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用建築史詩打造中國質量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也是社會發展和城市變遷的見證者。改革開放40年翻天覆地鉅變的一個側影,就記錄在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築”)的發展相冊中。

在這40年裡,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我國90%以上3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出色地詮釋工程擔當、技術擔當和事業擔當。

從“深圳速度”到“中國高度”

中國建築的發展史,始終與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同步。

1982年6月,國家撤銷國家建工總局,成立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下稱“中建總公司”)。中建總公司成為中央、國務院機關中第一批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壯闊東方潮”被推向市場經濟的海洋中追風逐浪。

中国建筑:用建筑史诗打造中国质量

翻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80年,全國上下共有6604家規建築業企業。但當時全國的建築業總產值只有286.93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的產值只有434萬元,僧多粥少、競爭激烈。

既然國家已經實行了“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經濟政策,競爭大潮下,等不得、靠不上、要不來,怎麼辦?

在突圍中,中國建築站在建築“國家隊”的高度選擇了錯位競爭戰略,即將經營目標鎖定在高、大、精、尖、特、重項目上。這使得中建總公司初入市場洗禮即告捷。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越走越快,儘管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等許多企業還分佈在內地三線、四線城市,但生存緊迫感讓他們調整力量,率先進入深圳、廈門、珠海、廣州等開放城市,搶抓發展的機遇。當華夏第一高樓——深圳國貿中心公開招標時,中建人盼望已久的“高大新尖”工程終於出現了。

深圳國貿大廈53層,設計高度160.5米,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中國建築旗下中建三局果敢放棄在手的港資工程,毅然角逐深圳國貿中心並一舉奪標。隨後,中建三局創造的三天施工一個結構層的“深圳速度”震驚全國。經媒體的廣為傳播,“深圳速度”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之一。

1994年,在高383.95米、時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高樓的深圳地王大廈的施工過程中,中國建築再創“新深圳速度”,將一個結構層的施工時間縮短到兩天半。2008年,在廣州西塔工程中,中國建築以自主研發的“低位三支點長行程頂升鋼平臺可變模架體系”綜合施工技術,攻克數項世界級難題,創造了“兩天一層樓”的施工速度,領先世界水平。

中国建筑:用建筑史诗打造中国质量

速度上的不斷突破也為高度上的不斷領先作出了貢獻。進入新世紀,在超高層領域關鍵技術一流的中國建築,不斷勾勒出中國快速城鎮化下新的城市天際線。

從建樓到建城,中國建築的速度也在實現內涵式跨越。在雄安新區,這座以千年大計為目標的新城中,首個建設項目——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就由中國建築完成。2018年4月,中國建築開創性探索了投資、建設、運營、基金管理一體化模式,以投資商、建造商、發展商與後期運營服務商的角色,僅用112天完成雄安第一標建設任務,將“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雄安宏圖的初落點變成了現實。

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高539.2米,建成後珠江隔岸兩側的東西塔構成“雙子星塔”;天津高銀金融117大廈,高597米,刷新津城新高,建成後承接世界級博覽會議,打造天津會展經濟新亮點;華南第一高樓——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地上118層,高600米,創造了15項世界和中國建造之最,進一步夯實了中國建築在全球超高層建築領域的優勢地位。

緊跟改革才能搶佔發展機遇

紅黃藍是自然的三原色,而“紅色基因”、“藍色夢想”和“綠色發展”則是中國建築的三座基石。要說40年來,為何中國建築總能踏準節奏在自我革新中不斷壯大,就是因為這樣的基因和夢想,讓中國建築在堅持黨的領導、服務國家需要、緊盯人民需求下埋頭苦幹、奮力前行。

1998年7月,國家全面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以住房制度改革為抓手,調動經濟新需求,形成了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之一。跟著國家政策,中國建築及時拓展房地產業務,將發展目標從“做中國最大的建築企業集團”擴展為做“中國最大的建築房地產集團”,並加大對中海地產擴大內地業務的支持力度。2017年,中國建築地產業務銷售額接近2300億元,位列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第一名和中國地產行業品牌價值第一名。

2008年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爆發,國家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快速的增長築起中國應對危機的“防火牆”。中國建築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投身於基礎設施建設,將發展目標擴展為做“中國最大的建築房地產市政集團”。參建了包括哈大、滬杭、石武等52個高鐵項目,打造了高鐵武漢站、南京南站、天津濱海站交通樞紐等一批現代化高鐵站房。2017年中國建築基礎設施板塊對主營業務收入的貢獻已升至第二位。

2008年後,當時經濟界普遍預計,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低速增長期,特別對遠洋運輸、船舶製造、海外工程等與國際經濟貿易直接相關行業的影響可能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鼓勵央企要善於運用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繼續抓好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時期,推動央企做強做優。於是,推動企業主要資產上市、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成為中國建築的重要選擇。2009年7月29日,中國建築登陸A股市場,此後經多次資本運作,中國建築逐步在內地與香港兩地形成了“1(中國建築)+5(5家上市公司)、2(2家內地上市公司)+4(4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寬廣的資本運作大平臺。從此,中國建築將“建築”拓展為“投資”,告別了單純“建築+”業務模式,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投資建設房地產集團”。

中国建筑:用建筑史诗打造中国质量

十八大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隨後,中央政府鼓勵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入各類投資,PPP模式獲得了蓬勃發展。2015年,中國建築先後成立了中建資本、中建基金、中建資本(香港)三個金融平臺,並通過高端對接、資本運作、融資助力,促進公司基礎設施和PPP業務快速發展。

十九大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做好“環保”大文章又成為中國建築的新追求。中國建築成立中建科技,在安徽等地投資建設了現代化的裝配式混凝土構件生產線,致力於發展裝配式建築、建築節能、綠色建築、智慧建築等業務領域,並用短短8個月“組裝”成型敦煌漢唐古風建築群。同時,中國建築成立中建水務,進軍水務環保市場。2017年中國建築水務環保業務全年新籤合約額近千億元。

2017年,中國建築新籤合同額已達近2.5萬億元,營業收入超萬億元。在2018年度《財富》“世界500強”中排第23位,在ENR(《工程新聞記錄》)“全球承包商250強”排名第1位,在“全球品牌價值500強”排名第44位。

打造“中國質量”服務人類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的40年來,中國建築不僅在國內發展壯大,也在海外市場遍地開花。

改革開放伊始,我國外匯資金短缺,為了開闢境外市場,為國家賺取外匯,1979年2月,重組後的中國建築工程公司(中國建築的前身)由當時的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領導,成為我國第一家獲得對外經營權的企業。從此,中國建築開始了篳路藍縷的海外市場拓展征程。

中國建築在境外簽訂了我國第一份工程承包合同、第一份項目總承包合同,成為我國外經領域和企業“走出去”的標杆。1984年,中國建築位列ENR225家承包商的第21位,是我國第一家進入該榜單前25名的企業。

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中國建築的項目已經連線成片。開羅國際會議中心被譽為“埃中友誼大廈”,泰國拉瑪八世皇大橋被印在泰國貨幣上,迪拜人造棕櫚島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蹟”,埃塞俄比亞非盟會議中心成為“新時期中非友誼的象徵”,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被薩蘇總統稱之為“通向未來之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項目被稱為國家“一帶一路”旗艦項目,以中國標準施工的吉布提港多哈雷碼頭工程成為“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援柬埔寨體育場項目是迄今我國援外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體育場。

最終能讓中國建築立足海外市場的,還是質量取勝。

2003年,阿爾及利亞發生了6.8級大地震,中國建築所承建的所有住房,包括位於震中心已交付20多年的房子無一倒塌,被當地人稱為“震不垮的豐碑”。

中建南洋公司紮根新加坡市場,在素有新加坡“建築業奧斯卡”之稱的建設局常年頒獎典禮上已經累計斬獲113個獎項。

在中東,中國建築建設的科威特第一個超高層項目——科威特中央銀行新總部大樓被印在現行流通的5科威特第納爾紙幣上,成為中國建築海外最亮麗的名片之一。

在美國,中國建築承接了紐約長島鐵路新線設計建造工程,這是紐約大都會捷運局(MTA)最大的單體合同項目,也是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承接的第一個鐵路項目。

2017年,在“一帶一路”的歐洲起點莫斯科,正在建設中的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在來自世界工程建設領域的200多家企業的10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莫斯科建築行業質量最高獎——莫斯科市優質樣板工程獎第一名,這是該獎項第一次頒給中國企業。就像北京國貿是世界企業走進中國的窗口,這座位於莫斯科的國貿,建成後將成為中國企業創業“一帶一路”、向世界輸出“中國標準”、貢獻“中國方案”的“中國名片”。

“我們要學習中國建築先進的管理經驗、優秀的組織能力和無處不在的工匠精神。”莫斯科國家建築監督建設局局長奧利格·安東辛卡在莫斯科優質工程頒獎典禮上,向俄羅斯建築企業提出了這個要求。

在改革開放40年來臨之際,中國建築在2018年舉行了“建證40年·中國建築奇蹟之旅”中建開放日的大型主題傳播行動,跨越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8個國家,走進37座城市,開放了中國建築的50個超級工程,舉辦47場開放日活動,實地參觀人數逾萬人次,受眾超過2.2億人次。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在參觀項目後說,這是催人奮進之旅,儘管我們面臨很多挑戰,但是整個中國在蒸蒸日上,正是由一群埋頭苦幹、紮實苦幹的人創造的。

2017年中國建築提出了“1211”的中期目標,致力成為建築業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2018年再次提出了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中國建築發展的關鍵一招。同樣,全面深化改革也必將是中國建築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奮鬥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四十年,中國建築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