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懲治不擔當不作為,不宜當成“萬金油”

2018-12-07 19:11 | 半月談

半月谈评论:惩治不担当不作为,不宜当成“万金油”

各地紛紛大刀闊斧地開展整治,向不擔當不作為亮劍,部分沉痾積弊得以清理,基層政治生態面貌一新。不過,還有地方懲治不擔當不作為存在形式主義傾向,甚至把不擔當不作為當成筐,什麼都往裡面裝,動輒就問責、叫停,基層幹部幹事創業變得小心翼翼、畏首畏尾。

在其位謀其政。不擔當不作為看似沒有貪汙腐敗危害那麼直接,但長此以往,不但讓該辦的事久拖不決,延誤發展機遇,而且腐蝕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動搖政府公信力。不擔當不作為其實是一種慢性惡疾,危害尤甚。

正是深刻意識到不擔當不作為的嚴重性,各地紛紛出手,讓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幹部如坐針氈,甚至乾脆“回家賣紅薯”。這體現了懲治不擔當不作為的決心,為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開了好頭。

當然,也有地方在懲治不擔當不作為上並不堅決。如冬季集中供暖不熱、房地產商延期交房、城市停車位緊缺、小區業主與業委會矛盾……這類群眾長期反映強烈、容易引發衝突的老問題,往往多方投訴仍得不到妥善解決,成為“老大難”,相關部門之間推諉扯皮不斷,以各種理由撇清自己的責任。

但另一種趨向是,有地方將懲治不擔當不作為當成“萬金油”,平時該抓不抓,一出問題,先把下面的人按不擔當不作為處理,以顯得“高度重視”“果斷處理”,卻不夠周全考量背後是否有改革創新中的失敗、先行先試中的失誤等因素。容錯免責成為空談,反倒讓“告黑狀者”屢屢得逞,擬提拔任用的幹部一有舉報就被擱置起來,一些想幹事、真幹事的人受到打擊,滋長了“不幹事不出事、少幹事少出事”的消極情緒。

士不言政,則失其天下之責。用好懲治不擔當不作為這把“尚方寶劍”,主要目的是激勵幹事創業,讓幹部少一點畏首畏尾、多一點改革創新的魄力。是否擔當作為,要多聽取群眾意見,尤其要防止一些上級單位拿下級單位“不擔當不作為”來為自己免責。

真正將幹部擔當作為落到實處,既要向久拖未決的積弊發起衝鋒,又要鼓勵幹部在實踐中勇於涉險灘、啃硬骨頭,杜絕隨意扣上不擔當不作為帽子的簡單化處理。

只有讓擔當作為的人受激勵、有奔頭,讓埋頭實幹的人受尊重、有位子,使競相干事創業蔚然成風,才能培養出一支能擔當敢作為、勇於創新的幹部隊伍。

(原標題《懲治不擔當不作為,不宜當成“萬金油”》,原作者毛振華。編輯逯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