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大荔,有唐詩宋詞般的文化積澱、人傑地靈的豐厚底蘊,有山川秀美、三河多嬌的生態環境,有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富庶日月,有敢咥奓事、丁是丁卯是卯的大荔精神……這,既是文化、更是文明。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大荔古稱同州,自西魏恭帝元年(554)起已1400多年。作為大荔歷史上最為知名度、美譽度最高的稱謂,同州在絕大多數人心中已經耳熟能詳。但是,我們卻驚異的發現,身邊總有一些人把同州寫成“同洲”,無知無畏令人側目。同州之“州”寫成“洲”,看似一字之差,實質差之千里。前幾年聽過一個“笑話”,一個“文化人”給一個單位起名字,硬是測出來“同州”五行缺水,生生地將同州臆造成了“同洲”,真是笑掉大牙。引一段歷史說事,同州得名於大荔城南九龍村有九龍泉,史載“九穴同流,同州所繇得名也。”由此可以看出,“同州”不但不缺水,而且“富水”,是大荔這一方三河匯流興旺發達、同心同德同舟共進的真實寫照。每每看到門頭牌匾上、公交車輛上、刊物報紙上,甚至是紅頭文件、同州湖景區中,同州、“同洲”不分,不由讓人生出幾分不快,無意之舉一定程度上倒也可以諒解,有意為之則只能證明實實沒文化。同州之名貴為文化活化石,是現今75萬大荔人民乃至千千萬萬後世子孫的共有精神財富,絕不容隨意玷汙。古人尊崇文化、慎用漢字,今人浮躁空洞、胡寫亂用,說的輕了是缺少敬畏心、不文明,說的重了就是“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美麗大荔首先是文明大荔,沒有文化的“文明”必然缺色!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耳熟能詳。對於上班族而言,每次長假都極其珍貴,許多人便早早把自己的假期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了,外出旅遊、購物……卻很少考慮家中父母,甚至全然不顧老人的感受。如今,我們能給老人們充裕的物質生活,卻常常忽視他們的精神追求,老年人空閒時間多,但由於社會活動範圍小,時常呆在家裡,身邊又沒有子女可以說話,普遍感到孤獨難耐。從精神和物質上給老人以關懷,讓老人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孔子在論孝道時慨言,如果只注重物質的供養,那和養狗養馬有什麼區別?大荔古有敬老愛老的傳統,在百

孝故事中不乏至善至孝人和事。南朝梁馮翊(今大荔)人吉翂從小就非常孝順,11歲時母親去世,他悲傷得不吃不喝。吉翂的父親在擔任吳興郡原鄉縣令時,遭到奸吏誣陷被判死罪。吉翂當時只有15歲,聽說了此事就去擊鼓鳴冤,請求以自己的性命換回父親的生命。梁武帝感到非常驚奇,認為一個孩子能有如此孝心實屬難得,因而免去了他父親的死罪。牛有舐犢之情,鴉有反哺之恩。現實社會中,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育拉扯大,也理應得到子女們的回報。關愛老人,回報父母之恩,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準則。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目下又到年末,回顧埋頭苦幹、砥礪奮進的一年,我們闊步走在幸福和諧的大路上,城市文明、鄉村美麗、產業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大美大荔大發展呈現出厚重的民本底色。對每一位愛大荔的大荔人和戀大荔的新大荔人來講,建設富裕和諧美麗大荔、過上更幸福日子,人心所向、共識所在。希望的如願,夢想的實現,必須以至誠至愛為精神依託。“至誠”就是極大的忠誠,是全心全意、無怨無悔的忠誠。“至愛”是愛的最高境界,是盡心盡力、徹頭徹尾的大愛。至誠至愛,就是要傾盡所有的忠誠和大愛,讓理想信念的旗幟在同州大地迎風飄揚,讓文明美麗之歌在1800平方公里廣為傳唱,傾力耕耘養育我們的這片深情熱土,讓大荔更加欣欣向榮,讓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大荔有很多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至誠至愛人物,歷史上的芮良夫、閻敬銘、王進喜,今天身邊的趙賢若、李世居、薛安全,他們的品質和精神一直在廣袤的同州大地上弘揚,務實為民清廉奉獻的使命,一句句噓寒問暖的話語,一幕幕訪親拉手的場景,一件件貼心感人的實事……惠民生、謀幸福、促和諧,無不表達著對百姓的真情牽掛,無不體現著服務人民的宗旨。愛大荔也需要技術含量與文化支撐,大荔兒女都懷著一顆“至誠至愛”的種子,用執著堅守去呵護,用擔當精神去培育,深深植根同州大地,美麗家園定會更加安寧祥和,父老鄉親定會更加幸福快樂!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從此不再寫“同洲”,爭做“同州”文明人

  文化興衰看細節、文明進步更在細節,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文明社會發展中的文化“細節”絕對馬虎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