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北伐前期大胜,最后为何会兵败身亡?


关羽北伐是不顾总体战略的军事冒进,反映了蜀汉统治集团的利令智昏。

围绕荆州,曹孙刘三家共进行了四回合斗争。公元208年第一回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南下势头受阻,只好占据南阳、襄阳、江夏北部以阻联军北上。孙权占据南郡和江夏南部,全据长江,打通了进取益州的通道。刘备则占据了长沙、贵阳、零陵、武陵江南四郡,得以立足。按战前孙刘协定,赤壁之战后荆州归刘备,以成鼎足。

214至215年孙刘谈判中分荆州,这是第二回合。

219年关羽北伐,威震荆襄,孙权趁荆州空虚偷袭南郡,擒杀关羽,这是荆州争夺的第三回合。这此后就是最后一个回合夷陵之战。

按《隆中对》,荆州之兵直向曹魏心脏宛、洛,牵制其主力,益州之众出秦川,荡平曹魏。但隆中对过分强调了跨有荆益却忽略了北联汉中,汉中乃益州之咽喉,无汉中,不仅北伐秦川无着,且益州有不保之虞。后来曹操入汉中,"蜀中一日数十惊"(三国志 刘晔传 注引 傅子)。失去关中汉中,等于被曹操扼住了益州咽喉,便失去了荆益双路并进的条件,荆州大兵虽直取曹魏心脏,但也只能起到牵制其主力的效果,况且还是在孙刘牢固联盟的前提之下。所以,荆州出击,必得关中汉中方可。后来刘备虽然争得了汉中,但经过了曹魏的经营,刘备已经得其地不得其民。此时刘备虽得到汉中,却不能经营稳固,实质使西路失去了进取之资实。此时便命关羽出荆州,同时抽调孟达取上庸,双路并进。结果就是关羽出荆州是没有后路的,唯有寄希望孙刘联盟的牢固以破除后顾之忧以及西路势如破竹一马平川。可即便不计孙刘联盟内部裂隙与孙权对荆州之觊觎,毕竟荆州对孙权同样重要,关羽的主观为人也是"贪而弃义,必为祸阶"(鲁肃语)。关羽"刚而自矜",常与孙吴制造边境摩擦;孙权欲联姻结好,他"骂辱其使";不能存恤百姓,为吕蒙所利用;亦不能团结部属,南郡太守糜芳,屯公安的傅士仁,"素皆嫌羽轻己。"关羽出师,他们供给军姿不及时,关羽放话"还当治之",于是"芳、仁怀惧不安……使人迎权。"

总结起来关羽北伐前期的顺利得益于孙刘联盟以及刘备进取汉中的表面形势,后期失利乃至大败则是以上多方面的原因:刘备集团高层的利令智昏,不顾汉中经营不当,不顾孙刘联盟表面牢固实则失和,一味盲目冒进,这是第一点;其次就是关羽自身的狂妄自大与荆州集团内部的矛盾,孙吴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

回顾隆中路线,北伐的第一要件是东联孙吴,以解后顾之忧;二是要天下有变;三是要有出兵秦川的强势配合。这几个条件一个都不具备,关羽便进行北伐军事冒险,大兵屯于坚城之下,前不能进,后无以继,不亡倒怪了。更有甚者,当曹操已派徐晃支援襄阳,又将孙权"讨贼自效"的书信"以弩射示羽"时,他还犹豫不能去,此时陆逊一封卑下书信便麻痹了关羽,使他"意大安,无复所嫌",给孙吴留下了一座空城。







老凯声画社


以一人之力,对抗两国精锐,六大名将,内无后备,外无援军之下,还能围困樊城,斩杀庞德,招降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整个三国也仅仅关羽有“威震华夏”这四字评语。

要说关羽为什么在后期会失败,原因就是前期的准备不足和能力太强了。



围樊城前期准备不足

樊城之战一开始是由曹操挑起的,“建安二十三年,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曹操派曹仁屯兵南阳,斩叛将侯音,卫开,再南下征讨关羽。

接着曹操在汉中失利,北方主力又被牵制在了淮南,荆州守备空虚,关羽就捉住这个机会,在曹仁入侵之前先发制人。关羽因为这次只是一个试探性的反击战,所以并没有带过多的军队前去,大部分的军队都是留在荆州,由糜芳和傅士仁管理。

也就是因为这样,前期的军队不足,虽然关羽能围困住曹仁,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打下樊城,尤其是他遇上的是曹仁这个铜墙铁壁一般的守城高手。上庸的刘封又不来增援,关羽白白地错失了良机。

关羽能力太强,众人都不想他成功

关羽水淹七军,斩杀庞德,招降于禁,一度吓得曹操都要迁都了。

可也在这时候,江东方面开始忌惮关羽的胜利。万一关羽夺下樊城,长江上游就全在刘备手里了,这对江东是个很大的威胁,加上关羽因为联姻的事情得罪了孙权,江东方面也已经打算出兵夺取荆州了。

曹操听从司马懿的建议之后立马和孙权和解,双方退兵,把在淮南的主力军全部回调,命令徐晃率领十二营兵马增援樊城,甚至做好亲征关羽的准备。

当月,吕蒙用计诓骗关羽,使他调走了荆州大部分守军,然后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个荆州。关羽后方丢失,樊城攻克不下,前方阵营又被徐晃占领,陷入了前后失据的困境,最后只能败走麦城,被马忠所伏杀,尸首都不能保全。

如果关羽能在前期趁着孙权和曹操还在淮南相持,举荆州之力拿下樊城的话,就算曹操,孙权两人亲征也未必能攻下荆州。怪就只能怪关羽看不清战局的大方向,自身能力太强又得罪了太多人,一代英雄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惜了!



那只胖狐狸


在三国里,我觉得关羽也算是个悲情人物。尽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心口挂勇,义字当头,是刘备建立蜀汉不可或缺的帮手。可自古忠义两难全,关羽最终死于他的情义,下场凄凉。为什么?


首先,官渡之战。关羽被曹操所俘,曾经与曹操达成协议,只要曹操答应这三个条件,关羽就愿意归顺。一,善待皇嫂;二,不逼自己杀刘备;三,一旦刘备需要自己,便立刻离开,回归蜀汉。

根据当时的形势,关羽几乎没有什么资本谈条件,他的大哥,君上刘备连老婆都顾不上,就仓皇逃命去了。曹操为收编关羽,竟然全都答应了。面对如此真诚大度的曹操,关羽心里是感动的。小说里说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点不假,但关羽向来是情义,对曹操的真情也放在了心上。于是就有了后面,华容道放曹操之举了。


也正因为这样,刘备才起了杀心,他知道关羽在军中地位牢固,人心所向,自己没有借口杀关羽。但关羽居然有私心放走了曹操,白白错失了消灭曹操的机会,这点他决不能放过他。所以,刘备借打仗的名义,陷关羽的大军败于荆州。然后推说自己的小舅子和关羽不和,不肯发援兵。实际上是他自己有私心,想要除掉关羽,手握大军而不救,致使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


再加上北伐襄樊形势一片大好,立下战功赫赫。刘备作为主君对关羽也有所防备,他担心刘备会功高盖主。索性就不支援关羽,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关羽丧命。甚至阴暗点怀疑,北伐是不是刘备的一个计策,骗关羽前往作战,最后又断其后路,使兵败丧命亦未可知?



所以,自古君王多寡情,哪怕是关羽的一片赤诚,终究也躲不过猜忌怀疑,落得这样悲凉的下场。


看房爱好者


关羽没有遵照诸葛亮联吴伐魏的方针去做,当东吴要联姻,他大言不惭讲虎女安能嫁犬子,所以当吕蒙白衣渡江,他注定要失败。一个熟读春秋的关羽,前期的胜利是战术上的,后期的失败是战略上的失误。


口天吴的强


刘备孔明不配合,前仆无继少底气,盟友捅刀后路抄,国舅被叛甘献城,兵有后顾无心战,难望皇子发救兵,孤立无援心已死,含恨九泉了残生。


张亮196440673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荊州,封死关羽的退路;关羽兵困麦城,救兵迟迟不到。


斗转星移生生不息


全部兵力投入单线作战,后方防御薄弱,南和东吴北拒曹操本就是一个错误的方针,荆州未定,北拒曹操,被东吴釜底抽薪


不为刚峰但为元敬


关羽自命不凡,在这之前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有点小膨胀,刘备也没想到会这样。吕蒙勾结曹操白衣渡江偷袭荊州,封死关羽的退路,关羽兵困麦城,救兵迟迟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