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和道德經到底哪個更實用?

純名_亦


你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就用相應的經典,中國人是實用主義者。

自古就有“窮信佛,富信道”之說。

這個窮不僅指物質上的窮,也包括前路的堵塞。當前路不通時,人要忍辱,要活在當下,要認命,要放下,所以要信佛,看《金剛經》。自古以來主要是平民、失意官員和後宮妃嬪信佛多。

而這個富,《道德經》有說“富貴而嬌自遺其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都是教人得志之後如何與自我相處的。

而一般來說,社會是金字塔的,得志者永遠比失意者少。所以佛教永遠能壓住道教。


雲出無心David


我們雖然還很愚痴,但可以橫向對比一下:釋迦牟尼佛住世有多久,說法多少年,講經多少部,救度教化多少眾生?老子住世有多久,說法多少年,講經多少部,救度教化多少眾生?釋迦牟尼佛的世界觀有多恢宏,有多深邃?老子的世界觀有多恢宏,有多深邃?金剛經講無我相丶無人相丶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者孰優孰劣?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老子講吾之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境界孰高孰低?佛經可悟丶可修丶可證,解脫得道者不可計數;道德經悟在何處?證果何人?金剛經者,佛教第一無上了義經也,除相破執,達於究竟清淨,圓滿快樂,一切諸佛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道德經有無此等功用?如此等等,稍有小智,也能明辨,何苦反覆探究詢問耶?!


信願唸佛決定往生


我喜歡金剛經,讀過上百遍了,也抄寫過幾遍了,雖然不大明白經文裡的意思,但是讀了以後內心會非常平靜,少了很多焦慮,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建議大家多看看這部經書,對您一定有益處!


不同的視角看世界


《金剛經》是佛家經典,《道德經》是道家經典,終極作用都是使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含義是相同和相通的,沒有高下之分,所以不必區別經典本身的價值。若說實用性,則取決於讀者自己,能靈犀一點,慧心頓悟,即知一切聖典含義皆同,否則都墜在文字迷霧中,不能自拔。

對《金剛經》,用最通俗的語言講,就是“無話可說、無意可思、無念可用”,面對一切,能做到“無心”,當下就打破時空束縛,成佛圓滿,故是“頓悟”之教。

對《道德經》,用最通俗的語言講,就是萬物共有一個真心,假名為“道”,明之則慧,依之則吉;順之則福,守之則壽,用之則恆;背之則兇,逆之則亡。“天、地、人”都從“道”中生,彼此永遠平等,都是“道”的化身,悟之人永恆,也打破時空束縛,故也是“頓悟”之教。

《金剛經》的文眼是“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道德經》的文眼是“道、無、有”這三個字,對初學者而言,只要明白《金剛經》與《道德經》

相同之處,都是“真心之理”;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側重講“心的真性”,後者側重講“心的妙用”,就可以了。

觀點供參考!


本然堂講席


佛教你放下,道教你釋放天性。

我們不能說《金剛經》更好,或者是《道德經》更厲害一些,因為這二者本不應該是對比、對立的關係。關於學派的、地位的爭執,那是另一些人的事,平凡的我們,當然是哪一個對自己最有用,哪一個就更實用了。

別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鄧爺爺

很多人總要分出個高下輕重來,但是很多事情是沒法分的。


《金剛經》受益的人不在少數,現階段來看,佛教是比道教更廣泛,更普遍,也更為被人接受。道教則是中國根深蒂固的本土教派,雖然在冊人數少,但是以《道德經》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已經植根於我們的骨髓。

佛教出家僧尼約20萬人,
道教的乾道、坤道2.5萬餘人。
天主教徒約500萬人,教職人員約4000人,基督徒約1600萬人,教牧傳道人員1.8萬餘人。

無論是佛道,還是其他,只要是積極健康的,那都是被值得尊重的!都是實用的。

個人感覺,“實用”的標準並不是簡單的說一下。就比如我說自己是一個佛門弟子,但是又崇尚著自由灑脫的生活,那我就是個偽佛門,真道家了。所以很多事情,不能簡單的分離。

最近看《道教史》,又查閱過六祖慧能,《六祖壇經》等信息資料,這個過程中的感慨和領悟,可謂是起起落落。在看到這則文字時,我是這般想的,再看到另一段文字的時候,我又覺得之前又是妥當,後來的這個一個更令人信服……可見啊,人的心也是時刻再變得,同一段文字,同一件事情,同一個人,此時和彼時就很可能完全不同。

總之吧,與人為善,本分行事,都錯不了,無論是《金剛經》還是《道德經》,只要能讓人 健康積極的,就都很實用。

因人而異,因情而異,因景不同,因心不同——所得大智慧各不同。通向目標的路有千萬條,和你讀什麼書不重要,重要的是決心,和方向。


魚者佩之


兩本書都是各自的經典,從歷史角度來看,佛教的經典很多,可以說是汗牛充棟,根本就讀不完,金剛經是被禪宗和六祖慧能大師推崇的,因為現在佛教禪宗一統天下,金剛經便被推到很高地位。其實禪宗不重視讀經,不立文字,一部經書就頓悟,包打天下。佛教徒很會給自己臉上貼金,許多經書都號稱天下第一,上面有人說金剛經是第一母經,前不久讀的愣嚴經的名稱更是嚇人,單是大佛頂首楞嚴經幾個字就嚇死人,如果問和尚,都是完全了義的經書,哪一本書更重要,恐怕因人而異,但是那些堆砌的讚美的詞藻,實在讓人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呢!道德經是道家根本性的經典,恐怕沒有任何異議,代表中國人傳統智慧,就憑一本書就能建立一個宗教,裡面內涵,應該比金剛經要更加豐富。但是從兩個教的發展來看,佛教與儒家和道家思想融合之後,確實比道家要豐富和深邃,遠遠超過道家,當然在裡面也有道德經的功勞。因此,故意貶低或吹捧的都是從自己教派的立場出發。


東渡魚


個人覺得無論金剛經、道德經、聖經或其它經。首先要懂得好好做人,生當為人、就要用人性、盡人事、懂得行正道,方能得正果。天天讀經而有違人道、不行人事、必遭天譴,苦果只能自己吃,經也成了歪理了,教也成了邪教了。

所以、好好做人、好好活著、才是經。






飯餅餅大骨湯米線


首先這兩本書都是無上的經典,其義甚深,非有緣者不得遇,非有慧者不得解,非有心者不得悟。

金剛經乃佛家最上乘佛法,與心經楞嚴經一脈相承,前後呼應,同一義理。書中言,樂小法者即於此經不能受持讀誦,此經是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書中大慈如來反覆用各種言辭比喻,告知我們這個世界的真相,及修行的心法,然而這個真相卻不是言語所能描述的,聽者一念偏差即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在楞嚴經裡,阿難這樣的智慧都是反覆解反覆問也未得此甚深義趣。也難怪佛說後末世,受持讀誦此經功德,若具說,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此正與德道經上所言相合,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謂之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實無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德道經,我是以熊春錦老師以馬王堆漢墓出土版本所校勘為藍本,德篇在前,道篇在後,故稱德道經。竊以為,德篇乃以世間處世之道為主,道篇乃以修行出世間之道為主。各有側重,又相輔相成。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江海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至,是以能為百浴王。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著有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以上乃本人受持讀誦此兩本經書所感所悟所愛之摘錄。至於哪個更實用,首先要弄明何為實用?相信針對不同的人,乃至同一個人不同的時期都是不一樣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人只要用心去讀去誦這兩本無上經典,都必將從中有所收穫。就像一個人走進一個寶庫,不同的人收穫不同罷了。各取所取,各為其用。




本陽子


法無高下,對機則妙,《金剛經》與《道德經》各有各的妙,喜歡《金剛經》的人受益無窮,未必適合學習《道德經》。喜歡《道德經》的人可能受益無窮,未必適合學習《金剛經》。當然兩本書都讀讀就更好,自己可以看看更適合學習哪本書。

兩本書,我都曾熟讀,《道德經》曾經會背誦,最終還是選擇了佛教的《金剛經》。




耀如樂園


佛當覺字解,道當自然規律解,知無處不在,道無所不包。法本不有,因人而生,不應分你我時間地域先後大小之分,知道互相不分離,知行合一,體用一如。

佛道是一體的,皇帝陰符經中說過:至靜之道,履歷所不能契,只能通過心來悟,總體來說,以靜為體,以道為用,體用一如,靜生萬象,道生萬物,自然而成,道法自然!道就是一切根本的規律知識,而知識重在於覺悟,除了覺悟,一無是處!所以參透自然規律之道,需憑藉覺悟,覺悟高了,道就顯現了, 所以說,佛和道的共同體是靜,是一不是二

這裡的靜,不是安靜的靜,是真正的靜,是造物主之靜,無極之始,一切的開端……

也可以理解為一,但是一還是實的,而靜是虛無的,我們試想一下,我們入睡之時,是不是生萬象?其實醒來只不過虛空一場而已,我們這個世界本質來說,是造物主因靜生的萬象,所以說靜是本體,只是沒法找到更好的字代替靜了,所說的靜,並非靜,是名靜。

可能大家還是對靜還是有點模糊,我們可以從“造物主”的角度來看,這裡的靜是它的靜,我們以佛的覺知(因定生慧,以靜至“靜”)可以通達它,從而體悟道,而這時道已經生成萬物了,所以道和佛的共同體是“靜”,佛道是一不是二,靜在上,不是我們所能體悟的,最多可以心靈感應,與之相通,獲取靈感和智慧,為人類所用。

體用一如,靜,佛,道,都是源頭智慧,至靜之道,履歷所不能契,真常清淨,則能以靜至靜!

追本溯源,重返先天智慧,掌握了道德經中的智慧,就看清了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的規律,人生立馬豁然開朗,身心生命事業同時得到昇華。道德經確實能夠開啟人的心智,啟迪智慧,受用無窮!然而正確的傳授道德經,給家長,孩子,老師,企業家,學者,以及真正想要獲得智慧的人!是當今面臨的大問題,重返道德經大智慧,啟迪心智系列課程,是當今社會急需的一劑良藥!

道德經需要被正確解讀,可以上愛奇藝搜:道法靜,免費觀看道德經啟迪心智的視頻,智慧無價,人生無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