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最後一首是什麼?有深意嗎?

正義52448


《唐詩三百首》有很多版本,其中被公認為最經典的是蘅塘退士編選版本,收錄唐詩共三百一十一首,最後一首是“七言樂府”的《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在《唐詩三百首》裡,蘅塘退士認為這首《金縷衣》的作者是杜秋娘,但更早時期的《全唐詩》卻註明為無名氏作,而杜牧的《杜秋娘詩》中提到“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大意是“杜秋手捧玉酒杯,為他歌唱《金縷衣》”,也就是說,杜牧詩並未明說說杜秋娘是原作者,當時她只是《金縷衣》的歌唱者,所以《全唐詩》署為無名氏較為合理。

這首《金縷衣》,又名《金縷曲》、《雜詩》,屬於七言樂府歌辭,對於這首詩的主題,歷來有三說,一是及時行樂,二是愛惜青春光陰,三是隱諫李錡,由於這首詩並不是杜秋娘所寫,所以第三種說法當然不成立,至於第一二種說法,都是說得過去的,不同的讀者可以選取不同的角度。

這首詩用詞淺白,並不難理解,大意是:

勸您不要愛惜華貴的金縷衣,勸您愛惜青春少年時。鮮花盛開就應及時採摘,千萬不要等到花謝了就只能折取花枝。

這首詩以“勸君”開頭,第一句的“金縷衣”與第二句的“少年時”形成對比,鮮明地表明作者的態度,就是勸大家要珍惜好時光,而第三句“直須折(花)”與第四句“空折枝”又形成對比,進一步昇華詩意。

在藝術表現手法方面,這首詩雖然只有二十七個字,卻有很多重字,比如兩個“勸君”,“莫惜”與“惜取”,“堪折”、“須折”與“空折”,“花開”與“無花”,形成了復疊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味。

這首詩的作者雖不明,但從詩中的語氣和角度看,六甲番人認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子,而此詩或許是她寫給追求功名富貴的心上人的,但不知心上人讀後是否醒悟過來,不知何時才能醒悟過來,但願不是花謝之時才悔悟吧。

關於這首《金縷衣》,不知您讀後有何感受,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喻守真的《唐詩三百首詳析》是《唐詩三百首》的注本之一。此書由中華書局於1948年出版,解放後重版過幾次。《唐詩三百首詳析》一書中收有唐詩317首。最後一首是《金縷衣》。作者是誰?至今應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說。杜牧杜秋娘詩序說:"杜秋,金陵女也,年15為李錡妾"。李錡,唐宗室,後因叛被殺。《金縷衣》在樂府為近代曲辭。杜牧詩注:"李錡長唱金縷衣。"所以樂府詩集認為李錡是《金縷衣》的作者。而全唐詩則認為是無名氏。蘅唐退士認為是杜秋娘。所謂金縷衣,就是用金線織的衣服。《金縷衣》這首詩的意識是勸人要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待明日空對風。同時也有勸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之意。


hushouchang


僅憑"無名氏"之言,就判斷ta是女人,儒生真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