国已成一片燎原之势,止不住了。陈胜吴广不行,六国旧贵族的势力不可小觑。他们之中有文的,有武的,有能统兵打仗的,又有能出谋划策的,这个阵营可谓是人才济济。

这其中有韩国张良,魏国张耳、陈余、魏豹,赵国武臣,齐国田儋、田荣、田横,燕国韩广,楚国项梁、项羽等人,他们过去是旧世界中的精英,现在组成了反秦联盟。

这个联盟才是正规军,军队中的统帅、将才、士兵,皆从六国根基中生出,具有令行禁止的真正军旅之风。

这支大军一开进广袤的战场,立即就成了反秦的主力军,并且完全取得了以反秦为最终政治目标的主导权。

最后,果不其然,秦就是被以这些旧贵族为主流的反秦联盟所灭。

现在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一。胡亥的继承权存在着疑问,所以不能够威服天下。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长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仁,有政治远见。人们已经习惯了长子扶苏的贤明,虽然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但是扶苏在天下人眼里,就是当然人选。

秦始皇一去世,赵高就胁迫李斯,一起伪造遗嘱,立胡亥为太子。另外又写了一封信,逼扶苏自尽,关押蒙恬,剥夺蒙毅兵权。扶苏、蒙恬兄弟被害的消息一传出,别说是秦人,就连六国的后人,也都有替他们叫冤的。

由此天下人尽知,胡亥这个皇位来路不正。

二。徭役过重

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服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极端表现,是征发“闾左”服役。 “闾左” 是秦王朝基层政权的基本支持力量。他们本来是基层农耕生产的组织者和地方治安秩序的维护者。徭役征发的过度,他们也受到冲击。

就像一般火情的规律一样。小火苗的时候,火势很好扑救。但这些人都去服徭役了,基层没人管理,等烧成熊熊大火时,再扑救也来不及了。

三。“世纪工程”过于浩大,超过国力支撑限度

修骊山大坟,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奴隶和民夫,已经搞得民怨沸腾。后来又修建阿房官,规模比上次更大,从各郡县押到咸阳来做苦役的人更多。

这些徭役往阿房宫运送材料,工匠、民夫和原来在咸阳的文武百官、军民人等,每天都得吃饭。因此,咸阳的粮食、蔬菜、肉类和草料,都空前紧张,引起人们的惊恐不安。于是规定,任何车队,来回人马吃的粮食和草料,必须自备,外来的人在咸阳三百里内,不得购买吃食和草料!

试想一下,一个人能带多少天的干粮?三百里,人空手走得多少天?

四。当初的体制设计有些脱离现实

秦朝成立时,分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诸官职,分别负责行政、军事、监察。郡的下级单位是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左右。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体制设计。秦设的百官之职,汉朝进一步健全之后,确实了中国历代王朝官制的基本格局。这样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军队呢?各地方没有军队,一产生变乱,在当时那个年代里,中央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反应。

因为刚统一,南北、东西方的文化习俗等因素的融合需要有一个缓慢的过程,此时高压手段的管理还是很必要的。但这个高压管理,必须有军队的震慑或者必要时的弹压。

五。老秦人的锐减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大军平定岭南。这些人征服完岭南以后,就留在了那里,繁衍生息。

这些都是老秦人的精华,等国内发生变乱以后,其他六国的民众对秦朝的认同感还不是那么强,等真正需要这些老秦人的时候,他们还在遥远的天边,国内维护秦朝统一稳定的中坚力量明显不足。

这几种因素的一综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瞬间就灰飞烟灭了。给后人留下无限唏嘘、感叹。


老衲侃春秋


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

一、过重的徭役

秦朝建立后,几项国家的大工程立即上马,修建长城,修驰道和直道,当时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还是很低下,这么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大量的征发徭役,集中物资。

秦始皇将燕赵旧长城连通扩建,前后共历时9年,征发百万劳工,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难度可想而知,导致百姓叫苦不迭。

直道和驰道的修建更加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各地徭役征发,导致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农田荒废,百姓苦不堪言。

二、对六国贵族太仁慈

灭亡六国后,秦始皇对六国贵族几乎没有杀害,只是迁居异地,当时全国还没有大一统的意识,六国民众仍然残存在六国地域意识,而逃跑的六国贵族则在暗地里鼓动各地民众造反,甚至不惜散尽家财,当起义开始时,六国民众则群集响应。


秦朝建立后,修长城、直道和驰道,相当于把几代人的工程用在一代人身上完成,导致用力过猛,民众不堪重负,怨恨增加,再加上六国贵族的煽动,燎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


永康太尉


大家好,我是瑞瑞说历史,我不能创造历史,但我可以传播历史知识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并在泰山封禅,自称秦始皇,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建立了一系列完整的政治制度。秦始皇以为建立的王朝能够传至万代,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在他死后三年,秦朝灭亡。整个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接下来我们就从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灭亡的原因。

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秦国之所以能横扫六国建立秦朝靠的是商鞅变法留下来一系列的法规条令,这极大的增强了秦国的实力。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不仅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在文化习俗上统一全国,更是将秦法推行到秦朝的每一寸土地。同时对六国人民实行高压统治,并派大军南下桂林,修筑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虽然我们现代人可能觉得秦朝统治太过残酷,但是在当时这也是不错的统治方法。如果秦朝能够慢慢消化六国的居民,或许不至于十五年而亡,但是比较尴尬的就是因为秦始皇乱吃仙丹导致突然暴病驾崩于东巡的道路上。后来的历史大家就知道了,赵高李斯矫诏立胡亥为帝,并赐死扶苏。而赵高为了独揽大权又在秦朝内部大开杀戒,极大的消耗了秦朝的国力。终秦朝这架马车在胡亥的带偏下走向了深渊

另一方面,虽然说秦朝亡于农民起义,但是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真正灭亡秦朝的是原六国贵族。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除了陈胜吴广是正经的农民外。项氏叔侄,赵王歇,韩王信都是原六国贵族,就连刘邦都是个亭长。刚才已经说了秦朝是靠武力统一的流过,但是原来的六国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分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治国方针和文化,他们如同看待侵略者一般去看待秦朝的官员,他们打心底里就是排斥秦朝的统治,虽然秦始皇统一后立刻就着手在文化上统御六国,但是时间太短。如果秦始皇还活着,凭借着一统六国的武功能够震慑那些六国贵族,但是不巧的是秦始皇死后还是昏庸无能的秦二世胡亥继位,不仅打乱了秦始皇的统治方针,还进一步压迫人民。

终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喊出了那句千百年来被农民起义奉为经典的“王侯将相宁有种”。虽然大泽乡起义很快被镇压,但是这仿佛一个导火索,彻底引爆了整个秦朝。原六国贵族后裔杀掉当地秦朝的官员造反起兵。虽然秦朝调集兵力镇压农民起义,前期取得一定了战国,但是倒霉的是在巨鹿遇到了战神项羽,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这一战彻底葬送了大秦王朝。最后刘邦攻占咸阳,秦朝正式灭亡。

从历史大跨度来看,秦的短命是无法避免的,一个动荡了几百年归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文化,度量衡,货币都各异的国家,秦能做到大多数统一起来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为什么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了。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臆测,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进一步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