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40年」《农业信息化带给农民别样的幸福》

「回首40年」《农业信息化带给农民别样的幸福》

农业信息化带给农民别样的幸福

吴迪

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始于1999年,随着2000年区编委批准成立了苏家屯区农业信息中心,标志着我区正是拉开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帷幕。经过近2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农村信息化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总投资达到了900多万元。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区政府领导下,在时任农林局局长李洪吉、信息中心主任金跃明和所有农业信息人的努力工作下,以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服务手段,以市场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教育服务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增收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 经过两任领导和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农业信息中心已由初建时的4人发展到10人(学历组成均在本科以上,平均年龄37岁),并拥有主机房、网管室、采编室、资料室、会议室、备品室、培训室等总面积540多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场地。此外,还配备了摄象机

、数码相机、投影仪等硬件设施。现在走进信息中心,清新整洁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完善的现代化办公设施能让人联想到事业方兴未艾;年轻有为的员工使人感受到青年中心拥有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战斗集体,也预示着农业信息事业美好的未来。

2007年,我很荣幸的被任命为农业信息中心主任,那一刻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有老领导的认可,职工们的信任和农民们的期望。2008年以来,农业信息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本着大胆实践、努力创新的工作原则,建立了“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创建了设施农业无线传感监控中心、农资监督管理中心、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三中心为一体的“三农”信息化服务中心。组成了一个以农业信息中心为依托,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等信息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的规范性、统筹性、开放性的直接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的信息、科技、商务大平台。“三农”信息化服务中心能有效整合农业信息综合资源,充分运用各类涉农信息和网络终端,为不同层次的农民提供与其相适应服务方式,让农业科技真正进入千家万户,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村科技的迅速普及。经过10年多的发展,我区已经从最初的乡镇没有信息站,农村没有信息员的时代发展成为了,建立了区、乡、村、户四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农村信息站30多个,专兼职信息员300多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了发挥青年农民充当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我区以农业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了浑河农业信息青年服务中心,并得到团中央的高度重视,团中央两次组织百人考察团莅临协会参观指导,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给予中心高度评价,农业信息中心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中心。

网络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中心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浑河农业信息网从成立时只有20多个栏目,发展到现在拥有30多个一级栏目,500多个子栏目的功能性网站。其中包括网络医院、远程培训、视频会议、电子商务、无线传感、互动视频,移动短信7个应用系统,可提供包括远程培训和远程专家技术支持等多项视频和语音服务,农民可登录平台接受培训,与农业专家在线交流生产经验,也可浏览上千部农业技术资料影片。截止目前,已通过浑河农业信息网发布信息20万多条,将12个涉农街道、300多个农事企业、30多个特色村、700多个种养殖大户、300多个农产品经纪人的生产经营信息“推”上了互联网。并为区内发布重点招商项目80多个。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咨询10000多次,发布信息20万条/次。

2015年我区被农业部确定为辽宁省唯一的“12316”拓展延伸工程示范县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金农热线新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地流转、农业综合执法等服务业务,新热线开通以来共接线500多次,解答率达100%。为使热线及时、准确的为农民提供服务,我区成立了由区内及乡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12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公认的“土专家”组成的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专家由农林局统一组织、协调和聘用。专家组分为大田、蔬菜、林果、水产、农资、农机、政策、执法、畜牧等专业,并根据我区农业生产特点和特色产业,增设葡萄、草莓等资深专家。

根据农村电脑普及率低,农民获取网络信息难的现实,2009年农业信息中心及时将原有《浑河农业信息网报》改版为《苏家屯新农业报》,2001年创刊以来累计发行400多期,150多万份,报纸免费发至省、市、区各农业部门,区内发放至各涉农单位和12个涉农街道、120个行政村。2008年时任沈阳市副市长王翔坤为报纸题词,他提出《浑河农业信息网报》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

由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必须拥有一批能熟练操作微机和具备一定信息知识的应用人才。对此,10年来中心不断地举办农业信息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农产品经纪人等知识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学员4000多人次,培育农民技术员、农产品经纪人800多人。很多农民通过科技培训中心的各类培训后,农民要出外务工,其中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取得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农民路殿勇,不仅注册了“彪哥”牌大米,还开办了自己的米业公司,并被沈阳市政府评为市劳动模范。农产品经纪人张清亮和张清胜两兄弟,先后成立了永乐孟达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孟达稻米专业合作社,组织100多户会员种植圣女果、娃娃菜等高效益经济作物,并形成产、供、销、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2011年合作社被市农委评为A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中心的设施农业培训后,红菱烟台村农民何庆辉取得了由农业大学颁发的农民专家证书,2011年被信息中心聘为农民讲师,先后授课50多课时。由于常年站在生产第一线,他的讲课实际、生动、易懂,深受农民欢迎。何庆辉不仅是农民讲师,还是我区最优秀的农村技术员和信息员。2012年将中心将全区100多名活跃在各个农产品销售领域的农产品经纪人统一组织起来,建立我区农产品经纪人服务队伍,按照经纪人销售产品的不同,建立多个农产品销售的联络群,利用我区农业信息网络的畅通,将经纪人服务队伍和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产销的快速传递。

2009年在全省农业科技贡献奖答辩会上,我区报评的 “农业信息推动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是农业信息化未来实现的重要目标,农业信息中心从2010年开始积极开发农业信息化产品,大力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环节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实施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控系统”,系统分别对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地温、土壤湿度等参数进行测量、采样。技术人员和生产者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充分掌握农作物生长习性等相关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利用信息产品合理使用各种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型和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低投入,高效益的生产模式。

2015年我区被省农委确定为沈阳市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试点县区,标志着我区农业信息化进入了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的崭新阶段。因此,农林局针对此项目第一时间以成立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工作会议,经过两点多的辛勤工作,我区益农信息服务社建立以达到30多家,并完成了3个示范社的建设工作,益农信息社搭建了全省统一的O2O服务平台,用以信息进村入户各种应用和服务,完成了省农委的任务指标。

17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农业信息中心先后被农业部、工信部、团中央、中国科协、省农委、市政府等部门授予“三电合一”试点县区;“全国农村技术协会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作者单位:苏家屯区农业信息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