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刑”的STO不是偶然:流动的风口下该告别信仰的盲目

出品 / 全链财经


被“判刑”的STO不是偶然:流动的风口下该告别信仰的盲目

“币圈流行概念风,经常还没搞清概念就迎来监管层的禁令声。”有人如此吐槽新概念频出的数字货币市场。近期撑起寒冬中话题热度的STO近日遭遇监管层的舆论“吊打”。

在12月1日举行的2018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管理局局长霍学文表示,在北京做STO将被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12月4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协会发现仍有部分机构或个人以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化代币发行)名义继续从事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相关活动。协会郑重提醒本市各相关机构和个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这无疑是对正在捕捉STO监管红利人士的致命一击。

STO概念从去年2017年底就已经被行业人士关注,但当时ICO市场火热,投资者们大多沉浸在当时的狂热氛围里,STO并没有受到重视。2018下半年,STO概念风靡数字资产市场。在弥漫熊市的惨淡行情下,乐观人士一度把STO当成行业救命稻草。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指的是证券型通证的发行,其目标是在一个合法合规的监管框架下进行通证的公开发行。

STO最关键的是ST。“ST(证券型通证)会对应现实中的某种金融资产或权益,比如房地产、投资基金、黄金、钻石、原油、美术作品、音乐版权、房地产投资信托等。

简单来说,STO可以将所有的资产包括不动产Token化,分解成任何人都能买得起的数量不等的证券化代币,在合规前提下进行世界范围的交易流通”。行业人士解释称。

从今年10月以来,多位行业人士向《全链财经》表示,过去的几个月里,行业对STO的追捧过火,缺乏常识的认知。“看似新概念的STO其实不过是Secruity(证券)这个老概念的区块链改造”。

有金融人士乐观预估STO体量将超过全球证券交易市场,甚至房地产市场规模。但事实上,STO在全球面临最大挑战来自监管。目前,全球对STO的监管并无一致认调。各国监管机构持慎重态度,并未提出明确、完全适合STO的监管政策。

对于STO,美国实行穿透式监管。在2017年12月11日关于加密货币和代币公开发行声明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Jay Clayton表示,发行证券必须遵守证券法律制度,无论证券发行方式如何变化。

而在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表示,证券化代币属于新加坡证券期货法监管范围,此类代币发行人将需要在公开发行前向MAS提交和注册招股说明书,除非拥有豁免事项。

有些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加密货币及其相关服务的交易和销售提供了指导性意见,马耳他政府正在拟定的金融工具测试法案,证券类代币发行方有义务通过此项金融工具测试并适用“虚拟金融资产法”。但截止至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放宽有关发行证券类代币的证券法。

在10月30日全链财经主办的《STO能拯救区块链行业吗?》主题沙龙上,LEEK.COM CSO Gabriel在分享时称,STO要实现真正的价值,在全球监管部门备案的成本非常高,比IPO还高。

行业人士向《全链财经》表示,相较于ICO,STO门槛大大提升,除具有实体资产外,STO需要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和许可;须对投资人进行资产认证及KYC/AML认证;开设相关银行账户并披露资金取向;能将合同和会计报告的数据上链等等。

在经济形势下行,企业融资成本趋高的现实语境下,不少公司对STO跃跃欲试。数字钱包公司bitkeep高调宣布启动STO,其负责人称,预售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合规流程。

行业人士称,STO并非是数字资产领域从业者热衷的新尝试,在诸如传媒,地产等传统行业早已开始尝试利用STO融资。有不完全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8月,申请STO的公司达到上万家。

被“判刑”的STO不是偶然:流动的风口下该告别信仰的盲目

前丹华资本董事总经理Dovey Wan

前丹华资本董事总经理Dovey Wan曾撰文称,STO可以让所有权有更小颗粒的分割,在分割后可以有更好的全球性流动性,可以把一些现实世界的资产作为数字资产譬如稳定币的抵押。

今年8月份出现的Aspen Coin是第一个地产项目的STO。St. Regis Aspen酒店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着名的度假小镇Aspen,它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名人,高净值人士,企业高管以及部分散客, 2017年酒店刚刚实现盈利,但未来的流量收入依然堪忧。

行业人士分析称,在这种情况下,它选择将度假村资产进行STO,其遵循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Reg D 506 (c) 法规。相关资料显示,其在2个月的募集期内共募集了1800万美元资金。

Aspen Coin的成功正是STO适合的资产场景。

在全链财经之前《STO能拯救区块链行业吗?》主题沙龙上,ShareX合伙人李刚强分析称,STO适合缺乏流通性的资产。比如房产,艺术品,拥有固定现金流和分红能力的资产如房子出租,高速公路等。详细内容见链接:“ICO已死” STO的“蓝海”时代面临哪些现实困境?

尽管STO给有资产优势的行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Dovey Wan也直言,“这一切都不是STO的创新之处,更多是市场结构性的问题,而且并且需要自顶向下的推行和多国监管之间的配合,说白了,需要监管机构的批准(approval)”。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2018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言中强调:“最近一种新概念叫STO被广泛宣传。我向在北京宣传、发行STO的人做一个风险提示:在北京做STO,我们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什么时候有关部门批准做STO,你再做。”

监管之殇依然是悬在行业人士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流动的风口 信仰的盲目”

2018开年至今,交易挖矿,出海,稳定币、币改、链改、STO、DApp,资金盘游戏等概念轮番上阵,“各领风骚一时”。2018年成为区块链行业的“概念元年”。

有行业人士观察称,与互联网行业创投风口不同,币圈的风口期更短,常常人们还未明白新概念所指,就听到监管禁令。新风口的持续期往往只有2-3个月。

频频爆出的新概念给行业添加了看似风光的“热闹”,也给投机客以谋取利益的机会。在过去一年的行业采访中,《全链财经》发现利用新概念下的信息差,成为不少机构的盈利之道。诸如社群,线下培训,线上课堂等形式的业务热闹一时,交智商税的“韭菜”换了一茬由一茬,依然挡不住追赶新概念的“新生军”。

有人称,“币圈没有思考惯性”,而且“韭菜们记忆力只有7秒钟”。

在跟风效应显著的区块链世界,新生概念不可怕,可怕的是常识的匮乏和盲目的信仰。区块链行业不需要拜神,需要的是脱离大v“喊单”下的独立思辨。区块链寒冬了,正是学习,思考的好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