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三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977字,閱讀僅需4分鐘~

清宮承襲元、明宮廷遺產,再加上清朝的重視,文物收藏極為豐富。一九二五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使飽受戰火劫毀及遜帝溥儀一夥盜損的宮廷文物開始受到完整的保護。而在這其中鄭振鐸的「焦慮」源自他對保護中國古代文物重要性的充分認識。他早年以文學出名,後來他逐漸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文物考古上。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唐 陶伎樂女俑群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贈

鄭振鐸先生曾向故宮捐獻多件陶俑,從舉國上下爭相為故宮博物院充實藝術品收藏的背景來看,鄭先生將自己購買珍藏的陶俑毅然捐獻出來,就是十分自然的了。一九五〇年七月七日,在給友人的信中便提到「明器遷移事」,欲將其捐獻給故宮,只是由於各種原因,當時未能成行。一九五二年按照先生意願,故宮悉數接收了他個人收藏的全部陶俑(其中包括一部分建築模型和唐三彩器皿),計六百五十五件;後鄭先生又向故宮捐獻了兩件南宋時期的泥塑羅漢像,總數達六百五十七件。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北魏 灰陶馬高二〇·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這批陶俑,無論從購買、編印出版以及科學研究,都凝聚著鄭先生的大量心血,這裡不能不多說幾句。陶俑是中國古代喪葬中使用極為普遍的一種隨葬冥器(或稱「明器」),埋在墓室中起殉葬作用。歷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寶愛的主要是古代銅器及玉器,對於書畫也較為重視。而陶俑之類,因為陪葬所用,向來被視為不祥之物,不為盜墓者所取。到了清中期,方有學者留意收購。清末由於帝國主義商人和古董家的收購,大量陶俑精品流失海外的博物館及私人手中。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唐 三彩胡人俑 高六一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鄭振鐸先生的這批陶俑主要是一九四七年春到一九四八年冬兩年之間收購的。他又拿出了抗戰期間搶救古書的勁頭,不遺餘力地購買陶俑,以期減少這些珍貴文物流失國外的數目。這些東西亦不便宜,精品更為昂貴,這使他已陷入窘況的家境更為緊張,努力的結果,就是漢魏六朝隋唐俑四五百件充塞家中,地上架上,莫非是「俑」,其中尤多精品。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唐 三彩文吏俑(兩件)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鄭振鐸先生收藏文物絕不是為個人孤芳自賞,而總是想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去研究。鑑於國內從未有系統地介紹這類古代殉葬物的圖錄,而他所收藏的明器陶俑,又有某些是過去所未發現的,即如羅振玉的《古明器圖錄》和日本人大村西厓、濱田耕作、大塚稔等的有關書籍中,都未見有相似者,他就在收藏的同時,著手編印《中國古明器陶俑圖錄》以廣流傳,嘉惠學人。其中除一小部分是見諸著錄的外,其餘都是他自己的收藏。圖版已由上海出版公司制就印成,但因「說明」未撰,遲遲未能面世。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左:唐 白陶畫綵女立俑 右:唐 紅陶畫綵女立俑

一九五三年,郭若愚先生表示可代寫「說明」,只是沒有實物,不能詳細寫每件陶俑的尺寸大小,鄭振鐸即對郭願代寫極為感謝,表示器物的尺寸可由他自己填補。全書終於完成了,卻發現實物中被古董商以偽亂真摻雜的幾件贗品也收了進去,亟需換補,又一次擱了起來。這一擱就是三十多年,直至一九八六年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雖然是件憾事,但畢竟了卻了鄭先生的夙願。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左:唐 紅陶女立俑 右:唐 紅陶畫綵女立俑

對這批陶俑,鄭振鐸先生不只是收藏、印圖錄,而且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購買伊始,他就著手擬寫《看俑錄》一書,這是一個宏大的計劃,而購買、編印、研究三者的結合,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這部書後未見出。一九三三年由哈佛燕京學社出版的鄭德坤、沈維鈞的《中國明器》,雖系統論述了中國明器的種類、藝術風格與時代特徵,但若論對陶俑歷史文化價值的認識,鄭振鐸先生的研究在我國應是最全面也最為深刻。鄭先生的中國陶俑藝術研究成果,集中而充分地反映在他為《陝西省出土唐俑選集》一書所作的序言中。

這篇序言寫於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他在西安考察文物考古工作期間,論述了「俑」的歷史和唐俑的特點,與其在美術史和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唐 黑陶崑崙奴俑 高二四·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這是鄭先生多年來陶俑研究的總結,五千五百多字,一氣呵成。雖是為陝西出土唐俑而作,但著眼於全國;重點是唐俑,但也論述了不同時代陶俑的特點及其傳承關係。他在研究中提出了許多重要見解,

例如對西安出土的牽馬俑、咸陽出土的男童立俑,他研究後認為都是「崑崙奴」,證明唐代「崑崙奴」的使用頗為普遍,且以其勇力著稱,而其收藏中便有兩件「崑崙奴」俑。可見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他對「崑崙奴」俑已瞭然於胸,這絕非一般收藏者所能企及。再如,他對驪山腳下秦始皇陵前出土的一對大陶俑十分重視,其臉部表情安靜而富有自信力,它們正是屬於秦國全盛時代的偉大的美術創作。過了十六年,當秦始皇陵前大量精美絕倫的兵馬俑重見天日時,充分證明了鄭振鐸先生的推斷及他的卓見。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唐 黑陶崑崙奴俑 高二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以上用這麼長的篇幅述說鄭振鐸與這批陶俑的關係,可見這批東西在先生眼中的價值。它們對先生來說絕不是「無甚用處」,而是極為珍貴,大有用處。

盜墓賊為何對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崑崙奴」俑又是什麼?


原文作者:鄭欣淼(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前院長)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1月刊《鄭振鐸與故宮博物院》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