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年泡沫破滅,為什麼沒有采取經濟軟著陸?是因為沒有條件嗎?

葛新標lianjia鏈家


日本早在1985年就與美國簽訂了“廣場協議”,從此以後,日元開始了升值之旅,而日元的大幅升值,又引來了各路遊資購買日本的房地產,從此,日本的房價跟著日元一起開始上漲。對於,遊資來說,既分享到了日元升值的好處,又讓其拿到了日本房價上漲的碩果。

這樣的時光一直持續了好幾年,在日本很多人看來,房價是隻漲不跌的,日本地小人多,資產泡沫是永遠不會破裂的。但是,在進入了90年代後,日本房價開始了大跌,一下子跌去了七成,很多人為此而成為負翁,日本國內經濟從此長期處於衰退中。

現在很多人在問,在90年代泡沫破裂時,日本政府為啥不採取經濟軟著陸,而非要主動引爆泡沫,導致日本經濟的大衰退呢?我們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90年代初,美聯儲開始加息,而日本的貨幣政策是跟著美國走的,日本也開始加息,而在連續加息之下,投機炒房需求撤退,日本房價就開始大跌。這主要是日本政府對經濟和金融把控能力過於自信,最後才引火上身。

二是,軟著陸相當於中醫的保守療法,就是儘可能的把泡沫和危機往後拖,這樣舊的問題不解決,新的危機又疊加,最終能否軟著陸,還存在很大的變數。起碼要有一批人為此買單。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不讓經濟和房價泡沫吹得過高。


而直接硬著陸相當於西醫的直接動手術切除腫瘤,雖然經歷了短期的陣痛,但是經濟有強大的自愈功能,幾年之後又是一片豔陽天。如果,我們在2008年讓房地產泡沫硬著陸,即使出現了局部性問題,還是完全可控的,與現在相比微不足道。

三是,日本經濟並不怕硬著陸,從表面上看,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日本經濟衰退了二十年,但是人家日本還是發展的經濟體。因為日本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大量的企業出海佈局,在全球購買礦產,以及併購大量海外企業,日本企業的海外賺錢能力是很強的。就算日本國內經濟出現微恙,海外企業贏利的財富大量回流本土,日本國民的生活質量並不會因為經濟硬著陸變差。反而是軟著陸,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大問題拖成絕症。


不執著財經


我覺得在這裡應該戳穿一個理論——軟著陸。

什麼叫軟著陸?

本來沒這個詞,是因為有了硬著陸以後,才被髮明出來的。

那麼什麼叫硬著陸呢?

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就是啪嘰一下,從高空直接摔倒到地上。

那麼什麼時候出現硬著陸的危險了呢?自己查。

反正就是沒整明白,就經濟要出事兒。

這種情況各國都有。咱們就以美國為例,沒辦法,歷史書上舉的就是這個例子。

說美國,還有那些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經濟發展不科學,幾乎是每10年,就會發生一次經濟危機。一旦出了經濟危機,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商店裡東西賣不出去,牛奶嘩嘩往河裡倒。

小時候看了不明白,現在知道了,這個就是硬著陸。

所以我一度就想,他們為什麼不軟著陸呢?

那些西方經濟學家的腦袋裡面都是屎嗎?

但是面具哥才疏學淺,這麼大的經濟問題,我這腦袋瓜子琢磨不過來。

於是我就想,如果是一個家庭,他要是欠了一屁股債,他能不能軟著陸呢?

好像可以。

比如說朝親戚朋友,借上個10萬8萬,可以頂一陣子。

但是呢?這錢早晚得還。

那麼就得往後拖,怎麼拖,再朝別人借,借了錢,堵原來的窟窿。

拆東牆,補西牆。

這就是軟著陸。

那麼我可不可以一直軟著陸呢?

有點兒常識的人都知道,沒有辦法一直軟著路。

因為無論如何,最後你總得還債,而且最後你還的這個債,恐怕是你一輩子都無法還清的。

那如果採用硬著陸的辦法呢?

沒錢了。

我通知債主,我沒有錢了,你們看咋整?

債主來溜一圈兒。

一看家裡還行。

說要不這樣吧,你慢慢兒賺錢,慢慢兒還我,也不逼你,行不?

那太行了。

就這樣我開始呢打工還債。

又過了一段時間呢,打工有點兒心得,我開始做買賣還債。

運氣比較好,我做買賣還賺了,債務很快就還清了。

看來硬著陸的後果,我還是能承受的。

哦——原來西方那些發達國家,也不都是大傻瓜。

他們是化大痛為小痛,階段性釋放經濟風險,這樣一下子就要不了他們的老命,而且過個三五年,他又緩過來了。

那麼軟著路的實質又是什麼呢?

就是往後拖。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往後拖沒有意義。

只能把債務越拖越大。

但對於一個組織來說就不是這樣了。

因為組織的管理人員是換屆的,只要他拖過了自己的任期,那他就是個成功的領導者。

至於以後——我都不幹了,哪管他洪水滔天。





面具說


經濟到了一定階段,必然有一個停頓,就像走路,走走停停,規律。保持不停歇的走路,是美好願望,這裡就有了兩大理論,自由經濟論,和計劃經濟論,兩種說的都有道理,自由經濟論,說發展到一定時期,市場會修正前期的各種錯誤。。。計劃經濟論說只要保持各種計劃,勻速前進,就可以避免停頓。(忽略了人的侷限性,不知道哪裡出問題,人往往是事後諸葛亮,和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分析了這些,在說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倒向西方文明,對自由經濟論,實行無條件服從。好了,一切都解釋明白了。(經濟硬著陸)。。。在說軟著陸,是我們的口號。也是自由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停頓。就像長句子中間的逗號。那些攻擊軟著陸的人,鼠目寸光。根本不懂裝懂。我們國家大,經過近幾十年發展。積累了大量財富。國家層面穩定。完全有能力實行軟著陸,以時間換空間。只要積極穩妥,放慢腳步,穩紮穩打。沒有什麼難的。。。現在假設中國硬著陸,受到傷害衝擊的,是那些底層大眾。(注意中國的不發達地區,和那些底層大眾。是傷害最大的),不用說幾十年,幾年也受不了呀。影響穩定。多米諾骨牌效應,底層到中層,中國這麼大,(太大了,事也多)。。。。說了這麼多,硬著陸,國家承受不起。只有一個結果,軟著陸,就是放慢腳步,穩紮穩打。(軟著陸,有很多人也在喊苦,壓力山大)。說了這麼多,在說些高興的事。國家層面穩定,就業環境穩定。老大積極應對。國家財富充足。。。專家說了,經濟轉型期。白話解釋就是挺過這幾年。一切都會更好的。在說中國人特徵,勤勞,智慧,變通。能吃苦,有毅力。姑妄說之姑妄聽之。我還是抓緊幹活吧。


飛蟥


個人認為雖有“廣場協議”的束縛和收割以及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但都不能說明日本經濟沒有軟著陸!

所謂軟著陸的概念是指:

國民經濟的運行經過一段過度擴張之後,平穩地回落到適度增長區間。

日本經濟自二戰以後至今經歷了成長期、高速發展期、停滯期、倒退期、緩慢波動期,但卻從來就沒有崩潰過。也就是說不存在什麼硬著陸!

首相換了一茬又一茬,都跟對經濟的挽救和推動的結果有關。

現在這個安倍滿世界的上躥下跳目的還是為了恢復與發展日本經濟……

到今天安倍還沒有被換掉,說明他上臺後所謂的“安倍經濟學”以及安倍本人在既添美國人屁股又打壓中國發展的“手腕”方面玩得很好!多多少少還是幫日本起了一點“止損”作用的。

不管怎麼說日本都是美國的馬仔,跳得高了踩兩腳,拖不動了再給兩塊肉吃。未來的日本始終會在中美爭雄的過程中充當馬前卒……

我們需要研究和了解這幫人,不盲目地鄙視更不去“精日”!

我們需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時規避其短處!這樣我們才能超過他們,才能把他們踩在腳下!


跟老陳從零精益經營


想經濟軟著陸是一種很好的想法,能儘量避免大的損失。日本這個國家受制於美國,需要的是仰人鼻息,美國見到日本經濟繁榮,怎麼可能會甘心?會想盡一切辦法把日本經濟搞垮,自己從中大撈一筆。日本由於歷史原因需要依靠美國,舉個例子來說北方四島問題,如果沒有美國撐腰,向蘇聯索要島嶼,蘇聯是不會給日本話語權的,惹惱了他再佔領幾個小島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日本跟美國主子混自然要聽美國的話,經濟繁榮到泡沫破裂是一個正常過程。沒條件是主要原因,當然美國主子也會給日本一個甜頭,沖繩送給了日本,在世界面前體現出了美國佬“不要地”,日本也得到了實惠。


8910用戶


軟著陸不是一個嚴格的經濟學術語,只不過是一種形容。指的是在經濟調控的時候,一方面實現通貨膨脹的有效控制,從而抑制資產泡沫,另一方面實現經濟增長平穩化。硬著陸指的是在控制通脹的同時,導致了經濟下滑。就現實層面上來說,軟著陸和硬著陸都只能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手段。否則沒有人會主動選擇硬著陸的模式。日本政府在當時並非一門心思要走硬著陸的道路,而是因為當時的客觀條件不允許日本實現軟著陸。

日本在90年代的泡沫經濟破滅,實際上是一個硬著陸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質上是日本經濟體制存在嚴重缺陷的結果。而這種缺陷不僅僅表現在匯率系統,也就是所謂的日元估值的問題。當然這是問題之一。

日本經濟體制的缺陷問題不是90年代才形成的,從戰後開始這個缺陷就已經鑄成。日本戰後經濟困頓,政府開始推動出口拉動的經濟模式,為美國提供相關的配套。憑藉著朝鮮戰爭,日本迅速完成了經濟的復甦。之後大規模引入美國的技術,實現了日本工業,也就是製造業的跳躍式發展。這個過程恰逢美國將產業重心從製造業轉往金融行業,大體上是符合美國利益的,所以美國樂觀其成。不過隨著日本的迅速發展,日本產品開始大規模的激戰國際市場導致了美國製造行業的潰敗,引起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失業問題。美國因此利用自身的政治軍事特權強迫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日本被迫調整日元的匯率政策,通過低估幣值,推動出口的模式,由此陷入困頓。簡單來說,日本經濟是美國經濟的附庸,但是這種附庸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美國經濟的不良反應。美國憑藉自身特權在自身不進行調整的情況下,強迫日本全面調整。

日元低估政策結束之後,日本企業的資產在國際市場上的估值迅速上漲。這使得他們相比之前有了更大的對外投資的衝動。加上產業轉移,需要將一部分低端產業移往國外。同時也是為了規避貿易糾紛。所以70年代以後,日本開始大規模的對外投資。其中最主要的投資目的地實際上就是美國。在這一階段,日本實際上希望和美國完成利益捆綁。但美國顯然沒有接受日本的這種投靠,反而通過這種模式,藉機打擊日本經濟。

80年代以後,對外投資,導致國內產業空洞化。自然也就使得留存在國內的資本,以及從國外投資或已回到日本的資本出現了富餘現象。這個時候,由於日本本土的製造業投資不能提供較為豐厚的回報,因此大量資本開始進行了投機性操作。股市和樓市成為主要的投資目標。這些資產本身不能帶來很大的收益,但是在短時的炒作過程當中,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在逐步上漲的過程當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追逐進取。但這個過程顯然是不可長期持續的。終於在90年代初的時候全部破滅。

所以回顧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就會發現泡沫經濟的產生有非常深刻的歷史背景,將眼光僅僅集中在八九十年代是不可能真正瞭解日本經濟出現如此嚴重問題的根本原因的。日本經濟發展和自身政治侷限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矛盾,這個矛盾本質上又是由於日本發動二戰導致的。美國通過這個矛盾,有效的抑制了日本的經濟成長。廣場協議是其中一個手段,但不完全依賴這個協議。

在這個過程當中,日本政府能否通過自身努力規避這種風險呢?我個人認為是不可以的。主要原因在於兩點。根本的制約來自於美國對日本的控制。日本戰後所有的首相都要配合美國的行動,否則難以長期執政。田中角榮在出任首相的時候,不顧美國的阻撓,先於美國和中國建交。之後美國將他貪汙的資料向日本新聞界爆料,導致田中角榮被迫辭職。第二個制約在於,日本的首相制度。二戰以後,日本在1955年形成了以自民黨長期執政為主導的體制。雖然首相總是出自於自民黨,但是實行的卻是派系輪流坐莊的模式。因此政策相互之間也不完全協調,各派系之間利益紛爭也比較激烈。所以很難實行目光長遠的經濟戰略轉型。就日本政府在八九十年代對於經濟狀況的調整來看,主要還是對策性的。戰略性的調整能力沒有展現出來。所以,日本經濟在90年代的硬著陸,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


zyb38537240


一般都把日本經濟的衰退歸咎於1985年的《廣場協議》,其實,這是長期以來的一個認識誤區。

廣場協議只是當時主要貨幣國家,因美元的強勢升值而協商的一個對美元匯率進行調整的一個協議,這個協議並不是導致日本經濟衰退的真正原因。

日本經濟衰退的真正原因,還在於日本自身,是由於日本經濟開始蛻變為房地產經濟的必然結果。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在持續的高速增長後,拉動經濟增長的電子、汽車等產業開始出現了疲軟,出口創匯能力開始降低,外匯儲備增加下降;於是,日本經濟的繼續高速發展,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支撐。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自然而然地就轉向了房地產,逐步形成了靠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這種轉變,導致了日本的經濟結構從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變成了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經濟的這種結構性變化,勢必導致金融也發生相應的變化,那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赤字的擴大、信貸寬鬆,這就是以通脹預期來提高資產增值的預期,引導社會資金向投資方面集中。

日本式的房地產大躍進和金融大躍進,由此拉開了序幕。房地產的非理性瘋狂擴張,房產價格的非理性暴漲,迅速對曾創造了日本奇蹟的電子產業、汽車產業等帶來了巨大沖擊,松下、東芝、索尼等知名品牌大企業也不例外,在房地產浪潮中黯然失色,隨著消費比例被房地產投資的大規模擠壓,這些曾經創造日本經濟奇蹟的品牌產品利潤率持續下滑,高房價高房租導致企業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生產經營困難日益加劇、技術研發經費嚴重不足;這迫使眾多實體經濟果斷脫實向虛,紛紛投資房地產,促使土地價格與房價同步攀升;日本房價的最高峰期,單是東京的房產價值總值就能買下整個美國,其資產價格泡沫之大可想而知。當年的日本民眾似乎形成了共識,土地是有限的所以能蓋的房子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房子才是只漲不跌保值增值的投資品,這自然形成了對房價會永久上漲的預期。

最終問題出在哪裡了呢?問題出在了外貿。日本的外貿開始出現了問題。由於產品研發投入的不足,日本的電子產品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失去了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甚至連韓國的三星都競爭不過了。此時,恰好美元進入了強勢週期,日元匯率承受到了巨大壓力,由於產品已經缺乏競爭力,即使日元貶值對出口的拉動作用也不大,如果匯率持續下跌日元的信用就會破產,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所以,日本是主動選擇了終止房地產經濟,果斷地選擇了保匯率。並以加息,日元升值的方式,對經濟的去房地產化採取了休克療法。日元加息,日元匯率升值,防止了國際投機資本進入日本資產市場對日元資產進行抄底式掠奪;日元的升值,同時導致了日元資產價格暴跌,特別是東京的房價迅速暴跌,跌幅達90%!

從此,日本經濟進入了長期的結構性調整階段,進入了出清資產泡沫的階段,整個社會也由奢侈的高消費進入了低慾望。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當年日本放棄匯率保房價,會怎樣呢?答案是明確的,那就是日本在房地產的不歸路上爆發全面的金融危機,經濟整體崩潰,日本將回到二戰剛結束的社會中去。


風過無痕868



鄺斌3


時代在進步,社會求發展。所有的經濟學,必須無條件的服從政治學。這是全人類社會發展史的經驗。

日本為什麼在90年代,發生經濟泡沫破滅後,為什麼沒有軟作陸。這個問題必須要研究日本的政治,和當時在日本執政已退休的領導人。會找到一定的答案。

經濟必須服從政治。這是鐵的《規律》,任何政治家,都深知這一硬道理。無法改變,也不能改變。


朝陽噴發後的晚霞


當人民生活在夢裡和幻想中不想忍痛割愛,泡沫在不知不覺中吹大,象癌症一樣初期和中期是沒感覺到患癌症。當你痛的受不了了。才知道患了不治之症。泡沫也是一樣。一定要預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