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與南京的關係如何呢?

馬鞍山身邊事


馬鞍山,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作為雙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馬鞍山可謂佔據著地利優勢。但是,就目前合肥和南京的吸引力來說,馬鞍山對南京感覺要更加親近一些。

南京作為地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要交通樞紐,這個大腿馬鞍山肯定要抱!過去馬鞍山和南京都是江南省的,文化相近,生活相似。馬鞍山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離南京太近!但是,如一些馬鞍山人所希望的,變成南京的一個區或者下轄市,這又是不現實的。這樣的傷筋動骨牽涉太多利益方,對南京來說是沒必要的。

更何況,南京市內還有諸如江北新區等大塊的地方等待著開發。所以,對於很多南京人來說,馬鞍山卻沒有馬鞍山人想象中的那麼親切。雖然在南京的馬鞍山人很多,但很多南京人覺得這是馬鞍山人是梯子挑頭一頭熱。

但從趨勢來看,南京城市不斷外擴,距離30公里的馬鞍山(甚至比南京市的幾個區更方便前往南京市區),與南京無縫對接是遲早的事。而且,寧馬一體化很有可能會早於合馬一體化。在不久的將來,馬鞍山將承擔起連接起南京和合肥兩大核心城市的重任。所以,更加現實點的努力方向,是早日實現寧馬一體化,明確馬鞍山在南京都市圈中的積極位置。

就南京都市圈的定位來說,是輻射中西部的國際性重要門戶,國際先進製造業中心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泛長三角轉型與合作發展示範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家級都市圈,構建國際性的沿江先進製造業集群和以歷史文化、山水城林為特色的城市帶。那麼,馬鞍山怎麼在這個定位裡面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這個都市圈裡承擔好什麼樣的角色?

今後馬鞍山對於南京,就好象崑山對於上海,而馬鞍山就是要做南京的“崑山”。寧馬一體化,就是要在交通、人才、體制、信息、產業鏈等各方面全方位對接。之所以一些南京人對馬鞍山人無感,那是因為主流是馬鞍山人流向南京,而不是南京人流向馬鞍山,兩地之間互動還是單向性的。而破除這種單向流動,就是要加速推進寧馬一體化,特別是爭取地鐵連接到南京。地鐵通了,世界就變了。即使有方便的高速、快速路,也有城鄉的分界,省內省外的感覺。但地鐵一通,那就是一家人了。

但比起有多少新南京人可以轉移到馬鞍山,馬鞍山更要思考的是產業怎麼去對接,哪些產業放到馬鞍山可以實現1+1大於2的效果?畢竟,即使再多的人轉移到馬鞍山,馬鞍山很有可能就變成一個睡城,還要提供大量的教育、衛生等公共資源。在這個問題上,杭州市餘杭區的發展模式可以值得馬鞍山借鑑,他們成功實現了從睡城向杭州創業高地的轉變。當然,這個過程還在進行之中。


單問者


安徽和江蘇以前都是一個省,而南京是兩江總督府,文化上、民俗上其實南京是融入了徽派和蘇派的混合體。同時,由於地理位置接近,南京與馬鞍山顯得更為親近。馬鞍山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在經濟領域南京與馬鞍山也存在許多合作,馬鞍山的多數求職者都會選擇去南京就業,為南京帶去大量勞動力及人才資源。此外,隨著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馬鞍山與南京“實際距離”更為拉近——近年長江大橋的建成、馬鞍山東站的建設以及即將建設的地鐵8號線等。但由於兩個城市的經濟實力相差甚大,南京對馬鞍山並無太多的情感,而馬鞍山或許未來發展會更加想南京靠近,努力拉近與南京的差距。


馬鞍山生活


馬徽子應該與南京唇齒相依的,馬徽子應該與南京親如兄弟,但是馬徽子上層與南京上層交往的不是很密切,不如滁徽子上層與南京上層交往的密切,那麼在民間的百姓中呢?馬徽子民間老百姓是認同南京的,但是南京的老百姓反而不太認同馬徽子,南京的老百姓有在滁徽子買房子,可是在馬徽子買房子幾乎為零,南京老百姓也不認同馬徽子那裡可以養老,按理說馬徽子地裡位置最好,俗有南京南大門之稱,馬徽子到南京是最方便的,不像滁徽子到南京還要過長江,馬徽子不需要直接一步就到南京了。不知道什麼原因,寧馬就是不親熱。也許南京排斥馬徽子多一點。


四十八師三中隊電氣


馬鞍山和南京,交通便利,人文相近,語言相近,經常開車去馬鞍山,語言雖然有些許不同,單日常溝通沒有什麼問題,交通也是,寧馬高速,寧安高鐵直通馬鞍山,就是開車走鄉間小路,江寧去馬鞍山也就半個小時左右,在馬鞍山,除了皖E,就是蘇A最多,南京和馬鞍山的合作也很多,科教文衛都有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