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直18直升機嗎?

13431665270


直-18已見於各大媒體,雜誌,報刊,成為軍內正式編號,沒有問題。最搶眼的有三款,艦載通用運輸型,反潛型,預警型,早已登上了遼寧艦。細心的人士,還發現,直-18有陸軍運輸型,武警運輸型,以及武警滅火型等。近日,網曝直-18寬體型,編號直-18H,寬體倒是不假,是否H,真假難辨,性能直追EH101“灰背隼”,發展還快,不到一年就完成試飛,據說今年已投產,說明我們的直-18成了。打造直升機,此前也難,難就難在直升機打造難度,並不比固定翼容易,世上均有認識。難就難在要投下更多錢,此前我們困難。難就難在沒有實驗設備,沒有技術建,還缺錢,存在不少研製空白。難就難在沒有發動機,沒有厚實的航空工業基礎,發動機造不了。現在世上直升機滿天飛,真正能造的有幾個?扳起指頭就能數得過來,能造直升機發動機的就更少。意大利阿古斯塔韋斯特蘭靚吧?發動機也並不屬於自己。說清了這點事,我們接著來談直-18,直-18好了。

★來自“大黃蜂”。“大黃蜂”開始早,計劃於1955,第一架原型機於1962年首飛,總共生產了105架,到1980年就停產了。我國引進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編號直-8,因為發動機、實驗設備等技術不具備,質量一直不穩定,沒有形成批量生產,直到2011年改為直-18,進行重大技術改造以後才實現量產,量產以後發現,它仍然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這便是由於設計年代較早,自身存在著貨艙寬度不夠等,嚴重不能適應作戰需求的問題,如我軍山貓全地形車只能以吊運方式才能實現運輸,受人詬議與責議,不過沒有關係,發現就改,特地加寬了機身,這一次我們就做得比較徹底。改得個面目全非,只怕老法蘭西也認不出來了吧。通過多年的消化吸收,中國直升機迎來了春天,儘管還有點春寒料峭,不過,安心再發展一段時間,正能春暖花開。

★與米-17共舞的日子。沒有直升機可用,引進俄羅斯大批米-17,西方呼為屁股,我軍嫌之粗俗,為之起了個河馬的稱號,倒也形象。發展陸航無機堪用,急在一時,買了300架之多。不過俄羅斯的物件便宜呀,開始的時候一架只有200萬美元,我們有人到俄廠子轉悠了一下,發現俄羅斯像造汽車一樣在生產直升機,每個組件造價低廉,組裝上去皮實結實,經過多年使用,並飽受戰火考驗,這東西真好。要在直升機都是用出來的,不像其它飛行器。行不行,全靠實踐而得,恰恰正是我們缺乏的。直-18之後更有直-20,我們開造,經過了直-10的努力,突破了旋翼、發動機、傳動系統三大動部件技術,已實現了重大技術飛躍,要問直-18先進程度如何,曾與英國EH101競爭美國總統專用直升機項目,說明了我們對它的信心,那一年飛上了喜馬拉雅山,今年更飛上珠穆朗瑪峰,這便是我們的直-18。

★直-18的力量。有人不免要問,有了直-20,幹什麼還要折騰直-8。我們要說,直-18就是直-18,它是一款三發的直升機,貨艙容積比較大,三發安全性高,可幹更多活兒;貨艙大,可以容納更多設備,能幹不少特殊運輸和裝載的活兒,需求正是一切。直-20是三軍通用直升機,使用廣泛,設計靈巧。二者定位不一樣,使用也不一樣。可以說各有千秋,互不相礙,搭配一起,可以滿足中型機所有需求。世上中型機有幾款,說起來多,其實有限,無非就那麼幾款,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進口美國“黑鷹”,成為當時唯一可以飛進高原的直升機型號,以後中美交惡,進口不了,只以米-17替代,爾今我們自造兩款中型機,都可以飛上高原了,正能說明我們直升機工業的發展和進步。


魂舞大漠


這個當然是有的了。它是在直8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比直8稍大一點,用的槳葉也是複合材料的,這一點與武直十一樣,由昌飛公司負責生產,目前已經列裝部隊。


它由基本型已經發展衍生了幾個新型號。而且陸軍型和海軍型都有。

陸軍型除了運輸以外,還有預警型。可謂一機多用,一舉多得。海軍型主要反潛機,我們看圖可以知道,那個機頭下邊的大圓盤就是反潛雷達,而且它的機身有隻鷹。另有知情人士吐露,這個直18反潛型由於是艦載型,它的旋翼是可以摺疊的,這個聽起來是不是很牛啊!


由於我國航母遼寧號的列裝,需要大量艦載機型,而且我國除了殲15艦載機以外,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機型目前還未出世,這個直18正好可以填補空缺,使我們的艦載機型更多元化,其實直8海軍型也有艦載的,不過由於海上作業對機體的腐蝕比較厲害,直18正好克服了這些缺點,成為新一代海上雄鷹。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指證。


AVIC


真巧,今天我今天發了一篇文章,關於直-18A的。

在近日央視的節目中,報道了我軍某空中突擊旅已經裝備了最新的直-18A直升機,該直升機裝備之後,將大幅提升這支部隊的快速機動能力。對於我軍建設飛行陸軍來說,又取得了一個全新的成果。

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與西方國家正處於蜜月期間,在這期間,中國從西方國家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武器,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從法國引進的超黃蜂直升機。後來中國在這款直升機的基礎上,研發了國產化的直-8直升機。

而本次曝光的我軍開始大量列裝的直-18A直升機,就是在直-8的基礎上研發的一款全新直升機。相對於直-8,直-18直升機的改進之處包括將前者的船型底部改為平底設計,並取消了兩側的浮筒,增加了短翼,而旋翼和尾槳也改為使用複合材料。

早期直-8直升機所採用的發動機為3臺渦軸6型發動機,單臺功率為1128千瓦,而直-18直升機則換裝了功率更強大的渦軸6C,其功率較前者提升大約20%,從而為這款直升機吊裝更多載荷提供了可能。

直-18A僅僅是直-18系列直升機的其中一個子型號,綜合媒體報道,這款直升機目前至少已經發展出多個子型號,除了本次在新聞中出現的直-18A之外,還有預警版本的直-18Y、反潛型號的直-18F、空軍使用的直-18K以及海軍所使用的直-18等。

根據公開資料,直-18A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5噸,可以搭載30餘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快速投送到預定地域,此外其外部還可以掛載3噸左右的載重。最大續航能力達到1000公里,具備全天候全地域到達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款飛機具備了在高原執行任務的能力。這意味著中國除了黑鷹直升機之外,又一款能夠在高原執行任務的直升機。未來,這款直升機可以調運我軍研發的AH-4超輕型155毫米榴彈炮前往西藏山地進行快速部署,有效的發揮這款武器最大的戰鬥潛力。

在直-20直升機形成戰鬥力之前,直-18將成為我軍除了黑鷹之外,在高原地區進行兵力投送的另外一個有力的空中運送平臺,前景不可限量。

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進飛行陸軍的建設,而直-18A的大量加入,無疑可以讓中國這一戰略構想快速實現。


墨者善狩


直18是存在的,它是我國直8直升機的重大該機型。

它去掉了直8沒有太大用處的船型底,改為使用氣囊作為應急漂浮的設備。這一改進,使得直18在陸基使用時重量更輕,更為堅固可靠,飛行阻力更小。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積極嘗試將直18的民用型號AC313推廣到國際市場。希望在未來二、三年能夠成功的外銷這一直升機,從這件事情看來,已反映出中國航空工業成長快速,雄心壯志。

根據業內人員的說法,中國航工已經與加州的美國航太公司商談一年多,討論向美國市場提供下一代的AC-313型直升機。該機是中國最大型的國產直升機。

中國航工生產的AC-313民用直升機首次試航後,已經進行了大量複雜測試。該機由三個發動機驅動,目前民用型發動機是由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旗下的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設計的型號。

該機最多可搭載27名乘客和兩名機組人員。該機旨在與美商西科斯基(Sikorsky)和意大利Agusta Westland公司在全球民用直升機市場上競爭。

美國航太公司的律師科克蘭德表示,他直接參與該公司與中國航工的談判,並代表公司對AC313直升機進入美國市場發言。他說:“這聽起來難度不小,但並不意味著不會變成事實。”

科克蘭德表示,雙方已經在討論進口中國的民用飛機,機上不安裝任何軍事設備,到美國後再安裝美國的航空電子、通訊和其他敏感的技術。他說這樣可以保證這些飛機不會危及美國安全,並符合《買美國貨法》的規定。


加特林


有。

上圖為2015年央視報道的我國產某型運輸直升機9000米高度升限測試,這型直升機也就是所謂的直-18,這一飛行高度也是同類直升機所能達到的最高飛行高度。而在之前的2014年,英《簡氏防務週刊》就曾報道直-18的相關新聞,當時報道稱,直-18的反潛型直-18F正在進行測試。由於直-18F體積較大,最大起飛重量約13.8噸,已超出我海軍多數水面艦艇的承載能力,因此,

簡氏防務週刊》推測直-18將來會被部署到遼寧艦及055型大驅等大型水面艦艇上。

另外,近日央視也再次曝光了直-18的相關信息,表明直-18已正式入列我陸航部隊。報道稱,該新型直升機由我國自主研發,可搭載30餘名全副武裝戰鬥員,巡航能力1000公里,具備晝夜、複雜條件及全地域飛行能力。上圖為央視近日相關報道畫面。

直-18F

直-18由中航工業昌河飛機工業研發,是直-8系列直升機的改進款,也被成為是直-8大改,和直-8的區別在於重新設計了駕駛艙,船型底改為了平底,航電系統進行了升級,換裝新型發動機,主旋翼、尾槳及機體使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


直-8系列直升機作為我國引進法國SA321“超黃蜂”直升機的國產化版本,在2007年的直-8F型出現前,該系直升機生產一直較為緩慢的。不過,從2007年後,直-8系列開始進入批量生產,到日前直-18正式入列我陸航部隊,可以看到,該系直升機發展也已相當成熟,未來在高原、大型水面艦艇上,也會更多地看到直-8系列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