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卻自認為有文化有多可怕?

情感諮詢居


說到“文化“,就會有人說出一堆大道理,其實文化與學歷無關,但與知識面有關。各行各業,都有顯著的文化特點。

現在某些高學歷的專家,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個地理專家,卻大談天文,宇宙。化學專家,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解釋經濟規律。且牛頭不對馬嘴。這就是沒文化的表現,有點貽笑大方,甚至是可怕。

孔夫子曾經說過:“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就是說:先人們觀看天像,可知時間的變化,制定節氣。把人們日常的生活經驗和技能,用文字記錄,傳承天下,這就是“文化“。

“知識“才是“文化“的基礎。一個廚師,可能會有很高的“飲食“文化水平。一個茶農,會對“茶“文化有一定的造詣。一個釀酒工人,會對“酒“文化有一定的理解。所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有無文化,裝是裝不出來的。

謝謝朋友閱讀,祝健康快樂。


孫忠漢不像壞小孩


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無知者無畏”,就是形容你說的這類人。

越是沒有文化的人,稍微學點東西,學點皮毛,就開始翹尾巴,覺得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這個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很常見的。

拿我女兒來說吧,今年小學三年級,剛學了點英語,回家就跟我用英語說話,還有在學校學個什麼遊戲了、成語了、腦筋急轉彎了,回來就給我提問,我要答不上來,她可就來勁了,覺得比她爸爸強,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

那真正有文化的人應該什麼樣子呢?應該向孔夫子這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才是做學問的態度,每個人都有比我強的地方,都有我可以學習的地方,即便是最差的人,還可以當我們的反面教材,還可以借他反省自己,引以為戒。

越是有學問的人就越懂得反省自己,越會看到自身的不足,越會變得虛懷若谷。謙虛可不是裝出來的,是真明白。所以孔子說了一句話:“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即便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只要一驕傲,其餘的也就不用看了。


一聲佛號一聲心


理解文化人,在古代稱之為儒,讀書人也,大儒乃顯著造詣頗高之人。

文化深淺有別,然沒有文化偽裝成有文化真不贊成,人間無奇不有,更甚者,造假大儒,笑談之餘,感知廉恥丟盡,也是文化界的悲哀。現在書請人寫,署名自然是自個,付給錢,完事,再花錢編輯出版,證明有學識淵博。


何為文化: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特指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另一種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因此有文化,不一定是科班出身。只要有讀寫能力,可稱文化者。

還是那句話,文化高低有別,但可笑的是假裝學識淵博,就不名副其實了。



狂喜淡墨a


人初懞懂,方欲求知文化者。

而學有先後,人有愚慧,故而達者為師。

欲學真文化,需

近看人情百態,遠看世事滄桑。

觀天觀地觀星觀月,

花木何時春,

明月幾時有?以至能明世態變遷、人情事理者,

方不負文以成化、載道之謂耳!

人需學乎於男,學乎於女,

老少皆可為吾師,是為不恥下問。

世間萬物皆學問,

文化之道妙無邊。

事事態態,方方園園,

三教九流,飛禽走獸,

狐貓狗雞,是以皆可冠以文化之名哉!

嗚呼!以至深淺可見,

必知其人用功勤乎專否?



夫無文化不可畏,

只要敏而好學者,難能可貴也。

是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是知也!

聖人之言,誠不謬乎!

夫最是可恥者,

明明不知乎,偏偏於人眾人前好充人師者,

實在可唏可笑耳!似此等“文化”者,

時下愈多而廣乎!

人若自感文化淺匱,

務要虛心向上,必不難學有小成耳!

但仍需朝夕若惕,終日乾乾,

豈愁文化不能更精進乎!



誠所謂,學海無崖,

書山有路,

讀書萬卷,

下筆挾風雷,

出口吐蓮花哉!不以樂乎!

文以成化,文以載道,

願爾,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不以樂乎!


尚清子實用易學


我個人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首先搞懂什麼是文化?只有知道了什麼是文化之後我們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是否有文化,才不會明明沒文化卻自認為有文化而經常被人打臉。

我認為文化不單單只是文憑,也就是說不是每一個有學歷的人士就必然會有文化,比如有些人很多年書讀下來,確確實實從書本上,從老師那學到了很多知識,但遺憾的是他的素質他的修養卻並沒有得到提高,他也沒打算要用自己學到的東西為這個社會服務,為國家做貢獻,相反憑藉所學去幹一些苟且之事,完完全全違背了求學時的初衷,請問,這樣的文化人算是有文化嗎?



其次,我認為在新時代的今天,文化不應該簡單的去和之乎者也劃等號,不是能背幾段古文,講解幾篇論語或者說寫幾句詩詞和一手好文章就算是有文化了,因為這些都只是硬件。而是需要自身的修養和氣度能達到一個相應的程度了,我們相應的具備這些內在的東西了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文化了。

那麼這個社會到底有那些人會自認為有文化而且會看不起周圍的沒文化的人呢?恕我直言:比比皆是。這個毛病我們很多人都在犯!當然了,這其實也不怪他們,因為他們的自信是比出來的,就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比如文憑高的比文憑,技能好的比技能,這兩樣都不行的就比別的……於是比來比去都比成了文化人,都在心底裡看不起別的人,須不知正是那些他瞧不起的對象在骨子頭鄙視他好多回了,您說有意思嗎!

有人說文化人是虛懷若谷的,也有人說文化人會舉重若輕………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是過於片面的,因為文化人是不應該打標籤的,文化的高低也不應該按讀書的時間來判定的。總之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文化的,只是文化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文化的來源不盡相同而已,有些是受教於學校師長,有些是積累於社會經驗,還有最多最普遍的是來自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當然,老人們教我們的莫非禮儀禮貌,為人處事等等修身養性之事,可誰又能說這些不是文化呢?反正我是認為這些東西恰恰是文化裡的精髓!


說了這麼多我並沒想過要證明什麼,因為我本身並不認為自己有多少文化。沒讀多少書以至沒多少文化是我一生憾事,但幸運的是我有自知之明。所以不至於……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湘中明珠Zxp


搶奪工業鹽食用




完成視頻


文化一詞出自孔子易傳,孔子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實中國叫文化,西方叫哲學。但中國文化源於宇宙自然,中國字也是始於伏羲氏用陰陽符號畫出八個自然現象。造出天地水火山澤風雷八個字,這是中國文化原點。周文王又推演出六十四個自然現象,三百八十四個爻象。根據自然現象內涵命名,形成中國文化框架。孔子作易傳把六十四個自然現象和三百八十四個爻象註釋內涵準確描述本義,構建四百四十八個社會生活常理。中國文化誕生了,中國文化是認識自然,利用自然,開發自然的文化。在當今世界,有著非凡的意義和價值。在西方哲學走向人天對立的今天,中國文化將會幫助全人類走向文明未來。孔子發現的社會生活常理一直用到現在,人們天天用,忘記了來自易經文化。需求常理,訴訟常理,損失常理,利益常理,謙虛常理,無妄常理,改革常理,革命常理,解放常理等四百四十八個社會生活常理貫穿古今中外。社會生活常理也經過傳教士翻譯,傳到國外。外國人不懂易經文化源頭,解釋起來更是理解表象,一頭霧水。




高鳴易傳繫辭解真


應邀,謝謝,

大部分時候也談不上多可怕,普通人沒文化而不自知,無知者無畏,就是像個笑話。可是真有文化偶爾也不可避免地活得像個笑話,再說一個普通人,佔有資源有限,輻射範圍狹小,並不廣為人知,所以除了阻礙自身進步和周邊人群,危害性並不強烈。

但有時候還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以下種情況:

1、身居高位,“沒文化卻自認為有文化”,外行指導內行,這樣會導致重大決策性錯誤,會禍國殃民。也或者強權意志,霸權推廣,一時有效,後患無窮。例子就不舉了,有識之士可以聯想出一堆來。

2、處於某些歷史關鍵時期的小人物,不經意的行為導致了意想不到的後果。小人物影響了歷史進程。

3、群體性的“沒文化卻自認為有文化”,不僅群體性地活成了笑話,關鍵這個群體的前途堪憂,看不到光明的未來。

這個例子當下也有幾個,比如

(1)捏造了6000/8000年曆史的宇宙小國,凡是看上什麼都能找出根據是他家的;

(2)莫名其妙被帶節奏就顏色革命的國家,國家內亂,戰火連天,集體流離失所朝不保夕,開歷史倒車至少一百年,依然看不到黎明曙光。

(3)自認為代表著全宇宙真理的聖母婊派,不計後果幹著政治正確的蠢事,害人害己。然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了滿足虛榮心而知錯不改的人,終將被淘汰。目前最明顯的就是某個大洲,由於群體性的慈善表現欲,可能導致生存地盤被侵佔,人種集體置換的後果。


愛寵10000年


什麼是有文化?除了知識上的一定程度,更多的是個人素質、修養都給人感覺受過很好的教育。更是瞭解自身,和待人處事的經驗及水準上。他們能更好融入到社會中,被接洽,有自身的行為準則。


mine1989


對一個個人來說 不僅僅是丟人現眼而已 有時候會在惡毒的土壤上 做出天怒人怨的壞事來 對一個國家來說 可就麻煩了 看看全國各地的文物古蹟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就損失殆盡就知道了 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