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走过30年峥嵘岁月

2018-12-11 11:3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俞帅锋

新和成:走过30年峥嵘岁月

2004年,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新和成:走过30年峥嵘岁月

1991年,新昌县有机化工厂更名为新昌县合成化工厂

新和成:走过30年峥嵘岁月

2013年,占地40亩的新和成总部大楼暨研发大楼落成启用

30年前,27岁的胡柏藩肩负责任,满怀热情,凭着一股认真劲,租用厂房,从最简单的回收废酒精开始创业征程。当时没有厂房,没有工人,没有产品,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仅有的几万元钱也是借的。

如今,新和成已位居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第38位,旗下上市公司已成为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全国大型的香精香料生产企业和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企业,并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

2018年,胡柏藩荣获“首届浙江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成为民营企业家的典范。

坚持创新不动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新和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专注、执着、开放,已研发出多个国家级新产品,创造了新昌民营经济令人惊叹的奇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完全不具备办厂条件的学校也开始酝酿校办企业。与很多创业者不同,胡柏藩创办企业近乎“逼上梁山”。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属于不想办企业的人来办企业,不想当老板的人来当老板.”。 胡柏藩就读于原绍兴师专化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新昌一所偏僻的乡村任教。1988年,本来一心打算考研的胡柏藩受校长嘱托,通过借来的10万元,创办了一家从废脚料回收工业酒精的小工厂,由此开始了不平凡的创业之路。

新和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在产业版图后面,“创新是新和成的第一动力”的战略清晰可见。1991年,合成化工厂(新和成前身)瞄准被德国公司垄断的乙氧甲叉进行研发。凭着过硬的品质和低成本优势,迅速占据德国产品在中国的领地,并打开了海外市场,产值猛增至1000万元,实现第一次飞跃。

1992年,新和成瞄准了我国维生素E生产原料主环和异植物醇长期靠进口、价格昂贵这一巨大商机,大胆投入巨资、人力进行研发。1993年,新和成历经艰辛,终于攻克了三甲基氢醌的生产技术,产值跃上上亿元台阶。

1996年,新和成攻克维生素E生产技术;1999年,实现维生素A规模化生产,年产能力达2000吨/年;2002年,成功研发生物素;2004年,“β-紫罗兰酮”国家火炬计划通过验收;2005年,成功研制虾青素;2006年,柠檬醛率先研发成功……

新和成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产业传奇,现拥有15个国家级新产品、100多个省级新产品,成功实施了15个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走出事业新天地

随着全球竞争化程度日渐加深,加上宏观经济环境日趋复杂,新和成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以全球视野对原有产业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依托自身技术优势,积极进军新产业,向全球精细化工龙头企业跨越发展。

目前全球蛋氨酸年需求量约为120万吨,国内市场为25万吨左右,以往我国的蛋氨酸主要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金额高达数亿美元。早在2007年,新和成开始布局蛋氨酸项目,组建了50多人的研发团队,从小试到中试,从中试再到大生产,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但是胡柏藩一直勉励他的团队“因为难,所以才更值得坚持”“我们新和成人,就是要做别人想做却做不了的东西”。

十年磨一剑。2017年7月,蛋氨酸生产成功 ,成为新和成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成为蛋氨酸国产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而产品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新和成在选择产品上紧紧抓住国家产业导向,遵循国家产业规划要求,结合自身优势,进入新材料和生物发酵等战略新兴产业。

2007年,新和成成立了PPS合成技术及复合技术开发组,与浙江大学联合共同研发。2012年1月,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在上虞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由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及2万吨复合聚苯硫醚新材料项目,年产10000吨PPS纤维项目步入实施,其中一期5000吨树脂已于2013年9月投产,二期10000吨树脂生产装置已于2017年3月投产,6000吨复合材料项目已于2015年与荷兰皇家帝斯曼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进行生产,5000吨PPS纤维项目已于2018年7月投产。2014年3月,另一个新材料项目1000吨/年高温尼龙聚合物(PPA)项目启动建设,并于2014年12月投产。

搞化工有两种,一种是化工合成,另一种是生物发酵。目前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快速发展,新和成认为要两条腿走路,建设生物发酵基地提上了日程。

2017年,新和成借助黑龙江绥化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整合资金、技术、人才,启动了“黑龙江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建设,届时将成为国内主要的玉米精深加工基地和国内大型生物发酵制造基地。

不忘理想再出发

历史无声,岁月有痕。一直以来,新和成坚持“创造财富、成就员工、造福社会”的宗旨,始终将企业的发展前途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

弘扬企业家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基业长青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更是企业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新和成积极从事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社区共建、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打造和谐社会。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45.6亿元,充分展现了中小板第一股的榜样作用。在2008年至2010年参与县慈善总会和谐冠名基金共计9000万元,2008年向汶川地震捐款捐药680多万元,2016年捐款1200万元用于“五水共治”,近三年共捐赠100万元用于村企共建,投资近3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新昌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设立了“新和成助学金”,在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设立了奖学金,2018年向浙江大学捐赠7000万元设立“化学前瞻技术研究中心”,用于支持浙江大学化学学科发展。

在胡柏藩看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仅包含传统文化中讲究的诚信、义利兼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应包括节约环保的生态意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价值观。建厂以来,新和成秉承“绿色化学、责任关怀”理念,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利用高真空精馏、超临界反应、连续化反应等国内领先技术,把原材料“吃干榨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提取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实现产业链的循环利用,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公司的发展,新和成的空间也在不断拓展。从新昌老厂区到塔山园区,到梅渚园区;后来走出新昌到上虞、绍兴、杭州;再后来,走出浙江,到安徽、山东、北京、黑龙江。每一个新基地建设,每一个新项目上马,都使新和成获得新的机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和成的事业前景广阔。我们将继续保持高昂的激情,以求真务实、孜孜不倦的精神,共同努力,继续为理想而奋斗!”逐梦三十载,再启新征程。新和成人将带着荣誉,带着对未来的满怀期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中国新和成、世界新和成”的愿景目标大步迈进。

链接:

资本市场的“新昌板块”

新昌,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典型的山区县,土地资源十分紧缺。面对“先天不足”,新昌选择了创新,把这一块资源贫乏的土地变为科技创新的热土。

自1999年浙江医药上市上交所起,新昌企业上市之路就此开启。截至目前,新昌已拥有A股上市公司10家,总市值最高时超1700亿元,证券化率最高时超过400%,“新三板”挂牌企业最高时11家。

资本市场的“新昌板块”显山露水,产业并购活跃,支撑作用增强,带动新昌乃至全市全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根据微观城市发展研究院公布的《2017年度浙江省(市、区)上市公司竞争力排名》,新昌上市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全省第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