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那么教师职称还要不要,工资待遇应该怎么确定?

鹰眼看教育


取消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那么职称的作用主要就剩下两种了:

一、职业荣誉。教师职称成了对教师贡献值的认可和评价。一方面体现对教师业务水平的精神褒奖,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教师政治上进步的条件设定。比如中级职称才能担任中层干部,高级职称才能担任副校长等。

二、人群区分。教师职称一旦不与工资待遇匹配,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就不会削尖脑袋也要弄到职称了,毕竟,就算不靠真本事也要靠自己的其他软实力,比如人际关系,比如材料准备。不挂钩了,那些人就懒得去花那份心思了,他们认为不值当。而将名誉看得比利益重的,过去不愿意评职称,觉得里面有些事有辱斯文。不与钱挂钩,他们反而会认真准备,尽展才华,以期得到一份令名!

去除了职称这个设定工资待遇的主要指标,工资的设计可以由三大块构成:

1.教龄。有很多人希望将教龄作为唯一标准,当然并不合理,这容易滋生混日子情绪和助长熬资历行为。但教龄也的确能够部分地反映出教师的贡献值,所以不妨占比40%左右吧。而且可以设10、20、30年的系数为1.1、1.2和1.3,对于一生从教者再给予经济上的体现。

2.业绩。教育不是拼苦劳,必须要有功劳。所以,教师业绩非常重要。这一块的评价比较复杂,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教师的公愤。怎么设计一套管用的评价体系,需要上面开动脑筋,加强调研,拿出顶层设计。下面只能在总框架内因地制宜。这一块比重可以达到50%。

3.影响力。教师的影响力可以由校领导、同行、家长委员会、学生共同来打分,最后得出综合分。按得分高低确定影响力因子,将剩余的10%与这些因子相乘,进行再分配。既体现差距,又不是太大,比绩效分配方案更为合理。

不过,以上所说,都是假设,看看就好,当不的真。😄


剑客谈教育


强烈要求取消职称,本人从教34年,班主任也是34年,辅导的学生征文有获得过全国二等奖,其他奖次也很多,学校经常安排教研员听我课,还上公开课,市区级先进也评过,就是因为校领导随意改评职条件,为某人量身定制,人家论文叠加就有二、三十分,工作30年教龄才3分,辅导奖没有分,这公平吗?想想就寒心。


静人静心


关于这个问题,人社部、教育部有关专家和媒体,从不同角度作了分析探讨和规划预测。归纳起来,基本方向和精神如下:

一、教师职称的设计初衷

1、职称制度在设计定位上,是一个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机制,职称评定是作为单位内部人事管理的一种方式。

2、职称制度改革要和用人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进。目前的用人制度: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机关实行公务员制,事业单位推行聘任制。职称只能作为聘任制之下的岗位设置要求和重要参考条件。

3、职称挂钩的东西太多,负担太重。不仅包括工资、福利待遇等,还附加带来的行政性、主观性和腐败等。要强化它的评价功能,弱化它的挂钩功能。

4、事业单位的最大群体是教师,职称的许多诟病也来自教师队伍。因此,应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

二、取消职称工资的可行性

目前教师的工资待遇和退休养老金,主要是按职称高低进行核定的。由于各校的职称名额、特别是高级名额是有限制的,因此出现够条件的人数远大于限制的名额比例。使同类教师(学历、教龄、能力、工作量、教学质量差不多)因为职称不同,而收入差距拉大。有的高级和初级收入相差一半以上,而且直接影响退休待遇。

教师职称的评审过程竞争激烈,人为色彩浓厚,隐含诸多问题和弊端,后遗症不可小觑。由职称差别带来的心理失衡状态,极易导致师资外流或消极怠工、破罐子破摔;评审中造成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评委之间种种矛盾,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现实土壤。

办好教育,要依靠绝大多数教师。依据职称确定工资待遇,不仅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会严重挫伤教学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通过‘’限高、稳中、托底‘’的工资制度改革,逐步淡化和取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业绩与公平合理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势在必行。

三、教师的收入构成

1、基本工资:按教师资格设定,小学教师3000元/月,初中教师3500元/月,高中教师3800元/月,大专教师4100元/月,大学教师4500元/月,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2、教龄工资:每年60元,随教龄增长,鼓励终身从教,稳定教师队伍。

3、绩效工资:占个人收入的10%左右,作为学期和学年奖金发放。由教师集体评比推荐,主要看教学实绩和质量。

4、课时补贴:按实际上课量计酬,鼓励有能力者多上课,特别是青年教师,多劳多得。

5、特优津贴:全体教师公认的特优教师,不限名额,县市以上主管部门考核认定,不终身制。注重特、优、新,鼓励教师创新、创优。

6、乡镇、山区补贴:基本工资的35%左右,越偏远、偏僻地区越高,离开便取消。





鹰眼看教育


因为职称与工资挂钩严重违背按劳分配原则,所以职称与工资脱钩是必须也是必然的。

二者脱钩,不等于取消职称,职称已经沿袭至今,一下子取消有点不现实。脱钩后的职称只能以一种荣誉存在。这样,职称评定过程就不存在腐败了,职称的含金纯度也会高起来。晋升职称可以像其他奥运冠军、诺贝尔奖一样,一次性给予奖励。

有人总说别的什么行业有职称等级且按级定工资,却不知道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火箭上天,让普通技师行吗?高级工程师马虎一点行吗?就连焊接的人,都要严格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才能上岗,但有了证不规范操作行吗?有了证不干,能自动焊好吗?。教师则不同,领导照顾可以少上课,教学差一点也能找个借口,退居二线搞后勤也行,做课题搞科研也行,这是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活,是个良心活,不是一个职称就能判断工作的。你职称再高,只是一个处于静止状态的能力,有没有表现这个能力,把能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为学生服务中去,这是未知的;而其他行业特别是生产性行业里的职称所代表的能力,是与劳动必然融为一体的,否则产品质量不过关、安全不能有保障,可能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运行,职称对应的能力投入到劳动中,是确定的。这就是教师职称与其他行业职称不同之处。不能用一个不一定发挥作用的教师职称作主要参照物确定工资标准。职称不高,多下点功夫,也能有成果。职称再高,不干少干,吊儿郎当,也做不出什么贡献。教师的业务,没有哪种技术活专给高职称干的,哪些技术活是中或低职称干的,大家都在辛苦地做同样的教学,空间是教室,对象是学生,时间是同一时段时间,工作性质一样,难度也一样。因此,教师的工资不应用职称人为地拉大,它是良心活,如果用职称定工资,有些人就不必有良心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依职称高可以自动获利,劳动已没有价值,职称已源源不断地为他们生财,而且他们还可骄傲地说:国家定的工资制度,我理所应得!职称已发展成少数虽有职称却并不称职的人谋福利的工具。

中国教师本身都是爱岗敬业、有道德修养的一个群体,由于”良心活“变性”职称活”,有不少教师的三观也发生了负面滋生,老实人、讲良心讲道德的教师,常常被”识时务”的”俊杰”或阴或阳的嘲笑和贬损,勤劳苦干有时并不能带来荣誉和物质上的回报。原因是什么?因为职称低、工资少。每年的职称评审从上到下搞得轰轰烈烈,影响教学秩序,衍生不正之风。评定之后,有人受打击,丧失积极性,有人春风得意,做着少干也可多拿的美梦。职称,有人认为是搅屎棍,原因大概在此吧。

总有人以为高职称的人也不乏认真的、业绩突出的,这是肯定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部分师德高尚的称职老师,就认为职称工资制度的合理。一项制度是否可行,主要是看它是否有漏洞或模糊不清或赏罚不明,工资职称化,避开了实际工作,干多干少与收入无关,干好干坏不论,一律照职称开拨,这种主观意识几乎接近霸道,这是什么制度!正因为职称工资制度的任性,造成了部分教师”我有职称我任性“的意识,这对人民教育事业已经产生巨大的危害。

友们不禁要问,那采用什么来定工资呢?当然用工作量和业绩来衡量。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谁也不会否定这样做的合理性。一、多劳多得,量以课时计算,不能用课时计量的如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等工作,由主管部门将其确定或折算成课时数。这部分工资每学年一定,课时每月总数X规定的单课时工资,第二年再定,动态设置,能多能少,这部分代替原来的基础性工资部分,按月发放。按课时分配工资,同时对超编学校人浮于事也能起到遏制作用,教师多,必然课时均摊少,基础工资相对少,这就会倒逼超编学校的教师主动要求调动到缺编学校,从而有效解决超编与缺编之间师资不平衡问题。基础性工资按课时定,工资差距不大,可以起到既促进工作又稳定民心的作用。二、优劳优得,由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教学工作的合格、良、优秀等次以及各种奖项,分项分等次进行奖励。这部分替代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

肯定有人问,按上面操作起来,也有不公平的成分。但比起职称工资制度要强很多了,少量的不公平和矛盾不会像职称工资制度下那样尖锐和复杂,而且可以不断地完善,实现公平合理的最大化。而职称工资制由于它具有本质性的不合理,是由职称而引起的,只要职称与工资挂钩,它产生的内部矛盾是无法用职称本身来解决。除非大家一样的职称,那职称还挂钩干什么呢?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等了多少年弄个职称,现在不套工资,我反对。理由是,我过去辛苦?别人先晋上,先发了多少年高工资,我现在就不执行了?其实别人(大约教龄相同的人)过去也辛苦,别人比你多领了几年,那是职称工资制度的错。但我们要从教育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大局着想,不能仅考虑一己私利。如果想着晋级后靠高一级职称少干活多拿钱,那更是不该了,正暴露出职称工资制度使教师道德滑坡的严重弊端。那些认真工作的教师(包括任何职级),都不怕上课,不怕干活,也不会担心职称与工资脱钩。而那些靠职称混饭吃的人,会怕起来,一旦工资改制,他们就会说:不能再懒了,不能再马虎了。这难道不正是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正能量吗?

只有将职称与工资脱钩,教师才能在公平合理的分配环境中安心地以良心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思想境界,我想,这才是教师的本色和教育的内在动力。

只要将职称与工资脱钩,从劳动本身出发,就一定会找到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教师是有智慧的,党和人民是有智慧的。但愿早日出台适应新时代的教师工资制度。



金学茶馆话心声


编者按: 取消教师职称或者是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人们已议论了很长时间,还有人给出了按教龄计算工资的具体办法,但上面不予采纳,究竟是不科学合理,还是没有可操作性,不得而知。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理一理。

一、取消教师职称

教师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的认定,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业绩的一种认同,也是为了激发教师职业认同、鼓励终身从教的有效举措。

那为什么大部分教师对职称有意见呢?

教师职称本身并没问题,只是人为因素在作怪,没有合理的考核办法,没有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机制,增加了不必要的论文、课题、计算机模块等外在因素,再加上关系、权钱交易等因素的破坏,使原本好好的职称变得面目全非。

原来的职称,人们咋没意见呢?现在意见咋就多了呢?社会风气使然。

二、职称与工资脱钩

1、如果取消了职称,就不存在脱钩问题了。

2、职称与工资挂钩体现了职称的“重要性”,也成了人们互相竞争,甚至动用各种外力达到晋升的驱动力。

3、在没有比职称更科学合理的或者更好的计算工资的办法之前,二者取消或割裂的条件还不成熟,也不可能。

4、如果二者脱钩,职称只是一本证书,一种荣誉,不言而喻,它存在的意义大打折扣。



三、工资待遇

1、有人建议按教龄发放工资,基本工资定个基数,按年限逐年递增。

2、绩效工资按工作量、业绩发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3、特殊津贴,对学校做出特殊贡献的名师骨干给与特殊奖励。

我也赞同这个意见,但又有几个问题。

4、现在大家对绩效工资的发放有意见吗?特殊奖励的资金从哪块出?绩效?办公费?

5、你是对职称有意见还是对评职称有意见?

6、你是条件不够,还是职称指标不足?

职称改革正在路上,职称间的工资差距也在缩小,中级指标已经开放,高级指标也在增加,年轻人还是有希望的。

我们也就是说说而已,希望各位同仁搭好政策便车,顺势而为,顺风而上,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你说呢!



我是瓦良格教育时评,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瓦良格


如果取消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教师职称就不再是重要不重要的问题了,单纯从工资与职称的直接关系上来说,就没存在的意义了。中小学教师职务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的。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并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寒了很多教师的心,这也是制度的设立者未曾始料。


题主问题中说的是如果取消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也就是说不是事实,那么这样毫无根据的假设就没任何意义。即便是既定事实,在以后的政策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大变数,谁都无法预知未来。职称不与工资挂钩了,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体现职称的重要性,比如给津贴什么的,不一定说非要体现在工资上,所以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不能说职称就不重要了,只能说对于工资来说不重要了。

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工资待遇的确定方法还有很多种。一是可以体现在教龄方面,加大教龄津贴。二是体现在教学成绩方面,多劳多得,奖勤罚懒,鼓励老师进行教研教改。三是体现在对老师综合评价方面。四是体现在课时和工作量上等等。




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存在明显弊端,很多老师晋升高级后就不再担任主科,甚至不再担课了,而且由于级别高,无论工资还是补贴都要比没晋升高级的老师高很多,职称成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生命线,钱袋子和地位象征,对广大教师尤为重要。对于存在的问题国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相信制度会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会更加科学和健全,但我个人认为取消职称是不大可能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共同探讨。


春日苍穹


职称确实成为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的心头之痛。就拿我所掌握的一些情况来说,中师毕业的老教师最为吃亏。因为在这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职称就像是挂在天花板上的一个桃子,你永远都够不着。

在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职称是论资排辈的。那时候的我们让着老教师,让着领导。虽然我们是教学的生力军,毕竟在我们前面还站着那么多的人。我们想,只要好好工作,爱岗敬业,提高能力,等前面的老师和领导的职称解决了,我们就成为站在前面的人了。

在我们三十多岁的时候,职称是要文凭的。那时候我们抽出闲暇时间,要么自考,要么函授,还有一些人脱产。经过几年的奋斗,我们迈上了大专的台阶,我们迈上了本科的台阶。我们想,只要好好充电,刻苦耐劳,勇攀书山,提高素质,等我们获得更高学历时,我们就成为站在前面的人了。

在我们四十多岁的时候,职称是要论文的。那时候我们积极钻研,学习选题,学习论证,要么申报课题,要么撰写论文,总算取得了一些写作成绩。我们想,只要发表了论文,我们就成为站在前面的人了。

在我们五十多岁的时候,职称是要荣誉的。可是这些荣誉大多数都要求参加竞赛课,晒优课,等等。可是我们已经老去,已经没有精力去和年轻人竞争了,而我们的三十年荣誉证书还没有拿到手,听说这个荣誉证书好像只是个留念。职称,我无奈的对你说,爱咋咋地。


学霸如斯


有的人平时混日子,在评职称前伪装积极,突击搞点成绩,再加上走关系搞假,就能评上职称。评上职称后就恢复了先前混日子的真面目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中小学实行职称制度根本没心要,又不是科研单位,只要能将学生教好了就行了。那些编造出来或抄袭来的论文有用吗?!建议国家出台规则:一是在中小学取消职称制度;二是即使不取消中小学职称制度就应该实行职称的有效期 ,建议有效期为十年,十年后再重新认定,无成绩、混日子的就取消其职称。


笑看人生141813002


强烈呼吁取消职称评聘制度,本人参加工作26年了,一直工作在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中级职称是单位最早晋的、年龄也是最大的,现在却还是助理级别,深受其害,这其中内幕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职称评聘过程太腐败,不只是在教育,其它部门也是一样。有的人说职称是一个人的业绩、能力及价值的体现,试问:那常年不在岗的人都能评上高级、在岗兢兢业业工作的却评不上,这也是先进、奖励的体现?再比如:十个人条件、水平、能力相当,却只有1、2个人评上,其余的到退休都评聘不上,这公平吗?职称指数少是一方面,更可怕的还有不公平。国家最初制定职称聘任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鼓励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实际实施到基层,职称却变成了领导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工具,所以,现在的职称评聘不但调动不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反倒严重影响了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建议职称应该按年限自动晋升,别让基层大多数人既流汗又流泪。


心境相通


以教龄和绩效为主的工资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长期从教的思想。职称高,并不一定教学能力强,在学校干的好与不好,要看教学成绩。有很多职称为高级的教师,不思进取,不钻研业务,教学成绩很差或者不带课,却拿着高工资,严重挫伤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