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创新裂变 智力聚合

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由始创于1988年的新昌合成化工厂发起设立的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以敢为人先的劲头,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历经30年市场竞争的洗礼和挑战,逐步实现了从营养品一业独大到多业协同、从国内到国际、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跨越,在精细化工行业形成了领先优势,成为国家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全国大型的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香料生产企业,并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

新和成的成功,得益于有一套好的企业文化。持之以恒的创新动能、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志存高远的文化基因,是新和成的制胜法宝。

新和成:创新裂变 智力聚合

新和成总部大楼 (杨扬 摄)

人和实现均衡发展

人和是新和成制胜的又一法宝。新和成在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自然、客户、股东、员工、政府等相关方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均衡发展。

人才是新和成的第一资源。新和成以“教育人、培养人、关爱人”为目的,视企业为学校,视员工为学生,创造公平竞争、良性竞争的用人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成长平台,成就员工,使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发展。

新和成搭建了网上学习平台,对干部实行学分制管理;同时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开设高管后备班、中层后备班、车间主任后备班、基层后备班培养后备人才,通过传帮带、基地锻炼、轮岗、岗位竞聘等方式,搭建人才脱颖而出和成长的平台;采用与大学联合办学、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更新员工知识结构,选送优秀员工到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或出国考察,提升专业素质和管理技能,更好地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该公司现有研发人员1000多人,其中博士40人,硕士595人,浙江省突出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5人,省“钱江人才计划”1人,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2个,浙江省劳动模范2人,绍兴市劳动模范3人。

新和成“老师文化”要求不仅要教会员工技能,更要教会员工做人。公司每年结合经营指导思想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制订实施了《新和成干部自律条例》《干部重大信息申报制度》,划清工作底线、红线,开展廉政教育大会、干部教育大会做好干部警示教育,并通过读书会、群策会、文化大讲坛等载体统一员工思想,凝心聚力。2017年,新和成制订实施了巡视制度,促进文化统一、制度传承、管理规范。

在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同时,新和成还实施了员工健康体检、优秀员工疗休养、“五必访、五必谈”、互助互济会、党员干部一日捐和合基金等一系列制度保障对员工的关爱。互助互济会已经帮助了700多名困难员工,累计发放慰问金170多万元。每年开展五四、中秋、元旦晚会等群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在员工购买住房、子女入托、就学等方面出现困难时,公司尽最大努力排忧解难,并通过青年联谊会、员工满意度调查、大学生座谈会等活动从多方位关心员工工作、生活,使员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新和成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秉承“绿色化学、责任关怀”理念,新和成利用高真空精馏、超临界反应、连续化反应等国内领先技术,把原材料吃干榨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提取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实现产业链的循环利用,与环境和谐一致,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公司积极从事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社区共建、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回馈社会,打造和谐社会。上市以来,新和成累计分红达45.6亿元,充分展现了中小板块第一股的榜样作用;在2008年至2010年参与县慈善总会和谐冠名基金共计9000万元;2008年向汶川地震捐款捐药680多万元,2016年捐款1200万元用于“五水共治”;近3年共捐赠100万元用于村企共建,投资近3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新昌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把上市庆祝活动节约下的200万元设立了“新和成助学金”,在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设立奖学金。该公司还每年坚持看望慰问城关镇各幼儿园、小学和边远山区的小朋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自2004年以来,新和成累计纳税67亿元(截至2018年上半年)。2009年以来,新和成均列绍兴市纳税前列,各子公司在当地也成为企业经营典范,为振兴当地经济作出了贡献;解决社会就业近8000人,为员工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大力引进研究生、博士、外国专家等高端人才,为振兴地方经济和推进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新和成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节能减排先锋榜领军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柏藩被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思想政治工作杰出贡献奖、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公民楷模榜杰出贡献企业家、浙江省绿叶奖荣誉称号。

新和成:创新裂变 智力聚合

建设中的山东基地 (企业供图)

创新形成核心动力

创新是新和成的第一动力。新和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

“新和成科技创新的第一支撑要素是知识资源、人才资源。新和成要实现新世纪的发展蓝图,科技是先导、是基础,人才是保证。构筑新和成新世纪的人才高地,才能形成新和成科技创新的磁力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柏剡说。

但怎样才能形成新和成科技创新的磁力场?借智发力!

新和成坚持“市场导向,内联外合”的研发理念和开放、国际化、市场化的战略思路,把科研基地搬到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先后与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40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密切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效整合高校院所与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平台等方面的集成优势,较好地解决了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问题,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通过“借智发力”,香叶酯、紫罗兰酮等兼具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的新产品相继开发成功,维生素中间体在分离技术中存在的分子量大、肽链长、热敏性高等高科技难题也相继被攻克。产学研结合也进一步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维生素A的开发,从实验到中试,再到工业化生产,新和成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这一速度在业界难得一见。

此外,科技联姻还使新和成建立起了有效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科技研发投入机制和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研究机构。在研发投入上,公司每年的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近几年更是占到了5%以上。公司建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精细化工超临界反应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研究院,配备600M带超低温探头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仪等世界领先的科研仪器和设备,掌握了高真空精馏、超临界反应、连续化反应等国内领先技术。同时,采用DCS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及生产过程多变量动态控制模型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复杂工艺的高精度控制,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使创新成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发动机”。

新和成不仅注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注重体制创新、管理创新。1994年,新和成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让经营者持大股,骨干职工普遍持股,让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并不断吸收优秀员工入股。管理是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逐步规范化的过程。新和成从文化基本点出发,不断探索管理新途径,推行组织流程变革,完善育人管理机制,实施信息化建设等,使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创新是全员的。“创新趋动发展,人才趋动创新”。新和成建立了“以贡献者为本”“以成果为导向” 的创新价值导向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升了创新动能。该公司制定了《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特殊贡献奖管理办法》《课题奖励制度》,每年召开创新成果表彰大会,实施增量激励、创新课题申报、课题长效激励等创新激励举措。仅最近3年,新和成就采纳员工合理化建议11296条,产生经济效益10853万元;对业绩突出的研发人员在评选先进、职务聘任、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倾斜政策,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效率。

在创新中发展,新和成从单一医药中间体到拥有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原料药四大产业,从工业酒精到数十个世界单项隐形冠军,核心产品产销量居世界前列。同时,新和成拥有15个国家级新产品、100多个省级新产品,成功实施了15个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国内第一家打破VE、VA、PPS国外技术垄断的企业,为振兴民族经济,推动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新和成:创新裂变 智力聚合

新和成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在竞争中成长成功

新和成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在竞争中不断成长。

新和成从10万元借款到总资产近200亿元,增长近20万倍;市值从2004年15.3亿元到最高市值达573亿元,增长了37倍,在经营业绩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为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和成的发展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和瓶颈,但新和成始终相信市场是最公平公正的,只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积极运用国家政策,诚信经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善于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就一定能在竞争中成长和成功。

1999年,国际维生素市场上的一次“地震”,曾让初出茅庐的新和成忙于应付,新和成不但挺过来了,还让世界维生素销售版图发生巨变。

1999年开始,在很短的时间内,维生素E的价格从每吨40多万元,跌至不足8万元,每吨产品的利润仅有1000多元,2007年初一度逼近亏损点。“我当时的感觉是,新和成会迎来又一个发展黄金期。这是市场法则告诉我们的。”决策走在市场前面,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自信让胡柏藩在作出这个判断时有了更多的底气。决策后,新和成在扩大产量的同时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多种途径降低生产成本。

胡柏藩的断言很快成真,2007年下半年,维生素类产品价格全面上涨,涨幅甚至超过200%。“挺过来”的新和成,当年销售达到16亿元。 而另一面,国际维生素巨头瑞士罗斯公司迫于市场竞争压力,不得不将维生素生产这一块业务转让。

这次的竞争也让新和成意识到,维生素行业是个充分竞争性行业。不过,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成分,主要用于药品、化妆品、食品、饲料四大领域,总趋势是保持稳定增长。

于是,新和成再次对维生素的原料进行了梳理,发现用于生产维生素A的柠檬醛最大的生产商为巴斯夫,一旦对方提价或者中断供应,维生素业务必然受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摆脱国外企业的控制,新和成开始自主研发柠檬醛,之后新和成所用的柠檬醛全部自产。

2017年10月31日,巴斯夫发生一起事故,柠檬醛生产线被迫停产。而中国维生素生产企业主要从巴斯夫进口柠檬醛,导致原料短缺,维生素A价格上涨很快,新和成因为自身拥有完整产业链而成为赢家。

但胡柏藩对此却很淡然:“维生素是周期性行业,期间变化波动是正常的。”他认为,一个企业要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充分走市场化道路才能赢得先机。

走市场化道路要充分了解市场,做出判断,然后进行产业布局,这个过程中新和成遵循技术协同和市场协同原则。“技术协同让我们在研发时能事半功倍,市场协同则能使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打开销路。”胡柏藩说。

比如,10年前,新和成开始布局,蛋氨酸项目研发工程中,利用自身在精细化工领域多年积累的绿色生产技术,特别是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的经验成功移植到蛋氨酸工艺设计中,成功开发绿色循环一体化蛋氨酸清洁制造新工艺,质量、成本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也成为国内目前唯一拥有该产品自主研发核心工艺和发明专利的企业。另外,蛋氨酸和维生素产品在市场销售方面又具有协同性,能利用原来的销售渠道进行市场布局。

新和成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从维生素一业独大向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原料药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在竞争中实现了成长和成功,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与泰高、ADM、Nutreco、NBTY、奇华顿等国际维生素巨头和香料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新和成(NHU)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和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新和成的VE、VA连续多届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新和成”商号为浙江省知名商号,NHU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未来,新和成将立足于精细化工,坚持走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之路,用开放性、包容性文化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将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创新精细化工、改善生活品质”使命和“创造财富、成就员工、造福社会”宗旨的实现持续努力。(石小芳 盛炜亮)

新和成:创新裂变 智力聚合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交流 (企业供图)

新和成:创新裂变 智力聚合

山东新和成全景 (杨扬 摄)

(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化工报》,邮发代号1-44,或下载中国化工报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