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黄忠一辈子只打了一场胜仗被捧上天,于禁一辈子只打了一场败仗被无限黑,对此你怎么看?

疯狂天才


伪君子的下场

于禁说起来也是曹操非常重视的大将,位列曹营五子良将之一。想当初张绣叛乱,曹操另一亲信大将夏侯惇部下的青州军作乱,于禁毅然挥军弹压,随后张绣兵追曹操,他不先见曹操(问安请示),却坚壁整军,反击张绣——旁人眼里这有“谋反”嫌疑,可雄才大略/心胸宽广的曹操却称赞这是“有古名将之风”的举措。再后来昌豨降而后反,曹操派于禁等剿灭。昌豨失败后去找于禁投降,他认为和于禁是旧交朋友,投他可能会得到帮助。但于禁把昌豨杀了。杀之前有一番冠冕堂皇的言辞:你们未必不晓得曹董的命令嗦?被包围才投降的人(不是主动,所以)不能免罪。遵行并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老豨虽然是我的老朋友,但我咋能够因此而对曹董事长不忠呢!”还跑去和昌豨诀别假吧意思流了几滴眼泪:兄弟,不是我不帮你,我是在执法!


曹董倒也觉得这是忠诚表现,所以更加重用他。

哪晓得天道循环,后来他自己被关二哥水淹七军,也是被围而投降——做了他自己先前鄙视的“失节”之人。

而另一个从马超阵营投奔曹营没好久的庞德,反而宁死不屈。这一对比让

老司机曹操都惊掉下巴:于禁跟我三十年,危急关头还不如庞德!

再回过头来看他在工作中的为人: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三国志 · 于禁传》)——做事情太“显得”一板一眼,结果曹操倒是喜欢了,但他的同僚下属就很看不惯,不喜欢他。很难说他是不是那种为了往上爬只注重讨上司喜欢、不顾及别人看法的人。

所以他的结局很悲催:关二哥被东吴打败后,他又转被俘虏,后来东吴把他送还曹魏。等形销骨立/白胡子喇撒的他回去,他过去得罪过的人当然都在看他笑话,加上那个有文人气质的魏帝曹丕就很看不惯他的为人,所以嘴头也假吧意思安慰他,没关系,古时候不是有荀林父、孟明视领军战败,后来又崛起复仇嘛……还给他封了个“安远将军”的官儿。还没等他从羞愧/自责/不安中醒过来,曹丕就安排他去拜谒曹操墓地,一进去他就看到一组《水淹七军》的动画片,更可恶的是把他和庞德一死一降的“情节”又加锣鼓又添彩的表现出来。

窝心气闷又分辨不得的于将军回去没多久就死了。

其实古往今来,平理说,投降不是件丢人事——只要是力尽而为不是看风使舵。但他自己先把事做绝/把话说绝了,没想到反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坑。


黄忠呢,也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虽然领军就打了定军山斩夏侯渊一个胜仗,但人家除自身武艺了得——大刀舞的圆、弓箭射得远而外,还忠心耿耿啊,所以黄大爷莫得啥拿跟别人说闲话的行为。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所以说,做人要实在,尽量别虚伪。

虚伪的人/不管别人只顾自己往上爬的人总有一天是要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