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谢觉哉(1884年—1971年),湖南宁乡人。 “延安五老”之一, 1933年,任中央苏区内务部长,主持和参加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 《土地法》等法令和条例。1934年参加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

郭香玉(1897—1940),福建龙岩江山铜钵村人,1934年与谢觉哉结成革命伴侣。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因少时缠脚行动不便,未随谢觉哉一起长征,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1940年9月因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想从她嘴得到闽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秘密,郭香玉宁死不屈,被凶残的敌人残酷活埋,英勇就义。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初见如故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1931年12月底,周恩来来到中央苏区政府的所在地———瑞金叶坪。毛泽东等领导人在门外相迎。

“恩来,总算把你盼来了。从上海这一路过来,吃了不少苦头吧?”毛泽东握着周恩来的手,关切地问道。

“应该说是一路顺风吧!这路上有那么多好同志的照顾。”周恩来爽朗地笑着,指着身边的一个瘦削的中年妇女说:“她叫郭香玉。我和邓颖超在长汀认识的。一路上她对我们悉心照顾,真是难得。她现在孤身一人,颖超就把她一起带来,让她帮助照料我们党的老同志。”

站在邓颖超身后的郭香玉,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慢慢走出,有些羞涩,眼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她被安顿下来后,就马上投入到照料中央局年纪较大的同志的工作中。她沉默寡言,只是埋头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

1933年5月的一天,郭香玉如同往常一样去收取老同志们换下待洗的衣物。隐隐中,她觉得有人在某处看着她,抬眼一看,在毛泽东住所边的屋子门口,一位年近半百、留着胡须的陌生人正用目光打量着她。四目相遇后,郭香玉愣了愣,把眼光移向了别处,此时毛泽东正从办公室出来。

“呦,香玉同志,我来介绍下,这位是刚到苏区的谢胡子谢觉哉同志,他这一来,我们苏区就有‘五老’了。今后你也要照顾照顾他。”

“我会的。”郭香玉小声地应着,忙到谢觉哉的房里收集要换洗的衣服,装在桶里准备提去河边洗。

“等等,香玉同志。”谢觉哉喊住她:“衣服还是我自己来洗吧,你脸色不太好,休息休息去吧,”

“你忙去吧,洗衣服是我的本分事。”郭香玉提了桶就要走。这一开口说话,谢觉哉才发现她口中竟然没有一颗完整的牙。于是问道:“你的牙齿怎么都没啦,为什么?”

郭香玉停住了,眼里闪出愤怒的火花。她望着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诉说起她痛苦的遭遇。

郭香玉是龙岩县江山乡人,早年丈夫病逝,独自带着孤儿艰难度日。1929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送往厦门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操持内务,儿子当交通员。1931年3月,福建省委秘书处和宣传部遭敌破坏,郭香玉不幸被捕,遭到敌人的严刑拷打逼供,但郭香玉坚决拒招,一再地对敌人说自己只是个扫地做饭的,其他事一概不知。于是敌人每盘问一次,就打掉她几颗牙,直到全部敲掉,郭香玉还是没有透露半点儿秘密,敌人关押了她一年后,一无所获,将她释放了。

当福建省委秘书处和宣传部遭敌破坏后,郭香玉的儿子黄岩璋被省委转移到闽西苏区。原以为是虎口余生,没想到,一回到龙岩,闽西就发生“肃社党”事件,黄岩璋被诬为“社会民主党”惨遭杀害。而此时,郭香玉还在厦门身陷囹圄,对于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独苗遇难之事全然不知,直到她出狱时,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被冤杀。说到这,这位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从没流过泪的坚强女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如泉涌,悲痛欲绝。

听了郭香玉凄惨的往事,谢觉哉一股怜惜之情油然而生,他拿来自己的毛巾,递给香玉,并亲切地拍拍她的肩,表示安慰和理解。

香玉接过毛巾,心里感到阵阵温暖。她轻轻擦干了眼泪,然后把毛巾还给谢觉哉,扬起头,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微笑着说:“哎,光顾着说话,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呢,该走了。”她回眸望了望给予她关爱的领导人,又忙开了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情定红都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岁月在硝烟纷飞的战火中匆匆而逝。郭香玉虽然每日忙忙碌碌,但内心是快乐的,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脸色渐渐红润起来了,话也多了。当前方传来捷报时,她也和同志们一起拍手欢笑。

谢觉哉身兼多职,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长、政府秘书长等职,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之余也喜欢和香玉聊上几句。

春暖花开的一天,郭香玉在红都瑞金见到了在中央被服厂协助主持妇女工作的、她的入党介绍人苏红爱。她热情地邀请苏红爱到她的住处畅叙离别之情。苏红爱每次来,都和她谈到深夜。

一日,月上树梢,清凉如水,银色的月光洒在叶坪的古榕上,像一把把精致的巨伞,静静地兀立着。

“怎么,你还是孤单一人过吗?”苏红爱问。

“我现在只想干好我的工作,别的没去想它,”香玉回答。

“你就这样过一辈子吗?你还年轻,还不到40岁,还可以重新开始生活嘛!”苏红爱大方活泼,多年从事妇女工作,她出于职业本能,关心着香玉的婚姻大事。她早就摸清了郭香玉的情况。

“你看谢胡子部长怎么样?”

“他呀!待人和气,革命坚定,有文化,有水平,是我们的好领导,我们都很敬佩他!”

“还有吗?”苏红爱进一步探口风。

“他忠厚,朴实,关心人,体贴人。他待我真像一位大哥哥。”香玉似乎发觉自己说漏了什么,急忙“刹车”。“哎!,夜都深了,我得赶紧送壶开水上去,他今晚可能又要熬夜了。”说完,手脚麻利地打好开水,“噔、噔、瞪”地走了。

苏红爱会心地一笑,有了个好主意。

1934年的夏天,经过苏红爱的介绍,这对早已心心相印的革命者结为革命伴侣,那年谢觉哉正好50岁,郭香玉37岁。结婚仪式简单喜庆,只在新房里插上了几枝红杜鹃。

就这样,在前方战火纷飞、后方紧张支前中,郭香玉和谢觉哉相亲相爱地共同工作生活。共同的革命理想,将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郭香玉十几年孤苦漂泊、遭受重创的心灵,终于得到了幸福的抚慰,她的嘴角常常挂着甜甜的微笑。谢觉哉利用紧张工作的间隙,教郭香玉识字,讲革命理论,郭香玉也学得很认真,同时香玉也更加体贴、细心照料谢觉哉的起居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 当年10月,瑞金已可听见隐约的炮声。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谢觉哉要随主力红军长征了。组织上考虑郭香玉因缠过脚,行动不便,便安排她留下坚持斗争。郭香玉知道谢觉哉年纪偏大,身体也不好,需要人照料,她很想陪伴丈夫左右。可是,作为名党员,她必须服从组织的决定,不能拖累行军、战斗的队伍,郭香玉默默地为丈夫打点行装。谢觉哉也心情沉重地抽着闷烟。

夜晚,秋雨濛濛。谢觉哉就要随同中央机关出征了。他骑着马望着送行的人群,看不到香玉,心中局促不安。

“等等……”只见香玉匆匆拨开人群,跑到谢觉哉面前。“这东西你拿着,路上有用!”郭香玉急忙忙递上一小包东西。谢觉哉打开小纸包,是白花花的盐。

“香玉,你……这是机关发给你的那一份呀!”“我留在苏区,有办法对付,你带上,一路上不知要走多远啊……”

郭香玉重新将盐细心地包好,用扎头发的红线把它捆个紧,亲手放进了谢觉哉的包袱里。两人相对,滚滚热泪,点点滴在中央苏区血红的土地上。

郭香玉痴痴地久立着,含着泪水目送向西远去、融入夜幕中的谢觉哉,原以为他日还能重逢,未料这一别竟成永诀!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生死相忆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郭香玉历尽艰辛,返回了龙岩。她不惧白色恐饰,时常用谢觉哉教导她的话勉励自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担任了中共湖坑总支书记。她领导群众进行斗争,常使国民党反动派头疼不已。1940年9月3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郭香玉主持召开完总支会议后,送走了开会的同志,正收拾随身物件准备上山隐蔽,突然,门被踢开,郭香玉不幸被捕了。

凶残的国民党反动派用尽手段也征服不了烈女郭香玉,于是就在内村水口山路边挖了个坑,将郭香玉头朝下残暴地活埋了。正值壮年的郭香玉英勇牺牲了,时年44岁。

谢觉哉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延安。每每思念香玉,然而却音信杳无。1947年深冬,延安窑洞里,谢觉哉终于得到郭香王迟来的噩耗!此时已是两鬓苍苍、须发尽白的谢觉哉,不仅潸然泪下。深夜,他辗转难眠,悄然披衣而起,步出窑洞,遥望南方,任雪花飘飘洒洒,落满双肩。

“惜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情此景,让谢觉哉不觉肝肠寸断,郭香玉那羞涩质朴的面容,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谢觉哉折回客洞,将日记展开新的一页,挑亮油灯,提笔疾书《浣溪沙·忆郭香玉同志》:“坚贞勤朴我怜卿,才得相亲又远征,依依驻马不胜情。一齿仅存犹喷血,百鞭齐下不闻声,二字千秋玉比馨。”滴滴泪水,落在了日记本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觉哉历任国家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是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之一。身居京城,他没有忘记红土地上的人民。1951年8月,他亲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据地访问团来到闽西。望着这青山绿水,这郭香玉生长、牺牲的地方,“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谢觉哉感慨万干!他深切缅怀郭香玉以及许许多多为革命牺牲了的英烈,了却了到郭香玉家乡访问的夙愿。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红色故事」才得相亲又远征——郭香玉和谢觉哉的烽火情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