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故事大白話之《假託王命,鄭莊公討宋伐許》

當州籲在陳國被殺的消息傳到鄭國以後,鄭莊公確定來自衛國的威脅已經消除了,便萌發了攻打宋國的念頭。

上朝的時候,他就作為一個議題提給大臣們商議。祭足說:“在州籲聯合5國之兵圍攻我國的時候,他們就結成了聯盟。如果我們攻打宋國,其它4國必然會出兵相救。我們以一敵五,怕是難得取勝。”莊公問:“那宋軍奪我長葛的仇就不報了嗎?”祭足說:“仇是一定要報的,但要講究策略。”

具體怎麼做,祭足說出瞭如下幾點:1、現在州籲死了,衛國的新君才剛確立,這是個改善關係的好機會。我們可以派人去衛國祝賀,以便改善和他們的關係;2、陳和蔡只是小國家,風大歸風雨大歸雨,不足為慮;3、至於魯國嘛,姬輝性情貪婪,衛人可以賄賂他,我們也可以嘛。這樣一來,宋國就必然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莊公聽了很高興,說:“愛卿分析得很有道理。然而,陳、蔡雖小,螞蚱也是肉嘛,仍然可以把他們拉過來。”

方案定下來以後,莊公就派出使臣帶上銀兩物品前往各國。其他的都很順利,只有陳國有點問題。

鄭國的使臣到了陳國,想見陳桓公。桓公認為鄭莊公狡詐難測,不值得信任;同時他不想得罪宋、衛,畢竟他們是有交情的。就不願意接見鄭國的使臣。

使臣回來見莊公,把陳侯不肯接見的事情說了。莊公大罵:“一個芝麻大的陳國竟敢不買我的賬,等我先攻下宋國,再來收拾它不遲。”祭足說:“主公不能這樣想。現在鄭強陳弱,他是害怕被我們欺騙。我們再另想辦法吧。”

過了幾天,鄭莊公派了一名將軍率領一隊步兵潛入陳國境內,以打獵為名進行大肆掠奪。當陳國的兵勇趕來的時候,鄭兵已經早就撤走了。邊境的地方官把這件事情向陳侯作了彙報,陳桓公又恨又怕,慌忙召集大臣們商議。

就在大臣們眾說紛紜的時候,守門的衛兵報告,鄭國的使臣考叔正在朝門外等候接見,並把掠奪去的財產物資一起送了回來。陳侯感到迷惑,問這是什麼意思。大臣們面面相覷,都不清楚,認為應該先見了鄭國的使臣再說。

陳侯召見考叔。考叔向陳侯呈上鄭莊公的書信。陳侯打開一看,但見上面寫著:寤生奉書拜見陳侯:大人當前深得周天子的寵信,寡人有心結交賢侯。前久因為大人不肯見鄭國使臣,邊境上的將士就妄加猜測,藉機生事,擅自侵擾貴國。寡人得知以後,寢食不安,今日特派大夫考叔送還所奪的財產物資,並向賢侯道歉。如果賢侯不記前嫌的話,寡人願和賢侯結為兄弟。

陳侯看完信後,將信將疑,考叔乘機把莊公大加稱讚,使得陳桓公不得不信。知道鄭國的結交是出於真心,就優待考叔,答應願意和鄭國結為友好鄰邦。

收服陳國以後,莊公問可以攻打宋國了嗎?祭足說還是不可以。莊公又問為什麼?祭足說:“宋國封為公爵,周天子都要以禮相待,不可輕舉妄動。主公不是早就想到京城去嗎?我們不如先去朝拜天子,如果能徵得桓王的同意,我們就可以藉助天子的威望來號召齊、魯各國一起討伐,這不更好嗎?”莊公自言自語地問:“桓王能同意嗎?”祭足說:“不去試試怎麼會知道呢。”

鄭莊公聽從了祭足的意見,讓世子忽代理政務,大將軍呂子封監國,自己帶著祭足到京都去朝拜桓王,順便向朝廷交納貢品。桓王本來就不喜歡鄭莊公,又想起前年偷割麥子的事情,見了鄭伯就來氣,他怒氣衝衝地問莊公:“你們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這次進京,莊公心裡就有顧慮,沒想到桓王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一問,讓鄭莊公的心裡一下涼了半截。他勉強回答說:“託天子的洪福,還算風調雨順。”桓王說:“那就好,朕可以吃到溫地的麥子了。”莊公聽出桓王是拿話來譏諷自己,話不投機,心想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寒暄了幾句就告退下殿去了。桓王既不挽留也不吩咐設宴款待。

過了幾天不見有什麼進展,莊公覺得沒有必要再等下去,就來向桓王辭行。桓王推故不見,只派人送了10車小米給莊公,帶話說:“給卿留著作為防備災荒的糧食吧。”莊公非常氣憤,後悔不該來找氣受。他問祭足:“寡人不想要,該怎樣回覆他?”祭足倒是沉得住氣,平靜的說:“天子所賜的東西,不論貴賤,都是恩典。主公如果不接受,那不是又要得罪天子了嗎?主公別忘了,諸侯之所以尊重鄭國,正是因為鄭伯世代為朝廷的卿士,如果一旦和朝廷鬧翻了,還有什麼資本在諸侯中立足呢?”莊公只好謝恩收下。

這天晚上,周公黑肩來拜訪鄭伯,私下贈了兩車綵緞。黑肩對莊公進行了勸慰,又說了許多近兩年來朝廷中發生的事,談了很久才離去。黑肩走後,祭足高興地說:“這綵緞可幫我們的大忙了。”莊公問:“卿又在打什麼主意?”祭足說:“主公不必多問,明日自見分曉。”

第二天一大早,鄭伯一行人推著10輛車子,清一色用綵緞覆蓋,頭輛車上插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天子恩賜”四個大字,喜氣揚揚、風風光光地離開了京城。

等到出了周朝的地界以後,就一路宣揚說:宋國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向朝廷上貢了,桓王十分生氣,要鄭伯代替天子討伐宋國。看著莊公等人這麼氣派,凡是聽到的人都信以為真。(其實,在當時,不給周王朝上貢的國家多著呢,何止一個宋國。)

消息很快傳到了宋國,宋殤公十分擔心,就召集大臣們商量如何處置。大司馬孔父嘉說:“鄭、齊兩國有石門之盟,為今之計,不如請齊僖公出面講和。能成功的話就可以免去一場兵災;如果鄭伯不買齊侯的賬,鄭、齊之間必然會產生隔閡,齊國就不可能借兵給鄭國,這對我們同樣也是有利的。”殤公說:“我們和齊國的關係一般般,未必請得動齊侯”。孔父嘉想了一想,又建議請衛宣公去說服齊僖公。殤公知道齊僖公和衛宣公有翁婿關係,應該請得動,就派人去見衛侯,並且送去20車財物,一半給衛侯,另一半轉給齊侯,想讓他們促成鄭、宋兩國和解。

齊僖公在衛侯的勸說下答應邀約4國的君主在瓦屋相會來處理這件事情。到了約定的日子,宋殤公、齊僖公和衛宣公都去了,惟獨鄭莊公不到。僖公對宋殤公說:“鄭伯不來,講和之事看來是不行了。”當下便要驅車回國。宋殤公強留齊僖公一起結盟,齊僖公不好拒絕,只好勉強答應。

齊、衛、宋在瓦屋結盟的消息傳到了鄭國,鄭莊公非常生氣,大罵齊僖公是反覆小人。祭足說:“齊、宋本來就沒有什麼交情,雖然結盟,也未必就是真心。主公以天子的名義號召,齊侯不敢不來。再說齊、魯兩國邊界相連接,又幾代都有婚姻關係,我們也可以讓魯侯去說服齊侯嘛。”

由於魯國的大權是掌握在姬輝手裡,於是,莊公就用重金賄賂姬輝,並答應打下的地盤都歸魯國。姬輝欣然答應了鄭國,奏過魯君,就去約齊僖公。鄭莊公又以天子的名義號召蔡、陳、許這些小國家,約定各國的軍隊在中邱匯合。

第二年春天,鄭莊公製作了一面大旗,上面寫著:“奉天討罪”4個大字,留下祭足協助世子忽料理政務,自己統領著呂子封、高渠彌、考叔、公孫閼等一幫大將,調動了全國的戰車400輛、步兵1500人去攻打宋國。

鄭軍首先來到中邱,不出兩日,姬輝率領魯軍戰車300輛、步兵1000人,齊僖公不好出面,讓弟弟夷仲年率領著齊軍戰車200輛、步兵800人,先後趕到中邱。莊公非常自豪,一臉的興奮,對他們都進行犒勞,鼓勵士氣,安排兩天時間來休整部隊,然後旌旗飄飄、車輪滾滾殺奔宋國而來。

大軍進入宋國邊境,到了一個叫老挑的地方,守城的將軍帶兵出來迎戰。姬輝要搶頭功,大吼一聲,耀武揚威地衝殺過去,5個回合以內,殺得宋將大敗而逃,姬輝奮勇當先追殺進城,鄭莊公乘勢大旗一揮,幾千大軍排山倒海勢不可擋,把座城池給淹沒了。

拿下老挑以後,莊公對姬輝大加讚賞,給他記上頭一功。

宋殤公接到大兵壓邊境的消息,嚇得臉色蠟黃,急速召集文臣武將上殿議事。相國華督說:“臣派到京城去打探消息的人回來說,桓王並沒有下過征討宋國的命令。鄭伯是假傳王命,齊、魯等國都中了他的奸計了。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說什麼也沒有用了。”殤公很著急,說:“別說這些沒用的。寡人問的是如何抵抗敵人?”華督一時語塞,轉過頭來看著大司馬,孔父嘉說:“敵強我弱,千萬不能硬拼。鄭伯親自領兵出征,國內必定空虛,我們如果用重金賄賂衛國,請他們偷襲鄭國,鄭伯必然會回師自救。只要鄭軍一走,其它的也就無心戀戰了。”殤公說:“這辦法好是好,但除非司馬親自前往,否則衛國是不肯出兵的。”孔父嘉說:“那主公就耐心堅守,不要輕易出戰,等候臣的消息吧。”

宋殤公挑選了200輛兵車交給孔父嘉,讓他攜帶黃金、白玉、綢緞等物連夜趕往衛國。(孔父嘉的襲鄭救宋比孫臏的圍魏救趙要早得多。只可惜孔父嘉沒有名,所以他的智慧也被埋沒了。同樣一句話,出自名人就成名言;出自百姓,就是白話。)

衛宣公本來想保持中立,但經不起孔父嘉的誘導,便讓醜(出生的時間。如:丑月,丑日,丑時。)將軍帶領200輛兵車和孔父嘉一道去偷襲鄭國。他們大張旗鼓地直逼滎陽而來,一路上大肆掠奪,搞得雞犬不寧。

宋、衛偷襲鄭國的消息迅速傳到了滎陽,世子忽急忙傳令加強守城,隨即派人火速給莊公送信。信使走後沒多長時間,宋、衛之兵就把滎陽城圍住,喊聲震天。世子忽心急如焚,再次派人向莊公求救。

誰知道才圍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孔父嘉就下令迅速撤走。醜將軍不理解,說:“還沒有攻城為什麼就要撤兵?”孔父嘉解釋道:“凡是偷襲,不過是乘人沒有準備的時候撈一把就走。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解除宋國的包圍,我昨天已經看到鄭國的信使出城去了,想必鄭伯要不了幾天就會趕到。如果我們不走,必然會遭到腹背受敵,還是趕快走的好。”

話說鄭軍在齊、魯的幫助下,勢如破竹,已經攻下了宋國的郜城和防城,正打算乘勝追擊,忽然接到了宋、衛偷襲鄭國的消息,莊公吃驚不小,馬上找大將呂子封商議。兩人正在商議的時候,滎陽被圍的告急文書又到了。莊公擔心國內空虛,無心再戰,只好傳令班師回國。

姬輝等人來鄭軍的營寨見莊公說:我軍士氣正旺,宋國已經危在旦夕,為什麼要下令班師,這不是半途而廢了嗎?莊公奸雄多智,隱藏下鄭國被偷襲的事不說,只是說:“寡人跟宋國並沒有仇恨,只是奉天子之命行事,今日仰仗各路諸侯協助,已經攻下了它的兩座城池,懲罰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將士們在外面餐風食露也夠辛苦的了,還是早早班師回國吧。”莊公接著說:“眼下攻下的兩座城池,寡人不敢接收,就留給齊、魯兩國作為慰勞吧。”夷仲年再三推辭,堅決不受。莊公說:“既然齊國不要,就全都給魯國吧,以此來酬勞輝將軍的首戰之功。”姬輝也不推辭,拱手說了聲:“那就多謝了。”

第二天,鄭莊公大犒三軍,然後諸侯之兵各自班師回國。

鄭軍正急速往回趕,又接到本國的一道文書,著實把莊公嚇出一身虛汗,接信的時候手都有些哆嗦。等看了以後,才知道圍城的軍隊已經撤往戴國去了。他深深地出了口氣,笑著說:“我就知道他們不能把鄭國怎麼樣。然而孔父嘉不懂得用兵之道,哪有為了自救而又去招惹是非的。我當用計奪取戴國。”然後命令把隊伍分成4隊,分別由4位將軍率領,各受計謀,悄悄地向戴國進發。

事情是這樣的。宋、衛之兵從滎陽撤出以後,想從戴國借道返回。戴國的君主以為他們是攻打不下滎陽而來攻打戴國,就緊閉城門不讓他們過去。孔父嘉一時火起就散失理智,指揮攻城,戴國看著敵人不多就加強堅守,宋、衛之兵一時也攻不下戴城。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探子報告:“鄭國派上將呂子封領兵來救戴國,在離城20裡處下寨。”醜將軍笑著說:“呂子封是州籲手下的敗將,怕他做什麼。”過了一回兒,探子又來報告:“戴君知道鄭國有兵來救,已經打開城們把鄭軍接進去了。”孔父嘉生氣地說:“本來戴城已經唾手可得,現在看來又要費時日了。”醜將軍提議說:“咱們不如先登上壁壘的高處,看看城中的動靜再作打算。”兩人來到壁壘高處指指點點,就聽到城中連珠炮響,不大一會兒工夫,城上已經換成了鄭國的旗幟。大將呂子封全身披掛站到城樓上高聲大喊:“謝謝將軍的大力協助,我們已經取得戴城了。”

原來,鄭莊公訂下的妙計,讓呂子封帶兵假裝去救戴國,自己卻裝扮成士兵藏在車中。戴國的君主孤立無援,正在當心城池會被宋、衛聯軍攻破,突然聽說鄭國派兵來援助,已經到了城下了,心裡好不高興,立即大開城門,歡迎鄭國的軍隊進去。等進了城後,鄭莊公亮明身份,把戴君趕出宮去。戴國的人一向知道鄭伯的威名,誰也不敢抵擋。戴君無力反抗,只好帶領家眷向西投奔秦國去了。

孔父嘉見自己做了件貓搬篜子——白為狗效力的事情,心裡特別窩火,怒氣沖天地將頭盔仍在地上說:“我與寤生勢不兩立。”醜將軍說:“鄭伯老奸巨滑,最會用兵,如果來個內外夾擊,我們就危險了。咱們還是趕快走吧。”孔父嘉這個時候就象一隻發怒的野獸,完全散失了理智,什麼話也聽不進去,對醜將軍說:“將軍也太膽小了,怕他作什麼。”正在這說話的工夫,鄭軍派人來下戰書,孔父嘉馬上就答應明天午時決戰。

夜裡三更時分,宋軍營寨的左邊忽然喊聲大起,火光沖天,有人大叫:“鄭兵來了!”孔父嘉猛然驚醒,慌忙披掛上車,手持方天畫戟衝出營門,仔細一聽,卻是一片鴉雀無聲。他正想回營,右邊喊聲大作。孔父嘉又急忙調頭向右,片刻之間又是靜悄悄的。這樣忽左忽右鬧騰了大半夜,搞得孔父嘉心煩意亂,頭都要爆炸了。士兵們是東倒西歪,人困馬乏。東方剛剛發白的時候,鄭軍分3路包抄過來,晨曦裡,但見鄭軍隊伍整齊,士氣高昂,刀槍閃閃發亮。宋、衛的軍隊很快就被沖垮了,衛國的醜將軍也在混戰中陣亡。孔父嘉無心戀戰,奪路而逃。活著的士兵皆被鄭軍擒獲。

莊公得了戴城,又打敗宋、衛聯軍,高唱凱歌回國。世子忽和相國祭足帶領大臣們出城迎接,大擺酒筵慶祝勝利。眾大夫和將軍頻頻向莊公祝酒,莊公漸漸地傲慢起來。他舉起酒杯把酒灑到地上,乘著酒興說:“寡人賴天地祖宗之靈和眾卿之力,戰則必勝,威加公卿,這比得上古時候的霸主了吧?”群臣大呼“萬歲”,惟獨考叔不以為然。莊公瞪大眼睛質問考叔,考叔也不示弱,挺直腰板答道:“所謂霸主,應該是受天子之命,統領一方諸侯代天征討,令無不行,呼無不應。主公今日只是假託王命討伐宋國,周天子並不知情。更何況衛國還幫助宋國來襲擊咱們,象陳、蔡、許這樣的小國家也敢抗命不來。難道霸主就是這個樣子嗎?”莊公聽考叔這麼一說,一腔熱血從泥丸宮“唰”地降到了湧泉穴,頭腦清醒了許多,笑著說:“愛卿說得有理,寡人失言了。”

在攻打宋國的戰役中,鄭國和齊、魯結成了統一聯盟。周桓王8年的春天,鄭莊公又約齊僖公和魯隱公到一個叫時來的地方相會,商量討伐許國的事情。到了夏季,三位國君都來到了時來,他們約定7月在許國匯合。協議達成以後,各自就回國作討伐許國的準備去了。

大將呂子封在跟隨莊公回國的路途中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莊公哭得十分傷心,說呂子封的死讓他失去了一條胳膊。念及呂子封的功勞,莊公對他的家人進行了賞賜,並錄用他的弟弟呂子元擔任將軍。

呂子封死後正卿的位置空缺了出來,莊公準備讓高渠彌擔任,世子忽私下對莊公說:“高渠彌這個人既貪又狠,不能重用。”莊公點點頭,改用祭足為正卿,高渠彌為亞卿。

到了6月下旬,莊公仍然留下祭足協助世子忽料理國事,自己統領大軍,打著“奉天討罪”的大旗望許國進發,到了以後就在離城50裡處安營紮寨。等齊、魯的軍隊來到以後,莊公就大擺筵席為兩位君主接風。筵席當中,他對大家宣佈說,這次討伐是奉桓王之命而來的,說著從袖中取出一張帛書檄文,上面列舉了幾條許國君主的罪狀。齊、魯二君主一起拱手說,有了天子的旨意,我們的行動就是名正言順的了。

許是個小國家,封為男爵,城不高,池不深。到了第二天一大早,3國大軍放炮拔寨啟程,一時間把個許城圍得密密扎扎、水洩不通。許君恐懼萬分。

穎考叔是打獵出身的,不僅力大,而且身手十分敏捷,他舉著“奉天討罪”的大旗站在3個士兵駕御的戰車上,顯得格外的威風。戰車到了城牆下面,考叔抬眼看了一下城牆的高度,就讓士兵們拖著車子後退30丈,然後猛力推車向前衝去,快到城牆下的時候,駕車的士兵們使勁往下壓車把,考叔乘勢縱身一跳就站到了城上面,揮舞著手中的大旗繞城飛跑。攻城的士兵們一看鄭國的將軍登上了城牆,個個奮勇向前,有排山倒海之勢,城門很快就被攻破了,三國聯軍蜂擁而入。城中的士兵和百姓看到“奉天討罪”的大旗,人心渙散,亂了陣勢。許君一看城池難保,只好帶著家眷投奔衛國去了。

攻下許國以後,3位君主來到了許國的宮殿上,鄭莊公要把許城賞給魯國。魯隱公仁義厚道,堅決不接受,他說:“許國不尊敬天子,伯爵大人才帶領我們來討伐他,寡人怎麼敢貪圖他們的土地呢?”鄭莊公又讓給齊國,僖公說:“許國與鄭國相鄰,還是留給鄭國最合適。”莊公看著兩位君主都在推辭,也假意謙讓。

正在這個時候,許國的大夫百里帶著一個小孩來求見。莊公傳令讓他們進殿來,百里哭倒在地,請求3 位君主保留許國的一脈香火,願從今以後世代尊敬天子,聽諸侯們調遣。說著引領那個小孩向3位國君叩頭。莊公問百里這個小孩子是什麼人,百里說:“許君沒有兒子,這是他的弟弟,名叫新臣。”看著這般情景,齊、魯二君都有憐憫之心,莊公就來個將計就計,對百里說:“我們是奉周桓王的命令討伐許君的罪行,並不是要佔有你們的土地。趕著走許君,目的也就達到了。許國的香火不能斷。許君有弟弟還在,又有象你這樣的忠臣,我們就立新臣為許君吧。”齊、魯二侯也表示同意。百里非常感謝,再次向3位君主謝恩。莊公說:“新臣年紀還小,難得管理好國家,寡人派一名大夫協助你們吧。”莊公就把公孫獲叫進帳來,命他留下來協助許國的管理。齊、魯二君不知道莊公的真實用意,還覺得他真是仁義。

許國歸順以後,莊公下令犒勞三軍,然後各自班師回國。

東周故事大白話之《假託王命,鄭莊公討宋伐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