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不是家長逼出來的?

遠望的你


不是。 是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發展。

一個幼小的個體有不同裡的階段的成長髮育特點,特點各不相同。第一個階段在3歲前的幼兒階段,要掙脫。家庭教育滿足不了需求,幼兒園是他們的樂園。

第二明顯階段在初中期,覺得自己長大了,要獨立要做主。

對事物有了初步的判斷和見解,其中與家長老師悖逆的就反抗、對立、叛逆。

自我意識增強,照鏡子多了。在著裝頭型和同學交往方面,很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好不好、想知道同學老師怎樣看自己、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滿滿的自信和個性,於是特立獨行。其實還帶著稚氣,許多的不成熟,全然不服。只有時間和繼續成長能慢慢讓他們找回體會,走向成熟。

叛逆是孩子們的必經階段,這是如果家長有意呵護,會平穩度過。不是家長逼出來的。

不必太敏感自責哦








科幼


我認為,不能完全說是父母逼出來的,但是確定與父母有分不開的關係。

直到現在為止,我都覺得我小時候很優秀,小學跳了兩級,都是尖子生,但是初三到高中就特別叛逆,什麼事都跟我爸對著幹!

為什麼?因為從小我認為我非常努力,非常優秀,特別想得到父親的表揚,內心無限渴望的那種,但是我的父親從來沒有表揚過我,反而有一點問題就打擊性的詆譭我,太小的時候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到十幾歲開始有了想法,就叛逆,和父親對著幹。

我的孩子,現在15歲,正是人們說的叛逆期,但是我從來沒感覺我的孩子叛逆,前不久學校開家長會,要求孩子寫一封信給家長,說自己的心裡話,我的孩子非常坦誠的告訴我,他不喜歡集體主義,因為在集體裡,他總是受拖累,告訴我他有了對愛情渴望的小內心,告訴我他將來的目標,很多很多。

或許是自己在青春期有過很多不被理解的原因,我總是設身處地的為我的孩子考慮,總是想我在那個年紀的想法,所以對他的所有想法都能表示理解,然後給予非常高度的認可,或者中肯的建議。

我告訴孩子,你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媽媽只做你的拉拉隊,不會對你的事情指手畫腳,到無形中,我會告訴他上清北與上普通大學的差異,會告訴他做一個好人有多好等等。

我在學校工作時,有的孩子非常不懂事,老師們慣用的一招就是叫家長,但是每次把家長叫來,看到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怪不得他家孩子這樣,原來……

叛逆,只是小時候很多事情積累到一定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想法時的表現,不一定是某件事,某一天,家長的原因最大!!


張彩雲


廣義地說,每個人都有叛逆期。也就是反抗父母,想做自己的願望。

沒有明顯叛逆期有兩種:

一,討好父母佔了上風

二,父母尊重自己,不需要叛逆行為。

叛逆期明顯的孩子通常因為父母習慣於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要求。也就是“壓服”。在孩子小的時候,似乎很容易實現。當孩子越來越大,甚至比父母個頭還高的時候。就很難做到了。

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因為在過去,飽含了壓抑的痛苦,並因此有強烈的願望跟父母作對。

但是反叛仍然是糾結在跟父母的關係當中。矛盾的兩面是,父母的意願去生活,還是跟父母的意願相反。 本質上並沒有逃脫父母的意願。

叛逆期的孩子也沒有在做自己。他只是在做跟父母意願相反的人。

只有等到哪天他真正的放下跟父母的情感糾結。他才可能真正選擇自己的道路。


精神分析師青山


叛逆期通常不是家長逼出來的!

孩子從年幼狀態的所有信息照單全收到逐步長大到少年時代開始學會獨立思考。

這時的信息進入頭腦中後會根據自己初始形成的稚嫩觀點進行判別……

而此時少年的思維觀點中很多都是幼稚、片面甚至偏激的,也就是說與成年人的固有思維方式以及公眾道德觀念或行為規範是有距離的!

因此他們在叛逆期的語言、行為和思維可能會與大人的想法或者期望格格不入!

然而,大人們又非常希望孩子按照他們的世界觀去成長……

於是,面對孩子的認知差距,大人們往往會採取強制措施來企圖扭轉……

而此時孩子內心中正在慢慢成長的獨立意識必然本能地進行抗拒!

這樣一來,人們通常所說的孩子逆反期自然而然地就出現了!

每個孩子都會出現逆反期,只是不同性格與不同成長經歷的孩子逆反期出現的早晚不同、時間長短不同而已……

針對孩子的逆反期,家長千萬千萬不能強壓甚至靠暴力來解決問題!因為稍弄不好就會起反作用,有的給孩子留下陰影,有的抑制了孩子的個性良好發展,有的把孩子的性格完全扭曲了!有的個別孩子甚至因此走向了極端……

那麼,究竟如何幫助孩子平平穩穩走過逆反期呢?

1⃣️家長對孩子逆反期的處理方式和要求,自己事前首先要有清晰的理解和認知!牢記自己必須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家長自己不努力,就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2⃣️對自己孩子當下的性格以及心智成熟狀態要十分了解併合理評估。

3⃣️與孩子永遠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

4⃣️主動與孩子交流,多傾聽,少發號施令……

5⃣️發現孩子出現偏激的言行或者“不聽話”時,一定不要著急發飆,而是像朋友一樣跟他交流,千萬牢記平等交談而不是僅有訓斥!

6⃣️講道理,以理服人!要有耐心,給孩子改過的機會、給孩子完善的時間!

7⃣️事前引導而不是事後責罵!

8⃣️提前訓練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正面引導孩子的“健康交友”原則!

9⃣️拿自己當年的不成熟案例進行反思並交流,對孩子多多鼓勵!

最後,如果能與孩子的老師和好友交流,藉助老師以及孩子好友的側面力量,有時候事半功倍!


跟老陳從零精益經營


每個人都有叛逆期,只是因為不同的人性格不一樣所表現出來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所以給人一種錯覺就是隻有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才有叛逆期。

叛逆期主要集中在13-18歲之間,當然也會有人的叛逆期更長一點。

叛逆期其實是一種信號,一種成長的信號。

隨著孩子們的不斷成長,他們對這個世界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喜歡新奇的東西,喜歡追求刺激,他們希望接收與瞭解更多的事物,而家長們相對保守的思維與處事方法,他們會相對排斥。

之所以很多人都說,年輕人喜歡暴力,血腥,色情,因為這些會更直接的刺激他們的感官神經。

叛逆期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也是必經的成長過程,破繭方能成蝶。

所以,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合適的去引導,以身作則,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沔陽大表鍋


這個我想我還是蠻有發言權的吧… 我的叛逆期維持了三四年還要多吧… 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

1. 缺少父母的關愛,父母長期不在家,看到別人有父母陪著,我卻沒有心裡會產生一些怨恨吧…

2.接觸不良少年,會加大叛逆心理,尤其是在遭受校園暴力後結交另一群施暴者去打擊報復回來的時候,這個時候心裡的滿足感和那種虛榮心直接爆棚。

3.家長總是一味的辱罵打罰,不問事情的原因是什麼,不管對錯都是孩子的錯,這個時候的逆反心理基本爆棚了。

4.老師的不作為,為人師表做不到公平公正,孩子肚子裡的怨氣也會助長逆反心理。

如果這幾點孩子都有的話,那這個叛逆期就說不準會維持多少年了… ps:我就融合了所有原因~ 還好我及時回頭,不然真不敢想會釀出什麼大禍…


迷一樣的羔羊


可以這麼說!

因為所謂叛逆期,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因自我意識和家長的認識相矛盾,造成的溝通不暢以及由此引發種種問題的一段時間。

如果家長能正確對待,多給予孩子理解和寬容,叛逆期很容易過去。





大愛無疆6895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有人對這個獨立的個體視而不見,而是把他當作一個可以任意指揮的對象的話,那麼,這個獨立的個體,只要他思維尚且正常不是特別與眾不同的話,他必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吧,因此,他會顯現出於你的意志不相符合的行為,那麼站在你的視角來看,就把他的這種行為說成是叛逆。

當一個人由兒童期向少年期過度由少年期向青年去過度時,他的個體意識,他的自我意識是不斷地加強的,他越來越趨向於一個完整的獨立個體,因此作為他的長輩或者是哥哥姐姐應該拿出一種平等的態度來對待成長中的青少年,而不是用一種頤指氣使的居高臨下的態度來和他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們應該以一個平等的姿態來和他進行情感上的陪伴,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誘導。


一紙曉作文


其實有兩類家長容易養出叛逆的孩子。

第一類:是無趣家長不受歡迎。

孩子喜歡唱歌跳舞,剪紙,繪畫,捏泥巴等等……可是媽媽,爸爸都不關心。媽媽,爸爸早出晚歸,對我自己的愛好。根本沒有興趣。其實我也很希望爸爸媽媽能陪我一起玩。

第二類:攀比的家長惹人煩

孩子最不喜歡爸爸媽媽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說誰誰誰考試第幾名第幾名。誰誰誰會鋼琴,會舞蹈,會繪畫等。總說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做不好。沒學好,等等。孩子需要的是關心,不是責備和責罵。


小袁遇見你


“叛逆”是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叛逆”的年齡跨度非常廣,從低齡幼兒到耄耋老人,只要是“梗著脖子不聽教還自行其事”的表現,就會被視作“叛逆”。

好像“叛逆”是一個簡單的歸類標籤,為對方一貼,就為自己找到了話語權的制高點,然後針對“叛逆”開炮就好了,完全不用操心所謂“叛逆”背後深層次的、積聚多年的被曲解、被壓抑、被無視的瑣碎細節。

問題裡有“家長,孩子”這樣的關鍵詞,下面說說所謂“青春期叛逆”。

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成長經歷不同,閱歷和經驗就不同,思維和認知就不同。

“叛逆”一詞遠遠無法概括出孩子在青春期前所有的思想波動和心理活動。

孩子一出生就在觀察、模仿、學習、思考、認識環境帶給ta的一切,成長環境裡的人和事,還有人處理事的態度、方式方法,孩子盡收眼底。

孩子不是一株植物,不是一隻動物,而是有血有肉、有需求有判斷有思想有認知的人。

“叛逆”孩子的家長也是“自嗨”型家長,在“叛逆”之前,孩子通過“自學”,心智不斷髮育生長,“自嗨”型家長對此一無所知,或者選擇故意忽視,更願意留在“我強你弱”的舒適區裡“自嗨”。

等到孩子積蓄了一定的力量開始提出異議,家長才不得不面對當下棘手的情形,因為孩子想爭取做成某件事,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孩子一直在觀察、思考家長的行為模式,打的是“有準備之仗”,反過來家長則被動的多,於是被打個“措手不及”,然後慌亂,憤怒,咆哮,最後兩敗俱傷收場,同樣的場景會多次上演,直到孩子不再期望家長認同,完全放棄家長理解而告終。

所以,與其說“孩子叛逆是家長逼的”,不如說孩子用“叛逆”的方式強迫家長【看見】自己,爭取做為家庭一員的平等、尊重和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