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欲废太子背后是怎样的隐情?

單麯循還-------


刘邦,大家肯定知道他是一个混混出身,他的气质应该类似于今天的土豪吧。在经营天下颇有一套,靠的就是他大方略带点粗犷的气质。

他的太子是刘盈,他是吕后和刘邦的儿子,太子位可谓名正言顺。作为一个富二代,而且母亲管教很严,类似妈宝男,刘盈一点也不像他爹刘邦那样,这也是刘邦不怎么喜欢他的原因。后来,刘邦遇到了一生所爱戚夫人,恩爱之下生了一个孩子叫刘如意,这儿子看着越看的如意,再加上戚夫人这个枕边风吹的,早就想该立刘如意做太子废了文艺范的刘盈。这期间也提出过一次,被大臣们极力否决了,但是刘邦是皇帝,会给这些大臣一个面子,不过后来就不一定了。

(戚夫人被害后)


吕后这时候急啊,就去求(逼)张良教一招,张良就推荐了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可不简单,刘邦曾经想请他们出山辅佐他,不过他们瞧不上刘邦这种土匪气质,不屑为之做事。经过一番周折,刘盈抱住了这4个大腿,后来刘备也发现了这4个不可一世的老者居然跟着自己的儿子,突然觉得这儿子也还行。虽然这儿子没有他爹这种气质,但是好像效果也不错,为了国家的未来,刘邦的深明大义就体现出来了,最后就决定不废太子了。

后来刘盈也就没被废,当上了皇帝(傀儡),可笑啊


历史内涵社



刘邦确实想废掉太子刘盈。却无力废掉太子。

刘邦从反抗暴秦,到楚汉争霸,再到统一天下。表面上看,刘邦是主公。其实,真正做主的是吕雉。

吕雉反对废太子,大臣们皆符合吕雉。刘邦自然无能为力。


汉朝集团中刘邦和吕雉的关系,很像《葫芦兄弟》中妖怪集团蝎子大王和蛇精的关系。

蝎子精虽然是大王。但事事都听夫人的。若两人意见不一致时,由夫人蛇精做主。

蛇精才是真正的大王。同理,吕雉才是真正的当家人。
如果没有蛇精,只要黄娃一个人,就可以把包括大王在内的所有妖怪全部消灭。

同理,如果吕雉是项羽的媳妇,刘邦必败。


杨朱学派


汉高祖刘邦晚年,确曾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一般以为,是因为刘邦宠幸刘如意生母戚姬,我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刘邦宠幸戚姬可能是刘邦要废立太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刘邦对如何才能保持刘氏江山永固的问题。刘邦看到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又干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事,如书同文,车同规,统一度量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等等,不是无所作为的君主,但为什么只传二世就崩塌败亡了,刘邦对此是动了很多脑筋的。所以刘邦在坐稳帝座之后,首先动手翦除各异姓王,把刘氏子弟分封于东南各地以为屏障,并与诸大臣杀白马盟誓,"非刘不王"。这些都安排妥当以后,最关键的就是接斑人的问题了。可太子刘盈,生性懦弱,几乎是个白痴,就像后来三国时刘备的儿子刘禅刘阿斗,恐怕连刘阿斗也不如,刘阿斗在诸葛亮去世后还独自力撐二十多年,刘盈则完全是其母吕后吕雉的掌上木偶。这就成了刘邦的心头大患。吕雉是刘邦的发妻,在起事之初及楚汉战争年代,曾与刘邦共患难,还曾被项羽抓去作为人质,吃了不少苦,刘邦对吕氏是有所歉疚的。但吕氏又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刘邦担心的是他自己百年之后,有一个孱弱的皇帝和一个野心勃并有极强权慾的太后,刘氏江山会不会改姓吕?这才是刘邦欲行废立太子的主要原因。但是刘邦在剷除各异姓王的过程中操劳过度,又受过箭伤,晚年身体状况不佳,又由于对吕后患难之情的不舍,而且此时吕氏集团羽翼已成,所以刘邦在太子废立问题上犹豫不决。待到他死后,果然吕雉大权独揽,将吕家男丁一一封王,并且掌握禁军,俨然成了吕氏天下。惠帝刘盈被其母太后玩于股掌之上。直到吕雉死后,太尉周勃等大臣才联合起来,诛杀诸吕,奉迎汉文帝,政权才重归刘氏。


陈老师224723857


没有隐情,惠帝后来的表现证明了刘邦的判断正确。仁弱,能力与帝位不匹配。

刘邦不能换太子的原因是年龄与身体状况不容许他大折腾,功臣集团与沛县老班底对如意不认可,集体抵制,政令出不了长乐宫,诛杀樊哙的指令陈平就没有执行。

换太子多大的事,牵扯到方方面面利益。没有前期布局,强行立如意为太子,刘邦一死,刘如意也免不了被废的命运。刘邦也不可能废吕后,吕后也是汉集团的大股东之一,哪能说废就废。一句话:时间来不及,步子大了容易——咔!


轮回人间经年


啃史君 不读历史的财务不是好运动员 欢迎关注 欢迎吐槽


老夫少妻,亲密战友

不可否认的一点,汉氏江山,是刘邦和吕雉一起打下来的。《史记·荆燕世家》中田生就说“今吕氏雅故本推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刘邦在前方浴血奋战打天下,吕雉在留守后方忙于政务,夫妻间聚少离多。所以我有种猜想,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已超越了普通夫妻,升华成为一种革命友谊。更多的时候,刘邦可能没觉得吕雉是自己的老婆,而是和萧何、陈平一样,是一位政治家,是自己的智囊。

所以在汉朝建立后,吕雉在朝廷之上拥有的人望和政治资源,是刘邦其他女人无法比拟的。这一点,刘邦看在眼里,却也无可奈何。老夫少妻的结局就是,自己肯定要走在吕雉前面,这一点,非人力可改。

子凭母贵,后宫临朝

据说刘邦后来一直想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赵王如意的母亲,是刘邦的爱妾戚夫人。与吕雉不同的是,刘邦征战在外,戚夫人一直长伴君侧,耳鬓厮磨。相比较吕雉的强势,可能刘邦更喜欢戚夫人的娇羞可人,抛开政治,作为男人的刘邦应该更喜欢戚夫人。天长地久,刘邦废嫡立爱的念头不是没有。

更何况刘邦可能一直在怀疑,当年逃命的时候,三番五次把刘盈推下车是不是把他给摔傻了

按理说,有父母这样优良的基因,而且在楚汉争雄的乱世中摸爬滚打活下来的太子刘盈,应该弱不到哪里去。但刘盈确实不像自己的父母,他没有父亲的心狠手辣,也没有母亲的刚毅果决。当个守成之主尚且勉强,更别说应对汉朝初年看似平静,实则波诡云谲、暗流涌动的朝局。刘邦对他是不放心的。

而刘邦的长子刘肥,虽然有些战功,但他的母亲曹氏只能算自己的情妇,无论身份地位,都比上次身为嫡长子的刘盈,就算硬生生把他附上太子之位,势孤力单的他,也很难坐稳。

至于戚夫人所生赵王如意,非嫡非长,虽然刘邦宠爱戚夫人,也有意改立太子,但群臣反对。最后萧何给吕后献计,用“商山四皓”来帮太子刘盈抬身价,刘邦自己深知,改立太子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从此不再提出换太子。

所以到头来,选太子已经不是选择太子本人,因为不管谁最后继位,都得靠太后来撑腰。这方面,吕雉的硬实力,是其他皇子的母亲所不具备的。


啃史君


刘盈在刘邦看来,他不像一个能掌握大权的人,怕他以后hold不住这些大臣。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一般男人会对自己孩子进行评判如果有两个男孩子的话,更会想的多,看哪个孩子更像自己就把家里的企业或者房产给的多。 刘邦又喜欢戚夫人而且吕后年纪大了,容貌不如以前了,所以说就想戚夫人的儿子册立为太子。

总而言之就是因为刘邦想找一个又像自己,而且手腕比较强硬的来当皇帝,延续自己刘家的皇权能持续下去,所以因为这个原因才下了废太子的心。


一盘牛肉一壶老酒


太子是什么?是国本啊,随便动手会有战乱的有没有?!看看汉武帝的太子是怎么换的?“巫蛊之乱”啊,一场战争啊!再看看唐初李渊的太子?“玄武门之变”啊。那时候不是满清时期,皇权达到了顶峰,全部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就行了。那年代太子起码有“太子六率”的,那是帝都的太子的就六只私军啊,合法的!可见太子是有合法的军事实力的,起码不是后来一纸诏书,说换就换的。

那么如果刘邦是经过慎重考虑更换太子那么是为什么呢?吕后?就是吕后!太子刘盈善良,羸弱,孝顺,不可能管的住吕后。而吕后是个什么人刘邦那么多年夫妻应该看的很清楚了。

刘邦害怕自己死后天下姓吕了,实在没办法了,又没有理由废后,所以才想出废太子的“损招”,利用戚夫人,宁可自己背个“昏庸好色”的骂名。可是看到连自己都不能用的名士“商山四皓”都出面帮太子以后,知道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即便如此,在死前的最后几天还是想找机会杀了吕鬚的老公樊哙,可惜没成自己就死了。

多年后天下还真的差点姓吕了,可见刘邦还是挺有眼光的。


James6713


每个人生气了都会有一时冲动的念头,很正常!


用户93301127788


欲废太子,一是受枕边风影响,不然后来,吕后也不致于恨戚夫人到那地步;二是太子实在能力太差,怕镇不住场子,好在夫妻二人齐心,将有威胁的功臣能将好一通杀,天下太平。


流沙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