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深耕高教改革“試驗田”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汕頭大學:深耕高教改革“試驗田”

汕頭大學課堂教學實踐成果《宮牆內的芭蕾》亮相廣州大劇院。(資料圖片)

這是一所偏居東南的地方大學,卻成為教育部新工科建設的4所牽頭高校之一。

這是一所與汕頭經濟特區同齡的大學,卻因“宿舍改革”引來全國各地高校的取經者。

這是一所誕生於改革開放背景下的大學,探索的是一條獨特的社會資本參與公辦高等教育之路。

這就是汕頭大學。它將“改革創新”寫入基因,致力於深耕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用自己37年的發展歷程詮釋了改革開放與高等教育如何攜手而行。

要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

汕頭大學綠草如茵的校園裡,立柱、白牆、落地窗的行政樓透著洋氣。而大樓外牆一處不起眼的銘牌——“1981年奠基”讓人意識到,自創設伊始,汕頭大學便“

不太一樣”。

汕頭大學:深耕高教改革“試驗田”

1979年,李嘉誠回到闊別40年的家鄉,瞭解到擁有千萬人口的潮汕地區還沒有一所大學來支撐發展,於是希望出資籌建一所大學。這個想法與廣東省政府設立汕頭大學的計劃不謀而合。

1981年底,汕頭經濟特區在東郊龍湖村一塊1.6平方公里的荒地上正式成立。同年,汕頭大學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學校由廣東省政府主管,得到香港李嘉誠基金會捐資支持。

在當時的背景下,這種全新的辦學模式,面對的是中國高等教育幾十年封閉辦學的歷史,需要非凡的決心和勇氣。1986年6月,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李嘉誠時,贊同汕大對外更加開放一點。

今天的汕頭大學師生對這段歷史耳熟能詳。或許正是這樣的歷史,讓汕頭大學帶有了拓荒精神和改革創新的基因,註定要走一條國內高校沒有走過的路。

新世紀的汕頭大學

轉眼世紀之交,當許多高校忙於合併、擴張、規模發展之際,汕頭大學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開始了深耕。

汕頭大學:深耕高教改革“試驗田”

如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2002年,汕頭大學開始“學分制”探索。教務處處長蔡映輝告訴記者,不同於其他高校的“學年學分制”,汕頭大學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可自主選擇課程、選擇導師、選擇畢業年限(3—6年),全部專業開放輔修和雙學位,

轉專業不設門檻

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配合學分制改革,汕頭大學採取小班教學和導師制,教授不僅要給本科生上課,還要用專門時間指導學生。

汕頭大學:深耕高教改革“試驗田”

如何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與管理?汕頭大學從2008年開始探索書院制育人模式。最早實行本科4年全程住宿學院模式的至誠書院黨總支書記高見介紹說,書院打破了身份限制,採取跨年級、跨專業混住的方式,相鄰的6至8間宿舍組成一個“小區”,每個小區有自己獨有的名稱、標誌和文化,小區日常管理由學生自己選出的負責人承擔,真正實現學生自主管理與自治;書院黨團建設採取“依託宿舍建小區、依託小區建黨團”的獨特模式,真正實現“支部建在連上”;書院面向綜合素質教育需求,為學生增加了健身房、共享空間、社團活動室等功能區;書院院長、輔導員的進駐,拉近了師生距離。“宿舍不再只是睡覺的地方,學生課餘的學習、生活、成長真正融於一體。”高見說。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南澳百事通團隊,致力於傳播潮汕文化,宣揚潮人精神,也不遺餘力的提供汕頭南澳島的住宿、餐飲、遊玩等服務。來南澳島不知道怎麼玩,可諮詢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