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书不分大小吗?

请叫我白眉鹰王


清天聪五年(1631年)正式设立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延续二百余年,直至清末新政时期,六部的名字和职能才发生了巨大变革。

六部设立之初,各部职官均以贝勒一人总理部务,之下设满、蒙、汉承政各一至二人,参政八人,启心郎一人。后经历代调整,六部之制日渐规范。六部的主要职官均设尚书,满汉各一人;左侍郎,满汉各一人;右侍郎, 满汉各一人。

各尚书品秩早先规定满人一品,汉人二品,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满尚书二品。康熙六年(1667年)恢复旧制,九年又再次改为正二品。等到雍正八年(1730年)才规定满汉尚书都是从一品,这才成为定制。因为六部满汉尚书都是从一品,所以从品秩来说并无不同。但是一些重要的部衙会由大学士(正一品)兼署,因此具体到不同时期、不同官员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六部作为中央重要行政体系,不同部衙地位也是不同的。其中吏部因为负责管理全国文官制度,在清代国家机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一直被认为是六部之首,其尚书一直也都是由皇亲国戚、皇帝亲信来担任的,其地位非同一般。

(李鸿藻,1820.02.14—1897.07.24,光绪朝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


老照片


三省六部制度始于隋唐。至明清,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已被内阁所取代,六部仍延续。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的长官是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清代均是满、汉各一人。以雍正八年规定:尚书从一品、侍郎从二品。常有管理某部的大学士,在升堂时坐在满汉尚书之间,俗称中堂。

作为尚书侍郎的助理叫“堂主事”,直接落实部领导的工作。以康熙九年规定:堂主事正六品。

部下分设各司,负责某项职能或对应某个省份。司的长官叫郎中,副职叫员外郎,具体负责有主事。以康熙九年规定:司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各部基本都是这个架构。岗位编制上,有具体的汉人、满人、蒙古人的要求。

六部的职责:

吏部,相当于当下的中组部。包括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

户部,相当于当下的财政部+央行+国资委+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等,设江南、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清吏司。

礼部,相当于当下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设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兵部,相当于当下国防部+总政+总后+总装,设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清吏司。

刑部,相关于当下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检,设直隶、奉天、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七清吏司。

工部,相关于当下建设部+水利部等,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各部尚书虽然品级相同,但重要程度还是有先后的。一般是:吏、兵、户、礼、邢、工的顺序。


几苇渡


自隋代以后,中央王朝设立六部处理国家事务,统一称为吏部,兵部,刑部,户部,礼部,工部。这个架构一直持续到了清代,户部在隋代称为民部。等李世民登基以后,为了避讳,将民部改为户部。

所谓吏部天官大宰冢。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隋唐时期各部尚书的权力还是很大的,但随着皇帝的权力逐步扩大,六部尚书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小了、到了清代六部吏部,兵部,刑部,户部,礼部,工部。基本上就是军机处的办事机构了。而清代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个部一律设立满汉双尚书,满汉双侍郎。

吏部:有天下第一大部之说。执掌天下所有官员的管理(主要是指三品以下)地方官员的任免,调转,升迁,考核。担负有官员考核权,对官员的升迁有拟定权,几乎决定了官员的仕途,权利自然极大。更何况吏部官员在科考时还会兼任主考官。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人事部和组织部的结合。

户部:执掌天下所有赋税钱粮的管理。收取国家租税,钱粮、军队和官员的薪俸的发放。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财政部经济部的结合。负责全国税收的监督和入库,以及各项用度的拨付。并兼有审计的意思。

兵部:兵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甚至还不如,实权较小,手中并无兵权,更多的是担负着后勤职能。但清代还有一种兵部尚书,那就是各地总督了,这些总督一般也是兼领兵部尚书职衔的,这些总督就相当于如今各军区的司令(职权其实更大),兵部尚书在名义上管理天下军队的管理,高级武职官员的任免,调遣。军队钱粮的调配。对外作战的指挥权和决定权。



礼部:礼部执掌国家级祭祀,皇陵的维护,学政的管理。国家级别的典礼和重大活动的策划工作,这项工作很一般。二是主管全国教育,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各地教学就不必说了,主要是负责监管,但科考的举办就很重要了,而且礼部官员也是会兼任主考官的,这部分职权可就很重要了。以及进士级别的考试,和地方学子的管理。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教育部和民政的结合。

刑部:刑部执掌天下刑名。负责处理触犯律法官员审理侦讯,受弹劾官员的处理和死刑的最后复合。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公安部和检察院的结合。担负着全国上下案件的审核和死刑的核定,一般不直接审案(审核案件是大理寺)。实权不是很大,却一定程度上决人生死。

工部:工部负责国家工程。修建皇陵,建造皇家宫殿,地方水利,治理黄河。修葺河道桥梁。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水利部和农业部的结合。


清水空流


六部,自然是指的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六部尚书汉满各一人(满人掌印,汉人办事),从等级上来讲六部尚书是不分大小的,都是从一品。但从实权上讲却并非如此,一般吏部尚书居首,工部尚书居末,主要是由于六部掌管事务不同导致的。


吏部主要掌管吏治,相当于今天的中组部和人事部,担负有官员考核权,对官员的升迁有拟定权,几乎决定了官员的仕途,权利自然极大。更何况吏部官员在科考时还会兼任主考官,古代又极为重视师生这一纽带,当可谓桃李天下了。

第二名就当属户部尚书了。户部显而易见就是管钱的,可是朝廷的财神爷,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审计署,负责全国税收的监督和入库,以及各项用度的拨付,遇上一个强硬的户部尚书,皇帝有时候也得看其脸色,没办法,没钱啥都办不成。

第三名应该算是兵部尚书了。这兵部尚书又有不同,京城的兵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甚至还不如,实权较小,手中并无兵权,更多的是担负着后勤职能。但还有一种兵部尚书,那就是各地总督了,这些总督一般也是领着兵部尚书衔的,这些总督就相当于如今各军区的司令(职权其实更大),他们的实权可是相当大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兵部排到第三的原因。

第四名应该算是刑部了。刑部其实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部分)、公安部(部分)和司法部(部分)职能,主要担负着全国上下案件的审核和死刑的核定,一般不直接审案(除非皇帝钦定的案件或者需要三司会审的大案)。实权不是很大,却一定程度上决人生死。

第五名算是礼部。礼部主要担负着两方面的职责,一是各项典礼和重大活动的策划工作,这项工作并没有什么实权。二是主管全国教育,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各地教学就不必说了,主要是负责监管,但科考的举办就很重要了,而且礼部官员也是会兼任主考官的,这部分职权可就很重要了,不过这方面显然竞争不过吏部。

最后一名自然就是工部了。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和科技部,说到底就是搞建设和研发的。在清代,这个部门的实权实在不怎么样,不过油水倒是不少,搞建设嘛,自然是要花钱的。


香茗史馆


六部即礼部、工部、刑部、兵部、户部、吏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六部的尚书是平级的,品级都是从一品,也就是说这六者没有大小之分,

但是六部的尚书品级虽然是平级的,其地位却有贵贱之分,可谓是天壤之别。那么六部的地位到底孰贵孰贱呢?

第一、吏部

自古吏部就被称为“天官”,能比作天上的官,就足以说明他的地位有多尊崇,它是历朝历代公认的六部之首。清朝的吏部主要掌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和调动等事务。吏部下设四个司,文选清吏司掌文官的升迁、选用和调动等;验封司掌文官的封爵、世职、恩荫、请封和捐封的;稽勋司掌文官的终养、入籍等;考功司掌文官的处分、京察和大计。试想下文官的升迁、选用和考核基本上都在吏部的手中,你说吏部权利大不大?



第二、户部

与吏部“天官”对应的就是户部“地官”,简单的说吏部管的权,户部管的就是钱,你说世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没错无非就是权和钱,所以户部是当之无愧的六部第二大实权部门,户部尚书也是全天下最富的肥缺。户部掌全国土地、田地、户籍、铸钱、漕务、税赋和俸饷等一切财政事宜,可以说全天下有关钱和土地的事情全部归户部管。

而且户部之所以能够凌驾于其他四部之上,关键在于它掌握了全国文武官员的俸禄及士兵的粮饷,如果户部尚书不松口谁也拿不到这个钱,当然前提是这个尚书必须够强势,不然户部掌握这个权利也只有被欺负的命。



第三、礼部

礼部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它能排第三?说实话,如果不是他实际的权利相对于其他五部都小些,可能就比工部要大一点,不然以礼部超然的地位绝对能够排在第一位。我们要知道清朝还是儒家当道,凡事都要讲究礼法,连皇帝都无法逃脱礼法的束缚,更何况其他的百官呢?而礼部尚书就恰恰掌握了礼法这么一个最权威的权杖,任何人他都可以以违礼的罪名去惩罚于他们,当然前提是这个礼部尚书够强势。

礼部掌典礼事务、全国教育、外国往来、科举考试及铸造皇帝宝印和内外官员印信。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礼部的最大权利就是管理及举行科举考试,一般情况下礼部尚书都会出任会试的主考官,历来的进士只有通过会试才有资格进入殿试去争夺状元,其实这举办科举考试本身没有什么多大的权利,但是重要的是礼部尚书不但是要举办科举考试还要当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这就不得了了,可以说他当主考官时期选出的进士都是他的门生,而在古代官场最讲究师生关系的,这无疑会是礼部尚书最大的一股力量,如果运用的好,甚至可以凌驾于其他五部之上,当然这仅仅只是猜想,毕竟管理文官的实权都在吏部手中。



第四、兵部

我想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管理全国兵马的兵部会排在第四?很简单,因为你们想的那个兵部在清朝并不存在,清朝的兵部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惨的存在,它没有任何调兵的权利,兵部尚书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军队后勤部的部长,在清朝军队的调动和武官的任免都在南书房和军机处的手里,兵部可以说只是辅助的存在,它只能处理兵务方面的事情,而在兵权它没有丝毫的权利。兵部掌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关禁、军械、驿站等兵务。也正是因为这样兵部的权利也只能排在第四。



第五、刑部

刑部掌整个天下的法律刑狱,乍看起来感觉刑部权利很大,不应该排在最末啊,别忘记了清朝是采用三法司制的,刑部并非一家独大,还有都察院管稽察和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因此刑部权力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即使是我们所认为的对于死刑的审核,刑部尚书也需要与九卿共同核准,所以说清朝的刑部跟兵部一样,同样没有多大的权利。



第六、工部

权利最低的部门,其余六部好歹还能管的上官员,吏部掌文官升迁,户部掌百官俸禄,礼部掌百官礼仪,兵部掌武官选用,刑部掌百官刑狱。那么工部呢?很明显,工部管不了百官,工部只能管全国的工程,也就是建什么东西,怎么建,用什么图纸,图纸怎么设计,都是他说了算,但是说实话,对于百官没啥威慑力,等同于没有,因此他的地位当然是最低的。



不过不管如何六部尚书始终都是朝堂上最顶尖的一些人物,不管如何其他官员都不能与之比拟。


澳古说历史


六部是指礼吏兵户工刑,清朝开始,尤其是雍正乾隆时期,建立军机处以后,这六部尚书都是各军机大臣兼任,下面就各部职能我简单说一下,为了通俗易懂,我都拿现在的部门做一下比较。

礼部相当于今天的宣传部+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新闻广电总局

吏部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有部分纪检的职能。

兵部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军委和国防部,只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后勤部和负责征兵工作,别的职能和吏部相似,只不过吏部管文官,兵部管武将。

户部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人民银行+商务部+审计署+发改委

工部相当于今天的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农业部+水利部

刑部相当于今天的人民法院,还有一个都察院,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

理论上说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没有大小。排名第一的是礼部,其实也很好理解,礼部是宣传部和新闻广电总局的结合体,也就是政府的口喉。而实际上,肯定是吏部的权力更重,组织部加纪检委,所有官员的命门都被吏部尚书捏在手里,考察政绩调配官员职位都是他的事,再有就是户部,管财政的永远吃香,其实工部每天过手的钱财也不少。


开心雨


清承明制,沿用了明代的内阁和六部制度。因为题目中未涉及内阁制,所以就谈一下清代的六部。

清代六部图表

清代六部与明朝一样,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吏部主要负责文职官员的考录、升调、审计、考察,类似今天的组织和人事部门;户部掌管天下钱粮财政,这是个肥缺,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税务总局、银行和粮食局;礼部掌管教育和礼仪,与今天的教育部、宣传部和外交部礼宾司相当;兵部负责武职官员的考录、升调、考察以及全国绿营兵的管理,类似于今日军队之政治工作部和国防部的职能;刑部主管天下刑事司法,大体与今天的公检法司类似;工部掌管全国的土木、水利及兵器制造工程,类似于今天的建设部和水利部。

八国联军侵华后,清廷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各部之首;后来清廷改革官制,将户部改称度支部,兵部改称陆军部,工部与新设之商部合并为农工商部,原来的理藩院改称理藩部,刑部改称法部,另增设民政部和邮传部——至此,已经不仅仅是六部了。

清代六部首长为尚书,从一品,仅次于内阁大学士。有清一代,六部实行满汉双尚书制,开始满人尚书地位和品级要比汉人尚书高一点,后来统一了满汉六部尚书的品阶,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了。


民国年间那些事


清朝的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最高领导人称为尚书、副手为侍郎。这六部按照周礼,也雅称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所以吏部尚书也称为吏部天官。相应的户部尚书为地官、礼部尚书为春官、兵部尚书为夏官、刑部尚书为秋官、工部尚书为冬官。

从品级上说,六部确实不分大小,都是从一品,再往上就是殿阁大学士、太师、太傅和太保这样的高级荣衔了。但是因为六部所掌管的不一样,所以从事实权力上,六部还是有区别的。

先说吏部天官,管理全国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和调动等等。相当于人事部。也就是说,除了皇帝点名要提拔或者处罚的重臣,吏部尚书动不了;除此之外,其他不入皇帝法眼,或者皇帝压根就不认识的中低层官员是否能留任、是否能升迁,都是由吏部所管理的。所以吏部在六部之中权力最高,皇帝一般都会派自己的亲信之人掌管。

户部地官,相当于财政部。不但管理天下的户籍,还管理天下的赋税和官员的薪俸,执掌国库。

礼部春官,相当于教育部,管理天下科举,同时也负责和国家、皇帝有关的各种仪式和祭祀。

兵部夏官。军权虽然也是天下之重,清朝的军权直接属于皇帝,所以兵部其实并没有调兵之权,只有对中低级武官的考核和选拔,以及管一管兵籍文书、军械制造和发放等琐碎的行政工作,所以兵部尚书并无实权。但是作为封疆大吏、专制一方的总督,确是要靠着挂兵部侍郎乃至于兵部尚书衔来获得地方军权的。所以这也是兵部有意思的地方,真正的兵部堂官没有军权,而地方上挂兵部尚书衔的大员反而有军权。

刑部秋官,掌管天下刑事司法,但是被大理寺分走了重大案件的复核权,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工部冬官,掌管天下水利和建设。虽然权力不大,但是事务繁多,工部尚书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的吃力不讨好的职位。

清朝的六部基本就是如此,品级上不分大小,但是权力有轻重,以吏部和户部执掌人权和财权最为重要;礼部最为清贵;兵部名不副实;刑部和户部权力较小而责任和事务繁多。


经史通义


清朝的六部是分重要性的,一般按照重要性来分,排序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尚书都是从一品,按照清朝规定,每一个部尚书两名侍郎四名,满汉平分。下面我给大家细细讲讲每一个部门。



吏部

之所以把他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他负责管理官吏的升黜,清朝规定,除了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外,其他官吏满三年一次考核,决定你的升黜,这应该就是他在第一位的原因,所有的官吏升黜在他手里握着的嘛。

户部

掌管税收,由于中国小农经济,所以主要掌管土地税收,同时负责丈量耕地,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

礼部

有点像今天的教育主管部门兼外交部,但他们的主要职责还是负责宫廷祭祀等大型礼仪工作,但由于清朝天朝上国理念,所以他还负责管理朝贡,也就是相当于清朝的外教部,此外,他还负责

科举考试,官吏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成为官吏的资格的,所以他还是很重要的。



兵部

负责武官的考核人免,同时负责各地汇往京城的奏折,奏折送到京城需要驿站,驿站兵部负责。

刑部

负责法律事务,对犯人的审查等等。

工部

负责公共建设的维修和建设,像一些比如说黄河决堤这些事情,一定是工部负责,同时工部还要对政府的产业进行管理。

清朝的六部是政府机构的骨干,对政府的良好运作至关重要。


慕容祁连山


清朝的六部是工部、兵部、户部、吏部、刑部、礼部。六部职能平级,但是吏部称为六部之首。

从隋唐时候开始,中国王朝的中央政府以“三省六部”进行区分。其中三省是中枢机构,六部分管具体事务。在明朝和清朝时候,三省的职能由大学士替代,而六部则保留下来。用现代的干部做个比拟,三省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室和秘书处,六部则是各大部委。

六部乃是工部、兵部、户部、吏部、刑部、礼部。其中,工部负责建设,兵部负责军事,户部负责民政和财政,吏部负责人事,刑部负责司法,礼部负责礼仪教育外交。

六部的主官叫尚书,正二品。另外每个部设左右侍郎各一个,正三品。从品级上,六部是一样的,并且六部的业务平行,六部尚书互不干涉,所以是不分尊卑。

但实际上,由于各部职能不同,有的部可能在中央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里面,最有实力的就是吏部。

很简单,吏部是负责人事的,原则上全国所有大小官员都是吏部选派,包括在明朝时候用于监督六部工作的六科和御史们,也要经过吏部公文才能上任。换句话说,吏部尚书掌握着全国官员的任用升迁的命脉。其他各部因此要卖吏部面子也就很正常了。

清朝我不是太熟悉,举个明朝的例子。明朝隆庆年间,当时朝廷中掌握大权的是隆庆皇帝的老师,内阁首辅高拱。另外当时还有个朝廷元老,非常善于打仗的杨博。而杨博的头衔却是吏部尚书。

对朝廷来说,把杨博调去管兵部是最合适的,但杨博已经到了吏部尚书,如果改任兵部尚书,感觉地位下降了。同时,吏部工作如此重要,高拱也不放心随便给别人。

于是明朝出现了奇葩的人事结构。杨博名义上担任吏部尚书,实际上管理兵部的工作。而高拱则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直接管理吏部工作,上午在内阁办公,下午到吏部办公。

从这两位牛人的尴尬职权,也可以看出吏部尚书确实是六部中最牛逼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