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什么给素不相识的老人喝自己剩下的茶?

抬头笑笑咯J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因为投了贾母的缘,贾母就留她住了几天,又领她逛大观园,在妙玉的栊翠庵品茶时,妙玉用填漆海棠茶盘,亲奉一盅老君眉给贾母,贾母喝了一口,随手就递给了刘姥姥,让她也尝尝,刘姥姥一口饮干,说挺好的,就是味道有点淡,要是再熬熬就好了。贾母和刘姥姥的这个互动很吸引读者眼球,最介意的是妙玉,因为刘姥姥用过了那个成窑盅子,妙玉嫌弃她脏,直接吩咐下人扔出去不要了,宝玉就说扔了可惜,不如送给那个穷婆子,她还可以换几两银度日,也因此,因为刘姥姥“玷污”了这只成盅子,反而得了这只名贵的明瓷。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贾母将自己喝了一口的茶,直接递给了别人,这算是什么规矩呢?有没有轻视或不尊重刘姥姥的意思呢?这个我们需要看原著中贾母是否还有类似的举动,针对的对象是一种什么存在。

其实,这种让别人分享或者吃自己残食的举动就是贾母的日常,而能分食贾母食物之人都是贾母喜爱、信任和近侍之人,例子非常多,我们可以挑一些来探讨。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逛大观园时,丫鬟端来两个捧盒的点心,有松穰鹅油卷、藕粉桂糖糕、螃蟹馅的小饺子、奶油炸的小面果子,贾母嫌油腻,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口,随手就将半个递给丫鬟了。

再第七十五回,贾母吃饭,一碗红稻米粥吃了半碗,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自己桌上一碗笋和一盘风腌果子狸送给宝玉黛玉,一碗肉送去给贾兰。这个时候的贾府经济紧张到贾母的饭也只有这一碗,鸳鸯就说:“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富馀也不能的。”贾母考虑病着的凤姐正适合吃这个红稻米粥,补养气血,这算是自己省出半碗来,从贾母吩咐的话看,这些儿孙也正是她平时最疼爱的几个。贾母饭毕,陪贾母一同吃饭的探春和宝琴也起来了,贾母就向尤氏说,意思我吃完了,你也吃了吧。尤氏一边答应一边侍候贾母漱口洗手毕,自已才告座,谁来陪着她呢?就是鸳鸯琥珀贾母的这些大丫鬟们,这些饭虽是贾母和小姐们吃剩的,但晚辈媳妇和大丫鬟们不但不会别扭,反而会感到荣耀,因为尤氏坐下就说:“剩我一个人,大排桌的不惯。”可见有压力,所以贾母就让她的丫鬟们作陪,这样一来,主子媳妇没了压力,大丫鬟们也觉得体面,这就是封建大家族的规矩。

贾母赏儿孙下人自已的剩饭,如果在今天,就算地位再高,也是不礼貌不妥当的,为什么在贾府贾母就那么正常甚至是有慈爱和荣耀之感呢?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一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

贾母是荣国府第二代国公一品诰命夫人,是贾家政治地位最高者,某种程度上,她是贾家的象征,因为家族爵位到了贾赦贾珍,其实已经比较虚了,贾府之所以还可以维持着顶级贵族的体面,混着顶级的朋友圈,靠的就是贾母这张老面孔。

二、贾母是家族最年长和年高者。

贾母嫁进贾家五六十年,她为贾家生儿育女,儿孙满堂,只这一条,她已经是贾族最受尊敬之人了。贾母吃饭,有资格和这位老祖宗同桌的,一是小姐们,比如迎春姐妹黛玉等,她们今后都是贾府的娇客,甚至有可能地位会高于贾府,元春、探春就是例证。再有就是宝玉贾兰这些贾母极疼爱的孙辈。其他人包括儿子和媳妇们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和长辈同桌吃饭的,你看大小宴会,与贾母同桌者都是宝黛、湘云、宝琴几个,偶尔有三春。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等这些晚辈媳妇最多同席,绝不同桌。上面好几层公婆,李纨、凤姐、尤氏一般是连坐的资格都没有的。唯一的例外是中秋节,因取团圆之意,所以合家同桌同席,这是特殊情况。

小说里还有几处类似的描写,比如主子赐下人饭菜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十四回,贾府过元宵节,凤姐效“斑衣戏彩”,哄得贾母很高兴,贾母自己饮酒,又让宝玉敬凤姐一杯,这时凤姐说:“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罢。”一边说,一边拿起贾母吃剩的半杯酒吃了,又另让丫鬟换一个新温的杯给贾母。凤姐这个动作着实令人感动,我想贾母也一定内心倍感熨帖吧!

整部《红楼梦》打动人的,引起读者共鸣的这种细节是非常非常的多,就贾母剩饭、剩菜、剩酒、剩茶这一类小细节,其间联系着的都是和贾母无比亲近之人,贾母将一杯剩茶顺手递给了刘姥姥,这正是表达了贾母对这个乡野老妪从内心里的接受,这一个动作,温暖了刘姥姥,也温暖了读者的心。


屏山小品红楼梦


贾母招待刘姥姥在大观园,众人到了拢翠庵,妙玉最先给贾母奉茶,贾母小说了不喝六安茶,得到妙玉回复是老君眉后,喝了两口,将之递给了刘姥姥,刘姥姥喝剩下了其余半杯茶。那么贾母为什么会将自己喝剩下的半杯茶给刘姥姥呢?原因很简单,代表了贾母真心接纳了刘姥姥。

贾母是贾家老祖宗,供应充足,享受的也都是最好的美食,贾母自己用不了,随便剩下散给下人还浪费。就有赐晚辈饭食的习惯。

第七十五回贾母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贾家的规矩是各房有孝敬贾母的饭食,贾母吃不完就会散给众人。但无疑能让她想着的都是她最喜欢和最重要的人。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兰都是贾母最看重的人。能得到贾母赏饭也是荣耀。王熙凤一贯会奉承贾母,曾就贾母手中拿过半杯酒喝了,美其名曰讨贾母的寿!

贾母将喝剩下的半杯茶给刘姥姥,当然不可能对刘姥姥也如儿孙一般看重,但也表明刘姥姥获得了贾母的认可。贾母赐茶,更多是刘姥姥之前在饭桌上不顾形象的卖力演出的回报。有贾母赐给的这杯茶,刘姥姥走前,家里人一定会对刘姥姥另眼相看,丰厚赐予。

贾母人老成精,对刘姥姥上门的动机一清二楚,刘姥姥如此卖力讨她欢心,她知道。贾母将剩下的半杯茶给刘姥姥,是婉转的表达对刘姥姥的感谢。王夫人之所以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一大部分原因也是贾母这半杯茶表态的功劳。

《红楼梦》一共写了两杯剩茶,刘姥姥喝了贾母这半杯剩茶,还有林黛玉喝了薛宝钗剩下的半杯茶。古人崇礼,将自己吃剩下的给别人,一定是表达亲近,亲密的关系。林黛玉接受了薛宝钗的半杯茶,是真心接纳。刘姥姥接纳贾母的半杯茶,却纯属贾母的恩赐。贾母即便认可刘姥姥,也不会如钗黛一般真心的接纳刘姥姥这个只见一面的人,不过是贾母体恤刘姥姥贫穷,让她走之前多得到一点馈赠。果然,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因为贾母半杯茶,起码多赚了一百两,还顺便拐走了价值更高的茶杯,也是賺的盆满钵满。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君笺雅侃红楼


这指刘姥姥来大观园宴席后与贾母等众人去了栊翠庵,在庵里,妙玉拿出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与贾母,贾母说她不喝六安茶。妙玉说这老君眉,贾母接了。贾母又问什么雨水,妙玉说这是陈旧蠲的雨水。贾母喝了半杯,剩下半杯让刘姥姥尝尝。刘姥姥一口喝干,说淡点。

刘姥姥不是素不相识的人,姑爷祖上与王夫人父亲连过宗。也见过王夫人年轻时。如今投奔了来,在贾府与贾母呆了两日,已经熟了。且都是老年人谈得来,刘姥姥为人淳朴与人相处和睦。

贾母喝茶的这杯成窑五彩杯,也有另一种寓意,窑,这两个代表民间上的风尘之处。两个窑的代表各率人进了庵里。共用一杯,她们的悲剧差不多。造成的悲剧是五彩杯,处在社会底层,被人践踏,无以生存。人生不具光彩,只为活着。共喝陈年旧雨水,旧思想旧礼教下,造成的悲剧。

而另一方面,贾母是代表贵族阶层,刘姥姥代表底层人物。共用一杯,这也是命运转变的伏笔。日后贾府走向衰亡,做了下层人。而刘姥姥有幸喝到贵族才喝的水,后代也兴许达到贵族。

而这陈年雨水的滋味在两个人口里是不同的,贾母喜淡,而刘姥姥嫌淡。人生的滋味在自个味。一辈子见过荣华的贾母一切都看淡了,而没享过福的刘姥姥觉人生意正浓。


圃香


刘姥姥二进贾府时,正好赶上贾母好心情,想找一个“积古”的人聊聊天,而刘姥姥是一个非常知趣的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怎么来博取老太太的高兴。自然老太太就很高兴,对乡土生活很是感兴趣,也把刘姥姥当成一个很熟识的人,在妙玉的栊翠庵里把自己喝了两口的茶,递给刘姥姥,刘姥姥囫囵吞下,说茶太淡。

其实这里有两个对比,一个是妙玉和贾母的对比,一个是贾母和刘姥姥的对比。刘姥姥不仅仅是一个打秋风的人,她就像一个菩萨,以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以贾府上下都不熟悉的形态来点化贾府的,她象征着贫困落魄,但她的内心是生机勃勃的,是热腾腾的生活气息。一方面,刘姥姥喝茶,体现的是妙玉和贾母的分别心,妙玉是一个分别心很强的人,她看不怪刘姥姥,甚至要把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扔掉,而贾母则直接把自己喝过的茶给刘姥姥喝,说明贾母分别心没有那么重;第二层面,贾母是富贵人家,刘姥姥是贫贱人家,两个人的生命形态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是就是异质化的东西让贾母内心充满好奇,好奇外面的世界,好奇更多可能,从一方面讲,是她内心的孤苦和寂寞孤独,而刘姥姥虽然身体很累,每天要干活,但她是快乐的,她没有心思去想,首要问题是填饱肚子,所以这段是给我们读者一种警醒,生活是很多可能性的, 也可以很快乐,就看你怎么看了。


大野泽的风


贾母与众人到翠栊庵后,妙玉用五彩成化杯请老祖宗喝老君眉茶,引来妙玉嫌弃刘姥姥喝过,连名贵的成化杯也不要了的故事。

有人不禁要问,是不是贾母瞧不起刘姥姥,将剩茶给人喝呢?


先讲个小故事,一个大王有个美丽的妃子,非常宠爱她。有一回,两人在园子里游玩,树上结满了桃子。妃子摘下最大的一个,尝了一口很甜,就拿给大王吃了。大王也认为好吃,觉得妃子很爱自己。后来大王有了新欢,就说她竟然目中无人把吃剩的桃给我吃?

故事虽然说的是色衰爱驰,但也说明一件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单说喝茶的事,一般来讲剩茶与人是不礼貌的。

有个公司老总喜喝浓茶,比药差不多一般人难以下咽,夫人也喝他剩下的。他的表妹弟第一次去他家作客,因为他顺手将喝过的茶拿给妹弟喝,自己另泡新茶。即便几千块一斤的茶叶,表妹弟也深感受其辱不辞而别,日后这个小厨师,居然立志在海南成就了一番事业。


闲话少说,贾母送给刘姥姥喝的,可不是一般的茶,而是极稀罕的老君眉,并且只喝了一口,也许觉得淡,或觉得作为长者,不忍一人独享,所以给刘姥姥喝了。作为无比尊贵的长者,分食与人既是恩赐也是慈爱,留半碗红米粥,螃蟹等与凤姐,凤姐也讨其剩酒喝,贾兰宝玉等小辈,也常得贾母打包的食物吃。

作为老人贾母虽身份尊贵,但对乡下人刘姥姥没有半点轻视的意思,反而作为同龄人更为关照和体恤。比如喝酒的时候,本来要罚一套杯的,贾母说怕喝多了只罚一大杯就行了,给刘姥姥解了围。在园子里游玩,刘姥姥摔了一跤,惹得众人发笑,贾母却担心身子骨老了,禁不住叫她小心,看看摔着没有。


所以把喝过一口的茶给刘姥姥,也可能是贾母觉得走久了,大家也渴了,妙玉又极洁癖,看不起刘姥姥不会给其上茶。贾母将自己的给刘姥姥,妙玉也就不好说什么,没想到还让茶杯也送刘姥姥了。

一🌸一世界,金沙江的小咸🐠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贾母给谁吃自己剩下的东西,就是表示对谁的宠爱。

贾母福寿双全,位高权重,是贾府最尊贵的老祖宗,能得到她的垂怜,是福气。

凤姐曾经要求喝贾母的剩酒,是要借贾母的福与寿。

元宵节,贾母让宝玉敬凤姐一杯,这时凤姐说:“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罢。”一边说,一边拿起贾母吃剩的半杯酒吃了。敢讨贾母的酒喝,也只有得宠的凤姐敢,其他人都不敢。

贾母喜欢谁,就会把自己吃剩下的菜送给谁。中秋节前夕,贾母饭后,便把自己喜欢吃的红稻米粥送给王熙凤,又说道:“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贾母给这几个人送吃食,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同样,贾母在笼翠庵喝了一口老君眉茶后,把剩下的半盏茶给了刘姥姥,也表示对刘姥姥的爱护,刘姥姥也领情,将茶一饮而尽。

贾母对一个贫婆子刘姥姥这样关心,爱护,说明贾母心地善良,对人没有等级贵贱之分。贾母对刘姥姥和对自己的亲人一样,不像其他贵妇瞧不起乡下人。刘姥姥获得了贾母的尊重,日后刘姥姥救巧姐,也和贾母中下的善因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