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朱元璋都是白手建国,两人有何不同?朝代灭亡后果为何不同?

fairyfaye


虽然都是“白手起家”的开国之主,但是汉高帝和明太祖二人的出身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二人出身的不同锁定了奋斗路径的不同,也直接的影响了汉天下和大明朝在灭亡之际的不同归宿。

和明太祖比,汉高帝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个福星。首先,他成长在一个完整、富裕的家庭,一直有着父兄的照顾。就当时的普通人而言,汉高帝算是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但明太祖不一样,他的家庭成员都是最普通的农民,元至正四年的一场瘟疫让家中的父母兄长在一个月内先后亡故,从此失去了家庭的明太祖也有农民沦为社会最底层的“流民” ,未成年的他早的去混了社会。

有人将汉高祖早年在魏国外黄县令张耳门下做客的经历和明太祖做游方僧的相比,这其实是大错特错。

首先,汉高祖当时是游侠。所谓的游侠在战国时期不是“混社会”,而是平民阶层走仕途的正路。而外黄县令门客的身份,社会地位上也类似于明清的幕宾清客,在“体制外”的各种工作中属于最容易转正在编的。而魏亡之后汉高祖回家,托家里的福,也能够得到一份亭长的工作。可以说,汉高祖直到四十八岁起义之前,也都是个“体面人”。

而明太祖的则是一个命运悲惨的游民,按照近现代的政治术语就是“流氓无产者”——未成年便以游方僧的身份云游四方,凭着聪明迅速的积累了人生经验的“密度”,二十五岁和发小儿一起参加革命,不到半年就混上了义军(其实就是类似于绿林好汉)中层领导——这种阶层的佼佼者的共同点是:看似粗豪,但十分精明;判断力准确,而且胆大好赌;在蔑视一切权威的同时又有着十分保守的价值观。可以这么说,《水浒传》中的李铁牛就明太祖的前身,而《教父》中的维托•柯里昂阁下则是洪武爷的来世。

影视剧中的“亭长刘季”,其实历史上的汉高帝的生活一直相当优越。

秦汉亭长形象,俨然是体制内的威仪。

小人书《明太祖出家》。

在明太祖心中只有这些当年的穷哥们儿,才是“自己人”。


二人的出身不同决定了开创基业方式的模式就完全不一样,汉高帝占据沛县时手下就有一大票现成的追随者和丈人家提供的资金、人脉。之后的打江山、坐江山也全靠着这些“老班底”给自己铲事儿、站场。而明太祖除了几个跟自己一样经历发小儿和一个聪慧贤德但毫无背景的媳妇之外一无所有,要想打造自己的基本盘就得用利益、权势来拉拢像自己一样的游民,让他们为自己出头打拼。

所以,在亡秦覆楚之后,汉高帝虽然对韩信等人刻薄寡恩,待功臣有鸟尽弓藏之讥,但是在汉高帝五年、十二年间还是下诏强调照顾“天下贤士功臣”,让前汉基本上成为一个以天子与外戚、功臣共天下的贵族社会。此后不管天子、外戚、功臣们换的多频繁,这种政治结构基本维持了下去。所以,到了最后难免闹出了类似王莽篡位、梁冀跋扈这种外戚夺权的事件,最终搞垮了了四百年的汉家天下;而明太祖夺取天下之后长期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继续拉拢住手下那群“以利相交”、“以势相交”的开国元勋们,实在是拉拢不住就动手灭了他们。所以有明一代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君臣关系基本就是势利之交(明成祖对鞑官、以及明孝宗对士大夫、明熹宗对内臣是例外),最终到了崇祯朝君臣之间利尽则散、势去则倾,造成了“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悲剧性结局,最终亡了大明朝。


陳大舍


自古建国未有如朱元璋这么传奇的。刘邦好歹是个派出所干部,有一大票朋友,还有岳父吕公的启动资金。朱元璋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只有一个碗。他就像网络游戏里新手村里刚建号的新手,没有充过钱,拿着一把木剑,穿着一条裤衩就去闯荡江湖了,最后当上了服务器第一。

所有朝代都是刚建立时候政治清明,分配公平,随着时间推移,资源高度集中,社会秩序越来越不平均,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然后因为食利者太多,制度运营成本太高,稍微有个系统外的扰动,如外敌入侵,国家就崩溃了。汉和明没有多少区别。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厕读大历史



路遥lgy


先说相同点,两个人都是有大毅力,大智慧,大气运,知人善任的人中龙凤!

再说不同,刘邦能成就霸业,不是出于偶然,他有这个欲望和野心。当初秦始皇巡游时,刘邦就说,大丈夫当如是!由此可见,这小子从小就没憋什么好屁,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就算不逼到那份上,一有机会他也会揭竿而起,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反观朱元璋就不同了,从小没有那野心,只想安分守己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被命运,一步步的逼到了风口浪尖上,又顺着命运的轨迹,一步步走上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利宝座!

汉,明灭亡的原因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因为皇帝比较窝囊,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汉有同时中央权力被分散,汉的权利落到了军阀手中,明的权利,分散到了大臣手中。

都是以农民起义为导火索,汉的黄巾,明的李自成!

不同点是,明朝还有外敌入侵!


资深优秀砖家


1.出身平民

刘邦与朱元璋两人都生于乱世,出身低微,刘邦是秦朝最底层官吏,做过泗水亭长,大小也是个官,相当于今天的乡镇干部。朱元璋出身就没有刘邦那么好,幼年父母双亡,做过和尚当过乞丐;但是两人都能够弓马取天下,开创大一统王朝。

2. 文化水平

刘邦文化水平都不高,还往儒生帽子里撒尿。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不高,贪酒好色。而朱元璋文化水平比刘邦高,治国方略比刘邦强。

3.治国方针

在治国方针上,汉朝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结合方式,延续时间较长;到明朝后分封制复兴,直接导致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篡位,分封制名存实亡。

4.执政思想

民乃立国之根本,刘邦深感民间疾苦,立国之初采取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政策。刘邦有忠厚长者之称,朱元璋也是深得民心。

朱元璋军事能力强,手下名将常遇春、徐达等人在战略方面都很强,刘邦,尚可,无奈对手是项羽,刘邦没韩信难以定天下。

刘邦知人善任,不仅是在战争时期,立国以后也是如此;朱元璋诛杀功臣几乎是非理性的,几乎把明朝官场清洗一遍;刘邦确是理性的消除异姓王的威胁,对于其他的功臣,还是非常优待。

刘邦沿袭秦制,设立丞相,相权和君权的平衡,刘邦敢于放权;朱元璋不敢,罢中书省,废丞相,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丞相制度,大权独揽,三省六部直接面对皇帝汇报朝政。

刘邦对子女如弃草芥,虽能成大事,却少人性。朱元璋慈爱,却也严厉。这导致继承人都懦弱寡断,为后来的政治危机埋下祸根。

总之,二者都是有作为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文治武功上胜于刘邦(刘邦有彭城之败,白登之围),朱元璋为人处事比刘邦差点火候。


华夏通文馆


像这种千年一遇的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创造,决非个人所能为,也就是说并不是这两个人有改换天地的本事,象他们一样本事的人当时确实不多,但绝对不是仅此唯一,为什么单单是他俩个呢?这正是为什么我说这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创造的原因。

他俩个都生在各自特定的时代,有什么样的时代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物,刘邦生在秦末,统治者轻视人民的力量,残酷对待人民,人民生不如死,必会造反,而且全国响应,封建王朝立即土崩瓦解,但平民由于缺少经验,只能打烂一个旧世界,却往往不能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时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整理乱局。

是陈胜推翻了秦朝,他与章邯血拼,严重削弱了秦朝,此时项羽乘势而上,灭掉秦朝,算是拣了个便宜,项羽只是打仗的好手,这种人是给别人打工的料,斗心眼儿决不是刘邦的对手,刘邦打仗不行,但是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统御人才,招亡纳叛,能屈能伸,洞察人性,他能在鸿门宴上委屈求全,又甘愿去巴蜀避祸,足见他知己知彼,白登之围,他御驾亲征,足见智勇兼备,任用韩信,玩于掌上,可以说当时象他这样的,肯定不是唯一,但也不会有几个,试想,当时需要这样一个人,正好就撞到了一个,只能是天(历史与时代)造,而其他几个就埋没了。

朱元璋也是如此,刘福通起义,推翻了元朝,留下个乱局无法收拾,先前的法律体制,不再算数,老百姓不但可以当官,还可以当皇帝,当王公大臣,朱元璋从一个和尚,竞然成了郭子兴的驸马爷,靠的不是颜值,而是领导力,刘邦胜在”策略",朱元璋胜在”威德“,使人不敢背叛他,朱元璋从不带兵出征,他打仗稀松,但他有全局观,也知人善任,明察事理,他要打的仗,总能打胜,派出去的人,都忠心耿耿,不辱使命,他善于总体性的谋划,部署周密,看准时机,果决出击,一开始,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到只剩下个陈友谅和张士诚时,才开始出手,此时敌人筋疲力尽,而他养的骠肥体壮,浑身是劲,稳张灭陈,稳元灭张,继而北伐中原,驱逐了北元,统一了天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体现一个”稳“字,而刘邦则体现一个”活“字,他不太讲究什么原则,说过的话转眼就不认账,一边和人家谈判,一边就进攻人家,与项羽说好以沟为界,乘人不备,突然进攻,这些人太老实了,朱元璋不这样,因为要想打败强大的元人,必须堂堂正正,有理有节,原则先行,在这个路线指引下,获得了人心,提振了士气,带出一支仁义之师,威武之师,打败了元朝,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以南伐北取得全胜的奇迹。


用户58617410289


一个自己不会打仗,一个自己就是杰出统帅;一个依靠别人制定国家制度,一个自己直接设计;一个扮猪吃老虎,一个自己就是大老虎;一个别人都怕出头让他当冤大头,结果竞让他抢到了大便宜,一个谁也争不过他;一个流氓好色贪财,一个勤简节约体民。


沉140769451



狼大人啊啊啊啊啊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体制内和体制外造反虽有质上的不同,但最终都会殊途同归。历史英雄人物虽性格出生有差别,也终究逃不出时代的束缚!!!


淡然自闲情


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都不是一般人,各有千秋,但无一不是有韬略有智谋的人中翘楚,你问有何不同,我觉得朱元璋要更艰难一些,也更勤奋一些。亡国的轨迹基本差不多,一代不如一代导致,历史的车辙一直在重复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