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飞行员为何愿来中国?看完才明白,并非是起飞前能喝二两

每逢雨雪这样的恶劣天气,国内的各大航空公司绝对是聚集怨气最多的地方。每次航班延误得越厉害,网络上对俄航的膜拜也就越狠。什么“所有航班都延误,只有俄航一家敢降落”啦,什么“俄航个个都是战斗机飞行员”啊等等。就好像这一神一般的存在,完全就是为了恶心国内的航空公司似的。

虽然网友们的反应总有些添油加醋之嫌,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飞行这一职业也确实充满了神秘感。假如这架飞机还是由历来毛躁的“战斗民族”来开的话,则更是点燃了无数人的好奇心。国内的航空公司真的就这么差?俄航的飞行员们真的就像传说中的那般神勇?事实恐怕也并不尽然。

俄航飞行员为何愿来中国?看完才明白,并非是起飞前能喝二两

听到网络上流传的众多传说,在俄航已经执飞30年的飞行员安德烈·科罗里还是忍不住大笑了一会儿。“尽管十分感谢中国网友把我们想得如此酷炫,但可惜,这些段子多半都是假的”。

首先他最不敢苟同的,就是俄罗斯飞行员们个个都“艺高人胆大”的说法。虽然俄航在恶劣天气中的“脱颖而出”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但飞机能否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中成功降落,起决定性因素的可不仅仅只是飞行员够不够大胆这么简单。

可以负责任的讲,衡量世界上任何一家航空公司的好坏,安全性永远都是比准点率更为重要的指标。也就是说,只要是符合正规资质的民航飞行员,就根本不会出现为了追求准时到达而屡屡犯险的情况。而且,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起降,也从来都不是飞行员独自头脑发热才做的决定。因为雾霾、雨雪等糟糕天气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个可降落“窗口”的出现,以及飞行空域状况的变化,都将影响着飞行员最后的决策。更多的时候,飞行员是在权衡利弊后,确认自己技术水平可以控制局面的前提下才做出的选择,因此并非是有勇无谋。除非万不得已,是没有哪个身担几百条性命的飞行员敢冒强行着陆的险的。至于 “战斗民族”的老鸟们起飞前都得喝二两的说法,那更是无稽之谈。

俄航飞行员为何愿来中国?看完才明白,并非是起飞前能喝二两

不过,要说这些俄罗斯飞行员们真的有什么特殊,恐怕更果断的临机处置,才是他们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只不过这样的胆大心细,却并不一定是来源于所谓的“战斗机”出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俄航的飞行队伍里来自空军的人员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且大多过去都以飞伊尔-76等运输机型的为主。由于差别很大,战斗机或轰炸机飞行员实际上并不能直接转飞民航,往往都需要长达数年的重新训练才能上岗。在俄罗斯,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冒着雨雪天气起降几乎是家常便饭。而俄国内糟糕的机场状况,则更是练就了他们简单生猛,却又十分高超的飞行素养。

事实上,过去俄罗斯民航居高不下的事故率,有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飞行员的问题。机龄的严重老化,以及长期的维修不善等情况,并不是飞行员所能改变的,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俄罗斯窘迫的经济条件所造成的。现在的俄航虽谈不上机队庞大,但手底下的平均机龄却也算是相当年轻。不管是波音777、空客A330还是自研的苏霍伊-100,都是近些年才入役的新机型。假如俄航飞的还是老掉牙的图-154,相信就是他们自己,也不敢像现在这样放开了飞。,

除了这些,俄航之所以总能在中国“屡屡创造奇迹”,其实这与我们的机场普遍具备良好的盲降技术条件也不无关系。所谓盲降,指的是飞行员依靠助降系统的引导,在低能见度的情况下操作飞机的降落。现如今,诸如广州白云、成都双流等国内机场,已经具备了能见度400米的II级盲降能力,而像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这样的世界级航空港,则普遍达到了能见度不足200米的III级盲降水平。

俄航飞行员为何愿来中国?看完才明白,并非是起飞前能喝二两

现如今,中国更发达的民用航空市场,更好技术条件,还有更优厚的经济待遇,已经开始吸引大批的俄罗斯飞行员来中国民航效力。当然了,这些来自俄罗斯的老飞们开民航机的确是动作大了一点,这个得要求他们再细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围绕俄航飞行员的说法有一多半都是瞎扯,但飞机降落后给飞行员鼓掌的说法倒还真实存在!按照俄罗斯的传统,这可不是用来感谢什么“不杀之恩”的,而是乘客们对高超飞行技术由衷的赞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