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的缺点有哪些?

小暗昧


任何武器装备都是有缺点的,说有“完美无暇”的武器那是“昏话”,不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


歼10原型机,可以看到机腹部的矩形进气道,如果说歼10战斗机有什么缺陷,那么这个矩形进气道就是缺陷,由于歼10使用AL–31F大推力发动机进气量非常大,这就需要飞机的进气道口也很大,但是太大的进气道口会影响到进气道结构的强度,甚至会引起进气道变形,最危险的情况就是“撕裂”!所以在没有采用“蚌式进道”DSI之前的歼10A战斗机都在进气道与机身之间采用了几根连接杆,这样进气道的“上唇”与机体连接强度会增加,在高速飞行时就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形。
歼10S教练/战斗机和歼10A战斗机,这两个歼10早期型号都可以看到进气道“上唇

”与机身之间有连接杆。

采用连接杆与机身连接强化进气道不但解构复杂、重量大,还增加了飞机飞行时的阻力(连接杆与机身之间会形成气流涡旋),甚至这几个连接杆是明显的雷达信号反射源!这个问题要不解决掉会影响到歼10的战斗性能发挥和隐身优化处理(大矩形进气道可被雷达波直接照射进去)。
歼10C采用了先进的蚌式进气道(DSI)不但改善了飞机高速飞行时气流进入的通顺,并且三维鼓包遮蔽了部分发动机叶片,减少了雷达波的进入,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进气口的强度, 还减少了结构复杂性和减轻了重量。

歼10A服役后,随着部队使用情况的反馈,我国的航空科技人员对歼10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歼10气动布局最明显的改进,就是用“蚌式进气道”替代了以前的笨拙的进气道结构,大大的减少了飞行阻力和改善了发动机进气条件,使发动机工作时更加平顺,也为将来进一步改进歼10的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期间,人们为歼10B战斗机做出:普加乔夫眼镜蛇、落叶飘……等高机动动作,为矢量发动机欢呼雀跃,这其实也有DSI进气道设计的功劳,没有平顺流畅的空气进入发动机不可能有效的工作。

飞机是工业化的产物,既然是产品就有设计缺陷,这些缺陷在不影响性能的条件不算大问题,如果进一步提高飞机的性能就要将这些缺陷消除,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利用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积累,就能解决掉这些问题,从歼10A到现在的歼10C战斗机,它的各种性能在逐渐完善,战斗力也更加的强大…这些都是逐步改善的结果。


皇家橡树1972


要说歼-10的缺点,可是老多了,数也数不完的。

不过歼-10的缺点虽然多,但依旧不方案歼-10成为W君真正喜欢的10架战斗机之一。

歼-10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战斗机,在研制过程中由于集合了当时设计师们的各种奇思妙想。既然是奇思妙想,那么就会有一大部分是不靠谱的设计。

最明显的设计不靠谱就是流传已久的“棍爷”了。

很多江湖传闻说歼-10的棍是为了加强进气道和机身的结构制作的。其实不然,当时设计歼-10的时候为了提高机翼根部的气流效率就在进气道和机身交界的位置每侧放了三根扰流杆(棍子的学名),记得还拿了一个科技创新奖呢。

但是后来实际发现这六根棍子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在歼-10的后继改型中就直接去掉了。

其次歼-10的各项性能实际上就是第三代轻型战斗机的基本性能。即便是后期改型的歼-10C也提升不多。原因在于当时在设计歼-10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不清楚我们设计这架战斗机主要是干什么,当时只有设计一架全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这样的一个目标,说白了就是一个指导方针。却没有对这架战斗机的战术需求和技术指标提出具体详尽的需求。因此就造就了歼-10上一些性能是不足的另外一些性能却过剩的现象。

得益于强大的发动机,歼-10的推重比达到了1以上,在第三代战斗机中歼-10的机动性可以排到了前三名之内,甚至机动性要强于“能量怪兽”F-16。但正是由于这台发动机的大油耗,在航程上又只有600公里的实际作战航程(区别于作战半径)。说的好听的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不好听的就是顾头不顾腚了。

另外可靠性的确不行,装备以来已经失事7次,可靠性的确不行,早期还有雨天飞行中漏水的现象。


不过!

歼-10的里程碑地位没有任何国家的任何战斗机可以替代,如果没有歼-10的积累那么我们想推出J-20至少需要再加上15年的时间。为此歼-10却真的功不可没。虽然歼-20是W君最不喜欢的10架战斗机之首……但依旧要给歼-10记功的。


军武数据库


载弹量小,作战半径偏小。

J-10的研制开始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空军急需一种先进的截击机,并且希望新型截击机成本较低。正好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时也接触到了以色列的狮式。

按照J-10试飞员的说法,J-10确实受到了以色列狮式的影响。

实际上在J-10之前中国科研人员也有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就是J-9。

J-9的技术水平总体是接近四代机水平的,可惜当时国内技术实在太落后。

冷战中的中国一直承受着苏联造成的巨大国防压力,对于截击机有相当迫切的需求。所以J-10一开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多用途,基本就是按照截击机的标准去设计的。但是J-10确实对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J-10是中国第一款勉强追上国际标准的战斗机。

在载弹量方面,J-10在携带3个副油箱保证1250km(使用DSI进气道的J-10BC可以接近1500km作战半径)作战半径的情况下,仅能携带4枚中距空空导弹和2枚格斗空空导弹。而对应美国的F-16,在携带3个副油箱的情况下可以携带6枚中距空空导弹和2枚格斗空空导弹,并且作战半径能达到1800km的水平。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J-10的气动优化重心放在超音速段,亚音速巡航效率不及F-16。但是从空战性能的角度看,J-10应该是和F-16吃胖的。因为J-10A的超音速飞行性能更好,在1.3M以上的表现比F-16更好,而更高的飞行速度意味着更远的导弹射程。

而后来J-10BC换装DSI进气道很大一个原因也是为了提高亚音速飞行性能。也因为J-10的作战半径较小的问题,所以你能看到中国空军装备的J-11系列的数量要比J-10系列更多。因为考虑到中国地理位置,对作战半径大的重型机的需求更加迫切。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J-10并不是很成功,但是这无所谓。成飞通过J-10的一系列技术积累,最终孕育出了对中国而言划时代的J-20。


贞观防务


歼十还有缺点呀?嘻嘻。2004年横空出世的时候,中国航空工业万般艰难,有这么一款超棒的第三代战斗机问世,国人都引以为豪,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咸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可是至今一架也没卖出去,难道说它不好么?未免不嘀咕。

是飞机都有缺点,我们的歼-10也一样。自打歼-10进入服役,网上诟议最多者就是机头的大进气口了了吧?专业的解释是,歼-10带斜板的可调式进气道,在气流进入发动机机前,可将空气有效压缩并减速,以利超音速巡航,保证了进气效率,所以歼-10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超音速巡航。机头较小的美制F-16显然不是这样的考虑,侧重于亚音速和跨音速时的机动性能,保证F-15拿下制空权后执行战斗巡逻。这个叫一重一轻,轻重搭配,我们不这样考虑,所以才有这样的设计。是芝麻是西瓜,设计自有规律,是这话,西瓜不能说成芝麻,芝麻也当不得西瓜。

歼-10机头偏大偏肥,以利安装大功率雷达,观之歼-16看似小巧漂亮,空间则非常狭窄,电子设备挤得很满。所以大有大的好处,小则有小的利好,只能这么说,各有侧重。

试飞员雷强最有资格说话,他讲的,咱们的歼-10在水平盘旋能力上要强过F-16,也强似苏-27,综合性能优于米格-29,超过F-16A/B型。不过话说回来,歼-10升级不断,性能也是逐步得到提升的。拿专家的话讲,歼-10C,三代半没有问题。

瞧瞧台风的这大进气口,小吗?想明白了再说好不好?


魂舞大漠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架原型机在雷强的驾驶下在成都温江机场腾空而起。从那时算起,歼10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在这20年里,歼10家族不断发展、枝繁叶茂,诞生了歼10A、歼10S、歼10B、歼10C四个型号,最先进的歼10C甚至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的三代半战机之一。而歼10项目团队所开创的事业也在歼20上续写新的传奇。

时光走过20年,我们也可以心平气和的聊聊歼10的缺点了。

在笔者看来,歼10最大的缺陷是其挂点设置,导致其挂载条件不理想,限制其多用途能力的拓展。

歼10典型的制空任务挂载。加挂了三个副油箱后,只剩四个挂点挂载导弹。

歼10的主要研制思路就是为空军提供一种以中距拦射为主要作战方式、突出截击性能的战斗机,有点小F-15的意思。因此在性能取舍上就突出高速截击能力,因此为了避免设置翼尖挂架而使翼形改变所引起的阻力增加对截击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取消翼尖挂架不能说不对,但是客观上使得翼下挂点少了两个(F-15翼下挂点也很少)。

歼10早期的方案,进气道与F-16类似,进气道下方挂点可以挂载空空导弹。

而歼10采用的与F-16类似的腹部进气方案使得其腹部挂载条件较差。虽然歼10在进气道下方两侧也设置了挂点,在最初的方案中这两处挂点也有挂载空空导弹的能力。但是在正式的研制方案确定后,这两处挂点目前只能挂载电子吊舱和小孔径炸弹。复盘歼10整体方案,腹部进气是最大的败笔。

歼10系列采用复合挂架提高挂载能力。

在挂载三个副油箱后,歼10只剩四个挂架用于挂载弹药,无论是执行制空还是对地任务,都显得捉襟见肘。为了提高挂载能力,军方为歼10配置了复合挂架。但是复合挂载方式明显提高了飞行阻力,对于动力本来就不充裕的歼10来说不是上策。

对于歼10系列的下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借鉴F-16的经验,提高多用途能力。未来的空中任务,由歼20、歼16这样的双发重型机执行制空任务,而歼10系列越来越多的承担对地打击和防空压制任务。对于航电系统先进的歼10来说,执行此类当仁不让。

在空军最贴近实战化的“红剑”系列军演中,歼10越来越多的以对地打击的面目出镜。

提高掣肘多用途发展的挂载能力,比所谓的隐身化改进、矢量发动机更靠谱和有效。设置翼尖挂架因需要修改整个翼型而不太可行,最好的方法是加装类似F-16BLOCK52系列那样的机背保形油箱,相关模型已经进行了风洞测试。预计在歼10D上我们将看到相关改进。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既然问缺点,那么在回答中有失偏颇的地方,还请看官们见谅,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大致来说吧,有中/轻型战斗机普遍存在的一切缺点。

不可否认歼-10确实是一型相当先进的战斗机,作为我国首次自行研发的典型第三代战术飞机,歼-10战斗机外形俊秀、工艺精湛、机动性好、航电系统先进,单纯从空战格斗能力来说对抗典型的第三代中轻型战斗机目标诸如米格-29和F-16A并不落下风。但是,歼-10战斗机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一是空重较大,歼-10战斗机的空重一直是一个谜,在未公开之前空重最乐观的估计甚至低到了跟F-16A差不多的7.6吨,最悲观的估计也不过9吨。公开之后,歼-10战斗机的空重虽然不算最悲观,但是远远说不上乐观:8.8吨左右。这意味着歼-10战斗机至少在机体结构、材料运用上不是非常出众,更意味着歼-10战斗机在空战中加上滑油、备品、机内燃油、武器装备后,加力推重比只勉强超过1,这个关键性能数字在第三代战斗机行列中处于中下游的水平。

二是航程较短,歼-10战斗机的机内燃油量很小,大约只有2900千克,在不挂带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只有大约2000千米。在挂载2个1200升与1个800升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勉强可以达到3500千米左右。而在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歼-10战斗机的可用过载很低(具体有多低就不便透露了),基本不具备空战能力。这就带来了歼-10战斗机的第二个缺陷:作战半径小,在机内燃油的情况下只有500公里左右的可用作战半径,要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就需要挂满三个副油箱,还意味着在出航途中不能应对突发交战。这一数字放在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中,又是仅次于米格-29基本型(9-12型)的一个相当难看的性能数值。

三是武器挂载量少。歼-10战斗机在研发之初是作为一型防空拦截战斗机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制空作战并拦截敌军战术轰炸机、前线战斗机——换言之,作战对象是苏军的米格-29与图-22M3。它的可用挂载点虽然理论上有11个,但是其中3个重载挂点一般用来挂副油箱,4个机腹挂点则无法用来挂空对空导弹,一般能用来挂空对空武器的只有机翼下的4个挂点,虽然歼-10战机具备使用复合挂架携带2近4中的能力,但是由于阻力系数较大,实战中一般不采取此类挂带。因此歼-10战斗机在实战中一般只可以携带2中2近,火力的持续性非常低下,远远不如歼-11为代表的重型战斗机。

总的来说,歼-10战斗机未来的发展道路大概率要走F-16C/D的路线,那就是在台湾海峡、中南半岛或藏南地区执行浅近纵深的舔地任务:作战半径不超过400公里不用挂副油箱、4个机腹挂架正好可以携带4枚小直径SDB炸弹、4个机翼重载挂架可以携带2枚激光制导炸弹与2枚反辐射导弹。还是那句话:一切战术飞机都有优点有缺点,怎样扬长避短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军武次位面


歼10是一款中型单发战斗机,在全球的同级别战斗机之中,可谓是最先进的了,基本没有什么缺点,但是如果我们非要吹毛求疵的找出问题来,那倒也不是完全找不到。

图为加装了保形油箱的F16战斗机,保形油箱相当于加了两个大容量副油箱,但是还不影响机动能力。


首先第一个就是没有配套的保形油箱。我们知道,第三代战斗机非常强调飞机的气动外形,也因此削减了油箱的容积,但是大都采用了机翼储油等技术,可是作为一款中型飞机,本来就面临着航程不足的缺陷,需要外挂一些副油箱,可是副油箱又会增加飞机阻力,减少飞机翼下挂载,而且对于飞机的机动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图为加装了保形油箱的以色列F16D战斗机。


美国的F16采用的办法是增加保形油箱,在飞机机体中间位置两侧以流线型方式增加两个大容量的油箱,这一改进广泛应用在F16C/D型 BLOCK48/52批次当中,也正是因为这样做,而且出了双座型号,使得F16的这一批次飞机成为这一系列飞机中对地攻击能力最强,作战性能最先进的型号,而且航程大大提高,可以执行一些中远距离的对地支援。

我国的歼10虽然也有双座型,但是还是需要依靠翼下挂载油箱来提高航程。


歼10到现在还经常外挂副油箱,不仅占用了两个重挂载点的位置,有时候是占用三个,而且极大的影响了飞机的机动能力发挥,可是如果不挂这些副油箱,歼10的航程就会有较大的限制,所以这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歼10虽然有空中加油的能力,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拥有了大的作战范围,自身的油量储备才是关键啊。


海事先锋


歼10的多用途让很多人期待看到中国航母上能承载歼10舰载型号,但很遗憾的是我们听到了歼15舰载机的出现,而没有听到关于歼10“登舰”的消息。原因歼10属于空重8.5吨和起飞重量19至20吨的中等载荷和尺寸规格的战斗机,虽然这样的体积和载荷标准基本可以满足舰载机的需要,但歼10的腹下进气道结构却在结构上限制了飞机的舰载改进。


航母舰载战斗机既使采用滑跃而不是前轮牵引的弹射起飞方式,飞机在拦阻着陆阶段挂钩后都必然会有个低头的过程,前轮接地过程中前起落架必然需要在结构上承受很大的冲击,这么大的冲击载荷如果没有一个高强度的结构进行分散和传导是难以承受的。 歼10的前起落架支柱与机体承力结构的接点位置在进气道前方的下部,进气道主体和前机身之间存在附面层隔道结构,在飞机结构上可以将歼10的进气道看成是和F16进气道类似的独立部件。


歼10机身承力框架和进气道前起承力结构之间并没有直接连接的部件,所以前起落架的冲击载荷需要依靠进气道本身的结构进行承受,前起落架和进气道结构强度难以提高的问题限制了前起抗冲击的能力,前起落架强度问题限制了歼10舰载使用时的起飞和降落能力。 进气道结构与歼10类似的国外类似以F16和EF2000最为接近,这两个机型都曾经考虑过发展舰载机的需要,但到目前为止F16和EF2000的舰载方案都没有得到认可。



李三万的三万里


歼十最大的缺点,是一种典型的因为中国当年技术能力太差,造成设计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的问题。

在八十年代末,歼十立项时,中国的电子技术能力极为薄弱,连歼八二的单脉冲火控雷达都无法保证性能难以立项。因此,为了达到足够的雷达性能,就必须保证雷达截面积较大,因此,歼十设计了一个硕大的正圆形机头,以保证歼十的雷达截面积可以达到900毫米,远超F16。

这个设计在满足雷达需求之后,留下以下负面影响。

第一,增大了迎风面积,即增加了阻力,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首要影响大就是飞行速度,歼十最大飞行速度两马赫,实际上顶多到1.8,两马赫是在利用俯冲效果时达到的。

第二,为了保证歼十的速度,就被迫采用了小展弦比的三角翼,且没有切尖,保证了飞行速度,但造成了单边机翼只能布置三个挂架,且翼尖无法挂载。这是歼十对地攻击能力差的根源。

第三,歼十的大圆型机头,缺乏压缩空气能力,因此必须才用带有较大附面层通道和较大面积的进气道,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六根棍子的原因。但在B型,已经被BUMP进气道替代。这种设计难看不说,还造成起落架必须较小,因此歼十无法上舰。

第四,在本来AL31发动机性能弱于美国同类发动机的情况下,头部阻力还大,严重影响机动性尤其是垂直机动性,造成空战中,易于失去能量而被击落。


魅影79


歼-10开始制定任务目标的时代,是80年代初防空压力山大的年代,那个时期图-22M逆火的性能可以说完全视我国北方防空为无物,如同高悬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之后到了90年代又是中美交恶,台海危机,美军数千架三代机如同大山一样压在胸口。所以歼-10设计定型的年代,就是制空性能压倒一切,只要空军能够确保对方飞机不飞到头上扔炸弹,陆军就敢拼死对方,要啥自行车?

这就导致了歼-10内部油箱容量太小,航程太短。歼-10的内部油箱容量为2.9吨,减少内部油箱容量,可以减少空重和体积,空战时可以更加敏捷。这种是典型的防空截击机的思路,当年歼-6就是以这种思路,空战推重比可以堆到0.93这一接近三代机的水平,因而当年喊出“歼六万岁”的口号。但如果守势空军转为攻势空军的话,这种设计就无疑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而且如果更换推力更大的发动机的话,还会继续缩短航程和作战半径。

歼-10平时哪怕制空巡逻配置也是带三个副油箱

内部油箱涉及到飞机整体配重和空中重心变化,修改难度非常大,一旦确立就很少修改。歼-10的老对手F-16,从早期空重6.7吨的F-16 A/B block 1 吃到空重9.3吨的 F-16 E/F block 60,内部油箱都是3.2吨,其使用保型油箱的方式来增加载油量,而歼-10的保型油箱一直没有出现,不清楚具体原因。

另一个方面就是挂架和挂点数量的不足,三角翼飞机展弦比较小,布置挂架要困难,而歼-10采用F-15的切尖三角翼方式,牺牲掉了两个翼尖挂点,翼下挂点要比同级别的少两个。但更主要的问题在于,腹部挂点的开发上。歼-10名义上有11个武器挂点,但是机腹部的4个武器挂点极少使用,只能用来挂载250公斤级炸弹。

歼-10腹部的5个挂点位置太过接近,差不多可以用不用心来形容,只能用来挂载250公斤炸弹,极少使用。阵风腹部5个挂点,后两个用来挂载自卫用的空空导弹,进气口两侧(已用红圈表示)的挂点用来挂载瞄准吊舱和侦察吊舱,挂点布置和利用率很好。

欧洲台风战斗机的腹部四周挂架采用半埋式挂架挂载中距空空导弹,解放其余挂点,半埋式挂架对于气动外形和阻力影响小,但半埋式发射导弹与常规发射的导弹并不通用,需要另外生产,比较影响后勤,因而我国一直没有开发半埋式发射的空空导弹。

所以实际中歼-10真正有价值的挂点就7个,自卫用4个挂点(2枚中距弹,2枚近程格斗弹),剩余3个要在副油箱和对地攻击弹药上抉择。所以遗憾的是,在歼-10系列在对地攻击上,个人觉得差不多可以用已经放弃治疗来形容

,歼-10B和歼-10C上都没见到明显的对地攻击优化的改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