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登陸的時候,為什麼美軍不大量使用航空母艦的飛機進行轟炸德軍地面火力點?

湖水1647


1944年6月6日拂曉,盟軍大面積通過英吉利海峽,從法國諾曼底登陸,進入歐洲開始對納粹的反攻。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盟軍付出十幾萬人的代價,成功登陸諾曼底。



距離太近,航母不划算

根據這個題目問的問題,美軍為何不大量使用航母的艦載機攻擊德軍火力點。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看下地圖。


英吉利海峽最寬的寬度才240公里,飛機作戰半徑有多長?美軍的B17轟炸機的最遠作戰半徑能夠達到800英里,英吉利海峽最寬也就150英里。使用艦載機完全沒有必要,而且還危險。參戰的一萬多架盟軍戰機,都是從英國本土起飛的,直接就能飛到諾曼底。

二戰期間,不列顛空戰,飛機都是隔著英吉利海峽飛過去,而不需要在海面起飛。甚至英國可以從英國本土直接飛到柏林進行轟炸。這個距離都達到了,短短的英吉利海峽還算什麼呢?


二戰期間,英國美國都有自己的航母,而英國的航母主要負責大西洋航線的安全,美軍的航母在太平洋上和日本人打的正嗨呢。連英國都組織艦隊跑到太平洋幫美軍了。大西洋上基本上沒有什麼航母能夠調遣。

同時,航母的出海,艦載機的起飛,都是有著很高的標準的。六級以上的風,艦載機是不能起飛的。諾曼底的天氣也一直不咋地。

航母調動,動作太大,容易暴露目標。

如果使用航母作戰,那就必須先把航母調動好了,然後準備作戰。而航母的大規模調動完全可以偵查到,德軍分析一下,就完全知道了盟軍的登陸地點。


諾曼底登陸,盟軍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準備,為了把德軍主力調走,盟軍進行了很大的戰略欺騙,讓德軍相信,盟軍將會在加萊登陸。事實上,在盟軍一系列操作下,德軍信了。德軍將部隊調往了加萊防禦,加萊的兵力達到了23個師,在加萊死守,離諾曼底200公里。不光這樣,法國60個師的德軍,愣是沒人支援諾曼底。諾曼底只有6個師的守軍,心裡苦啊。


御史三大人


我想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至少犯了兩個原則錯誤,

首先,根本沒有看過地圖或者看不懂,只要有點基本的軍事常識,拿著筆地址在地圖上畫一畫,那麼就很可以明白的知道,從英國本土的空軍基地起飛,幾乎任何一款戰機都可能覆蓋的盟軍登陸地區,根本沒有必要從航母上起飛,不管怎麼說,陸基基地起飛遠比從航母上更為方便。

其次,根本就沒有了解過當時的情況。為了保證這次登陸作戰的順利進行,盟軍擔任直接支援的作戰飛機要達到11000架,空中支援範圍相當廣泛,不僅僅侷限於灘頭支援,更重要的還是打亂德軍的交通網絡,阻止德軍增援部隊。如此情況之下,是否有航母參與火力支援並沒有什麼決定意義。

更不知道一個關鍵因素:天氣!談及登陸作戰的時機問題,許多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一點,盟軍利用天氣掩蓋登陸行動,選擇在大風暴的間逢,正好有短暫的風平浪靜之時,德國的天氣預報工作卻沒有成功的預報到這一情況,以為盟友無法登陸,造成登陸時,德軍指揮官都休假去了。

如果把火力支援任務的航母艦隊,那幾乎是坑自已,在登陸前後的大風暴之中,航母艦隊與艦載機如何保證自已的安全?想依賴於就需要選擇好天氣,那麼等於讓德軍有防備,所以航母只能退出了。

提出這類問題時,最好先自已補習一下相關的資料,不要想象著來!


麥田軍事觀察


諾曼底登陸是1944年,這一年盟軍的航空母艦並不是多富裕,也不是多麼專業。一方面要提防北海方向的德軍潛艇、戰艦,同時還要應對同樣惡戰的太平洋戰場;同時,西半球盟軍的航母部隊幾乎沒有使用艦載機攻擊的經驗,因為皇家海軍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在跟U型潛艇作戰,可以想象他們都未必有足夠的艦載攻擊機飛行員可以使用。因此將航母開到狹窄的英吉利海峽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即便如此,空軍仍然是諾曼底登陸的主角,只不過它們是隸屬於陸航的部隊。


(地毯式轟炸要在一年前就開始了)

在諾曼底登陸之前,盟軍提前差不多一年就開始了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一方面是為了摧毀對阻擋盟軍登陸至關重要的飛機制造廠,另一方面是迫使德軍前線戰鬥機部隊回防德國本土,一年之間盟軍出動了3600多架次、投下了上萬噸炸彈,不僅削弱了德國戰爭潛力,也減輕了登陸部隊的作戰壓力。等到諾曼底登陸打響時盟軍又投入了6200多架飛機,這支空中力量承擔了支援、偵查、運輸、補給等一切能想到的任務。


(重型轟炸機也被用於支援任務)

有人可能會問,B-17、B-24、B-25、蘭開斯特、哈利法克斯這樣的輕重轟炸機不能從航母上起飛,噴火、野馬等戰鬥機和雷電、颱風等戰鬥轟炸機是可以依靠航母就近支援的,為什麼不用航母充當這些輕型飛機的前線機場呢?建議聽起來很合理,但事實上英國本土機場距離諾曼底的直線距離不過180千米,整個英吉利海峽最寬處也才240千米,最窄的多佛海峽才37千米寬,二戰末期使用層流翼設計的飛機載油量提高了3倍,一般都具有1200千米左右的作戰半徑,是完全不需要什麼前線機場的。


(颱風攻擊機不需要浮在海面上的機場,也沒有幾個飛行員能在航母上起降)

再者說,諾曼底登陸的關鍵是依託惡劣的天氣盡可能快的搶運物資和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把至少300萬部隊和相應物資運往歐洲大陸,這時候優先考慮的是在狹窄的海峽裡部署儘可能多的登陸艇的運輸船,航母的用處不大又會給臨時港口製造混亂,因此最好還是棄之不用。登陸期間盟軍動用了6200多艘各種船隻,作戰船隻僅有寥寥幾十艘,其他的大部分都是運輸船了。

(盟軍運輸船隊)

盟軍考慮使用的作戰艦艇包括戰列艦、巡洋艦和專門為擊垮的軍海岸炮臺和堡壘設計的巨型炮艦,就是沒有動用航母。作戰艦艇中最重要的是7艘戰列艦,分別是屬於6個級別的7艘戰列艦,其中納爾遜級的兩艘最引人注目,它們的406毫米主炮將為登陸部隊掃除德軍的岸防巨炮。


(納爾遜級戰列艦都比航母有用)

但實際上,德軍大西洋壁壘的要塞炮大多都被空中掠過的轟炸機擊毀了,只有一些目標不明顯的小口徑岸防炮倖免於難,戰列艦的巨炮大多用來對付它們了。(下圖是納爾遜級戰列艦的三聯裝406毫米巨炮)


兵器世界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二戰時期,英美聯軍在1944年反擊德軍時,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發起的一場海上登陸作戰,這場戰役開啟了英美聯軍反擊納粹德國的戰爭,這場戰役的前期準備工作做的很細緻,成功的迷惑了德軍大本營,所以在戰役正式發動的時候很成功,盟軍很快就撕開了德軍的防線,實現了搶灘登陸。

搶灘登陸戰役的隱蔽性和突發性,使得盟軍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做前期火力準備。

1944年發動的諾曼底戰役,與二戰中的其他戰役有著很大的不同,一個這場戰役是搶灘登陸戰,因為英法兩國之間的海峽,很多地方都是懸崖峭壁,且海峽內部風大浪急,因此適合登陸的地區只有那麼很少的幾個點,而且這些適合登陸的地點,都有大量的德軍駐守。

因此如果盟軍想要實現成功登陸,就必須要想辦法迷惑敵軍,以求達到作戰的突發性,儘可能減少敵人的反應時間,因此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動用飛機轟炸德軍火力點這種事情發生。

盟軍不這樣做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如果盟軍動用飛機大規模轟炸某一個地區的海岸防線的話,德軍必然會知道這裡盟軍在這裡進行大規模登陸,從而會從其他地區調集大量軍隊進行圍堵。

到時候盟軍由於失去了時間優勢,將會導致登陸之後遭遇更多的德國軍隊的圍剿,甚至有可能會因此導致登陸戰失敗。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盟軍最正確的做法就是減少戰場火力準備的時間,在登陸戰發動之後,以最短的時間搶灘成功,並迅速對德軍縱深實施突破,這才是保證登陸戰得以成功的最有效手段。

諾曼底登陸戰是二戰後期盟軍發動對納粹德國的反擊計劃——《霸王行動》中的重要一環,在這場戰役裡,盟軍投入的先期登陸部隊達到了17.6萬人,而這些人在戰役結束之後傷亡了12.2萬人,由此可見搶灘登陸戰的究竟有多殘酷,這還是在德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生的傷亡。

如果給了德軍反應時間的話,那麼這場登陸戰能否成功都將會是一個未知數。所以能有多快就要有有多快,能有多突然就要有多突然,才是搶灘登陸戰役成功的真諦,至於火力或者傷亡,那就只能去看上帝給不給面子了。


落下m


諾曼底戰場與英國只隔了一條英吉利海峽,近的就只有80多公里,遠的也不到200公里。而二戰時期的戰鬥機,轟炸機航程隨隨便便就可以覆蓋法國全境。所以從英國直接起降飛機不影響作戰。再來一個就是安全的考慮,航母駛入英吉海峽非常容易被德軍的飛機,水下的潛艇擊沉(這種戰場環境有航母不先滅掉都沒天理了)。因此當時也沒有傻到將航母開入英吉利海峽。故而也不存在飛機從航母上起飛的事。


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諾曼底登陸盟軍是從英國本土機場起飛戰機對德國的地面火力點進行轟炸。


奮鬥的路上


兩個原因:1、陸地登陸作戰不同於島嶼登陸作戰!航母艦載機的轟炸能力很一般,一個航母戰鬥聯隊的對地攻擊能力加一塊,也抵不過一架B25轟炸機的破壞力。所以對於轟炸法國廣闊的海岸線目標,英國本土的陸基B25和噴火護航編隊完全夠了。2、1944年的太平洋戰爭也進入到白日化階段,美軍的跳島戰術需要更多的艦載航空兵力,而日軍的頑強牽制了美軍大量的航母編隊。


徠卡44895045


其實英國就相當於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飛機直接就可以飛到歐洲大陸作戰,何必要開航母去歐洲不是勞命傷財。


duh23333


隨便找個世界地圖,歐洲地圖更好,然後測量下英國本土到諾曼底的平均距離,然後再查找下當時常用飛機的作戰半徑,會發現就算小型戰鬥機的戰鬥半徑也足夠覆蓋法國大部了,更不用說航程更遠的大型轟炸機了,所以根本不需要動用相比之下又麻煩又危險的艦載機了。


魚的菸斗


陸基機場又省錢又豐富,要什麼航母?啥家庭啊?家裡有礦啊?


吉用時代


大哥! 德國狼群,潛艇啊! 而且還在德軍空軍岸基範圍,還有大量88炮。 作死嗎。

以為德軍空軍也是火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