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屋里到处是血,凳子都倒了,女儿浑身是血倒在地上,双手被砍断,手腕里的骨头露了出来,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头皮血肉模糊,身上至少二十多道伤口。"死者陈欣的父亲陈某华见到女儿的惨死,放声痛哭!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凶手竟然是死者的亲生儿子!!!

12岁小孩吴某康杀死母亲后,竟然从容不迫地将案发现场的卧室反锁,收起钥匙,换好衣服,将作案的菜刀扔到屋后的鱼塘;竟然还用母亲的手机向老师发信息请假:"吴某康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竟然面色如常地与外公对话,而后还带着弟弟去爷爷奶奶家吃饭;民警带他指认现场,他竟然还能笑出来!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这一连串的"淡定",令人乍舌!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之深城府,视弑母如平常,令人后怕!由于还未成年,不能负刑事责任,所有邻居,甚至外公外婆都害怕起自己的外孙。

当今社会,弑母案不止一二

2011年3月,14岁的少年孟某杀死母亲和妹妹,原因是害怕母亲将其抽烟之事告诉父亲。

2012年2月,河南郑州一名17岁的高中生杀死母亲,原因是母亲给他的学习压力太大。

2016年9月,山东青岛即墨市一名17岁少年用斧头杀死了40多岁的母亲,将尸体埋在自家后院的鸡圈里。原因是母亲常年把他锁在家。

2017年12月5日,四川大竹县13岁的袁某某持刀杀害母亲,原因是怨恨母亲对其管教过于严格。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2018年11月22日,山东济南建大花园小区一名24岁的男大学生,捅死了陪读的母亲。

这一桩桩骇人听闻的案件,不禁让人感叹:本应该天真灿漫的孩子,怎得一下子就变成了杀人恶魔?面对生他育他的最亲的母亲,怎得残忍地痛下杀手?杀人后,怎得还能若无其事,行色如常?

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家为了争权夺位,杀兄弑父,偶有发生。面对权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尚可理解。然"弑母"行为,自古就被视为大不孝!

这些弑母案件背后,家庭教育值得深思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第1、 过分溺爱孩子 很多父母不教孩子正确的认知和分辨,过多的保护溺爱,造成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缺少感恩与爱心教育等。一旦父母不顺其意,就会恨父母,就会反抗父母的管教。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第2、 忽视孩子各个年龄段教育 很多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老人抚养,平时与孩子交流少,总是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来判定孩子的好坏,而不注重孩子心理上的发展。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第3、 管教过于严格 在中国家庭中,"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思想根深蒂固。父母为了子女成才,面对孩子生活学习上的各种问题,总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孩子有可能产生极端的做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青少年心理学讲座中提出中国家庭早期教育不容忽视,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李玫瑾教授给家长们几点忠告:

第一、1岁前请自己带孩子

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所以,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作为母亲,不管如何辛苦,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

第二、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可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孩子第一个叛逆期是在3-5岁期间,父母一定要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要求说"不",这可能会使孩子大哭一场,但是对于他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等到孩子12-14岁青春期,父母不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他会利用离家出走,自杀跳楼等方式威胁父母,父母往往在这一时期对孩子束手无策。

第三、12岁前重视心理抚养

孩子对父母有情感依恋,父母才能发挥心理影响力。依恋很重要,依恋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心甘情愿的听你的。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照顾不了孩子,时间一长,情感依恋就会被破坏,孩子和父母不亲,怎么会听从父母管教?

12岁少年残忍弑母 案发后还能笑着说“她是自杀”!

三字经有云"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有错乃至犯罪,那一定是父母没有尽到责任,父母一定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有没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有没有在生活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