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99%的父母淚目: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這個問題讓99%的父母淚目: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我不會錯過你的後半生,也請你,不要錯過我的前半生。”

——《奇葩說》顏如晶

你想過下面這個問題嗎:

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這個問題讓99%的父母淚目: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這個問題讓99%的父母淚目: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在熱播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節目組通過一系列的測試,讓媽媽們算出自己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並做出標記。

最後媽媽們傷感地發現:哪怕將懷孕的那一年也算上,媽媽們真正能陪孩子的時間,也只有短短的十幾年。

之前,Professor曾發過一篇文章,說人的一生平均有75年,900個月,如果畫一個30×30的表格,一張A4紙便可以囊括你的人生。

平時很多家長都被孩子搞得暈頭轉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跳出來看這件事情。可我們仔細算一算,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那個調皮搗蛋的小傢伙還能陪我們多久呢……

3歲到6歲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這期間父母每天早送晚接,算上週末和節假日,實際上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能佔三分之二就不錯了,即:365天×3年×2/3=730天;

6歲到12歲是孩子上小學的時間,加上週末孩子還要學習特長,父母和孩子待一起的時間也算三分之二,即:365天/年×6年×2/3=1460天;

12歲到16歲是孩子上初中的時間,即便是走讀的學生,父母大概也只能和孩子待三分之二的時間,也就是365天/年×3年×2/3=730天;

16歲到19歲孩子上高中,很多孩子都是住校,一月回家一次,回去一次不過兩天時間,孩子雖有寒暑假,可是父母沒有,寒暑假算3個月,其他節假日總計27天,也就是(30天/月×3月×2/3+2天/月×9月+27天)×3年=315天。

在孩子上大學之前,孩子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也不過是1095天+730天+1460天+730天+315天=4330天,其中孩子睡覺的時間還佔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時間不過只有大約6年;至於那些很早便出國留學的孩子,親子間相聚的時間更是寥寥無幾……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但時間總在不經意間飛快流逝,當孩子漸漸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錯過的便是永遠錯過了,再也無法彌補。

誠然,為人父母者都不容易,為了生活,或背井離鄉,或加班熬夜,或違心應酬,或出差在外,根本抽不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

但Professor真的想提醒大家,工作做不完,錢也賺不盡,而孩子的成長卻只有珍貴的一次。

這個問題讓99%的父母淚目: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在經典繪本《等一會兒,聰聰》裡,有著發人深思的內容:

有一天,聰聰看見爸爸正在往牆上釘一顆釘子,就說:“嘿,老爸。”

老爸一慌,不小心砸著了自己的手指,便生氣地說:“等一會兒,聰聰。老爸現在沒有空。”

聰聰看見媽媽正從櫥櫃裡拿東西,就說:“嘿,媽媽。”

媽媽說:“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有空。”

有一天,媽媽正忙著澆花。聰聰說:“媽媽,花園裡有一隻怪獸要吃我。”

媽媽不耐煩地說:“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有空。”

聰聰一個人來到了花園。

他對怪獸說:“嘿,你好,怪獸!”

怪獸一口就把聰聰吃掉了。

然後,怪獸走進了聰聰的家。

怪獸走到聰聰媽媽的背後,大叫了一聲!

聰聰的媽媽說:“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有空。”

怪獸張大嘴巴,咬了聰聰爸爸一口。

爸爸雖然感覺到了疼,但聰聰的爸爸說:“等一會兒,聰聰。爸爸現在沒有空。”

“吃晚飯了!”聰聰的媽媽說。

媽媽把聰聰的晚飯放在電視機前。

怪獸把晚飯吃了個精光。他還看了會兒電視。

看了一會兒聰聰的漫畫書。還摔壞了聰聰的一個玩具。

聰聰的媽媽大喊:“聰聰,該上床睡覺了。你的牛奶已經拿上去了。”

怪獸上樓準備睡覺。瞧,他的手裡還拿著玩具小布熊呢。

怪獸喝了一口牛奶,大聲說:“喂!我可是一隻怪獸啊。”

“聰聰,媽媽現在沒空,趕快睡覺吧!”聰聰的媽媽慈愛地說。

其實,聰聰的故事就是很多父母們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父母再忙也要儘量留點時間專心地關注下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不要讓孩子因為孤獨去找怪獸。

為了讓孩子遠離怪獸,請給孩子多一些耐心的陪伴。

這個問題讓99%的父母淚目: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曾經有一部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小男孩,名字叫做伊夏。

伊夏是所有父母眼中的問題兒童,成績不好,腦子裡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鬼點子。

在一次考試後,伊夏的父母被校長約談,老師以及校長都認為伊夏的智力存在障礙,建議送到特殊學校。

儘管伊夏苦苦哀求,但是爸爸還是為伊夏聯繫了一所嚴格的寄宿學校。初到寄宿學校的伊夏感覺自己被家庭拋棄了,加之成績不好,總被老師批評,原本活潑開朗的伊夏變得沉默寡言。

直到代課美術老師尼克的到來,讓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尼克老師發現,伊夏並不是學習不認真,只是患有讀寫障礙。在老師的悉心陪伴教導下,伊夏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就連成績也提高了一大截。

其實孩子鬧情緒、纏人、求抱抱、求陪伴時,多數是因為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這是一種對父母的提醒——提醒父母已經太長時間沉浸於工作、瑣事,忘記了關注孩子。

影片中伊夏的媽媽很困惑,她不懂為什麼自己放棄工作全身心照料孩子,卻依舊改變不了伊夏。

追根溯源,不過是父母總忙於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而極少能夠真正的陪伴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

要知道,陪伴不是走馬觀花。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要真正的去和孩子溝通、交流,這樣的陪伴才最有意義。

孩子要的真的不多,父母每天只要抽出一小會兒,放下手頭的事,專心陪孩子就好。不一定非得有玩具、遊戲和繪本,只要陪在孩子身邊,由孩子牽引著安排時光,也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很多父母都沒有認識到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性,真正的溝通不是特意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進行的。”郭公社說,“單純呆在一起但不去關注孩子,並不是真正的陪伴,家長要注意多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或者外出遊玩參加活動。”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的不僅僅是家長的角色,更多的是陪伴的朋友,人生的導師。珍惜和孩子的相處,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父母的愛,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這個問題讓99%的父母淚目: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這個問題讓99%的父母淚目:餘生,你還能陪孩子多久?

Professor說:

有時父母們會抱怨,抱怨因為孩子,自己做了太多的犧牲——

抱怨他晚上老醒,讓自己睡不好;

抱怨他無理取鬧;

抱怨他愛撒嬌、長不大;

抱怨他生病,讓自己操碎了心;

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

可是,我們不要忘了,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多少的歡樂和溫馨呢?

時間有限,且無法倒流,如果可以,多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吧!不管是溫馨相擁,還是埋怨爭吵,都是值得一生去回味的美妙記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瑞思學科英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