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库卡的业绩和美的集团的产业互联网

库卡的业绩和美的集团的产业互联网最近吉利出了一款新车,叫做领克03。在各大网站、自媒体的评测中,

领克03的口碑非常好,几乎可以远超同级合资车。这大概是国产平民车中,目前最高的美誉了。我们的记忆力都不算太差,应该还记得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之类的造型。仅仅过去了8年,吉利是如何实现质的飞跃的呢?众所周知,是因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收购沃尔沃就一定能带来成功吗?

事实上,2010年的这笔交易,是被很多人不看好的。吉利花了18亿美金成为沃尔沃最大股东,但只有15.6%的投票权,最大投票权拥有者是瑞典投资集团,拥有22.8%的投票权,,并且只有沃尔沃管理层提名人选的权力,最终决定权还在沃尔沃集团董事会,几乎没有正式的权力。这不是人傻钱多烧钱吗?在吉利之前,中国汽车巨头上汽集团曾经收购韩国双龙,因为企业文化以及对方担心技术流失等原因,最终双方的合作以流产而告终。吉利集团是如何做的呢?不得不说,李书福用了高明的东方智慧,成为沃尔沃最大的股东后,吉利并不干涉沃尔沃的正常运行,更没有主动去拿沃尔沃的图纸。而是和沃尔沃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专门负责技术研发。这家研发公司服务的对象是沃尔沃和吉利,吉利就这样名正言顺的收获了新技术。从博越到博瑞到领克,一辆又一辆优秀的吉利车走进千家万户。与吉利收购沃尔沃相似的,还有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

一、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

1、为什么收购库卡?作为一家优秀的民族企业,早在2010年,美的集团的营收就突破了1000亿大关,2011年更是达到了1341亿元,但是2015年公司营收为1384亿元。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汇率波动加剧的新环境,家电产业处于持续的创新变革与整合转型之中,新经济环境之下。从2011年至2015年,五年期间营收增幅只有3%,可见美的集团的经营进入了瓶颈期,面临着巨大的营收增长压力。与国内同类家电企业巨头大多拥有一个拳头产品不同,美的走的是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没有特别突出的偏科项目,也导致美的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顶尖产品。在空调领域,格力独步天下;在洗衣机领域,海尔独领风骚;只有电饭煲、电磁炉等小家电领域,才是美的擅长的,不过这些产品门槛低,客户忠诚度不高,毛利率也不上不去。为了打破发展的瓶颈,在产品多元化的同时,美的的并购步伐也越来越大。2016年,美的集团收购了著名的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虽然美的无法从库卡直接拿到技术,但是2019年之前,会和库卡在广州设立合资公司,生产库卡机器人。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为什么搞多元化发展,就非要收购库卡呢?这要从美的集团的心病说起,

近年来,白电企业竞争非常惨烈,像东芝(白电业务被美的收购)、GEA(被海尔收购)等国际巨头都倒下了,压缩成本是白电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美的集团超过十万员工,既是财富,亦是负担。早在2011年,公司就开始斥巨资50亿美元大规模引入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在吃到甜头后,公司把目光转向了机器人业务。再后来,公司从库卡的客户做成了库卡的股东,2015年8月,美的集团购入库卡5.4%的股份。随着合作的深入,美的的野心越来越大,终于在2016年5月,向库卡集团发起了要约收购。做机器人是美的集团预谋已久的关键一步,正如美的集团副总裁顾炎民所言,在全球工业4.0发展浪潮中,中国企业具有自身优势。虽然目前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甚至没有完全完成工业3.0的进程,但他们有可能在工业4.0进程中“弯道超车”。像美的这样的企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制造业规模优势,如何将这种优势与库卡等工业4.0企业提倡的“柔性化”生产方式相结合,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多价值的个性化产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在收购库卡的时候,美的付出了37.07亿欧元代价。据2018年三季报,公司账面高达285亿元,主要是收购库卡的溢价。

2、联姻两年,喜忧参半2017年,库卡给美的带来了超过270亿的营收。库卡的2018年三季报中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订单同比下降6.8%至7.501亿欧元,预计2018年全年的销售收入约为33亿欧元(约258亿人民币),低于年初公布的35亿欧元的预期,并预测全年利息税前收益利润率在4.5%左右。从账面数据看,库卡的业绩似乎并不如意。但是,考虑到库卡两年前还是一家亏损企业,如今在客户体系重新梳理的情况下仍能扭亏为盈,还有不菲的营收和利润,应该说还是成功的。不过,不确定因素还是存在的。库卡官网11月26日发布消息称,现任库卡首席执行官的TillReuter博士已与库卡监事会达成协议,将于12月提前终止其CEO职务(原本将持续到2022年)。从美的方面看,公司的战略规划正在坚定不移的执行。进一步加快推动库卡机器人中国业务整合,将库卡在中国的一般工业业务及为医院、仓库和配送中心实施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瑞仕格(库卡下属子公司)中国业务合并,并与美的设立合资公司承接上述业务。美的集团的野心,早在2015年就昭然若揭,那一年收购了东芝白电业务。

二、东芝白电业务发力,吸收合并小天鹅2018年11月,美的集团公布了吸收合并小天鹅的公告。由于小天鹅本来就是美的集团的控股公司,二者关联交易金额也不算太大,更不存在同业竞争。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猜测。有说美的集团觊觎小天鹅充裕的现金流的,殊不知美的集团账面的钱多的数不完被拿去理财;有说美的集团为了降低关联交易的,其实在A股中二者的关联交易非常少了;还有的说为了减少分红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公告里有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美的集团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可以彻底解决双方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但是,美的集团几乎所有的洗衣机业务都在小天鹅生产,小天鹅几乎只生产洗衣机。二者根本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潜在同业竞争是什么原因?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小天鹅开始生产其他家电,二是美的集团开始生产洗衣机。第一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小天鹅品牌享誉洗衣机行业,但在其他领域并不著名,对于美的集团来说,在其他领域重新打造小天鹅品牌毫无必要;第二种可能呢?自从荣事达注入小天鹅后,美的集团几乎所有的洗衣机都在小天鹅生产,除非,引入东芝品牌。据海尔半年报披露,2018 年上半年,卡萨帝空调 16,000 元以上价位段份额 45%、卡萨帝滚筒洗衣机在 10,000 元以上价位段份额 73.8%、卡萨帝冰箱 10,000 元以上价位段份额占比 36%。卡萨帝品牌已经成为海尔的高毛利收割机。在高端市场,美的集团的产品却几乎是缺失的。经过三年的整合,引入东芝品牌,在高端市场获取一定的份额。由于东芝业务目前亏损,并且生产线繁多,如果注入小天鹅,小天鹅撑不起这样的产品线,所以才有了“潜在的同业竞争”的说法。重振东芝品牌,抢占高端市场,才是吸收合并小天鹅的真相。当然了,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包装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像海尔的卡萨帝一样,生产包括洗衣机在内的各种高端家电,比如COLMO。

三、志在工业互联网库卡不仅仅给美的带来了自动化生产线,还带来了全新的工业互联网思维。在美的集团新一轮战略发布会上,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张小懿介绍美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据称,美的集团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方面拥有先天优势,M·IoT平台已在美的集团内部成功应用,接下来既可对外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可向中小企业输出低成本的套餐式解决方案。

四、总结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家电行业也迎来了杀估值的潮流,年增长率超过30%的格力、美的竟然只有几倍、十几倍的PE,让人匪夷所思。投资者的逻辑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家电行业本身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格力通过绕道并购芯片企业来进行多元化转型,海尔大幅并购海外知名品牌,美的更是大手笔收购东芝白电和库卡,这些优秀的企业都在聚焦新的增长点,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