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屋裡到處是血,凳子都倒了,女兒渾身是血倒在地上,雙手被砍斷,手腕裡的骨頭露了出來,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傷口,頭皮血肉模糊,身上至少二十多道傷口。"死者陳欣的父親陳某華見到女兒的慘死,放聲痛哭!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兇手竟然是死者的親生兒子!!!

12歲小孩吳某康殺死母親後,竟然從容不迫地將案發現場的臥室反鎖,收起鑰匙,換好衣服,將作案的菜刀扔到屋後的魚塘;竟然還用母親的手機向老師發信息請假:"吳某康明天請假行不,他感冒了";竟然面色如常地與外公對話,而後還帶著弟弟去爺爺奶奶家吃飯;民警帶他指認現場,他竟然還能笑出來!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這一連串的"淡定",令人乍舌!小小年紀竟有如此之深城府,視弒母如平常,令人後怕!由於還未成年,不能負刑事責任,所有鄰居,甚至外公外婆都害怕起自己的外孫。

當今社會,弒母案不止一二

2011年3月,14歲的少年孟某殺死母親和妹妹,原因是害怕母親將其抽菸之事告訴父親。

2012年2月,河南鄭州一名17歲的高中生殺死母親,原因是母親給他的學習壓力太大。

2016年9月,山東青島即墨市一名17歲少年用斧頭殺死了40多歲的母親,將屍體埋在自家後院的雞圈裡。原因是母親常年把他鎖在家。

2017年12月5日,四川大竹縣13歲的袁某某持刀殺害母親,原因是怨恨母親對其管教過於嚴格。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2018年11月22日,山東濟南建大花園小區一名24歲的男大學生,捅死了陪讀的母親。

這一樁樁駭人聽聞的案件,不禁讓人感嘆:本應該天真燦漫的孩子,怎得一下子就變成了殺人惡魔?面對生他育他的最親的母親,怎得殘忍地痛下殺手?殺人後,怎得還能若無其事,行色如常?

自古以來,歷代帝王家為了爭權奪位,殺兄弒父,偶有發生。面對權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尚可理解。然"弒母"行為,自古就被視為大不孝!

這些弒母案件背後,家庭教育值得深思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第1、 過分溺愛孩子 很多父母不教孩子正確的認知和分辨,過多的保護溺愛,造成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太強,缺少感恩與愛心教育等。一旦父母不順其意,就會恨父母,就會反抗父母的管教。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第2、 忽視孩子各個年齡段教育 很多父母工作繁忙,經常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老人撫養,平時與孩子交流少,總是以孩子的學習成績來判定孩子的好壞,而不注重孩子心理上的發展。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第3、 管教過於嚴格 在中國家庭中,"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思想根深蒂固。父母為了子女成才,面對孩子生活學習上的各種問題,總是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長時間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孩子有可能產生極端的做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青少年心理學講座中提出中國家庭早期教育不容忽視,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李玫瑾教授給家長們幾點忠告:

第一、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

孩子在一歲內,每當熟悉的面孔出現,再受到熟悉的撫養人的擁抱、愛撫,煩躁的嬰兒可以立即安靜下來;這種依戀和安全感經常得到滿足,嬰兒就會出現愉快、輕鬆的感受,相反,嬰兒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現象。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心理學研究發現,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長期沒有得到這種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所以,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應該保證1-2個固定的撫養人,而不應該總在變換照看者。作為母親,不管如何辛苦,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裡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

第二、6歲前要對孩子說不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可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孩子第一個叛逆期是在3-5歲期間,父母一定要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要求說"不",這可能會使孩子大哭一場,但是對於他以後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等到孩子12-14歲青春期,父母不滿足孩子的要求時,他會利用離家出走,自殺跳樓等方式威脅父母,父母往往在這一時期對孩子束手無策。

第三、12歲前重視心理撫養

孩子對父母有情感依戀,父母才能發揮心理影響力。依戀很重要,依戀是不需要任何條件的心甘情願的聽你的。有些父母因為工作照顧不了孩子,時間一長,情感依戀就會被破壞,孩子和父母不親,怎麼會聽從父母管教?

12歲少年殘忍弒母 案發後還能笑著說“她是自殺”!

三字經有云"子不教父之過",孩子有錯乃至犯罪,那一定是父母沒有盡到責任,父母一定要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有沒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有沒有在生活中起到榜樣的作用。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