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裡面為什麼沒有道德經?

王道正道


四書五經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以及《春秋》的合稱。它們都歸於儒家書籍。

而標題所說的四書五經裡面為什麼沒有道德經,這是因為《道德經》是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後人把老子(李耳)所著的《道德經》歸類為道家學術。為什麼只能用儒家書籍?這個就要歸根於漢武帝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從此百家受到壓制,在獨尊儒術時期,帶有道家思想的《道德經》是無法有四書五經同等地位的。

這裡我要特別說下,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唐朝卻是以道家學術為主流思想的,所以在漢朝獨尊儒術之後的2000多年曆史中唐朝要除掉。

有什麼想法的小夥伴,可以在下方評論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有問題聯繫作者刪除]

易經奇門太乙六壬國學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也是值得一說的問題:不信做個實驗,隨機問身邊的人,一半人都答不出,它的背後,折射了中國人對自己文化常識的缺失。

言歸正傳,讓青山帶你先了解四書五經的演變過程:最早在周朝時,有六經:《尚書》《易經》《春秋》《禮經》《樂經》《詩經》。據說秦朝焚書後,《樂經》被燒燬,失傳。漢朝確立“五經”。

往後歷朝歷代的補充,擴編,到南宋時確立為十三經:(如《禮經》又分為《儀禮》《周禮》《禮記》。而《春秋》呢,是孔子的學生抄寫的春秋時魯國的編年史精簡版,因為只記大事,相對簡略,後將經學家公羊氏,口訴解釋《春秋》大意的《公羊傳》,和詳細描述春秋五國史的《左氏傳》,以及漢朝的《穀梁傳》一起合訂。再加上《孝經》《論語》《孟子》《爾雅》一共十三本。)

到了南宋時,理學代表人物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分出來。又將十三經中的《論語》和《孟子》摘吊出來。四本書編錄在一起。稱為“四書”。朱熹又做了《四書集註》,對四書內容進行解釋。


宋朝時固定科舉考試,三年一次。定“四書五經”為公務員考試大綱。儒生只讀經書不看子書。指望著有朝一日,靠“四書五經”棄農從官,賺的金銀滿貫,早日迎娶白富美!!!(這種亢奮的狀態一直延續到清朝中葉,乾隆年間。讀書人覺得光讀經書不夠了,才開始翻出積滿了厚厚灰塵的子書。)

而《道德經》是道家經典書籍。從表象看:道家和儒家,是春秋戰國時期,不同的學術思想派別。八竿子打不著的。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從骨子裡看儒家的核心是“入世”,是講如何做官的,如何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制社會的為人處世法則。而道家的核心是“出世”,是講如何看待生活,迴歸自然本性的人生智慧。所以兩者表裡皆不同,自然不能放一起了。


當年文化,當年歷史,聽當年青山娓娓道來。我是您的老朋友當年青山,歡迎朋友們關注交流。

當年青山




這個就要從百家爭鳴說起了,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學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名家,農家,兵家,等等。

他們的學說基本都是自成體系,但也有很多互通之處,比如法家韓非子,李斯皆師從儒家荀子,墨子曾學於儒家,孔子曾學於道家老子。



但後世說到的“四書五經”,是儒家的經典。四書中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說的是《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這五部。

而《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之作,當然不會進入儒家的“四書五經”之中。

但是《道德經》是幾千年來,華夏任何學派都公認的經典,很多學派的思想都學習融入過《道德經》的思想!


赤誠子


《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是道家思想的根本和基礎。

四書五經是儒家經典,最早的編著者是孔子。後世儒者延續編著,將前後一共九部作品合稱“四書五經”,作為儒家思想的標榜。

不僅兩者不同家,而且孔子曾向老子學習,在當時可以說孔子是老子的學生。

在後世漫長的時間裡,道家與儒家的發展區別巨大,而且兩家的矛盾越來越深。儒家再怎麼自作多情,也不會無知到將《道德經》說成是儒家的經典吧!

這樣不是找打麼?就算儒家膽敢說《道德經》是儒家的,將《道德經》列為儒家經典,道家也不會答應的。

道家應該會說:“你算老幾?敢說我們道家是你們儒家的?敢說我們的祖先“老子”和《道德經》是你們的?你們的祖先孔子,在我們的祖先“老子”面前,還要恭恭敬敬的呢!”



《道德經》是集中華古文化之大成者,是老子獨特的經歷,卓越的修道實踐,才最後達到了具有大智慧聖者的程度,並在歸隱的途中機緣巧合的遇見了修道的知音者尹喜,才會將滿腹的哲思化成一部不朽的具有人類最高境界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哲學著作。有了這部著作,中華文化哲學才會會當凌絕頂,向上繼承了三皇五帝以來的實踐和理論精華,向下為後世留下了中華文化哲學永遠也不會丟失的精神和靈魂,為人類的智慧之樹萬古長青,深深的紮下了不朽的不可斷絕的根脈。

《道德經》所論述的中華文化哲學中的形而上與形而下之學,自古以來就是高智慧之學,對於“道”的學問,孔子曾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所以,從儒學的發源和典籍來看,其理論高度都沒有達到《道德經》的高度,況且,孔子問道於老子,都說明孔子的學問水平只達到了破解《易經》的程度,還沒有達到通曉“大道”的水平,因而也無法很好的闡釋和理解《道德經》,可以說孔子在“道學”的理論和實踐上連門都沒有進;孔子對於易經的學問自己也說是五十而學易,並深深的愛上了這門充滿哲學智慧的辯證與感知事物發展趨勢變化之學,但是“陰陽”之學為認識事物的發展變化雖然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作用和方法工具,但陰陽的作用範圍僅僅在於有限的範圍內,還無法解釋陰陽作用的根源和動力來源;向上必有一個統領的根源,《道德經》則提供了這個理論的根源和最終依據。雖然“一陰一陽之為道”,但此道非彼之恆常之“大道”,一陰一陽僅僅是“大道”的演化過程而已。

儒學無根本性的義理,為彌補這一缺陷,歷世學子苦苦追求,所以倡導“格物、致知……”,但終因沒有修道的具體實踐,又囿於學派之見,而流於理論形式上的千說百說,終無大的建樹;而歷史上有大成就的儒者無不與“道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以,儒學以孔子的學識為起點為高點,後來者也沒有飛躍性的超越者,故而儒學不可能含括“道學”的理論成就;另外老子和孔子並沒有最終的深厚的師承關係,所以《道德經》也就不可能成為儒家的經典之學。

但是道學與儒學都是中華文化的精彩部分,只不過是層次不同而已,“道學”可以含括儒學,把它們稱為中華文化哲學整部史詩的不同部分則十分的合適。


用戶272428725


1、四書五經屬於儒家經典。

四書指《大學》(曾子)、《中庸》(子思)、《論語》(孔子)、《孟子》(孟子);五經指:《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

即四書的作者為儒家四聖,五經為孔子所修,所以四書五經屬於儒家經典。

2、而《道德經》屬於道家經典。

《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沖虛真經》(即《列子》)、《通玄真經》(即《文子》)、《文始真經》(即《關尹子》)是道家的五經。


大道之光


這個問題好得很,一般人可不敢接招,提問暗含殺機。什麼殺機?就是你到底學的是真國學還是假國學,你到底是水上漂還是沉下去做過工夫,一回答全知道了,不看回答我還真不敢發言,今天斗膽提個不同看法,先聲明,這個學問是前輩們的成果,不敢掠美,借用一下。

《老子》一書,成書較晚。先前有些片斷出現在各家典籍中,未成體系,且道家出自儒,而後自成一路。四書五經中沒有《道德經》就再正常不過了。

這個說法經過考古的哦,且讀完四書五經可能會發現老子的思想都能找到親戚關係。


索南加措


四書五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典籍,而且四書這個名字是宋朝才有,五經比四書早,漢武帝時期。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而《道德經》是道家典籍,所以四書五經沒有《道德經》就容易理解了。

再從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目錄學著作,西漢劉歆編的《七略》看,在《諸子略》中有道家的典籍。西晉荀勖編的《晉中經薄》已經有了經史子集的影子。

在唐朝魏徵編的《隋書·經籍志》目錄中,經、史、子、集的“四部體制”建立,這以後的圖書分類一直沿用經史子集。

因為儒家在漢武帝時確立的歷史地位,經還是指的儒家典籍。在子部有包括儒道等諸子百家的典籍。

所以四書五經主要是對儒家典籍分類的概括。而在收錄道家道教典籍的《道藏》中收錄了《道德經》。從南北朝陸修靜編著的《三洞經書目錄》到唐開元年間正式結集的《開元道藏》再到宋、元、明、清的編纂和當代對《道藏》的總結,形成了道家道教典籍之大成的《道藏》。


掛在明堂射古今


這是一個好問題。

四書五經是儒家經典。四書也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四書五經從宋朝開始被欽定為高等考試教材,為所有莘莘學子立志科舉為仕光宗耀祖,報效國家的必備書目,是通向升官發財之路的墊腳石,敲門磚。

雖然元朝為異族入主中原,但也是遵循宋代的規定,考試題目必須在四書的範圍之內。發揮題意必須以朱熹寫的《集註》為根據。

以後的明清兩代更是沒有越雷池一步。

與儒家積極入世的生活態度比較起來,老子的《道德經》就非常另類了。“絕聖棄智”,“無為”這幾個字足以斷送讀書人七彩的人生,遠大的前程。

通俗講,四書五經是人(年輕人)在成長期,上升期,奮發圖強年齡段的教科書。 而《道德經》更加適合年紀大了,或者官場失寵,情場失意時對生活不再奢求時閱讀。

四書五經是做官的道理,《道德經》是為人的智慧和心得。

老子送給我們三件寶貝: 一是慈,而是儉,三是不為人先。是明哲保身。 而儒家的思想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與《道德經》遁世的主張是格格不入的。

如果你是古代君王,你會選用《道德經》來做考試教材選拔人才嗎?


閒看秋風999


把周文王作的周易改頭換面變為易經,竊為己有,然後排除道德經,宣稱:道不同不相為謀,再鼓吹社會等級制的周禮,公然與道視萬物和人類社會平等唱對臺戲,完成了偷天換地的大轉移,厚顏無恥的孔老二從此將華夏思想引向歧途至今,叛道離德,罪不可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