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

jingjing2013


首先,“經常發脾氣的父母”這句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一種是父母經常吵架發脾氣。

先說第一種,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在孩子的內心當中產生一種逆反心理,而這也就是叛逆心提前的重要原因。因為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不是書聲琅琅,而是來自父母的劈頭蓋臉一頓又一頓臭罵,所以孩子就會在心裡面產生一種心理“你不讓我做什麼我偏要做什麼,你打我,有本事就打死我。”這樣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心理和身體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到長時間的踐踏,性格也將會發生變化,變得易怒。

再說第二種,父母經常吵架發脾氣。這種情況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種無法抹去的陰影,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潛移默化,而這也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的主要原因。比如說一個小孩他的父親很愛和母親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而這一切又都不避著孩子,那麼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如果還沒有一個知心的人來將他解救出來,那麼有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對待身邊的人或者結婚之後也將像他的父親一樣,可能看到這會有人噴我,說有的孩子長大後依然很乖,是的,但是你們口中的“乖”是哪種“乖”呢?此“乖”非彼“乖”。

他不乖不行,因為性格已經在長達多年的家庭環境中被“退化”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自信、自卑,遇事沒有質疑精神,容易附和旁人的話,因為他已經不知道怎麼“拿主意”。而這種情況的產生全是源自於父母之間的感情如何,我們常說:父愛如山。按前面所說,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那麼父親“山”的這個形象在孩子的腦海裡就會慢慢變得模糊,因為他沒有“退路”更沒有“靠山”,所以只能顯得比較“乖”,說一千道一萬,全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親的責任和形象沒有做到位,以至於孩子沒底氣、沒自信、自卑。

最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達到“出淤泥而不染”這種境界,何況是白紙一樣的孩子呢?


惠媽育兒記


如果吼叫能解決問題,那麼驢將統治全世界。一個愛吼叫的媽媽,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經常發脾氣,你將收穫一個逆反的孩子

孩子往往都是這樣,你讓他向東,他偏要向西。父母經常發脾氣,時間久了,孩子內心會滋生不耐煩,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當他直到你除了發脾氣並不能拿他怎麼樣時,他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



經常發脾氣,你將收穫一個和你一樣,脾氣暴躁的孩子

孩子是在模仿中學習的。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尤其實在孩子的幼兒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遠。你經常對他發脾氣,他也會慢慢習慣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問題。



經常發脾氣,你將收穫一個膽小怯懦的孩子。

想想小時候的自己,爸爸媽媽對你發脾氣的時候,你內心是不是會害怕呢?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心中充滿愛,充滿爭執和憤怒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變得怯懦膽小,缺少安全感。



總之,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可以說時有百害而無一利。作為父母,誰都免不了會發脾氣,但一定要儘可能剋制。

我們對孩子那麼多怒火,那麼沒耐心,是因為我們沒站在他們的視角看問題。

當你想要對孩子發火時,不妨蹲下來和孩子溝通。據說絕對能治癒狂躁和憤怒哦!


金寶貝育兒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報道了一個二胎剛生不久的媽媽打死自己孩子的事件。據這位媽媽說,她哄老二睡覺,老大吵鬧,說了不聽,於是下手打,越打越重,失手打死了他。在這個事件中,媽媽把發脾氣這種情緒的暴力演變成身體的暴力,釀成了人禍,讓人唏噓不已。孩子總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就想通過發脾氣來震懾孩子,可往往事與願違;而大人覺得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才發脾氣,這樣好像就理所應當了。殊不知,家長在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裡既有恐懼又有憤怒,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談何健康。拿自己的例子說,我清楚的記得,小的時候捱了打心裡特別委屈生氣,於是在心裡默默的想著:哼,哪天我離家出走,讓你們找不到我。

家長的負能量終究傳遞到孩子心理或是身體上,會激發出人性的惡。新聞裡的媽媽失手打死了孩子,小小的我在心裡想的是如何報復打我的爸媽。當然,這是極端的情況,任何家長都不願看到的結果。其實,發脾氣或者打孩子是簡單的,後果是可怕的。面對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內向,不願與人交流,因為他覺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沒有人會在意他的感受;或者,孩子會變的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暴力傾向,因為他看到的父母就是這樣,所以也認可這樣能幫他達到目的。我們可以選擇費點力氣的方式,稍稍控制一下情緒來面對孩子的各種不如意的狀況。

首先,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做為家長我們要尊重他。無論對錯,都要給他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了,要及時鼓勵他;錯了,我們要跟他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讓他知道我們在乎他的想法,為他著想,錯了也沒關係,我們和他站在一起幫助他改正。其次,要讓孩子知道家長設定的規則,當然這規則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打破了規則,那孩子就要受到一定的責罰,家長對此冷靜的對待和處理,孩子也就知道該如何做了;最後,如果實在忍不住發脾氣了,事後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承認自己一時著急發脾氣的不當,讓他能理解你為什麼發脾氣,而不至於耿耿於懷許久。這無形中也讓孩子體會到溝通的重要性。久了,孩子會深深的信賴爸媽,那麼家長在管教上會事半功倍。總之,父母也需要在與孩子不斷的互動過程中學習並有所進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少發脾氣,給孩子創造輕鬆的成長環境,讓家裡充滿歡聲笑語。



冬寶媽秋兒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身邊的事情:

我有一個閨蜜,個性很強,在工作中風風火火,能力超群,強勢有力,公司在她的管理下,確實工作步入良性循環,業績蒸蒸日上,老闆很是喜歡。在朋友交往中,也總是她拿主意,吃什麼玩什麼,如何安排,她也確實能夠安排的很好,儘量照顧到每一個人的需求。但是,朋友們總是會有那種“被安排”的感覺,對於性格隨和的朋友尚且可以接受,對於和她同樣強勢有主見的朋友,就會經常氣場不合,互相看不上眼。


閨蜜長得非常貌美,工作又好,不乏很多追求者,其中也有個別很優秀的,但卻是無疾而終。探究原因,閨蜜的脾氣太強勢,以至於男人無力招架,久而久之,男人覺得在這麼一個強勢的閨蜜面前,沒有了男子氣概,舉旗投降。而閨蜜認為,真愛是抵得住一切的,真愛她就應該包容她,包括她的小任性,小性子。兜兜轉轉,閨蜜後來同一個性格很好的溫柔先生結婚了,隔年男寶寶誕生。閨蜜繼續把職場上的拼命三郎帶入生活中,好在溫柔先生不僅有溫柔的優點,各項也都稱的上是模範丈夫,一直幫著閨蜜照顧著孩子,照顧著家,承擔著家庭的責任。但是由於有了孩子之後,二人世界變成了三人世界,工作的繁忙,孩子的吵鬧,還是讓夫妻兩人經常為了生活中的小事吵鬧不休,在孩子面前摔盆摔碗,甚至還請我去評斷過幾次對錯。夫妻之間很多事情哪有什麼大的對錯,很多時候就是互相不理解對方,互相不包容對方而已,或者是說話口氣不好,一方聽了生氣,一方又覺得自己沒錯,不肯道歉等等。每次吵完說完,閨蜜和她老公又和好如初,只是親密感漸漸少了。

轉眼幾年過去了,孩子到了小學,漸漸長成了小少年。小少年白淨帥氣,天資聰穎,活潑好動,學習成績也尚可,就是耐心不夠,脾氣不太好。閨蜜也一直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喝止他,過後教育他,卻一直收效甚微。有一天晚上,溫柔先生出差,小少年和閨蜜在家中,閨蜜輔導著小少年做課外作業。有一題語文閱讀理解“媽媽的愛”,閨蜜輔導了小少年做了幾次,孩子還是不懂“媽媽的愛為什麼像過年的年夜飯那樣溫暖了孩子的胃,溫暖了孩子的心”這個問題,而且已經煩躁不堪,開始故意刁難閨蜜。溫柔先生已經出差一個多月,閨蜜照顧家裡早已身心疲憊。這時面對孩子的屢教不懂和故意刁難,閨蜜再也忍不住了,對著孩子吼了起來,少年也不甘示弱,和母親吵了起來:“你以為你每次這樣吼,我就聽你的了?”“你以為我就怕你了?”“你就知道發脾氣摔東西,我怕你啊,我不怕你!......”

說完,還把做作業的筆,本子,書摔得滿地都是,邊摔邊說:“扔東西誰不會啊,誰不會啊,我也會!...."

閨蜜氣不過,拿起雨傘準備作勢要打,想要假裝嚇住孩子,沒想到以往嚇得住的孩子,這次拿起另一把雨傘擋在胸前準備奮起鬥爭。這個動作讓閨蜜更為光火,心想難道你個小屁孩還反了天了?閨蜜不相信孩子還能跟她造反,就試探性的輕輕敲了孩子的屁股一下,沒想到孩子像瘋了一樣的,小拳頭劈頭蓋臉的打在閨蜜的身上,閨蜜氣的渾身發抖,丟下了傘,孩子邊哭邊奪門而去。閨蜜頓時心如死灰,難以置信,氣憤,懊惱,傷心,痛苦的感覺一下子像潮水般湧上來,在一片狼藉的屋裡哭的傷心欲絕。

過了一會,孩子回來了,卻仍舊是氣鼓鼓的,並且對了閨蜜喊:“你每次都是發脾氣!”“在家裡誰都要聽你的!連爸爸也要聽你的!”“不聽你的,你就要吵架!”......

閨蜜這時已經覺得渾身像被抽了脊樑骨一樣,悲從中來,萬念俱灰,甚至想到了自殺。她實在接受不了自己掏心掏肺,一手帶大的孩子竟然這樣對她。一直以來,閨蜜早起晚歸,早上不管前夜多晚睡都會早早起床,做好營養早餐,送孩子上課。晚上加班很晚,匆匆吃口飯,趕緊到檯燈下輔導孩子寫作業。週末從沒有懶覺睡,各個課外提高班,興趣班,閨蜜開著車帶著孩子滿城跑,就為了找個好點的老師,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哪裡有講座,再忙再累,閨蜜每次都不缺席,實在走不開, 陪著笑臉求著老師給錄音......除了這些學習上的付出之外,平常還經常帶著孩子看電影,去戶外運動,品嚐美食.....以至於我們平常約她出來聚會,她總是沒時間。想到這些,閨蜜愈發傷心,嚎啕哭著給溫柔先生打電話。結果溫柔先生第一句話就是:“你是不對啊!平常老是發脾氣,摔東西,說了你還不聽。現在孩子大了,你看看他的脾氣,一點小事就生氣,發脾氣,不懂得寬容人,斤斤計較,易怒暴躁,這樣的性格對他以後的影響非常大!男人最重要是要豁達!....."閨蜜哭著聽著先生這麼說,回想起孩子的性格是有些偏激,一點小事就喜歡發脾氣。有的時候旁人還沒覺察到任何不妥,但是在他那裡就似乎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和欺負一樣,讓他那麼氣憤和覺得不可原諒。這樣的性格,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裡,還催生出了衝動的個性,和小夥伴們的矛盾也越來越容易產生。馬上就要到叛逆期了,這麼衝動的個性,後果更是不敢想象。再想想孩子平常說的那些抱怨的話,發脾氣時候的表現,怎麼那麼熟悉呢?不都是自己平常的話語,自己平常的動作嗎?每次有一點點小事,自己總是不能平和的去處理,不能夠寬容先生的小失誤。每次和溫柔先生吵架的時候,也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有時甚至喜歡摔東西。這些不都反射到了小少年的身上?。。。

那天晚上,閨蜜哭了一夜,也想了一夜。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閨蜜委託自己的母親臨時照顧孩子幾天,和單位請了假,一個人揹著包去遠遊,我們都一度很擔心她。兩週以後,風塵僕僕的閨蜜回來了,身體是疲憊的,眼神卻是堅定的。

從那天起,閨蜜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以往工作中嚴厲風格的她,把強勢變成了堅韌,和同事的合作也愈發舒服。和朋友們在一起不再主導一切,而是在別人需要的時候適度的提出自己的建議,並且懂得給予對方空間。對待先生也變得溫柔,對於先生生活中的粗心迷糊,不再不依不饒,咄咄逼人的去指責,以前的親密感又回來了。而對待孩子,她選擇了尊重和包容,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去體會他的內心世界,減少責罵,更多的是鼓勵和信任去幫助他。漸漸的,孩子的脾氣發作次數也越來越少,雖然還是會有,但是相信終會變為一個平和的人。

所以,收起我們的脾氣吧,用愛和包容去呵護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


璦Queena


01

週末在快餐店,偶遇一對母子,坐在離我們不遠的窗邊。

小男孩白淨瘦小,也就3、4歲的樣子,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上的動畫片,一邊張嘴接媽媽餵過來的一勺勺粥,一邊聽著他媽媽並不怎麼形象的比喻:“乖,天熱多喝點粥,要不然肚子會爆胎!就像爸爸汽車那樣,嘭~~”

周圍的人們聽完都尷尬地笑笑,繼續吃自己的飯。

突然不知什麼原因,剛才還和顏悅色給孩子餵飯的媽媽,一下子就上火了,一把將孩子從座位上拎起來,拽到旁邊的過道里,一句話不說,對著孩子屁股就是重重的三四巴掌。

一開始大家都不在意,不過就是熊孩子惹媽媽生氣了唄,捱打了就老實了。可是接下來的一幕,令周圍的人都坐不住了。

這個媽媽打完幾巴掌後,好像火氣更大了,不但沒有停手,反而粗暴地扯下孩子的鞋,拿著鞋瘋狂地打孩子屁股。孩子又疼又怕,哇哇地哭著,本能地用小手去護著屁股,但媽媽仍照打不誤。

鞋底就那麼一下一下,重重地落在孩子稚嫩的屁股和小手上,這個媽媽彷彿一點都不擔心會失手打折孩子的小手……

離得近的幾位顧客實在是看不過去了,這也太狠了,趕緊起身勸阻:“大姐消消氣,消消氣,孩子應該知道錯了,別這麼打他。”

這個媽媽終於停手了,但仍咬著牙對孩子狠狠地問:“改了沒?改了沒?”

此時的小男孩,徹底被嚇壞了,一抽一抽地幾乎說不出話來:“改……改……改……”

但是他媽媽很明顯對這個答案很不滿意,一把拽過孩子的小手,用鞋底再一次狠狠地抽了起來。

小男孩這下更說不出話了,一邊哽咽著吐出斷斷續續的:“不……不……不……”,一邊擺著自己纖細的小手,向媽媽求饒,向媽媽表示自己不敢了。

此時,前去勸阻的幾位顧客生怕這個媽媽有更過激的舉動,就護在了孩子身邊,一邊幫孩子擦淚,一邊撫摸著孩子的後背順順氣。

而這位媽媽,卻一臉冷漠地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繼續惡狠狠地訓話:“敢在我面前扔筷子?我弄死你信不信,我真弄死你,打爛你的爪子!以後我說生氣了,你就老實點,否則就是今天的下場!”……

她就那麼憤怒、高傲地坐在那裡,一句一句地說著惡毒的話,冷冷地看著一群陌生人在哄孩子。彷彿孩子不是她的,而是周圍陌生人的;彷彿她不是孩子的媽媽,而是一個小奴隸的主人。

周圍幾個跟著大人來吃飯的孩子,也被這一幕嚇壞了,緊緊依偎在大人懷裡,不敢說話,彷彿自己要是不聽話,這樣的遭遇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02

白天經歷過這件事之後,一直到晚上我都心有餘悸,一閉眼就想到那個小男孩,想到他擺著一雙小手,絕望、驚恐、卑微,向高高在上的母親求饒……這個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都這麼打孩子,在私下裡還不知道打過多少次。

三、四歲的年齡,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他非常需要從大人那裡獲得保護和關愛,以維持正常的心理發育。

一般的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負、挫折,還能有溫暖的家當做後盾,但是對於上面的那個小男孩來說,他童年裡遭受的最大的恐懼、暴力,竟然都來自於自己最親密、最依賴的母親!這會令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影響到性格的健康成長。

孩子小時候在家裡擔驚受怕,長大進入校園、社會後,要麼變得自卑怯懦,要麼變得暴躁易怒,總之很難與人正常相處。

03

一個性格不好的母親,毀掉三代人

一個正常的家庭裡,是有著相對明確的“性別分工”的:父親是男孩的榜樣,是家庭的支柱,有著陽剛、勇敢、堅強的特點;而母親,是女孩的榜樣,是家庭的後勤部長,有著溫柔、包容、體貼的一面。

但是在某些家庭裡,情況卻顛倒了,母親性格強勢,說一不二,掌管家裡大事小情;而父親卻很懦弱,經常被妻子指責、批評,看不到一個男人該有的自信和擔當。於是,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男孩,更容易變得跟父親一樣懦弱、自卑;而女兒,則有可能繼承母親的尖酸刻薄,繼續影響著下一代人。

所以你看,一個性格不好的家長,不但讓自己的婚姻糟糕無比,還會嚴重影響到孩子們今後的生活,甚至會把不良影響傳給孫輩。

04

孩子難管教,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好

一位媽媽怒氣衝衝地留言說:“我兒子上五年級,最近迷上了玩手機遊戲,上週末竟然連續玩了12個小時,鬧得頭疼、嘔吐!這種沒出息的熊玩意兒,除了打一頓,還能怎麼教?”

然後,有幾十個媽媽紛紛跟著留言:“對,我家孩子也這樣,愁死了!”

大家都以為陳琦老師會傳授幾個巧妙的管教經驗,但是,老師卻問了一連串令大家都沉默的問題:“我可以理解為,是你放任孩子玩了12個小時遊戲嗎?在孩子玩遊戲的12個小時裡,你一點都沒發覺、一點都沒幹預嗎?如果你平時對孩子多點陪伴,多培養些健康愛好,還會發生這種事情嗎?”

你看,不論是孩子玩遊戲、看電視還是厭學逃學,絕大多數家長都把原因歸咎於“孩子沒出息”“不聽話”“遊戲公司太可惡”,但是從來沒有家長真正思考過自己身上的原因,所以問題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模仿。孩子因為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關係最親密,所以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意無意地去模仿。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下面這些問題惹你生氣了,那請你先不要對孩子發火,因為這很可能就是父母自身問題的反映: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你說根源到底在哪裡呢?


汝州寶媽聯盟



再聰明有天賦的孩子,如果遭到錯誤的家庭教育也往往是無力抵抗,消沉,或墮落的。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總是喜歡發脾氣,甚至打罵,原因就歸結於孩子不聽話,認為自己是家長,發脾氣是應該的,絲毫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孩子,這種反教育就像是慢性毒藥,慢慢的滲透到孩子的一生,危害不言而喻!

家長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損害。鄰居有一對夫妻,兒子十歲,女兒十一歲,由於生活壓力大,在孩子剛上學時,就都選擇工作了,還好每天都能照顧到兩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兩個孩子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也都不差!唯獨學習不好,也不聽話!為此,媽媽很是煩惱。



其實,從早上起床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晚上睡覺,兩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的催促,和打罵中度過,幾乎天天如此!

同樣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對此曾勸解過,但無濟於事,經常被自己的孩子急匆匆的拉去保護這兩個大孩子,慢慢的我就發現了在家庭暴力下產生的一種極其嚴重的後果。比如,在媽媽用衣架打弟弟時,姐姐毫無反應的站在一邊看電視,而對於媽媽的怒火,弟弟則是用憤恨的眼神盯著媽媽,媽媽剛轉過身,他就用手使勁的掐著另一隻手,甚至扇自己的臉,之後大吼一聲表示不滿,面對這樣的情景,媽媽更加生氣,換來的又是一輪新的打罵。同樣的情況,姐姐的反應雖沒有弟弟大,但是現在寧願呆在家裡看一天電視也不願去面對媽媽。

其實,這位媽媽對於孩子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一點不比別人差,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在學校,老師,家長也在反應,弟弟愛打人!這難道只是因為孩子不聽話不自覺嗎?


所以說,壞脾氣是教育的死敵,人生的陷阱一點也不為過。壞脾氣帶來的一系列後果,孩子叛逆,消沉,多疑,自慮,脾氣暴躁,抱怨,為人苛刻,愛打架,沒有安全感,甚至抑鬱症等等都是家長後期難以彌補的。


為了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氛圍,家長應該多自我剋制,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裝滿教育的正能量!願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生活在一個溫暖,沒有怒火的家!


淺顏28


發脾氣有兩種,一種是有理由的,一種是沒理由的,但如果是經常發脾氣,那沒理由的佔比基本上會增加。畢竟生活中哪有那麼多需要發脾氣才能解決的事情,只能說明這對父母不太明白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對於孩子的影響來說,首先,他會學習父母的行為。他會很習慣於發脾氣這種情緒處理方式,和別的小朋友們玩鬧時會更容易發脾氣,會試圖用這種方式去處理問題。

其次,在情緒上,他會時常處於不安的狀態,因為無理由的發脾氣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預兆、突發的。所以他會被驚嚇,會精神緊張,會沒有安全感。這對於心理健康發展當然是不利的。

最後,孩子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弱於別的孩子。別的小朋友都在動腦子思考他可能就光坐在那兒生悶氣了,他會把問題歸咎於外在,而不想著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解決問題,不懂得剋制自己,不懂得延遲滿足。

對於孩子來說,總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最大的幸福!



我是“做一個更好的普通人”,家有兒女仍愛折騰的文藝青年,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吧,感謝您的點贊和轉發,比心!


做一個更好的普通人


也不要說會收穫什麼孩子,可能孩子本身也會牴觸這些。


關鍵是你經常發脾氣之後,你是如何對待孩子的,繼續將脾氣往你孩子身上撒?還是說跟孩子道歉,媽媽不對?還是自己改正這些不好的毛病!


我父母是從小打到大的那種,我看著她們打架、吵架,我當時覺得沒什麼,只是怕而已。後來我漸漸的發現,我的脾氣也不好,但我經常會忍住,以至於我周邊的朋友都覺得我脾氣特別好,可是我每次都是回家後爆發,我經常和我媽媽吵架,我也經常自己一個人生悶氣。


我知道這樣不對,但是我改不了,我一心急就會發脾氣。不過現在還好,我會控制自己,我會告訴自己這樣不對,並且我每天告訴自己:睡一覺第二天又是美好的!!!


看孩子是什麼階段開始成熟,有很多事情是家長想象不到的,也是預測不了的!我無法預測我將來的孩子是怎麼樣的,但是我會竭力給她一個溫暖有愛的環境,因為我不想讓她像我一樣,看到人家吵架就怕,一有事就容易懦弱!


都是從孩童時代走來的,誰不想自己的童年時光幸福呢~將心比心吧!


小魚兒與花不缺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其實答案並不複雜,從某種層面上說,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也是父母的延續,孩子未來的行為模式是脫胎於父母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父母經常處於憤怒的狀態時,孩子感受到的是什麼:

1、 恐懼。不言自明,父母經常發脾氣,甚至會為了一點兒小事發脾氣,孩子當然會恐懼。

2、 茫然。孩子會不知道自己的什麼行為讓父母生氣,或者會覺得怎麼做都不對,得不到正確的指引。

3、 孤單。常常發脾氣的父母,意味著缺乏良性溝通,孩子感覺不到來自父母的愛與連接,這種孤獨感是玩具和小夥伴無法驅散的。

4、 悲傷。一不小心就被罵,心裡的委屈和不被愛的感覺會讓孩子心裡充滿悲傷。

5、 憤怒。孩子心裡的委屈無處宣洩,會壓抑成憤怒。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在這樣的情緒感覺里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1、 恐懼會帶來一個怯懦、膽小、自卑的孩子;

2、 茫然會帶來一個缺乏主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的孩子;

3、 孤單會帶來一個自閉、淡漠的孩子;

4、 悲傷會帶來一個抑鬱的孩子;

5、 憤怒會帶來一個殘暴、抑鬱、自暴自棄的孩子。

親子關係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感受到與父母的連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有些父母常常說:我也不想發脾氣,但我控制不了。其實請這些父母自我反思一下,當自己是孩子的時候,自己的父母是怎麼樣的?這種控制不了的發脾氣是不是來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有時這種情緒來源於父母的父母也是愛發脾氣的,這種憤怒傳給下一代,沒得到糾正,又繼續傳給下一代。有時候這種情緒來源於父母的父母對孩子的冷漠,缺乏關注和連接,讓孩子在缺乏愛的環境裡成長,這樣的孩子內在也會壓抑很多的情緒,在成人後繼續發洩到下一代身上。

歸根到底,親子關係的重點在於父母對自己內在的不斷覺察與完善,更完善的自我才能成就更好的父母,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影響。


很暖的小暖


通過看一個孩子,往往能預見他父母的樣子。經常發脾氣的父母不會有一個淡定安靜的孩子。

我認識一個媽媽,動輒就尖聲高喊,呵斥孩子,對待孩子的爸爸也經常責罵,情緒化很嚴重。孩子很活潑也很聰明,但是跟小朋友起衝突的時候,這個孩子怒目圓睜,臉憋得通紅,甚至會大打出手,感覺情緒上升得特別激烈,難以平復。

孩子有問題,父母一定脫不了干係。孩子耳濡目染的就是大吼大叫,動手打人,他怎麼能學會安靜平和呢?

孩子早期通過父母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小孩子不會質疑父母,他只會全盤接受。所以,經常發脾氣的父母,不要期待孩子淡定從容,你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想要複印件有改變,必須先調整原件。

當孩子有問題,父母要多找找自身的原因,看看自己有什麼問題,看看自己哪裡做的不足。如果我們一直懷揣一顆掌控的心想要改造孩子,那麼孩子永遠不會是你期待的樣子。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通常有一顆脆弱無助的心,學會覺察,關照自己的內心,看看發脾氣背後的情緒,是恐懼?是無助?還是做不到的那份慌張?與幼年的自己連結,學會接納自己,包容自己,愛自己。唯有這樣,才能收穫寧靜。

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軌跡,尊重孩子活出他們自己。而我們作為父母,緣分一場,只有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養育真的不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怎麼管孩子上面,養育的真諦是,不斷了解自己,與自己和解,讓自己更好的一個過程。修身養性,接納智慧,當自己越來越好之時,面對孩子的很多問題,你心中自有答案。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