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萎縮性胃炎,離患癌到底有多遠?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得益於網絡的普及,很多診斷為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會將之與胃癌劃等號,視其為“洪水猛獸”,整日憂心忡忡。得了萎縮性胃炎,離癌到底有多遠?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1

什麼是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係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覆損害導致固有腺體的減少,伴或不伴腸腺化生和(或)假幽門腺化生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

是基於胃鏡及病理的一種診斷,普通白光內鏡下判斷的萎縮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較低,病理診斷是確診主要依據。胃黏膜萎縮可分成單純性萎縮和化生性萎縮,胃黏膜腺體有腸化生者屬於化生性萎縮。慢性胃炎病理活檢顯示固有腺體萎縮,即可診斷為萎縮性胃炎。所以“萎縮”並不是胃容量的減少。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2

「腸化」和「異型增生」是指什麼?

「腸化」全稱是「腸上皮化生」,通俗地說,就是胃粘膜細胞在長期的炎症刺激下發生某種形態上的變化,變得更接近於腸粘膜的細胞(必須切片化驗,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異型增生」是上皮有明顯的細胞和/或結構異常,呈現腫瘤生長性質,無固有膜浸潤。“異型增生”可以看做是上皮內瘤變的同一詞,但是異型增生側重於形態學改變,上皮內瘤變更強調腫瘤演進的過程。上皮內瘤變的範圍比異型增生更廣泛。

3

年輕患者需警惕

慢性萎縮性胃炎很常見,慢性胃炎中萎縮性胃炎佔25.8%,隨著年齡的增大,萎縮性胃炎比例更高,70~80歲人群高達60%~70%,可以說老年人發生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的萎縮,是一種生理性的自然老化過程,應該坦然地面對。但如果中青年人查出萎縮性胃炎就要重視了,一定要檢查原因為什麼會發生萎縮,積極治療原發病,延緩病情加重。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4

一定會癌變嗎?

一般來說,大多數胃癌的發展遵循如下規律: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癌。發生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是進展到胃癌的最後一步。

但不是所有的萎縮性胃炎都會癌變。

荷蘭及瑞典分別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隊列研究,發現

  • 10年內無腸化、異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每年胃癌發生率為0.8%,20年內每年癌變率為2%。

  • 10年內伴腸化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每年胃癌發生率是1.8%,20年內每年癌變率為2.56%。

  • 10年內伴輕、中度異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每年胃癌發生率是3.9%,伴重度異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每年胃癌發生率達32.7%。

  • 20年內伴異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每年胃癌發生率為5.26%%。

所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的病人也無需驚恐,關鍵是看這種萎縮到底與癌變有多大關係,萎縮性胃炎並且伴有腸化或中重度異型增生者,就要多加警惕了。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5

多久要複查胃鏡?

萎縮性胃炎是重要的胃癌前疾病,定期隨訪監測可以明顯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改善胃癌患者生存率。

  • 對於不伴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可 1~2 年行胃鏡和病理隨訪 1 次。

  • 有 中、重度萎縮或伴腸上皮化生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應每1年左右隨訪1次。

  • 對伴有低級別癌變,但沒有可視性病變的,隨訪時間6~12個月。

  • 有可視性病灶,並排除取於癌旁或局部病灶者,根據胃鏡及臨床情況應縮短至6個月隨訪1次,或直接行內鏡下切除。

  • 高級別癌變需立即複查胃鏡和病理,必要時可行手術治療或胃鏡下切除。

6

中醫中藥優勢明顯

萎縮性胃炎屬於中醫學“胃脘痛”、“痞滿”等病證範疇,系多由肝鬱氣滯、脾失健運、胃氣上逆,或肝鬱化火,灼傷胃陰,溼濁內阻,終致鬱熱、虛熱、溼熱等證所引起。目前,西醫治療對萎縮性胃炎軀體症狀及生理症狀改善弱,中醫從“通”與“補”兩大方面著手,通過內、外法綜合治療可全面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並通過扶助正氣之法阻斷或逆轉癌前病變,這是中醫治療的巨大優勢。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7

如何保胃健康?

隨著年齡增大,萎縮性胃炎發病率會增加,若重視自身的胃的保健就能延緩和減慢萎縮的發生,根除幽門螺桿菌、少吃刺激性食物、少菸酒濃茶咖啡;食物品種宜多樣、加工宜簡單;儘量少服損傷胃的藥物;充分認知萎縮性胃炎完全是可控的,保持樂觀情緒;生活規律、充分睡眠、適度運動;胃要靠養,少點折騰自己,你懂的~

專家介紹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黃穗平,男,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國家中醫脾胃病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兼任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副所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內鏡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嶺南(華南)中西醫結合診治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學術聯盟主席、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辨治慢性胃病創新團隊領頭人,專攻中醫優勢病種慢性胃炎、胃癌前病變及胃早癌。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內鏡診治技術,培養碩士生、博士生60多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科技廳等各級科研課題20多項。曾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獎、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和著作獎。主編著作7本,副主編著作8本,發表醫學論文180多篇。獲得“首屆嶺南名醫”、“首屆羊城好醫生”、"2017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稱號。

出診時間:週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3樓特需門診,週三上午健康諮詢及夜間內科門診廣東省中醫院總院(大德路111號),週四下午固生堂嶺南國醫館東山分館(廣州市中山一路48號)。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保胃健康|萎缩性胃炎,离患癌到底有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