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緣何能在二戰後迅猛崛起?深度解析,原來離不開這7個字!

在中國汽車市場,日系車依託配置齊全,油耗低,噪音小,耐用和維修費用低,性價比高等優點,這些年仍然穩穩地佔據著銷量的一席不敗之地,其實也不是愛國與不愛國的問題,能獲得消費者認可的,自然就有它獨到的優勢。大家都知道日本島就區區彈丸之地而已,那麼日本車是如何在二戰之後迎風崛起的?

日系車緣何能在二戰後迅猛崛起?深度解析,原來離不開這7個字!

在二戰的時候,日本本土士兵也是不願乘坐他們自己的汽車的,因為一乘坐汽車就預示著要去推車,爬坡爬不上去要推車,頻繁拋錨也要下去推,作為當時自己的國民都不待見的車,可想而知當時日本汽車的質量是何等的落後。二戰打成廢墟的日本,靠什麼重新建立了一個能夠走向世界的汽車工業體系?其實可以用“盡人事而順天命”七個字來給他歸納總結。

日系車緣何能在二戰後迅猛崛起?深度解析,原來離不開這7個字!

二戰之後日本是屬於戰敗國,可是日本在訂立整個汽車工業振興計劃的時候,卻看不出來一點點戰敗國的態度,相反,他是以一種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態度,用組合拳的方式,對汽車工業做了一次大的佈局。首先是在二戰之後還不到四年的時間,日本就開始大面積的引進國外的汽車專利技術進來,不管是三菱還是五十鈴還是日產,他們合作方都是包括英國的奧斯汀公司,包括美國,包括法國的雷諾等等。雖然在這個很被動的角度,而日本卻我們不一樣,日本車企不是走合資的路線,而是完完整整的引進專利技術。專利技術的引進就為日本後來發展汽車工業打下了非常強大的技術基礎,要知道這些專利到最後都是能夠被日本本土生產汽車所使用的,而且這些技術的引進分別都是五年或者七年的時間,正是這短短的幾年時間,使得日本自己培養出裡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能夠在這個時間段當中成長起來,變得越來越成熟。

日系車緣何能在二戰後迅猛崛起?深度解析,原來離不開這7個字!

當然光靠有技術沒有人制造零部件也是不行,日本政府在這個時候也推出了大量的政策來扶持自己的本土生產汽車零部件,這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零部件的生產直接決定了這輛車的技術水平和製造成本,當時日本政府為了鼓勵本國的企業來生產研發自主品牌汽車,就為這些汽車零部件打開裡綠燈,不但在政策上給予裡全力支持,而且在經濟上也給予很大程度的補貼(不像我們的某些車企,打著研發的口號騙取補貼)。這樣促使日本的這些零配件生產廠家能夠得到大量的原材料,能夠正常的生產。正是因為這些政策以及經濟扶持才使得日本汽車最終在國際上確立了它小排量大動力的日系車地位。

日系車緣何能在二戰後迅猛崛起?深度解析,原來離不開這7個字!

當時日本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的汽車企業,除了關稅高就是限制排量,基本不讓別國的車進口進來。日本政府當時規定超過一定排量的汽車就要交很重的關稅,比如以前的美國車都是7.0L或9.0L以上的大排量,而這個時候日本的這些汽車企業為了享受到本國政府所提供的這些福利,就竭盡全力的發展小排量汽車,並且隨著日本政府對排量限制不斷的放鬆,就逐步形成了車輛小排量大動力的市場優勢。物盡其用地壓榨每一滴汽油所產生的動力,同時在外觀,空間上也儘可能的做出文章。正是這個政策攔住了當時美國車企在日本做強做大,保護了日本國汽車企業在本國的發展。

日系車緣何能在二戰後迅猛崛起?深度解析,原來離不開這7個字!

然而上述這些都還不夠,日本政府還在消費這一塊也設置了門檻。

比方說你要買汽車,你就要交很多的稅費,如果你要買進口車,就要交更高的稅費,但是如果你買本土車的話,連購置稅都全部免除,當然這些政策的推行肯定是更有利於本國汽車的在本國的銷售,可是有一個問題,上面剛才提到:日本畢竟是一個島國區區彈丸之地而已,國土面積就那麼大,所以制約了它的整個汽車市場。那麼如果說之前的這些政策只是日本為了戰後經濟復甦而定出來的政策,那接著往下看就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對全球的汽車銷售戰略野心:

日系車緣何能在二戰後迅猛崛起?深度解析,原來離不開這7個字!

早在1955年的9月,日本就已經簽訂了關貿總協定,關貿總協定有十年時間的保護期,而日本汽車工業正是利用這十年的保護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1965年的10月的時候,日本車儘管還不能在整個汽車大格局當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日本政府主導之下的日本汽車在戰後的發展,特別但近二三十年日本為了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不管是從國家政府還是到每一個汽車生產企業以及汽車零配件企業,都是極盡全力,在自己能夠發展到極致的地方都走到了極致,正是這種“盡人事而順天命”的努力,才使得日本能夠有大的機會從身邊走過的時候,能一把抓住並且從此改變日本汽車的命運,能夠站到國際汽車的大舞臺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