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1期:喜迎新春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2期:舞龍表演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3期:《簪花仕女圖》,《簪花仕女圖》是周昉貴族人物畫風格的代表。同時也體現出貴族仕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遊戲於花蝶鶴犬之間的生活情態。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4期:從話劇名旦到電影名家的白楊。白楊,女,原名楊成芳,又名楊君莉。1920年4月22日生於北平,湖南汨羅人,是著名女作家楊沫的妹妹。1931年入聯華影業公司北平第五分廠演員養成所,在影片《故宮新怨》中飾演丫環。後相繼在苞莉芭劇團、中國旅行劇團、中國舞臺協會等團體任演員。因主演《梅蘿香》、《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等劇而嶄露頭角。1949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拍攝了《祝福》、《春滿人間》、《為了和平》等影片。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5期:鞍山鋼鐵廠。這一年鞍山鋼鐵廠完成了第一個5年計劃,該廠建立於1914年,但歷經戰火後已是一片廢墟,日本專家曾斷言這裡只適合種高粱,沒有二十年無法恢復生產。五年計劃中,中國發出了“全國支援鞍鋼”的號召,僅僅數年,鋼產量幾乎佔到全國總產量的一半,成為了中國名副其實的“鋼都”。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6期:中央實驗歌劇院正在排練舞蹈《碧蓮池畔》,準備參加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7期:“沙恭達羅”劇照_沙恭達羅是印度古代詩人和戲劇家迦梨陀娑的七幕詩劇《沙恭達羅》中的女主人公。《沙恭達羅》描述的是一位國王豆扇陀和淨修女沙恭達羅之間感人而熱烈,幸福美好而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8期:永樂宮三清殿壁畫——這是山西永樂宮三清殿內的壁畫《朝元圖》(局部),全長21米,描繪的是群仙朝謁元始天尊的情景。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9期:聯歡大會上的回族姑娘馬勝華(左)和藏族姑娘卓斯基。1957年5月,在四川省各族青年聯歡大會上,有彝、土、苗、白、傈僳等11個民族的青年參加。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10期:景泰藍老藝人李慶祿正在傳授掐絲上花技術。掐絲琺琅,又名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景泰藍與雕漆、玉器、象牙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她是工藝美術世界裡一顆璀 璨的明珠。景泰藍以其悠久的歷史、典雅優美的造型、鮮豔奪目的色彩、華麗多姿的圖案、繁多的品種造型讓人讚歎她那無可比擬的藝術魅力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11期:充滿期望的女孩。

1957年《人民畫報》封面回顧,這一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人民畫報》第12期:武漢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武漢長江大橋是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於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全長約1670米,上層為公路橋(107國道),下層為雙線鐵路橋(京廣鐵路),橋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8個橋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中國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