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25是否會落戶中國,中國現在是否需要安225這樣的運輸機?

S楍L


超級飛機超級愛,但是落戶中國太難了!

安-225戰略運輸機是蘇軍測試用的大型飛機,其機體龐大是全世界最大型號的運輸機。本身安-225戰略運輸機就2架,一架建造完畢給了蘇軍暴風雪航天機使用。另一架還在組裝之中,並且機體還殘留在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之中。

烏克蘭也是希望有大筆的資金注入到安-225運輸機項目中,不過烏克蘭忘了自己的實力,安-225當時的國力哪裡是小小的烏克蘭所能承擔的。安-225本身就不是一種量產機型,就是為了測試而搞出來的。安-225當前落戶中國相當困難,這主要是因為安-225運輸機都過去快30年了,基本上啥都沒剩下,單靠一個機體是不可能完成建造工作的。

現在報道都是說中國和烏克蘭將在安-225運輸機的機體上共同研發,實際上是中國引進設計技術。但是我們發現按-225運輸機在技術有很多缺陷,比如安-70在結構、氣動設計水平,在首架也是唯一一架實體機試飛過程中卻暴露出一些影響整體性能缺陷。當前隨著運-20運輸機的大規模量產我們是沒有對安-225運輸機急需的需求。安-225運輸機由於機體特別龐大,國內暫時沒有好的機場,特別是這麼長的機場跑道。中國空軍也暫時不是那麼急缺安-225運輸機,我們的當前要做的就是保證我們運-20運輸機量產方面沒有問題,並且保證-20多用途型的發展。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軍事天地


安225是否可以落戶中國,我們通過報道得知,國空域航空集團與烏克蘭安東諾夫飛機公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共識,雙方基本上已經在引進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簽署了相關的合同。從以上新聞來看,基本上落戶我國已經是八九不離十了。那中國需不需要安225呢?答案就是非常需要。

我們首先看一下安225的性能,作為在1988才定型的飛機,可以說是非常年輕,相比同類型的伊爾76和c5“銀河”運輸機都是上世紀60年代的飛機。這款被稱為世界之最的飛機,在載重上可以做到輕輕鬆鬆超過250噸,極限可以做到300噸,更為關鍵的是在揹著250噸的時候,還可以飛奔5000多公里。為什麼中國需要這款飛機呢,首要的問題就是中國太缺大型運輸機了,所擁有的運輸機中有110架還是老舊是運7運8這種老古董了,別說運輸坦克裝甲車,連兵都運不了幾個,真正能拿的出手的不過就14架伊爾76,而伊爾76作為大型運輸機又太小了,顯得比較雞肋,在面對如此貧瘠的運輸部隊,購買安225就顯得非常重要。

除了運輸機奇缺這個因素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就是,今天的人民解放軍正在進行最新的軍事改革,部隊不斷追求快速反應和高度合成化,編制也從之前的師團之分調整為旅營模式,陸地上變快了,天上更要變快,不僅要能快速的運步兵,更重要的是如何運輸大炮坦克步戰車這種大型武器,這樣的改革就更需要有大型的運輸機,原來裝備的運7只能有21000公斤的載荷,運8也不過60000公斤,在運輸部隊上,除了能運幾個輕步兵外,幾乎毫無用處,為了適應新的改革,購買a225也就理所應當。


思遠軍事


前不久,中國正式決定和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合作,重新啟動安-225“夢想”超重型運輸機的生產線,這一舉動標誌著中國未來也將成功填補超重型運輸機領域的空缺。原本安-225運輸機是前蘇聯研製的,專門用於運輸航天發射器的運載火箭,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但隨著蘇聯的解體該飛機的生產線因此關閉,目前僅有烏克蘭擁有一架的安-225運輸機。

而近年來烏克蘭國內戰局不斷,經濟狀況急轉直下,根本無力在重啟該項目的飛機生產線,所以才和中國進行合作,並由中方全權負責注資。雖然中國的大型運輸機運-20已經服役了,但還是無法運送大批的重型裝備,並且飛機數量還不足,如果安-225重型運輸機投入到中國軍隊中使用就給問題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了,屆時無論是大規模的遠距離兵力投送還是重型裝備的運輸任務,其都能很好的完成。

並且安-225還能很好的支持中國航天的快速發展,要知道安-225運輸機本來就是為了運輸航天運載火箭而生,其超大的起飛重量運送一截運載火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目前中國航天的運載火箭大多都是通過陸路運輸到發射場的,速度很慢,而由海上路線運輸航天運載火箭只有海南衛星發射中心有這個條件,因此空運航天發射火箭無疑是最快捷的辦法。

所以綜合上訴的種種因素和條件,安-225重型運輸機的落戶中國可以說是必然趨勢,中國的確十分需要這款超大型的運輸機來增強自身的空運實力,以此滿足各方面的需要。


利刃軍事


為什麼人們如此關注安225?如此關注其能否落戶中國?這是因為安225的特殊性和中國對此類“大飛機”的迫切需要!

當你還在驚歎波音787的巨大無比時,可能已經忘記了安-225?安-225運輸機,可不是為貨運而生,它是為運輸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而研製,最大起飛重量640噸,機艙最大載重250噸,機身頂部最大載重200噸,機身長84米,翼展88.4米,是世界上載重量最大、機身最長、翼展最寬的飛機。一般認為其載重量可超過300噸。

安225

恐怖極了,要知道,波音787乘員翼展不過60.17米,乘員最多300人,最大載重量約130噸,比安-225不是一個等級。

一旦進入這個級別,中國生產的軍機似乎都成了“小個子”。

中國近年來研製的運-20飛機,主要是參考伊爾-76和美國C-17部分特點,採用常規佈局,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無翼梢小翼,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超過66噸,最大時速≥800千米,航程>7800千米,實用升限13000米。擁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載重量不到安225的1/3。

威猛運20載重量和安225沒法比

正因此外媒多次報道認為中國對安225極其感興趣!據英國BBC網站報道,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與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於2016年,簽署有關安-225項目合作協議。據悉,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很快啟動安-225量產項目。

20世紀80年代晚期,由於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惡化到不足以支持昂貴的太空探索計劃,因此暴風雪計劃在實際發射成功一次之後就被迫中止,而專門為了太空計劃而設計建造的安-225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第二架安-225只有部分完工,並被封存。真正完成製造並能飛行的安-225運輸機僅有一架。現歸烏克蘭所擁有。

波音787

有軍事專家表示,引進安-225技術,其最大意義是促進和提升中國大型運輸機特別是軍用重型運輸機的研發能力,儘快讓中國軍用運輸機有新的突破、上升到新的高度。

事實上,儘管安-225載重能力驚人,但其對鋪裝跑道的要求很高,能夠支持其起飛降落的機場很有限。據悉,目前中國也就十多個機場能夠滿足其起降要求。排除空管繁忙、安全保障和干擾客運業務等因素,機場只有達到所謂4F以上標準才能起降安-225。

4F標準就是機場跑道達1800米以上,起飛和降落的飛機的翼展65米至80米,輪距14米至16米。此外,對強度、道面和滑行道都有極高要求。

目前中國正在運營的4F級機場有香港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另有數十個在建和擴建中的4F級機場。

安225

雖說安-225是30多年前的技術成果,其部分技術或許已經過時,但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這些技術對中國來說值得借鑑,也為中國在成功地開發出200噸級的運-20運輸機後,製造300和400噸級等更大更強的運輸機提供技術保障。


軍林縱橫


直接回答吧,一言以蔽之:不會,不需要。

我國現在最需要的運輸機有兩種,一種是類似於美軍C-17型的,最大起飛重量250噸左右,最大載重70噸上下的大型通用戰役戰術運輸機,用於承擔從本土向海外基地、海外基地向海外熱點地區直接投送的任務;一種是類似於美軍C-5B、俄軍An-124“魯斯蘭”的,最大起飛重量400噸左右,最大載重量100噸左右的大型戰略運輸機,用於承擔從本土向海外基地的戰略運輸及大型民用成套技術裝備(諸如電力、交通、化工設備)的運輸任務——目前的運-20型運輸機的起飛重量與運輸能力還是較弱,僅僅相當於美軍的C-141“運輸星”型飛機,必須進行改進才能最終滿足需求。

至於An-225“夢幻”巨型運輸機,在前蘇聯的運輸機體系裡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裝備,很大意義上是蘇聯航空工業發達程度的一種展示,而它主要承擔的任務也僅是靠機身背部馱載“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軌道器,其運輸成本和運輸的通用性相比較An-124並無優勢,反而對於機場跑道的要求還極高,沒有幾條跑道能供它降落。因此,蘇聯解體之後,僅存的一架An-225型飛機其實能承擔的任務並不多,大量的商業運輸任務都被那十幾架An-124運輸機承攬下去了。按照我國現在的情況,你把那架An-225弄過來其實也就是個吉祥物,算接盤蘇聯的科技遺產,沒有多少東西能讓它運。

更何況,僅存的這一架An-225其實機身狀況也不太好,原因很簡單,蘇聯解體之後安東諾夫公司基本上就喪失了大型運輸機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了,作為蘇聯時期不計成本堆出來的An-225,其喪失運作能力的速度無疑更快。目前的那架An-225只能靠另一架蘇聯時期已經制造出來的機身拆東牆補西牆來提供各種備件,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有更新的備件用來確保這架飛機能夠長期運作下去。這種情況下,我國弄來這架An-225就更得不償失了。


軍武次位面


如果單論安225的性能,確實真值得引進,為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其長84米,翼展為88.74米,高度達到18.10 米,空重175噸,最大起飛重量為640噸。最大飛行時速達到850公里,最大航程15400公里。貨艙全長43.51米,最大寬度6.68米,貨艙底板寬度6.40米,最大高度4.39米,最大載重達到250噸,機首有大型貨艙門,可以專門運送那些其他飛機運送不了的大物件。在載重200噸的情況下,依然能飛行4600公里。

如此高的數據自然成了許多人支持引進的理由,可惜問題就於:根本買不來!大家把飛機想得太簡單了,現代飛機制造涉及到方方面面,以為有了圖紙資料,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那純屬於對工業技術不瞭解。烏克蘭實際僅為安225的總裝廠,大量配套企業不在烏克蘭,其中的許多早已消失。

安225運輸機實際僅生產一架半,已完工的1架,僅有半架待售:第二架安225,僅部分完工的機體,已閒置20多年!目前烏方想將閒置的機體繼續製造,完工後出售給中國,可惜以烏方目前的狀態,根本沒有可能完成其剩餘的組裝工作。

如果烏方能造出來,也不至於等到今天了, 烏方自已都造不了,又何談向中國轉讓技術? 安225的核心問題不是如何設計的,而是如何製造,涉及到相關的材料、工藝、設備等,以及相關的技術工人等。

是否需要製造安225這樣的大型飛機更是一個問題,安225太大了,絕大多數的機場無法起降,不符合軍用要求。如果僅用於航空貨運,我們值得引進它嗎?該機在研製目標為運輸暴風雪號航天飛機,以揹負的方式輸送,我們需要嗎?充為航天器的發射平臺,非它不可能嗎?

無論從那種需求,需求量都不大,我們不能為了造而造,需要考慮的地方多了。


麥田軍事觀察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據小道消息稱,中國某公司目前已經和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成功簽署一筆協議,其中內容包括中國空域投資300億人民幣重啟和改進安東諾夫設計局旗下重磅產品,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安225運輸機。虎哥仔細分析後覺得雖然看起來中國的確是有引進安225的必要性,但虎哥依然要說這消息大概率是外國媒體造勢所為。

其實,對於有航空發展項目的國家,比如中國而言,安225可以大幅度縮減運載體型龐大的火箭所需要的時間,目前中國航空管件從工廠到發射地點依賴船運需要好幾天的時間,如果運用類似於安225這種級別的重型運輸機則只需要幾個小時便能到達目的地了。但是,作為一款準軍用運輸機,只能在4F級機場起降的安225是極為不合格的,這款飛機雖然能扛起來大多數飛機扛不動的貨物,但它能做到的事情大多數運輸機多拉幾趟也能做到,用途太過於狹窄。

更何況烏克蘭目前能否獨立將安225再造出來都是個問題,作為前蘇聯航空項目的定製產品,安225並不專屬於安東諾夫設計局,很多航空項目的圖紙都在前蘇聯解體之際被瓜分了,說白了安225只是整個計劃當中的一部分而已。


迷彩虎軍事


在國內靠譜的企業承接之前,安-225不會落戶中國。此前有新聞報道中國空域產業集團(AICC)的企業烏克蘭“安東諾夫國有企業”聯合簽署協議本身就存疑。安-225是冷戰時期產物,前蘇聯為了滿足“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和“能源”運載火箭的運輸需求而生。但隨著前蘇聯航天飛機的下馬而失去應用價值。現在也僅有1架安-225可以使用,其實還有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相關的應用場景?

我們知道安-225是為了滿足航天飛機和運載火箭的大型運輸機,其雖然運載能力驚人,但是對於鋪裝跑道的要求也非常高,全國可供使用的機場就屈指可數。而且安-225離地全重可達600噸,其龐大的體積和噪音巨大的發動機都對機場提出很高要求。安-225即便在前蘇聯的運輸機當中也相當“非主流”,其軍事意義遠不如安-124或者美國的C-5M。

安-225雖然比安124機身長15米,但是貨艙僅長7米,最大起飛重量增加235噸,但是飛機的截面基本沒有變化,這反而需要增加1000米長跑道。安-225相比安-124在常規運輸能力方面提升有限。而且即便是安-124,烏克蘭也無力獨自生產,在俄羅斯烏克蘭局勢緊張之時,烏克蘭連重啟安-124生產線都難比登天。

當安-225爆出新聞的次日,烏克蘭獨立新聞社(UNIAN)便稱上述消息不實。具體內容是雙方的2個合作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將停滯20多年的2號安-225賣給中方。而第二階段才是聯合生產,且協議的各方面將根據單獨合同執行。更為重要的是,就連烏克蘭都沒有獨立生產安-225的能力,他拿什麼向中國的合作伙伴轉讓呢?


航空之家


這種類型的合作恐怕政治因素更大於實際需求因素。應當說AN225我們是有需求的,但是這個體量級別飛機的需求真的很低,也許世界上只有一架AN225欠點意思,但是最多需求也就是三四架的水平。單獨為了這貨開一個生產線不如引進AN-124,那個的需求還更大一些,估計在百架左右。

烏克蘭還有一架AN-225作為備件,有人說要把它完工,但是真要完工它恐怕還是直接在烏克蘭完工比較好,畢竟這玩意怎麼運過來都是個問題,何況其實他現在基本就是一個殼子了。

AN225發動機並不好,如果換裝777使用的GE90只需要兩臺就可以完成基本飛行,三臺就足夠滿載飛行。如果使用TRENT700這種空客A330上使用的中大型發動機也只需要四臺就能達到原來6發D-18T的推力,6發機無論是當年日本的富嶽還是後來6+4的B36,總的來說效果都不好,未來民航客機是雙發機的天下,而運輸機考慮到其他因素,發動機數量也不應多於4個。

另外從貨倉角度而言,AN-225只有前部艙門,沒有後部艙門,實際使用起來也不太方便。

相對而言前後開門的AN-124更實用。同時,AN124只需要滿足747使用的機場就都能滿足需求,但是AN-225則對於機場的要求更高,必須得提供滿足A380以上的4F級機場才能使用,我國總共4F級機場也就十幾個,但是滿足4E級的幾十個機場都可以滿足AN-124的使用,其使用靈活性也比AN-225更強。

想要了解的更細緻可以閱讀本社頭條號文章:

中國超大型運輸機的需求,安-225只是一隻“大白象”

http://toutiao.com/item/6470317187948085773/


現代艦船雜誌社


圖注:1988年出廠的安225運輸機

中國航空迷對安225懷有巨大的興趣,就在於它頂著一個“世界之最”的桂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640噸。拿它和其他飛機做個對比,或許可以讓大家更直觀體會它的“巨無霸”身形,大家都知道美國空軍是名副其實的戰略空軍,擁有各種級別的大型運輸機,最大一款C5“銀河”,號稱“戰略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是多少呢?381噸!大約只是安225的二分之一。C5“銀河”可以一次運輸2輛主戰坦克,而安225整個貨艙長43.51米,最寬處6.68米,最大高度4.39米,可以一口氣裝進去4輛主戰坦克!

圖注:安225整個貨艙全長43.51米,最大寬度6.68米,貨艙底板寬度6.40米,最大高度4.39米

現在,大國空軍都強調戰略投送,能在第一時間把整建制規模的武裝人員和配套的武器裝備投送到作戰第一線的唯有空軍,需要的運輸平臺就是運輸機,尤其是“肚量大”,能把整個五六十噸重的坦克或“黑鷹”直升機這樣的大型主戰裝備輕鬆裝進去的戰略運輸機,更是檢驗一國空軍是否具備戰略空軍能力的標誌。

但是,對於建立戰略空軍的目標來說,所需要的運輸機是不是就越大越好呢?未必!從大趨勢上看,今後大型運輸機的發展,是能夠兼顧戰略和戰術運輸的需要,能夠在簡易機場及其跑道上高效、快速起飛的運輸機,而安225這種特大型飛機,肚量大,卻也特別嬌氣,對機場和跑道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消防、空管、指揮等部門提供細緻入微的特殊服務。在戰爭條件下,這當然是不合時宜和不可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擁有戰略空軍地位的美國空軍,甚至連C5數量都不多,而是由200噸級起飛重量的C17挑大樑的原因。這當中的道理對志在建設戰略空軍的中國來講,自然也是一樣適用的。因此,就滿足建立戰略空軍的需要來說,中國不需要安225這樣的運輸機。

圖注:安225腹輪特寫,有28個輪胎

蘇聯當年研製安225,主要是用它運輸航天飛機。但從目前航天發展的趨勢看,航天飛機已經落伍,空天飛機成為各國青睞發展的方向,空天飛機可以在大氣層中飛行,完全不需要大型運輸機來輸送,顯然安225的存在已經多少有點尷尬了。退一步說,就算今後還需要600噸級超大型運輸機,也會更傾向於發展飛翼式佈局的全新外形和結構,而不是安225這樣的傳統翼型,所以,從未來發展方向的角度上講,中國也不需要安2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