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這張照片中的光斑是怎樣拍出來的?

蘇州三憶影像


正好趕上,那我來回答一下吧。絕對是權威性答案。

這是折反鏡頭拍攝出來的效果。折反鏡頭有很多種,生產廠商也不少。什麼老毛子產的。還有佳能,索尼,尼康,適馬,騰龍,肯高等不一而足。

所像原理。如圖所示

特點。

1 折反鏡頭通常焦距比較大。300毫米,500毫米,800毫米等,還有用於天文攝影的,焦距更大。但全部都是定焦。

2 只有一個光圈,而且光圈較小。這是因折反鏡頭特殊構造所決定的。所以在景深的控制上有些難度。需用三腳架,對焦也有一定難度。

3 跟變焦鏡頭相比,優點是體積小,重量輕。價錢也很便宜。雖然體積小,但鏡頭比較粗。看上去比較拉風。但沒有同類的變焦鏡頭成像好。更比不上定焦。

4 成像方面,銳度,飽和度等,都不如同焦距變焦頭。鏡頭中央部分往往亮度偏低。使用上也沒有變焦頭方便快捷。

5 最大的特點。由於鏡頭特殊的結構,因而在焦外成像上,會形成獨有的圈圈。

俗稱“甜麥圈”。這是其它鏡頭不可能有的特點。喜歡玩焦外成像的朋友,特別喜歡“甜麥圈”。

如圖 焦外每一個小亮點,都會形成一個圈圈。形成眾多小圈圈。的確很迷人。

綜合特點來看。此鏡頭仍屬小眾。其操作性,便捷性,以及成像方面,都沒有變焦鏡頭好。能拿得出手的,體積小,重量較輕,價格相對便宜。還有就是那“甜麥圈”了,是變焦頭和定焦頭都無法拍出的效果。


一成


如圖這種光斑效果,看起來的確很漂亮,我也非常喜歡這種光斑效果。到底是用什麼方法拍攝出來的呢?以下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拍攝經驗:

第一,拍攝的時候光圈要大,有虛化效果才能出現這種光斑效果。比如我用的佳能24—105的鏡頭,在拍的時候光圈調到最大(F4),就有這種光斑效果。


第二,拍攝這種光斑效果,背景有發光點或者反光點拍攝出來也會有這種效果。比如錫箔,金屬,玻璃等放在背景上,通過燈光的反射。


第三,鏡頭要離被拍對象儘可能近,背景虛化一定要合適,虛化得太厲害了就沒有這種效果。比如微距鏡頭對著有光點的地方拍攝,就有這種光斑效果,下面一張是我用手機微距盡頭對著燈光拍的效果。

以上純屬個人拍攝經驗,僅供參考。


腦攝狼圖事界


我看了下題圖,我個人的判斷是:這種焦外的光斑應該是攝影師使用特殊鏡頭造成的。

分析如下:

首先,畫面中心區的光斑輪廓是圓形的,而邊緣區則變成“檸檬型”,說明這些光斑是鏡頭虛化點光源之後自然形成的光斑,不是後期PS的背景。邊緣區光斑的變形是由於鏡頭“口徑蝕”造成的。

其次,這種邊緣輪廓發亮的光斑,並不是什麼好事。在攝影群裡,這種焦外被稱為“二線性”。焦外“二線性”這麼重的鏡頭,在日常拍攝中,很容易有背景雜亂的感覺。

最後,我在印象中,奧林巴斯的老鏡頭還有尼康的老鏡頭不少型號都有比較重的“二線性”。也有些攝友將它們的“特色焦外”稱為“魚鱗焦外”。其中OM 50mm f/1.2這枚鏡頭尤為出名。


從耗子胖成豬


恰好昨天拍了一張



一線天tq


這圖是擺拍的!

蒲公英放在光滑透亮的平面上,背景純黑,光斑是各種小的燈光,使用大光圈鏡頭拍攝,光圈至少f/1.4,光圈葉片數應該為至少8片以上!



攝影匠洪辰


簡單來說拍攝焦外光斑效果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在焦外有多點光源;

二、有一個長焦距鏡頭;

三、大光圈、且光圈葉片越多光斑越圓;

四、近距離拍攝主體。

就是這麼簡單,簡而言之,朦朧之美就是利用朦朧襯托拍攝主題的一種元素,這元素易學難精。選用不同的鏡頭會呈現出不同的光斑效果。




視覺paul


是這個意思嗎?微距,小光圈,大概6.3左右,具體忘了,背景放易反光的物品,比如皇冠頭飾,底下黑色是液晶電視,倒影不是後期效果,LED燈,頂光,壓近,鏡頭是尼康24-70,沒有加微距鏡片



阿冰63695276


看看這個大光斑是怎樣拍出來的?



手機用戶5511159518臣


大光圈、微距、逆光即可拍出



自然俠1


隨便挑 各種光斑 P20 PR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