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與“右派”(推薦!解釋的很清楚!)

“左派”與“右派”這兩個政治名詞的來源,嚴格地講是“舶來品”,可溯源到18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

“左派”與“右派”(推薦!解釋的很清楚!)


1789年7月14日,象徵法國封建統治堡壘的巴士底獄被巴黎人民和起義士兵攻陷,政權被第三等級的代表掌握。而第三等級包括資產階級、市民、農民,由於階級利益和各自的要求不同,領導層開始分化。

“左派”與“右派”(推薦!解釋的很清楚!)


在1791年的立憲議會中,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米拉波等人,議會中提出了比較溫和的改良主張,要求保留國王,反對共和;而代表比較激進的第三等級下層力量的雅各賓派羅伯斯庇爾等人不同意君主立憲的統治,提出了非常激烈的革命楷施。這樣就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派。還有第三派,在所有爭論的問題上,採取一種折衷的立場。

在議會對各個問題進行辯論時,擁護革命的人剛好坐左邊(以主持人位置為準),而主張溫和的保守派剛好坐在右邊,由於這種政治派別爭論與坐席形式之間的吻合,後來人們就因此將革命的一派稱為“左派”,反對革命的一派稱為“右派”。

“左派”與“右派”(推薦!解釋的很清楚!)


後來,馬克思、恩格斯從這一含義引伸為右派即資產階級反動派,左派即無產階級革命派。

本世紀初,列寧和斯大林開始用左傾的概念來指代無產階級內部的激進派,因為當時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還比較薄弱,激進派常給剛剛萌芽的無產階級革命帶來很大的損失,因此激進派是極端錯誤的。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加個引號,而當時的右派即保守派雖然延緩了革命的進程,但並沒有給革命帶來明顯損失,因此右字不含貶義,也就無需加上引號。

“左派”與“右派”(推薦!解釋的很清楚!)


到本世紀20年代末,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強大,無論是保守派還是激進派,都會給革命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於是便用“左”傾機會主義與右傾機會主義來劃分無產階級政黨內的政治路線錯誤。並且由於習慣,“左”字上的引號一直沒有去掉,右字上也一直未加引號。

毛澤東又根據列寧、斯大林的用法及習慣,多次提出過劃分“左”與右的標準。他說:什麼叫“左”?超過時代,超過當前的情況,在方針政策上,在行動上冒進,在鬥爭的問題上,在發生爭論的問題上亂鬥,這是“左”,這個不好。落在時代的後面,在當前情況的後面,缺乏鬥爭性,這是右,這個也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