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一百多年前,地處邊陲的雲南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巨賈。他出身貧寒、白手起家,一生以利聚財,以義用財,以儒治商,以驚人的經商天賦和不懈的努力,終成一代“錢王”。

1 白手起家 商海逆襲

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丨王熾的塑像

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4位的便是這位出自雲南的金融界巨賈:王熾。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國人。

一代“錢王”究竟有多少錢?如今已不得而知。但他所執掌的商業帝國,在曾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卻左右了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場。王熾,雲南乃至中國歷史上馳騁金融界的扛鼎人物,一生充滿傳奇。

據《虹溪王氏族譜》記載:王熾的先祖為明初隨軍入滇兵員,平定雲南後留屯安家在陸涼(今陸良縣)。始高祖王再一隨陸涼衛伍軍到十八寨(今彌勒市虹溪鎮)平叛,從軍有功,為世鎮十八指揮之一。

雖然曾經戰功赫赫,但到了王熾父親一輩時,家道早已衰落。王熾年少時,三兄早夭,父親王勳業也撒手人寰,家計更窘。此時的王熾僅十餘歲,本應在學堂中上學的他不得不棄儒習商,跟著大人學做小本生意。

為了生存,祖母和母親張氏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首飾和衣物,勉強湊得銀子二十兩。王熾從母親手中接過這筆全家人的“活命錢”,在家鄉購土布挑到竹園、盤溪販賣,又把那裡的紅糖、食鹽購回銷售。那時的虹溪、竹園、盤溪一帶是“行商紛紛,坐賈累累”的商品集散地。

王熾靠著自己的勤勞和機敏,憑著一根扁擔、兩副籮筐,手頭還是積攢得紋銀百餘兩。在人挑馬馱、崎嶇坎坷的販運路上,走出了他堅實的第一步。

漸漸地,王熾的生意有了起色,於是,他擴大了經營範圍,組織馬幫,往返販運土雜百貨於臨安(今建水)府屬各縣和瀘西、師宗、丘北之間。到王熾20歲時,他家已成小康之家,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

清同治初年,王熾避禍重慶。當他到了重慶時,見此地商業繁盛,又居水陸交通要衝,適宜設莊貿易。又因初到重慶時,見一尾大魚擺於案上,暗自心喜,此乃吉慶有餘之兆。於是,他出資租了一間臨街的房屋,正式掛出“天順祥”商號招牌,開始了在重慶的貿易。

這時的王熾有銀資不過四五百兩,做小買賣似覺沒多少賺頭,做大買賣又感資金不足。於是他反覆考察川西、川南交通不便的地區,瞭解那裡貨物短缺的情況。之後便與重慶有實力的老闆合夥,由老闆出資,王熾組織馬幫,就地購買川煙、川鹽和土雜販至雲南,又將雲南皮毛土雜購運至重慶。這支三四十匹騾馬組成的馬幫,沿途打著“滇南王四”的旗號,亦購亦銷,邊走邊賣,獲利豐厚。

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丨馬幫正在運輸途中

一天,王熾組織的馬幫滿載川貨從昭通南行不到二十里,只聽一聲響,山上竄出百餘山匪。趕馬人見來了攔路山匪,丟下馬馱,驚慌地四散逃命而去。只有王熾鎮定自若地向一個腰挎戰刀,騎在馬上的頭目迎去。

原來,在出發前,王熾已對沿途情況瞭如指掌,更知攔路劫財的“綠林好漢”會時常出沒。狹路相逢勇者勝。他不慌不忙地告訴頭目:“久聞這一帶‘曾麼把’大名,此次來幸遇‘曾麼把’弟兄,那就相煩帶路,王某要拜會。”

結果,王熾以自己的機智和勇敢,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還保住了一半的川貨和全部馬幫。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驚險,王熾深得“曾麼把”賞識,傳令各山寨的土匪,今後凡見“滇南王四”馬幫,皆不許侵擾。此事在重慶傳開後,王熾名聲大振,生意更加興盛了。

由於王熾經營得法而獲資甚巨,他抓住機遇,分別在敘府(今宜賓)、昆明等地增設“天順祥”分號。王熾富而不惰,親自趕馬運貨到滇,再由滇辦貨運川。

之後,“天順祥”因信用好被官府委託承辦匯兌商號。王熾不失時機地把匯兌業務轉向國內各大城市,首先在長江沿岸成都、漢口、九江、南京、上海發展設號,繼而又在貴陽、廣州、常德、北京等城增設分號,還在雲南省內州縣較大的商品集散地設號。

清同治十一年(1872),王熾在昆明主持“同慶豐”商號,並設“興文公當”兼營房地產,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彌勒、宜良等地廣置田產,年收租息千餘石。鼎盛時香港和越南海防亦設辦事機構。經20年經營的“天順祥”“同慶豐”商號,資金雄厚,號稱“南邦之雄”,馳名省內外。王熾已經躋身巨賈之列。

2 誠信重德 急公好義

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丨王熾的老宅

光緒初年,官員唐炯奉命督辦川省鹽務而被任命為鹽茶道員,為改善川鹽生產,鹽茶道急需白銀十萬兩。由於布政司庫無銀可撥,唐炯只得向商界籌借。然而,一般商賈都認為“鹽茶道借款,雖有川鹽可作擔保,但發展鹽務,並非三五年便見成效,何時才能收回本金,實屬遙遙無期之事”。因此,都不願擔此風險貿然藉此鉅款。

道員張海槎面見王熾,請王熾借出此款,以全大事。王熾權衡利弊,又與親信商量,表示在七八天內,即可湊足十萬鉅款,交付鹽茶道使用。唐炯聞之驚喜不已,讚道:“各大商號都不敢承擔,王曷敢認之?可見此人非一般商人可比。”即把王熾請到府上,以禮相待,從此,兩人相知相識。

不出十日,王熾果然湊足銀兩,約定晚八時把銀兩送交。為送銀款,王熾事前做了準備,先做好紙燈籠一百照,並在每照燈籠上均書寫“天順祥”字樣;選挑夫一百名,每挑裝銀一千兩,並掛燈籠一照。送銀隊伍在忽高忽低的山城街上一走,所過之處,觀望者接踵擠肩,熙熙攘攘,道路都因此而出現了阻塞的狀況。

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丨王熾家鄉虹溪有一座為王熾立的牌坊

這次借款如一次具有轟動效應的廣告,全城轟動,人人稱奇。王熾名聲大增,生意場上得心應手。王熾支持四川食鹽生產,以滿足人民需求,這一營銷思路獲得了官府的賞識。

“天順祥”一炮打響,王熾身價也隨之更著,更重要的是,

王熾找到了唐炯作為政治靠山,並由此走上了“官之所求,商無所退”的發跡之路。在唐炯的支持下,王熾開匯號並代辦鹽運,生意做得順風順水。

隨後,王熾與合作伙伴席茂之分夥,獨自經營,在昆明創設自己的“同慶豐”商號,並改組“天順祥”,以“同慶豐”為總號,“天順祥”為分號。“同慶豐”以匯兌業務信用好而成為民間和官府承辦匯兌的首選。

不僅如此,王熾還仗義疏財,以財力急國家之急,以振興地方經濟為己任,發展地方實業,熱心公益事業。清光緒九年(1883)法國出兵犯境,雲南巡撫岑毓英督師出關救援。當時軍情緊急,需餉甚巨,唯利是圖的商人們都做了縮頭烏龜,獨有王熾毅然獨自借墊60萬兩鉅款作餉銀,岑毓英稱之為“急公好義”。

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丨王熾牌坊的細部

王熾還花巨資從法國人手裡買回了滇越鐵路的路權,使雲南路權不受法國人支配。為保護地方工業不被洋人染指,王熾冒險奪標,墊付數十萬兩白銀與官府一同籌辦雲南銅、錫礦業。此外,晉、陝兩省大旱,黃河斷流,王熾捐銀數百萬兩給工部興修水利,被李鴻章稱之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

有人曾給“同慶豐”算過一筆賬,說自光緒十三年至宣統三年共25年間,全號紅利即達389萬兩,此數尚未包含號內遭受的重大折損,時人稱“‘同慶豐’富過半個雲南”。王熾成為名震南北的“錢王”,被譽為“執全國商界牛耳”的雲南金融業開山鼻祖。

有人認為,王熾的錢莊足以與山西錢莊相抗衡。他雖富甲全滇,但卻重德重義,以德經商,對“商道”有著獨到的領悟:“說我,羞我,辱我,罵我,毀我,欺我,騙我,害我,我將何以處之?容他,憑他,隨他,盡他,讓他,由他,任他,幫他,再過幾年看他……”

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丨昆明錢王街的速寫

顯然,王熾在經營上從不固步自封,而是善於借鑑世界先進經驗,為強國奮爭;在個人生活上,王熾富而不奢,始終保持勤儉家風。清廷根據王熾的各種義舉,先後賜他四品道職銜,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誥封“三代一品”封典,允許在紫禁城騎馬,王熾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王熾所受榮譽超過晚清時聲名顯赫的鉅商胡雪巖。

正如中國一些經濟史學專家所言,王熾創辦的“同慶豐”(包括設在省外的“天順祥”)以及玉溪人馬心泉創辦的“興順和”等票號,均屬於南幫票號,是雲南近代史上最先出現的民間金融機構。“同慶豐”和“天順祥”以其資金充裕、款項靈通、信用大著而成為南幫票號中典型代表。

王熾,無疑是清末雲南金融業的創始人,他在促進商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以推動雲南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著名作家李喬認為,一百年前,雲南能產生一個了不起的王熾,在一百年後的今天,雲南也一定會產生更多的經濟人才。

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他成為清末鉅商的歷程,有著無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色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勇於拼搏創新,是王熾能夠在眾多經商者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二十兩紋銀到滇南“錢王”,還修建了昆明“同仁街”,他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