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當太陽達到黃經240度的時候,便是小雪節氣了。明代學人王象晉的名著《群芳譜》中有言:“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也就是說,小雪這個節氣前後,由於天氣變得寒冷,降雪也就開始了。但由於“地寒未甚”,所以這時的降雪還不會很大,故稱“小雪”。與春季的雨水、穀雨等節日一樣,小雪也是一個與降水有關的節氣。

一、小雪的氣候

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都等分為三,每五日為一候,從而以三候來描述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特點。小雪的三候為:“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騰地降;三候閉塞成冬。”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一候虹藏不見,虹為彩虹,也可以理解為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說進入小雪節氣,降水的形式逐漸從雨變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沒有了彩虹。

二候天騰地降,這體現了古人的陰陽觀念。天為陽地為陰,陽氣上升陰氣下沉,陰陽不再相交,天地間自然一片死寂。這實際上是古人對氣候和生命的一種認識。

三候閉塞成冬,陰陽相隔,萬物沉寂。如果說立冬意味著進入了冬天的門檻,那麼小雪可以說意味著冬天正式到來了。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難熬得多,天地間不見鳥獸,人們在播種晚最後一茬冬小麥之後,也紛紛躲在屋裡開始過冬了。所謂“閉塞成冬”,正是此意。

二、小雪的民俗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北方陸陸續續的降雪意味著冬季正式到來。所以小雪前後的民俗活動,大約也都和過冬有關。

1、飲食習俗

在古代的冬季,沒有今天這樣種類的豐富的各種食物,也沒有良好的食物存儲條件。為了在漫長的冬季中有足夠的菜、肉食用,先人們發明了醃製食物的方法,將各類蔬菜(主要是白菜、蘿蔔)或者肉食醃製或者風乾,儘可能地延長它們的存儲時間,以備過冬時食用。如今,雖然食材已經極大豐富,保存也不再是問題,但這種醃製的習俗還是保存了下來,併成為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比如,在東南沿海的浙江一帶,就有在小雪節氣中醃菜的習俗,當地人稱之為“醃寒菜”。清代文人厲惕齋在《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述過當時情景:“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

又如小雪過後,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做臘肉、香腸的習俗。臘肉、香腸等熏製、風乾肉製品,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今天的人們一般將這些作為一種美食,但在古代,這主要還是一種冬日裡儲藏肉食的方法,所以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說法。之所以選擇小雪之後開始這項工作,可能跟小雪後氣溫迅速下降,天氣也變得乾燥,比較適合加工臘肉有關。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2、釀酒

《詩經·國風》有云:“十月獲稻,此為春酒,以介眉壽。”古時釀酒多在剛入冬的時候,也就是小雪前後。這個時期秋收剛剛結束,先人們手頭糧食相對富裕。同時,在古代社會,飲酒除了具有現今這種娛樂的作用之外,很多時候還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屬於禮的範疇。而時至歲末,正是各種祭祀活動的高峰期,對酒的需求也就很大。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古代詩人飲酒

這種初冬釀酒的習俗,一直延續到近現代。比如浙江安吉地區,人們至今仍然習慣在入冬之後釀製林酒,當地人稱為“過年酒”。平湖一帶農曆十月上旬釀酒儲存,稱為“十月白”,也有用白麵做酒麴,用白米、泉水釀酒的,稱為“三白酒”。入春之後可以在酒裡面加上一點桃花瓣,稱為桃花酒。浙江長興地區民俗在小雪當天釀酒,稱之為“小雪酒”,據說是因為小雪時節,泉水特別的清澈的緣故。

3、準備過冬的取暖設備

古時候不比今天,所謂冬天,在暖氣空調的保護下,多數時候也不令人覺得難過了。古時候沒有這些,為了冬日的取暖,就要額外準備一些東西了。這些準備大多也都集中在小雪節氣前後。在這裡咱就來跟大家介紹幾種,古代過冬的取暖設備。

第一種設備叫做香囊。這個香囊可不是端午節那種用布做的香囊,而是一種金屬製的三層圓球,大富人家用金銀,差一點的也有用銅的。外層鏤空分上下兩層,以子母扣鏈接。第二層是兩個同心圓環,以活軸鏈接外壁和最裡層的焚香盂。使用的時候一般藏在袖子裡,焚香盂裡面點上薰香,既可以焚香,也可以暖手。一般是古代富貴人家使用的玩意。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鎏金鏤空銅香囊

第二種設備叫銅手爐,這個相對就比較普通一些了,貴婦人家和平民百姓都有使用,據說產生自隋唐時期,取暖的功能比香囊好得多。銅手爐由爐身、爐罩、提樑組成。爐身盛放炭火發熱,爐罩上有孔散熱,提樑便於攜帶,還配有撥火勺翻動炭火。普通人家用的形制比較簡單,而富貴人家用的往往在外壁上還要雕刻雲紋等裝飾,更為美觀。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清代銅手爐

第三種設備的名稱比較奇怪,叫做“湯婆子”,也有“湯媼”、“腳婆”、“錫奴”等不同名稱,看名字知道這是普通人家用的東西。這種東西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而在咱小時候家裡還有使用。“湯婆子”外形為扁扁的圓壺,有銅、錫、陶瓷等材質,常縫製大小相仿的布袋來防止燙傷。上方開有帶螺帽的口,用來注入熱水,收到取暖效果。可以說,這就是古代的熱水袋了。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銅製湯婆子

三、少數民族的小雪習俗

二十四節氣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漢族,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在小雪這天也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動。

比如土家族在小雪前後,就有“殺年豬,迎新年”的習俗,有些類似狂歡節的性質。把剛剛宰殺的新鮮豬肉,按照土家族傳統的烹飪方式做成“刨湯”,用來款待親朋好友,非常的熱鬧。

氣候、歷史和民俗: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小知識

土家族的刨湯宴

“十月小雪雪滿天,明年必定是豐年”,小雪節氣的降雪,被認為是來年豐收的好兆頭。在維族地區,有過白雪節的傳統。在每年的第一場降雪來臨的時候,要舉行慶祝活動,親朋好友在一起聚餐、歌舞,祈禱來年的豐收。

參考文獻:

張勃、榮新:《中國民俗通志·節日誌》,山東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宋英傑:《二十四節氣志》,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版。

邱炳軍:《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