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厂商目前无法推出成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袁小莯


为什么中国厂商目前无法推出成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个人认为目前没有成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没有应用的场景,没有更多的迭代改善优化造成的结果。国内目前是由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可惜应用场景缺失导致这些手机OS没有能够进入到大众视野中,更不能在市场上与安卓、苹果等等同比较。

研发一款手机操作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技术实力才能够开发得出来。有实力开发出相对完善的手机OS的企业并不多见,然而开发出来并不一定就能够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而且即使雄心勃勃的开发出来,可惜没有应用的场景没有优化改善,或者没有其它手机生产商愿意采用,最后也会掉入尴尬的境地。这方面已经有例子的,就是国产的960 OS以及AliOS两款手机操作系统。


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目前有960 OS以及AliOS两款算是相对成熟的手机OS,这两款都不是基于安卓的手机操作系统给。都是基于Linux上重新设计、架构的全新的操作系统,可以看作安卓的兄弟。可就是这两款出来这么久的操作系统,却在市场上根本难以见其踪影,手机厂商根本就没有人愿意采用,不得不转而走向什么汽车驾驶OS、智能终端OS等等。

究其一直没有成熟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没有应用场景的优化迭代。

首先开发出来的OS未能经得起用户的检验。960 OS和AliOS当初推出来时,有过一小部分手机使用过的,可惜毕竟开发出来没多久,爆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慢慢被消费者放弃导致了手机厂商也只有放弃。比如当初的YunOS兼容安卓还是被认为是套牌的安卓,而且爆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最终没能在市场上大量使用,转而走向了汽车OS、智能终端OS等等。960 OS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经历。


其次开发手机OS的商家不是手机生产厂家。正是因为不是生产厂家,也是没有应用的场景,没有更进一步的改善优化,只有寻求和别的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可惜一旦有问题别的厂家也不愿继续合作。


再次手机生产厂家也不愿意去冒险。毕竟市场上安卓大热,用户已经习惯了安卓而且生态圈子已经建立起来,各种应用应有尽有臻于成熟,谁还愿意去冒险采用别的OS呢。市场可不愿意给你去试错或者去测试,一旦自己手机推出的OS得不到市场的承认反而会让用户流失,手机厂商是不能去冒这个险的。

开发一套手机OS不是短期的行为,或者一锤子买卖的行为,而是要不停的优化不停的迭代才会慢慢成熟。最好的方式还是手机生产厂家自己能够研发出OS来,能够有自己的应用场景进行不停的优化和建立生态圈子,即使小范围内也是可以的。等到慢慢成熟并且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后,推向市场可能会得到一定用户的认可。


更多分享及互动,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东风高扬】。


东风高扬


我就是搞计算机的,我说说我的观点。

如果西方世界对中国进行操作系统封锁,中国肯定也研发出自己的操作系统了。国产操作系统一开始可能很烂,但是再烂你也得用,因为没办法,比如当年微软的win95、win98系列就是一个例子,再烂你也得用,用的人多了,形成生态圈,带动相关产业链,有资金支持,就会慢慢完善,慢慢成长。中国在80年代也曾经研发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尝试使用逆向工程的方式破解,再后来,出现了开源系统Linux,西方世界兴起了开源运动,这些GNU开源运动人士大量挖Unix的墙角,有些还充当内鬼,把IBM、SUN、HP这些依靠闭源Unix操作系统的大公司逼到了死角。服务端软件操作系统和生态圈已经形成了。这样情况下,我们就没必要开发国产操作系统了,有国外开源人士和开源组织免费为你打工,我们何必费人力物力去重新发明轮子呢?开源系统很安全,即使不安全,你也没法开发一个比它更好的。再次说明,Linux是芬兰一个小伙子贡献的操作系统内核,而我们平常所说的Linux操作系统一般指的是GNU/Linux。连小伙子都能干得出来,举中华之国力,奋战十载,应该能成。在这方面,同样作为工业国家的日本和德国也没有“国产操作系统”,为何没有呢?究其原因呀,就是因为没有优秀计算机文化,或者说没有相关的产业链和生态圈。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二战时产生于美国,对硬件进行抽象和操作的系统称之为操作系统,而美国是二战的最大受益者,拥有大量资金和技术人才,从而最先形成工业文化,计算机文化只不过是工业文化的升级而已。1971年诞生Unix操作系统时,我们父辈们还在乡下玩泥巴呢,计算机文化对我们太遥远。现在就不同了,菜市场的大妈都懂得微信支付了,计算机网络文化深入人心,并且目前已经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有这样的土壤,我们在互联网技术得以追赶世界。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要看未来,未来还有很多核心技术等着我们去征服,但这绝对不是操作系统。目前已经缓缓开启了量子科技时代,而中国在量子通讯方面领先,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能最先形成“量子科技文化”,最先形成相关产业链和生态圈--当然,还是那句话,一开始很烂,后续慢慢进化。他们搞一个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都要讨论好几年,按照他们的节奏,量子科技还得等等。这回就轮到他们玩泥巴了吧,只能看着我们玩;


HNFeeling


我国有实力开发系统的公司太多了,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的事情,但是系统仅仅只是一个平台而已,你就算把平台搭建好了,生态怎么办?app哪里来?你们要知道开发一个app便宜的最少30万,大公司贵的千万,亿级别的比比皆是,这还不算后期维护费用,他们凭什么在你新平台上花这么多钱去开发软件?所以开发商想法很简单,你有了基本的用户数量我才会开发适配的软件,亏本的买卖他们是不会去做的。

反过来我们说说平台搭建商,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最少要几年时间,大量的团队配合才可能完成,动不动投资几十亿,形成了开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大,收益不确定的问题。

没生态,消费者是不可能去使用新系统的,但是没人使用新系统软件商绝对不会跟你适配系统的,这样就进入一个死循环,谁能打破这个死循环呢?我觉得是政府提出系统国产化的概念,联合国内几大app巨头,共同开发新系统,来同一标准,联合国内手机制造商进行适配,通过国家扶持和软件商及手机制造商形成的联盟,与国外软件商进行合作谈判,我们的优势是人口多,一个国家手机使用者占了全球的四分之一量,这是谈判的筹码,我们的劣势是不团结,没有一个企业家会出来促成这种联盟,只能由国家层面出来谈。

最重要的事情是系统更新迭代能够越做越好,要不然以上都是白说的空话。


低调的人性


这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

1.说它是历史问题,是因为中国互联网技术和操作系统发展比较晚,相比较于欧美而言,这些技术都诞生于欧美国家,且落后人家达50年之久,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技术虽然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都是在应用层面的发展,相比较而言,我们没有核心的操作系统,底层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基础,大家现在看到国内的pc国产操作系统,大多都是基于Unix或Linux内核研发的,其应用的泛范围大多在国有企业内网服务,而移动端,也就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目前我们还都是在使用的份上,主要是ios和安卓阵营,虽然说我们也看到国内有所谓的移动端操作系统,但大多数都是基于安卓或者linux底层开发的,或者说是直接在安卓底层之上开发了一套皮肤。

2.如果要完整的从操作系统开始到商用的全生命周期研发,其难度是空前的,不亚于芯片的国殇,且现在国内70,80,90,00后的人已经根深蒂固,我们要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有人的行为使用习惯,同时还有就是普适性,操作系统能否兼容国际上其他厂商应用也是很多问题。


脑洞森林


技术上来讲应该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研发水平,但是市场上来讲,目前没有合适的窗口给国产操作系统。Android尚未对中国区开始收费,市场占有率还是很高;iOS保持着自己的市场也很稳固;目前尚且没有能够成功挑战两大阵营的第三方操作系统出现,主要障碍就是无法吸引开发者,如果开发者不倾向于为新系统做开发的话,即便操作系统本身再优秀,也无法代替现有操作系统的便利性,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另外Google开发出来了支持iOS系统的跨平台开发工具,让应用开发者可以更加简单地去开发Android和iOS平台的应用,而且可以并行开发,大大简化了开发者的开发流程,同时也更加巩固了两大阵营的地位。使第三方操作系统更难进入市场。


榻榻米的榻榻


时机未到,现在推出不一定成功,需要的是一个契机。比如说安卓系统不在继续更新了,亦或者iOS系统份额减少了


为中华崛起而上网


技术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